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登基-《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贞观十年,秋。

  帝禅位于太子承乾,三辞三让后,太子承乾方勉强接过旨意。

  是夜,紫薇正位。

  .......

  “没想到这个三辞三让,居然到了我的身上。”李二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当年高祖逼迫隋恭帝禅让给自已的时候,也是三辞三让。”

  “我逼高祖将皇位禅让给自已的时候,也是三辞三让。”

  “如今我的儿子让我将皇位禅让给他,也轮到我来受这份屈辱了。”

  “陛下的心胸,还要大于高祖。”长孙无忌笑呵呵的说道:“当年高祖可没让您在太极宫登基,而是在东宫登基。”

  “当时满朝的文武百官挤在狭小的东宫,那可是很壮观啊,有些人都被挤的站在池塘里面的水花上了。”

  “哈哈哈哈。”李二也是被长孙无忌的话逗笑了:“可惜高祖看不到这副场景了。”

  “不然他肯定会大肆的笑话我。”

  “笑话我。”

  李二的神情有些落魄:“当年做的事情终究是落到自已身上了。”

  “可我情愿被笑话,也不想看着高祖离我而去啊。”

  “高祖享年七十一岁,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啊。”

  长孙无忌闻言也是叹息了一声:“臣的父亲走的早,臣和臣妹是在舅舅家长大的,现在想想,我都已经忘掉先父的模样了。”

  “与辅机相比,那我算是幸运的了。”

  李二也是有些沉默:“不知道东宫情况如何了,当年的我,可是不安的一宿都没有睡着。”

  打仗统领的士卒再多,也不过是几十万之数,这些李二并不畏惧

  可皇帝的肩上的挑着的是九州万方,远不是将领的难度所能的比拟的。

  若是行政出了岔子,那影响要比打败仗还要大。

  ..............

  东宫。

  李承乾有些不安的坐在自已的位子上左扭右扭的。

  明天他就要登基了。

  他在太子位上的答卷终于迎来了完结的一天,他自认为这份答卷的分数他还是满意的。

  但是明天以后,他就要写皇帝的答卷了,这让李承乾的心中有些喜悦也有着一些不安。

  纵然登基是他来到这里以后便已经立下的目标,但当目标将要实现的时候,李承乾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叔正,来,坐到这里。”

  李承乾看着崔季舒笑着说道:“明天以后,你就可是大唐的左仆射了。”

  “陛下应该说,过来与朕坐坐。”

  崔季舒面带笑意的说道:“大唐宗社的继承者,明天,就是陛下了。”

  “朕与我之间,哪有什么差距呢?”

  李承乾不以为意的说道:“我的威严不会因为朕而更加的崇高。”

  “朕的威严也不会因为我而损失。”

  “便是陛下,也极少称呼自已为朕,但是这影响到百官与百姓对于陛下的爱戴了吗?”

  至于李唐的后世君主,那还是称呼自已为朕吧,毕竟他们和李承乾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可比性。

  他们还是需要这个与众不同的称呼来彰显自已的威严的。

  “是太上皇。”

  崔季舒出言纠正道:“您才是陛下。”

  “我看陛下好像有心事?”

  “这个皇帝,和太子还是不一样的。”

  李承乾有些感慨的说道:“我做太子的时候,我的威胁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

  “对于陛下,我毫不畏惧,因为只要我持身以正,陛下拿我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现在是皇帝了,现在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

  “他们生活的好,不一定会感激我,但是他们要是生活的不好,第一个要怪罪的就是我这位天子。”

  “这便是受国之垢。”

  崔季舒说道:“纲举目张,执本末从,陛下只需要把握好大致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做就好了。”

  “这叫做君正臣职。”

  “一举一张。”

  李承乾说道:“可我要走的路已经没法子从历史上汲取经验了,我也不知道自已做的是对是错,只能这么走下去。”

  “我怕的,就是自已的行为刮起的风将后世改成一个我所不愿意看到的模样。”

  “毕竟,这是天下,行政者的初愿和最终的结果能不能达成一致,只有天知道。”

  “不过。”

  李承乾起身说道:“如此前怕狼后怕虎的,如何成事?”

  “我当以手中的利剑,为大唐的后世君主扫出一个朗朗乾坤!”

  ............

  大唐第一次在太极宫举行的皇帝即位仪式搞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不仅是因为这是为了给后世皇帝登基立一个榜样,还因为现在的唐朝已经没有贞观初年那么穷了。

  朝廷也能够承担稍微隆重一点的皇帝登基仪式了。

  在李承乾和李二父子二人位于太极宫中的时候,文武百官皆候在太极宫外,不知道多少双眼睛都在紧紧的盯着那紧闭的宫门。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唐俭、李靖....

  姚广孝、崔季舒、赵贞吉、海瑞、陈庆之.....

  贞观老臣,新朝臣子都在见证新时代的降临。

  随着宫门大开,大唐的新帝出现在群臣的面前。

  李承乾一身龙袍立于百官面前,群臣俯首行礼。

  随侍在李承乾身边的钱平打开圣旨。

  “大唐皇帝诏令!”

  .............

  “你们在擦拭什么?”

  “回陛下,那是太子的脚伤所留下的血迹?”

  “太子受伤了?”

  李二的念头一转并未更改自已的旨意。

  ...........

  “混账!他将孔颖达比作桀纣一样的人物,那朕呢?朕这个任命孔颖达的人又是什么?”

  李二暴怒。

  ............

  “陛下,高明刚刚去陇右道,您就要将青雀的爵位改为魏王,还要将雍州牧的职位给青雀,雍州牧可是您之前担任的职位啊?”

  长孙皇后有些痛苦的说道:“您这样,高明将如何自处?”

  “我就是要让那些大臣知道,即便我给青雀高于诸王的待遇,那也不会影响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李二一意孤行的说道。

  ...........

  “兄长.....你说那条蛇,留在地上,究竟是化做了什么呢?”

  李泰的头倚靠在李承乾的肩上断断续续的说道:“那兄长飞在天上,是化作真龙了吗?”

  李承乾不语,他只是抱着李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

  “陛下,还请海池边上一续,今日过后,便有分晓。”

  志得意满的李承乾左裴行俨右高宠的将尚在更衣的李二堵在了殿中。

  ...........

  李承乾闭上眼睛,享受着来自群臣山呼海啸一般的朝拜。

  .........

  贞观十年秋,帝承乾登基,念及往日种种,李承乾决定在新朝推行文治。

  年号“弘化”。

  ..............

  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