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长孙无忌和魏征的抉择-《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几个人互相瞅了瞅,最后都将目光放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

  没办法,论官职还是亲近,长孙无忌都是最好的人选。

  当然前提是太子还将他的这个舅舅当回事的话。

  太子和皇帝的舅舅...这个身份也不是一直都有效的。

  比如汉武帝的舅舅田蚡。

  汉文帝的舅舅薄昭。

  这两个家伙可都是典型的例子。

  “殿下,您是要....”纵使是长孙无忌,今天也是觉得脑袋乱乱的。

  他从未想过自已还能站在这种角度上看玄武门之变。

  历史上能有这种经历的,怕是只有他了吧,毕竟李二的舅舅可没有参与过玄武门之变。

  “陛下答应我要退位了。”李承乾将垫在身下的长剑抽出来拄在地上说道:“所以我来问问你们这群老臣的意见。”

  虽然他们的意见并不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但是会影响过程。

  “陛下何在。”

  “在海池中的游船上。”李承乾说道:“就是你们当年送太上皇去的那艘船。”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稚奴他们也在。”

  长孙无忌叹息。

  他们当初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全都斩杀殆尽,果然是被当作经验汲取了。

  他们当年作的孽,终究还是报应到自已身上了。

  “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喜欢你们。”李承乾笑道:“明明我嫡长都占了,在陛下偏向魏王的时候,你们却没有一个明面上支持我的。”

  “尤其是你。”

  “左仆射。”

  李承乾叠在剑柄上方的手,翘起手指指向房玄龄:“当初陛下将青雀从越王改为魏王的时候,我曾设宴过你。”

  “可惜你没去,从那个时候起,我便知道了你们都是什么样的立场。”

  他自嘲一声说道:“谁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损失你们的权利。”

  “雍州牧是什么职位,我想诸位没有一个是不清楚的吧?”

  “武德殿是什么位置,我想诸位也都清楚吧?”

  “我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青雀成为魏王兼任雍州牧,我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京师的统兵权我身为太子,我都没有!青雀却有,所以才导致了后来青雀野心肆意增长,最后却落得了那步田地。”

  “所以杀死青雀的,其实是你们!”

  “额....”

  长孙无忌有些呆住了,他满脸复杂的看着那个坐在皇位偏下位置的李承乾。

  与房玄龄他们不一样,长孙无忌比他们更了解李承乾,因为这是他妹妹的长子。

  在这个时代,长子的地位是其他儿子所不能比拟的。

  就像是他的大儿子长孙冲一样,虽然他之前一直把长孙冲当成大脑还未完全发育的孩子对待。

  但他还是让长孙冲小小年纪便做到了少卿的职位。

  而李承乾性情醇厚、仁孝纯深,也是他看在眼里的。

  可是越是这样,长孙无忌心中的权利欲望越不愿意让李承乾登基。

  因为这样顺位的皇帝,是不需要一个国舅来总揽大权的。

  尤其是李承乾的年纪太占优势了,等到他登基以后,孩子估计都快成丁了。

  虽然后面种种事情让他放弃了参与政治,但是对于李承乾的看法他还是未曾更改的。

  只是今天这样一看。

  “太子竟然如此的有锋芒吗?”长孙无忌在心中暗暗的说道:“这么多年来我竟然丝毫没有察觉,难道就像我看冲儿一样,又看错了吗?”

  他在心中思绪百转千回以后,方才开口道:“褚遂良,你可知道春秋笔法?”

  自他们进来以后,长孙无忌便看到了一旁不知道是天热还是心热,一直在擦汗的褚遂良。

  “不需要。”李承乾打断道:“我的是非功过,后人自会有评说,我何必为了身后命去修改这些东西?”

  “你且记下,我一字不改。”

  呼~

  长孙无忌拱手侧身坐到了李承乾的左手边。

  那还抉择什么?

  难不成李承乾登基他赵国公府还能没了不成?

  他又没有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间选择中立,相反他的两个儿子可都在为东宫效力。

  当初他的小儿子入仕东宫的时候,他可是送去了不少的礼物。

  至于其他大臣怎么想...

  关他长孙无忌什么事?

  他又没有治权。

  开摆!

  “?”

  房玄龄他们看向长孙无忌的心情有些复杂。

  不是哥们?你玩我们呢?

  我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谈阔论呢?

  结果拢共就说了一句话,然后拱个手就投了?

  这让本来脚步都迈开的于谦和冯道都愣住了。

  “如此吗?”

  魏征抚着长须看着自已的学生。

  他本以为李承乾约他们来这里见面是为了拉拢他们。

  如此看来,李承乾根本就没想要依仗他们。

  这才是对的。

  想要依靠他们这些人有什么用?

  他们这些人说好听点都是手握重权,说难听点就是根本不值得信任。

  政变需要那么多人的支持吗?

  只要锁住政变的关窍就够了,等到李承乾占据优势了,队友自然会自已跑过来了。

  现如今李承乾已经锁住关窍,这些人的选择就可以预料了。

  “要是当年隐太子能有这位的果敢。”魏征的眼中满是欣赏:“事情也不至于落到那个地步去。”

  嫡长子继承制本就是魏征所提倡的制度。

  而且李二的态度让魏征很是忧虑。

  先是魏王的事情,后面文德皇后去世了,又是杨妃的事情。

  魏征算是看明白了,自文德皇后去世起,李承乾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因为相比较还拥有权力的李二,李承乾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魏征,你要作甚?”萧瑀看着迈起步伐的魏征有些发怔。

  “我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会到今天这种地步,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魏征说道:“我不愿眼看着太子承乾落到太子据的地步。”

  “若是事败,请先杀我。”

  魏征始终是魏征,他从来是这样。

  在原本的历史上的贞观十六年,便是李承乾已经被李泰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魏征还是反对李二易储,他甚至都快病死了,却依旧愿意出任太子太师为李承乾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