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满眼尽是无奈-《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曹晚抬手示意其继续陈说。

  “若从汉中南下,攻取益州,首当其冲便是剑阁天险。”

  “此关地势险峻,远超潼关!”

  “只需刘备遣一万精锐据守,我百万大军亦难以寸进。”

  “因此,从汉中入蜀实为下策。”

  庞统表明忧虑。

  曹晚略作沉思:“士元言之有据,剑阁天下闻名,易守难攻,破此关隘,殊为不易。”

  一时之间,众将情绪稍缓。

  “自古征蜀皆由汉中南下,若舍此路,又该如何攻蜀?”赵云质疑。

  庞统一笑:“子龙莫忘,我军现驻荆州,亦与益州相邻。”

  说着指向西方。

  赵云神情微变。

  曹晚莞尔,庞统之意显然,欲令其自荆州西进,沿长江直捣益州。

  “士元所言虽是,然荆州通往益州须经三峡天险,刘备于白帝城设重兵把守,我军若要出其不意夺取此地,亦非易事。”黄忠忧虑道。

  众将随声附和。

  “纵使三峡艰险,终归尚可穿越。”

  “白帝城虽固,终究不过一座城池,尚有可乘之机。”

  “此策较之强攻剑阁,已算简易百倍。”

  庞统含笑而答。

  黄忠默然无言。

  “军师所言甚是。”赵云改初衷道,“自荆州入蜀确易,但须让刘备误判我军从汉中进攻,以免白帝城设防严密,难以下手。”

  “子龙之意,军师应听明白。”

  曹晚端杯浅饮,目光灼灼,“既欲伐蜀灭刘,想必胸有成竹?”

  庞统淡然一笑,“事不复杂,只需制造迷局,让刘备难以揣测我方真实意图。”

  “愿闻其详。”

  曹晚倾身细问。

  “首先,殿下可遣人散布谣言,称南蛮王孟获将起兵造反,占据南中七郡。”

  “南中为益州后方,若生变故,刘备必忧心忡忡。”

  “不论真假,刘备定会增兵南中。”

  曹晚颔首,暗许庞统用心周密,连南蛮孟获亦纳入布局。

  他示意庞统续说。

  “其次,请天子颁诏,调集关中粮草,制造由关陇汉中南下的假象。”

  “再者,散布消息,说辽东公孙度正入侵幽州,殿下班师后即刻北上平叛。”

  “三路疑兵齐发,刘备必困惑于殿下后续动向。”

  “随后,只需找准时机,沿长江逆流而上,穿过三峡,直捣白帝城!”

  “拿下白帝,蜀地门户洞开,余下之事便轻而易举。”

  庞统指图而谈,娓娓道来。

  诸将豁然开朗,脸露喜色。

  “殿下,此计可行!”

  赵云抚掌大笑。

  “妙计!”

  曹晚拍案而起,冷然道:“便依士元之策,火速遣使北赴邺城,向父皇奏明。”

  当日,一骑自临湘疾驰北上,直抵邺城。

  与此同时,

  锦衣卫悄然潜入益州,散布孟获即将反叛的传闻。

  曹晚统率凯旋之师,以班师回朝名义北上,浩浩荡荡。

  邺京此刻,

  皇城内外欢声雷动,百姓官僚皆沉浸于曹晚平定荆南的喜悦。

  金殿之上,

  “不过两月,晚儿平定荆南,除掉刘协,更将交州纳入版图!”

  “晚儿仍是朕那战无不败的麒麟儿!”

  曹操笑意难掩,连连夸赞。

  郭嘉亦拱手笑道:“如今乱世余下唯有辽东公孙氏与益州刘备,陛下有太子,剿灭此二贼,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忽闻御林卫来报,太子使者魏延已至邺京,求见殿外。

  “宣!”

  片刻后,

  魏延入殿,行君臣礼。

  “太子何时至邺?朕甚想念。”

  曹操急切询问。

  魏延拱手道:“禀陛下,太子恐难以即刻返邺,他须先除刘备,拿下蜀地方可回朝。”

  此言一出,

  曹操与郭嘉等均神色微变。

  “晚儿欲伐蜀?”

  曹操惊问。

  “确是如此。”

  魏延点头。

  郭嘉忙道:“伐蜀需经汉中,粮草军备尚需时日筹备,太子何故如此急切?”

  “太子不从汉中出兵,而是由荆州出击。”

  魏延朗声答道。

  郭嘉震惊,目光闪过异色:“自古伐蜀皆从汉中南下,从未有由荆州进军之举。”

  曹操亦双眼闪烁,满是好奇。

  魏延含笑说道:"太子殿下用兵一向出人意料,自有制胜之道,因此特来向陛下禀报。"说罢,他呈上曹晚的亲笔信。

  曹操接过信,仔细查看。良久之后,他猛地拍案而起,兴奋道:"妙哉!此计绝妙,你回去告知晚儿,朕准了他的伐蜀之策,一切遵照其意愿行事!"

