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摆在面前的难题-《三国:从截胡刘备开始崛起》

  上党郡长子地区。

  因为这场大雪格外猛烈,天寒地冻,袁绍的主力大军不得不在此停留进行休整,等待天气回暖再行出发。

  以长子城为中心,方圆近百里范围内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帐篷,在皑皑白雪中看不出任何痕迹。

  为了御寒,袁军士兵们几乎砍光了这里所有的木材用以生火取暖。

  天空中飘散着浓浓的白烟,夹杂着士兵们厌倦战争的闲言碎语飘向远方。

  长子县衙内,袁绍身着裘皮大耄,端着一杯热茶与审配等人围坐在暖炉前,烧得通红的柴火给众人愁眉苦盏的脸色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诸位,如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我担心邺城不保啊,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吧!”

  面色凝重的袁绍听着柴火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心里焦急万分。

  邺城是他的大本营,一旦邺城被破,那他就彻底完了,因此才有此一问。

  说是询问众人其实就是询问审配一人而已,在座的其他人都是武将,根本没有任何解决之法。

  “主公,如今没有任何情报传来,说明情况还没有那么坏!”

  “众所周知,冬日时节大雪纷飞,道路难以前行,并且普遍缺乏御寒手段,士兵的粮草消耗量与日俱增。”

  “徐州军要想攻下邺城怎么说也得数月乃至更久!”

  “待天气回暖后,我军快速前进,一定能赶在他们攻下邺城之前对他们完成包围,说不定还能灭于城下呢!”

  听见袁绍的询问,审配思索过后,说出了一番让在场之人倍感振奋的分析。

  从当前环境入手,结合大军征伐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审配万万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秦煊,一个开挂的男人。

  麾下士兵不仅拥有御寒的棉衣,便于携带和拥有极强饱腹感的干粮,在冬日这种难以行军作战的恶劣环境中依旧能够展开攻势。

  “是啊,主公,审大人分析的是,如今邺城方向没有任何情报传来,说明徐州军正在与我军僵持,我们还有时间。”

  “只要天气回暖以后,将士们休整好后,便能加紧赶路,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驰援邺城!”

  一旁的大将文丑立马接茬赞同,作为久经沙场的战将,他对此有深刻的感受。

  冬季气候寒冷,在军事上守城方有天然的优势,攻城一方反而处于劣势,再结合先前的情报得知,徐州军突然发起进攻,短时间内连克数城,一定是动用了大规模骑兵。

  否则哪有这么快,而在冬季作战,铁骑的威力将大打折扣,以往百分百的实力,如今恐怕只有不到四成。

  因而目前来说他们反倒不是最着急的。

  “唉~~~”袁绍听到二人的分析,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像是接受了二人的说辞,但心中那份担忧依旧存在。

  与秦煊交手多次,对方总是能出其不意,往往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才是最恐怖的。

  “通知下去,所有部队做好出发准备,一旦大雪停止,天气回暖立即启程,谁要是敢误事格杀勿论!”

  袁绍最后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大军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哪个耽误战机,军法从事。

  众人一听心中一凛,纷纷起身应允。

  ············

  就在袁绍主力大军休整长子地区时,昼夜兼程的大雪龙骑在经过数天的高强度行军后终于赶到了冀州邺城。

  看着城头上在风雪中飘扬的秦字旗,秦煊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紧赶慢赶终于赶在袁绍主力大军之前抵达冀州,这样留给他部署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间又宽裕了许多。

  进城后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了袁绍的大将军府见到了李靖和贾诩二人。

  三人经过短暂寒暄之后,终于进入了正题。

  秦煊大咧咧地坐在袁绍那张造型精美,做工精细的大将军榻上,毫不顾忌自己的形象,将双腿搭在面前青铜装饰的案桌上。

  而李靖和贾诩二人分坐下方两侧的坐席上。

  “药师,文和,如今冀州情况如何,所有地盘都牢牢掌握住了吗,还有没有剩余残军势力没被剿灭?”

  “启禀主公,目前一切进展顺利,高顺将军和黄忠将军正兵分两路按计划向幽州进军。”

  “所到之处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只不过~~~~”

  说到这里,李靖稍稍停顿了下来,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

  “只不过什么?有什么问题你立马说出来,我会为你想办法解决。”

  看着李靖欲言又止的表情,秦煊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对方又遇到了什么难事,连忙询问缘由。

  “只不过目前兵力捉襟见拙,二位将军请求继续增派部队,那些地方继续兵员维持秩序!”

  李靖犹豫过后说出了目前的困境。

  本来他们进攻冀州的总兵力只有不到五万余人,可随着地盘越扩越大,到处都需要留下人马驻守。

  小的地方还好说,驻守个百十来人就行了,像一些战略要冲起码得上千人。

  如此一来,他们手中兵力捉襟见肘。

  但要想从徐州或者其他地方增调兵力必须得有秦煊的亲自授权,否则根本行不通。

  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这反而成了李靖他们目前所遇到的最大难题。

  至于用那些投降的袁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事?

  听完李靖的话,秦煊陷入了思考。

  如今地盘大了,手下的兵力貌似有些不足,从徐州本土抽调兵力又仿佛有些鞭长莫及。

  谁知道袁绍主力什么时候回师呢?

  但冀州地盘这么大,不分兵驻守又容易发生叛乱,怎么办呢?

  秦煊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

  “主公,能不能让刘仁轨将军的水军战舰继续运送部队快速增援?”

  看见秦煊脸上那副纠结的表情,李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想当初他们就是利用刘仁轨的水军战船将高顺的陷阵营从海上悄无声息的运到了冀州后方,这才让他们前后夹击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冀州。

  现如今,李靖再次想到了这种方法。

  “不妥,这办法不妥!”

  秦煊二话没说,想也不想就否决了李靖的建议:

  “如今天气寒冷,水军海上行驶危险太大,更何况他们大都没有坐过船只,很容易晕船发生意外!”

  麾下军队大部分人不善水性,盲目利用水军战船运输容易发生不测。

  但当初秦煊之所以提出让高顺的陷阵营从海上出击,那是因为后来招募的陷阵营大部分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选拔出来的南方子弟兵。

  基本上都是在水里长大的,并且秦煊又着重吩咐高顺要他在训练士兵时加强水性方面的训练。

  这才能有了高顺率领陷阵营从海上登陆的进攻方案。

  “这~~~~”

  一时间殿内三人陷入了沉默,谁有也没一个好办法能在短时间内召集那么多的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