第137章 这未免太过自信-《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陆逊拱手道:“大王,魏军仅先锋登岸,主力尚未来袭,此刻若以铁骑强攻,或可将魏军驱逐。”

  此言如雷贯耳,公孙度回过神来,脸上浮现出狠厉之色。

  “传令,骑兵听令随我出击!”

  公孙度眼中杀意盎然,怒喝:“即便曹贼有舟船,我也要逼他退离辽水!”

  ---

  黎明将至。

  公孙度统领三万辽东铁骑疾驰至魏军登陆之处。

  天光微亮,岸边局势一览无余。

  魏军不过千人,却携带着数辆铁车,令公孙度心生疑虑。

  “曹晚有何图谋?区区几辆铁车,妄图阻我?”

  陆逊在一旁提醒道:“大王,魏军欲以铁车布阵,占据滩头,掩护主力登岸。”

  公孙度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出击。

  “进攻!绝不能让魏军大量登岸,杀!”

  三万铁骑如潮水般涌出,直扑魏军。

  战船之上,曹晚唇角泛起冷笑。

  “殿下,燕军铁骑势众,太史慈兵力单薄,应速派援军登岸。”

  赵云谏言。

  曹晚却嗤笑:“无需急躁,先让太史慈抵挡一阵,再行登岸,方可一举击溃敌军!”

  面对逼近的敌骑,曹晚嘴角笑意更甚。

  赵云神情微变。

  魏国太子竟要以一千兵力对抗三万燕军骑兵。

  这未免太过自信。

  “子龙,可瞧见那些铁车?那是昔日彻里吉的西羌铁车啊!”

  “莫非你忘掉了它的厉害?”庞统带着笑意提醒。

  赵云身体一颤,恍然大悟。

  当年征伐凉州时,铁车兵势不可挡,连大魏最强的神臂弓都无法刺穿。

  最终还是曹晚设下陷阱,才将铁车兵消灭。

  “原来殿下已将铁车调至辽东。”

  赵云心中释然,忧虑全消。

  曹晚冷哼:“公孙度,你不是常夸耀辽东铁骑吗?那就让你见识一下铁车的厉害!”

  岸边。

  太史慈与文聘毫无惧色。

  他们坚信魏国太子敢于让他们用铁车抵御辽东铁骑,定有制胜之道。

  只需遵令行事即可。

  烟尘四起。

  燕军骑兵已逼近百步。

  “神臂弓,放箭!”

  太史慈高声下令。

  箭矢破空,直击燕军。

  “噗噗噗!”

  瞬间,百名骑士中箭,倒地不起。

  “果然是传闻中的神臂弓!”

  观战的公孙度暗自赞叹。

  但他并未退缩,依旧指挥吹响号角,驱使铁骑进攻。

  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将魏军逼入河中。

  燕军冒着箭雨,很快冲到离铁车七十步处。

  “连弩,射击!”

  文聘大喊。

  五百张连弩齐发。

  密集的箭矢如屏障般压向敌军。

  不到百名骑兵被射杀。

  公孙度嘴角浮现一抹嘲讽的笑意。

  他早已料到魏军会使用连弩。

  因此,三万辽东铁骑中,冲锋在前的是千名重甲骑兵。

  厚重的铁甲足以抵挡连弩的攻击。

  连弩虽密,但其穿透力不及神臂弓,未能对燕军骑兵构成致命威胁。

  燕军毫无畏惧,继续向前冲锋。

  三十步!

  曹晚嘴角泛起笑意。

  神臂弓与连弩虽强,但他心中明白,这些不过是虚招。他真正的杀招,尚待施展。

  铁车阵中。

  太史慈冷笑一声,下令:“床弩,放!”

  号令传开。

  百架床弩齐发,发出震天巨响。

  百道光芒划破长空,直击燕军重骑兵。

  转瞬之间,重骑兵连人带甲,尽数被贯穿。

  劲矢余威未消,轻骑兵亦未能幸免,同样被接连穿透。

  顷刻间,哀嚎四起,燕军无论重骑轻骑,皆大片倒地。

  “何物弩箭,竟有如此威力?”

  公孙度面色骤变,失声惊呼。

  “此乃床弩,曹晚所制神弩,射程可达千步。”

  身旁的曹真眉头紧锁,沉声解释。

  公孙度神情一凛,怒斥:“曹晚既有此神器,为何你不事先告知?”

  “床弩过于庞大,辽东泥泞之地难以运输。我未曾想到,他会从海上用船运来。”

  曹真苦笑着回道。

  公孙度攥紧双拳,咬牙道:“进攻,继续进攻!床弩又能如何?必须将魏军逼入河中!”

  燕骑鼓起勇气,无视床弩的威胁,依然全力冲锋。

  十步距离,床弩已无法发挥作用。

  眼见敌骑即将撞上铁车阵。

  太史慈冷哼一声,下令:“长枪兵,准备!”

  号令下达,八百名持枪兵迅速就位,从铁车内抽出长枪。

  瞬间,铁车宛如刺猬般布满尖刺。

  “轰!”