  成都王宫中,刘备热情接待了从荆南逃来的司马徽。

  "得天下第一隐士相助,复兴汉室指日可待!"刘备大笑,对司马徽赞誉有加。

  "如今孙氏与曹晚交战,虽败北,但曹晚必将继续南下攻取交州。交州地势险要,曹晚难以迅速取胜,双方将在群山之间相持。曹晚被困于交州,短时间内无法脱身,这正是大王北伐夺取汉中的绝佳时机!"司马徽直言献策。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汉中一日在曹魏手中,我蜀地便一日不安宁。"谋主也起身力荐,"臣赞同水镜先生之见,大王应倾尽益州兵力,全力拿下汉中,占据秦岭之险。"

  一时间,群臣纷纷附和,请求刘备立即出兵汉中。

  然而,就在此刻,从事王累急匆匆入殿,拱手禀告:"大王,荆州传来消息,曹晚从海上突袭交州成功,在洭浦关全歼孙氏军队,荆南与交州均已归曹魏所有!"

  大殿顿时陷入沉寂,刘备原本意气风发的神情瞬间转为震惊。

  “没料到,此人竟策划了从海面偷袭交州的计策,实在超出我的预料。”

  司马徽摇头叹息,满眼尽是无奈。

  “海面偷袭,至少一个月前就需出兵,难道他早已预判孙氏兄弟会攻打交州导致兵力空虚?”

  他一向自视甚高,即便从刘备处得知曹晚的狡诈多端,仍半信半疑。

  此刻。

  这铁的事实摆在眼前,不容他再怀疑。

  “荆南和交州已经平定,曹晚随时可能回师汉中,如今我们再攻打汉中,胜算恐怕不大。”

  徐庶叹息道。

  蜀中众文武攻取汉中的决心因此动摇。

  此时,亲卫不断送来消息。

  “启禀主公,关中传来密报,魏国正在陈仓一带秘密调运粮草。”

  “禀告主公,河北有消息,辽东公孙度似乎率军西进,意欲进攻幽州,曹操紧急召回曹晚。”

  “启禀主公,南中有情报,蛮王孟获正在集结军队,似有反叛蜀中的意图!”

  这些接连而来的消息让刘备一时乱了阵脚。

  “你们觉得,曹操是打算从汉中攻我蜀地,还是派曹晚去征讨公孙度?”

  刘备难以抉择,看向几位谋士。

  “臣以为,不管曹操父子有何打算,主公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先平定孟获叛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忧北伐或东征,与曹魏全力一战。”

  诸葛亮进言。

  “平定南中确实重要,但如果曹操对公孙度用兵便好,若是针对蜀中,那时大军都在南中,如何应对?”

  徐庶持反对意见。

  “元直,你莫非忘了剑阁天险?”

  诸葛亮轻蔑一笑,眼中闪烁傲气。

  “剑阁是天下第一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哪怕曹操父子倾全国之力而来,我们只需数万兵马守剑阁,就能让他无计可施!”

  诸葛亮一番话让徐庶震颤,顿时醒悟。

  "若曹贼进攻益州,反而是天赐良机。届时可让他困守剑阁,进退维谷。"

  "待主公平定南中之后,便可领军北上剑阁。彼时魏军锐气已失,必能一举击溃!"

  他侃侃而谈,充满自信地献出此计。

  刘备眼中闪过精芒,不禁激动起来。

  "水镜先生,孝直所言,您意下如何?"

  他又转向司马徽。

  司马徽本欲开口,但见他如此自信,话至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法孝直是助刘备夺取益州的首功之臣,如今更是被视为谋主,风头正盛。

  自己本是外来的投奔者,若对这计策稍有异议,反倒可能惹恼对方。

  "孝直之计实乃妙策,平定南中稳固后方,主公才有机会全力北伐,复兴汉室。"

  司马徽拱手赞同。

  连水镜也夸赞此计,法孝直眼中不禁流露出几分得意。

  "好!"刘备毫不犹豫,欣然说道:"就依孝直之计,本王亲自率军,先平定孟获,再北上与曹贼父子决一死战!"

  ...

  襄阳城。

  八万曹军已在南岸渡头上船,准备渡江返回中原。

  曹晚立于江边,目光却一直望向蜀地方向。

  马蹄声响,赵云策马飞奔而来。

  "启禀殿下,蜀中传来消息,刘备已亲率大军南下,前去平定孟获了,您的计策成功了!"

  赵云兴奋地禀报。

  曹晚笑了,看向庞统:"不是我的计策成功,而是士元你的计策见效了。"

  庞统一笑,拱手道:"殿下,既然刘备中计,我们也不必再伪装,立即回师南下,直取白帝城!"

  "传令下去,大军即刻回师,随我去剿灭益州,击杀刘备!"

  曹晚一声豪迈长笑,下达了命令。

  夜幕降临。

  曹晚率领两万精兵,轻装南下,直奔江陵登船,沿长江逆流而上,直指三峡。

  其余大军随后跟进,直取益州。

  轻装疾行,不过三日,曹晚便率军抵达夷都城。

  过此城西行,即入三峡,白帝城恰处西端出口。

  锦衣卫已详尽部署益州兵力,刺探之事亦明若观火。

  白帝城守将二人,一为本地将领吴兰;另一则为徐盛,昔日孙策旧部,江东覆灭后投奔刘备。

  此二将掌控六千兵力。当年孙策尚非曹晚敌手,如今徐盛加吴兰,何足挂齿?

  拿下白帝并非难事,但曹晚志在迅速击溃,赶在刘备援军到达之前,掌控白帝城。

  速战速决,此战关键。

  “急取白帝!”

  曹晚注视地图,低声自语。

  “殿下,吴兰、徐盛虽有将才,却非名将。”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