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做足准备-《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李承乾也在感慨:“怎么会有氏族志这种好东西,你说这玩意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怎么能将自已的家庭住址记载的这么明确呢?大唐不知道注重隐私吗?”

  他都已经预料到后面会发生的事情了。

  发现不对劲的世家肯定会尝试以名声来压朝廷,以求朝廷饶恕他们的性命。

  要求只诛首恶,放过剩下的人。

  而李承乾又是一个仁孝纯深的太子,道德感特别高,在上名声确实好。

  “确实很为难啊。”

  可惜李承乾只是太子,他又不能影响皇帝的决定。

  到时候象征性的上书把这些人流放岭南算了。

  至于成还是不成,都要看李二的意思了。

  尽人事知天命。

  “我这个人啊,就是道德太高尚了,不过我身为太子,给天下臣民做个表率,也是应当的”

  李承乾的话让一旁念经的姚广孝手中的念珠都停了片刻。

  “殿下的这种认知...还是挺好的。”

  姚广孝有些无奈的说道:“至少要先自已相信,然后别人才能相信。”

  “我自已当然相信啊?”李承乾有些困惑的说道:“因为我的道德本来就很高尚阿?”

  “对对对,殿下就保持这个样子就对了。”

  姚广孝还是挺欣慰的。

  至少这个样子的皇帝不用担心被名声所束缚。

  因为想要用名声束缚别人的,大多都没被名声束缚。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他既然束缚不了你,那大概率也是束缚不了我。

  “大师,你...”

  李承乾有些气闷的选择转移了话题:“接下来,计将安出?”

  “打仗这个我不是很懂,殿下手下的那些将领都是人中豪杰,我也不担心这些。”姚广孝微微笑道:“我只是担心殿下离开长安以后,长安会横生变故。”

  “毕竟,都过了这么久了,有些事情也渐渐瞒不住了。”

  “而且一旦世家败亡了,他们其中的幸存者,肯定会想报报复朝廷。”

  “如今的长安,到底还有没有世家留下的后手,我们暂且还不知道。”

  虽然崔家现在是归顺李承乾了,但是崔家当初的做事情其他几个世家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其中有些侥幸活下来的亲历者,恐怕就有被其余几个世家收留询问事情的。

  等到那边世家败亡的消息一出现,这边指不定就会有什么消息被送到李二的面前。

  到时候....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李承乾说道:“只要我离开了长安,就算长安生起了变故,也不过是多费一番手脚罢了。”

  “相反我要是在长安里面,那就只能赌一波了。”

  “而且只要我这次赢了,我的名望,就可以媲美陛下了。”

  “到时候....就算陛下不想体面,我也可以让他体面。”

  相信李二能够转性子都不如相信母猪排队跳河。

  原本历史上李承乾和李泰都死了,就剩下李治的时候,李二还想废掉李治立李恪为太子呢。

  要不是长孙无忌极力反对,表示李二敢立李恪为太子,天下就会反了。

  而且李二劝诫李恪不要生夺位心思的话都记在《贞观政要》上。

  虽然最后李二还是成功害死了自已这个儿子是了。

  他现在可比历史上的李承乾跳多了,李二能够忍受他,一部分是因为长孙皇后还活着,另一部分就是没有一个皇子有可以和太子抗衡的趋势。

  只是有一点苗头的吴王李恪都被李承乾直接赶出长安了,其他皇子还怎么和李承乾抗衡?

  “而且我准备的火药,也足够从长安城门一路炸到太极宫了。”

  李承乾对此已经做足了准备。

  到时候也可以让李二见识见识,什么叫科学的力量。

  “殿下心中有准备就好。”姚广孝的脸上也是带着微笑。

  他有种欲望被满足的松弛感。

  只要最后一步达成了,他也就能安心的在普光寺钻研佛法了。

  顶多等玄奘回来,与这位唯识宗的鼻祖再论一论佛法。

  姚广孝这一生,也就圆满了。

  “在长安留下守敬和子云两位将军,殿下带着薛仁贵、张议潮、李嗣业三位将军出征就好。”姚广孝提醒道:“做万策而迎一失,虽然不一定能够用到,但还是在东宫做足准备为好。”

  薛仁贵自然不能留守东宫。

  这不是不信任薛仁贵,只是有些事情,还是选择最稳妥的方案为好。

  “陛下赢了这么一辈子,也该输上一次了。”李承乾喃喃道:“就当让你做个成就吧。”

  ............

  .............

  “父亲,这可是我们家九成的财富和所有的佃户。”

  崔民干的儿子有些咽口水的看着那一摞摞账簿。

  钱粮、甲胄、兵器全都要交出来。

  所有私藏的佃户和人口都要复籍。

  这就代表崔家这百年心血统统白费了。

  “那又如何?”崔民干的脸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难道你要去和那些人一起去造反吗?”

  “就凭我们家剩下的这几千壮丁?除了给他们当炮灰以外,你以为事成了以后他们会给我们分成果?”

  “不会的,倒是输了以后,我们肯定会是第一个被交出来定罪的世家。”

  “我只是不甘心...”崔民干的儿子说道:“难道...”

  “没有难道,你要是看不明白,那就换一个看得明白的过来主事,我的儿子很多,到也不缺你这一个。”

  崔民干冷冷的说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甘心?你以为那些被我们私藏的人口和佃户甘心吗?”

  “你以为那些在陇右道作威作福世家豪强甘心吗?”

  “你以为卢家他们没有羡慕我们吗?他们想做狗都还没有机会呢?”

  “你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每天歌颂三次太子殿下的仁德。”

  “你要知道做殿下的狗,便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在山东,原本在观望朝廷政策的百姓逐渐开始偏向朝廷了。

  因为在海瑞举起屠刀以后,那些死掉的官吏全都化作了朝廷的公信力。

  他们明白了,朝廷动真格的了。

  就算他们不交出来这些佃户,这些人也会私自潜逃,去做朝廷的编户齐民。

  就跟他们当年躲避苛税躲到他们家里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