  燕军铁骑狠狠撞击铁车阵。

  鲜血飞溅,惨叫再次响起。

  无数燕骑转眼间被长枪穿成肉串。

  铁车阵纹丝不动。

  燕军骑兵虽勇猛无比,却无法撼动铁车分毫。

  铁车稳固如山,敌骑被迫止步,三万精骑拥挤在阵前。

  他们无法突破铁车防线,只能挥舞刀枪乱砍。

  可惜。

  若是普通的战车,燕军这般猛攻,虽有伤亡,但终究能突破。可魏军的西羌铁车,连陌刀都难以撼动,更何况燕军的普通刀枪。

  藏身铁车后的魏兵,用长枪猛晚反击,成百上千的燕军被刺落马下。

  三万燕军竟无法攻破千人的魏军阵地,陷入僵局。

  “为何会这样?魏军到底有何种战车?我三万铁骑竟冲不破!”公孙度观战时喃喃自语,脸上原有的自信早已消失。

  直到此刻,公孙度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埋伏。

  曹晚不仅调来了海战船只,还组建了这支铁车部队,专为克制他的辽东铁骑。

  辽水之上。

  看到先登军的兄弟们仅千余人便挡住三万辽东铁骑的冲锋,魏军士气大振。

  “铁车在殿下手中竟有如此威力,臣心悦诚服。”赵云向曹晚深深一鞠躬。

  曹晚大笑,下令道:“传令,全军登岸,给公孙度致命一击!”

  进攻命令下达。

  各战船齐头并进,冲向岸边。

  在太史慈的掩护下,数千魏军顺利登陆。

  转瞬间。

  东岸集结的魏军人数已超八千。

  而铁车防线外。

  燕军已有四千人伤亡,骑兵不断倒在魏军长枪之下。

  “大王,大局已定,我们挡不住魏军登岸了。迅速收兵撤回襄平城吧!”陆逊叹息着劝说。

  公孙度咬牙切齿,满心不甘。

  最终,他只能挥鞭下令:“撤退,全军撤回襄平城,立即!”

  金鼓齐鸣。

  久攻无果、损失五千人马的燕军如释重负,纷纷向东撤退。

  敌军一退,太史慈立即指挥神臂弓、连弩和床弩对逃敌展开密集射击。

  岸滩之后。

  八千魏军铁骑已经集结完毕。

  赵云高声疾呼:“魏国铁骑,追剿逆贼,随我冲锋!”

  喊声震天,骑士齐声呐喊。

  赵云率先跃马向前。

  八千魏军如天塌之势,直扑溃散的燕军。

  燕军节节败退,魏军步步紧追。

  正午时分,魏军抵达襄平城下。

  此时,公孙度率领残部仓皇入城,惊惧不已,不敢应战。

  魏军暂停追击,在城外扎营。

  辽水东岸防线宣告失守。

  曹晚统领十三万大军,陆续渡河,齐聚襄平城外。

  魏军迅速构筑防御,形成合围之势。

  公孙度损兵折将,手中仅余三万可用之兵,只能困守城内,眼睁睁看着魏军布阵四周。

  曹晚一边扎营,一边遣军昼夜在城门前叫阵。

  公孙度心胆俱裂,面对魏军的挑衅与辱骂,不敢出战,唯有忍耐。

  数日后,魏军营寨稳固。

  曹晚一声令下,魏军即刻着手修建土墙,欲将襄平围困得密不透风。

  襄平本是公孙度的根基之地,城池坚固,粮草丰足。

  在陆逊的建议下,公孙度进一步加厚城墙,以防魏军炮火攻击。

  襄平城坚不可摧,短时间内无法攻破。

  曹晚并不急于求成,决定采取持久战术,困死襄平城。

  黄昏时分,襄平西门城楼上,公孙度伫立无言,遥望渐次筑起的壁垒,神情凝重,眉宇间满是愁绪。

  “父王,若让魏军完成围城,襄平必成孤城。”

  “恳请父王准许儿臣领兵出击,毁其工事!”

  公孙恭义愤填膺,直言进谏。

  公孙度目光闪烁,似有所动。

  “不可!”陆逊果断否决,“曹晚早已设伏,若我军出击,定遭铁骑伏击。如今我方再无余力承受战损。”

  公孙度神色微变,长叹一声,放弃出城作战的念头。

  “那该如何是好?”

  公孙恭怒不可遏,反问:“难道我们就坐视魏军将我们围困,任其宰割吗?”

  陆逊哑口无言,满面愁容,却毫无对策。

  “砰!”

  公孙度愤而捶击城垛,咬牙道:“难道我就要被困死在这襄平城中?”

  城头燕国群臣纷纷叹息,士气低落至极。

  “燕王,事已至此,唯有向求援。”曹丕忽然开口。

  公孙度双眼一亮,转身注视曹丕。

  “与我国接壤,曹晚若灭我燕国,定会继而攻伐。”

  “唇亡齿寒的道理,岂会不知?只需说服他们出兵相助,里应外合,必能大败曹贼。”

  曹丕满怀信心,献计道。

  公孙度精神振奋,看向陆逊:“伯言,此计如何?”

  陆逊沉思片刻,拱手叹道:“大王,事到如今,别无他法。”

  公孙度当即说道:“好,曹公子,便由你前往求援。”

  曹丕拱手道:“大王放心,我定带回援军,请大王务必守住襄平!”

  当晚,曹丕在曹真护送下,率五百精兵趁魏军围墙未成形之际,连夜北上奔赴。

  魏营中军大帐。

  曹晚与众将商议破襄平之策。

  “公孙度有曹丕这内奸,必然知晓我军有襄阳炮,因此加固城墙。”

  “陆逊机智过人,定会在城内挖掘深壕,以防我军再挖地道。”

  “想以旧法攻破襄平,恐非易事。”

  庞统分析道。

  赵云点头称是:“辽东与接壤,我担心公孙度走投无路,会勾结势力。”

  此言一出,众将神情微变。

  “眼下快入秋,届时秋雨连绵,辽东地势必成泥沼,对我军补给不利。”

  “若我在战场上久攻不下,粮草渐乏,再有敌军南下,局势便会岌岌可危。”曹仁忧虑地说。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