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执国牛耳。-《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不过嘛,如今这个东西既然已经落入了我的手中。”李承乾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轻声说道:“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所谓的正统,还有比这个更正统的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陛下始终不愿意给我的东西,我自取之。”李承乾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这一点,可是我从陛下您身上所学到的重要道理。”

  听到这话,李二不禁微微一怔,口中喃喃自语道:“你也学会了自取所需……我的皇位当初就是我自已取来的,没想到啊,现在连你也走上了这条路。”

  他的目光缓缓落在李承乾身上,打量着眼前这个曾经被他认为不太出众的儿子。

  一直以来,在他眼中,李承乾相较于才华横溢、文辞优美的李泰以及容貌与自已极为相似的李恪而言,并未能展现出太多过人之处。

  仅仅只因身为嫡长子这一身份,才使得他在诸皇子中稍显突出罢了。

  然而此时此刻,看着眼前这个充满野心的儿子,李二却突然意识到,原来李承乾才是最像自已的那个儿子。

  做父亲的最怕的便是子不类父。

  可见到自已的儿子如此的像自已,李二的心中居然提不起一丝丝的开心。

  “陛下无话可说了吗?”李承乾看着有些失神的李二笑道:“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来人,将船靠岸,至于这些皇子,还是让他们在上面小住几天吧。”

  等到李承乾处理完长安的事情,这些人才能脱离软禁。

  当然继续留在长安是很难了,等到李承乾登基以后,这些人会以最快的速度外放出去。

  等到他们再度入长安,恐怕就是李承乾逐一诛灭周边藩国将这些成年的宗室子弟分封出去的时候了。

  对于他们会不会憎恨自已,李承乾毫不在意。

  因为等他登基以后,整个大唐的事情只要稍有不顺都会归结到李承乾身上。

  像不下雨啊、星象异动、灾荒什么的。

  相比较受国之垢,这些皇子的憎恨又算得了什么呢?

  若是埋藏在心底也就罢了,若是表露出来,那就只有死了。

  他会接受李二手中的不良人,然后将其扩充成为锦衣卫监视天下。

  “二郎啊,想开点吧。”李渊拍了拍李二的肩膀有些憋不住笑的说道:“我造了前朝的反,你造了我的反。”

  “你的儿子呢?又造了你的反。”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因果循环吧,不过这也不能算得上是造反,毕竟我们都赢了。”

  “应该是叫..清君侧吧?”

  李渊轻轻的抚摸了一下手中的马鞭,他带这个东西来本想在李二认不清现实的时候将他打醒的。

  如此看来还是算了,李二毕竟还是大唐的皇帝,也是他存世的唯一一个有些真感情的儿子。

  至于在大安宫那些满地打滚的,除了血脉上有些亲近以外,李渊并不会真的将这些儿子当真。

  只有在当皇帝前生儿子,那才是真的亲父子。

  这就好像朱元璋和朱标一样。

  当皇帝后生的儿子,那就只是君臣了。

  而李二呈大字躺在木板上,全无皇帝的威严,也毫不在乎身上那身象征着皇权的衣服会褶皱成什么样。

  面对冷冷起身离开的李承乾,李二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他只是有些泪流满面罢了。

  虽然他的眼神依旧很坚定,但只有文德皇后知道,李二那一向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样的悲痛。

  可惜文德皇后也走了。

  “我一个人住大安宫有些寂寞,正好可以在我隔壁收拾一个房间留给你住,我们父子二人也可好好谈谈。”李渊微微眯起眼睛看着窗外那有些刺眼的阳光:“等到我没了,大安宫就都留给你了。”

  他们父子到底有多久没有敞开胸怀的聊天了?

  大概从李唐平定天下以后就没有了吧?

  李渊和李二这对父子坐在这里,就像是很多年以前李渊还是唐国公的时候。

  隋末大乱,李二这位太原公子说服自已的父亲李渊落下了反隋的胜负手。

  从那天起,大幕便已经拉开。

  他们李家,便成为了用这座天下搭成的舞台剧上绝对的主角。

  ..........

  李二漫步宫廷之中,周边全都是让他异常陌生的侍卫。

  这些侍卫全都是李承乾从东宫调来的。

  鬓间微白的李二回首望着坐在宫殿中的李承乾。

  那是被东宫的全明星阵容包围住的大唐太子,板上钉钉的大唐皇帝。

  这一刻,李二知道,这是属于李承乾的新时代到了。

  但这个新时代能够持续多久,就要看李承乾的能力了。

  而他这个旧时代的残党,终究是要吞下失败的苦果了。

  而且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苦果。

  但李二不会这么轻易的接受失败的。

  “我不会就此认输的。”李二知道自已只不过是输在毫无防备上。

  在朝堂上,在军中的,他的威望还没有被李承乾完全代替。

  属于贞观的朝代还未完全结束。

  他会积蓄力量,然后奋力一搏的。

  因为轻言放弃的话,他就不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大唐天策上将了。

  而被李二报以众望的尉迟敬德和李道宗还在骑马归来的路上。

  ...........

  “奉大唐皇帝令!命崔季舒,为东宫左庶子。”

  东宫真正意义上的大管家,所有计划的中间人,苦劳和功劳最高的,便是这个来的最早的崔季舒。

  .....

  “命,张浚!为太子宫左庶子。”

  陇右道的实际掌控者,东宫所有计划的粮钱兵全都是来自于张浚的麾下。

  ....

  “陈庆之!为太子宫右卫率。”

  李承乾手下的第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帅臣,虽然自喻为天资愚钝,可在李承乾第一次前往陇右道的时候,便是依仗着陈庆之的兵威才得以用强硬的手段推行新政。

  而西突厥计划的最重要的节点,也是陈庆之必须要领着人数远少于西突厥部落的兵士正面击溃南下的突厥骑兵。

  而陈庆之也不负李承乾所望的做到了。

  虽然因此陈庆之被李二以最快的速度调离了陇右道。

  ...

  “裴行俨为太子宫右卫率。”

  在陇右道牧场建立的时候,便是裴行俨率着数十轻骑游走在草原上通过数十起短兵交接的战斗才护得诸多牧民南下归唐。

  直捣黄龙洗劫西突厥四大部落大营的也是他。

  一道道敕令下达,曾经被李二费尽心思压制的东宫臣属,如今却轻而易举的占据了本来被贞观大臣所占据的东宫职位。

  而略显紧张的房玄龄,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属于自已的调令。

  在诸位大臣看不见的地方,一场血腥的镇压, 正在进行。

  那些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家伙都在被逐一的处死。

  东宫终究以代价最小的宫廷政变取得了大唐天下的掌控权,而没有演变成为李承乾退走陇右道最终引起全面战争的结局。

  李承乾一身龙袍坐在熟悉的位置看着下方人心闪烁的大臣。

  “人心未定阿。”

  用武力能办到的事情他已经办到了,剩下都是没法用武力办到的,而且其凶险丝毫不弱于玄武门之变的事情。

  ..................

  “??:生而沉鸷健武,有谋画,长身火色,鹤行左右,背裂而上窜,望之如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