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疫病与信使-《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长安城。

  这个季节长安最为热闹的店铺,便是那些卖花的,尤其是牡丹花,是这个年代最为畅销的花朵。

  “钱平。”李承乾的目光在那些花朵之中流转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殿下。”

  “我让你准备的东西如何了?”李承乾说话的时候眼睛都没有离开那些花。

  “殿下....那些商家说,可以是可以,但是需要一些时间。”钱平有些脸色难看的说道:“据他们说光成本便需要三十金,而且还不包成功。”

  现在金子兑换钱的比例差不多是一金比一万钱。

  三十金,便是三十万钱。

  “本就是这个价格,只要能成了就行。”李承乾将目光收回:“嫁接出来一株三色的牡丹,不知道要浪费多少花朵。”

  “而且牡丹本就贵。”

  “但这也太贵了。”钱平弱弱的说道:“三十金啊。”

  “要是没有这么一株三色牡丹压阵,又怎么开花会呢?”

  不开花会,又怎么让别人知道朝廷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动作呢?

  “殿下,关内、河东地区的官员来报,说是有疫病发生。”从后方追上来的崔季舒对着李承乾说道:“现在朝野有不少人议论是因为朝廷苛刻佛门导致的。”

  “陛下怎么说?”李承乾对此并不意外,反正牵连这种事情,只要你想,什么都能牵扯进去。

  “陛下下令太医署的医护人员携带药品前往疫区进行治疗,以控制疫情。”崔季舒说道:“而且孙道长主动请缨带着医学院的师生前往疫区治疗那些病人,也得到了陛下的允许。”

  “冬春交际本就是疫病多发之际,不过长安储备的药材很多,而且有孙道长在,并不用担心控制不了。”李承乾说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那些人在天下发生了灾害第一时间能够说是朝廷的原因。”

  “这说明天下人心皆已归附大唐,是好事。”

  与控制住传播范围相对比,另一件事更令人担心一些。

  因为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起兵事情了。

  当年太平道能够快速起势,就与当时东汉末年的那场大疫脱不开关系。

  而且太平道为什么手下会有那么多的青壮,也都是因为那场大疫。

  “除了派遣医生以外。”李承乾说道:“多让朝廷派人把守各地的折冲府。”

  因为唐朝的军事布置依旧是内重外轻。

  关内道共置府285,有府兵26万,占全国折冲府及府兵总数的一半以上。

  再加上河东道的,两个地方几乎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兵力。

  在汉朝每次朝廷出征所征召的三河骑士,也都是这些地方的人。

  “不过陛下本就是造反出身,这些事情,估计也不用我们提醒了。”李承乾笑笑将注意力又转回了路边的花朵当中。

  救灾先镇乱,古代一向如此。

  尤其是在经历过太平道的事件以后,朝廷自然会注意这些。

  王朝的纠错机制虽然迟缓,但是耐不住时间久,后世的王朝都会吸取前朝的经验。

  “外有外患,内有内患。”李承乾都佩服现在这个状况。

  这简直是造反最好的时间了,以至于李承乾都感受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预感。

  哒!哒!哒!

  马蹄落在御道上的声音引来周围百姓纷纷议论起来。

  “是侯尚书那边的信使。”崔季舒看着骑兵的装饰说道:“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那边的战况如何。”

  从侯君集那里出发的信使,每隔十日便会来到长安一次。

  “不过目前来看,还是蛮顺利的。”李承乾看着远去的骑兵陷入了沉思。

  他没想到王玄策就这么单枪匹马A进了平壤。

  不过这也很符合这小子的性格。

  只是消息分为两份。

  一份是实际情况,一份是虚假的。

  在虚假的情报里面,正在与高句丽陷入角力当中的侯君集正在将战况不断的汇报给长安。

  顺便寻求辎重、兵源等东西的支援。

  而实际上的高句丽与侯君集的前线阵地。

  “茂约,你要出发了吗?”侯君集看着一身戎装的唐俭问道。

  “高句丽的请和使者都到了,我也该去一趟平壤了。”唐俭将一把宝剑插在剑鞘中系在马鞍上之后转身对侯君集说道:“更何况王玄策已经在平壤呆了有一段时间了,我也该去接他回来了。”

  “这个王副使倒是胆子大,居然敢只凭借一匹快马就敢深入高句丽国境内,而且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呆在了渊盖苏文的府邸上。”侯君集也不得不佩服这小子的勇气。

  “要不是时不时的有他的消息顺着渊盖苏文的通道传到我们手中,我还以为这小子死在路上了呢?”唐俭翻身上马:“不过既然活下来了,还借助渊盖苏文的力量左右了前方的战争,这次行使高句丽的头功,恐怕就要是这个小子的了。”

  “真是英雄少年啊。”

  “侯尚书,你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我了。”唐俭看着军营外整装待发的使节团,策马扬鞭而去。

  “做完了吗?”侯君集抚摸着自已的胡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真希望高句丽不要那么听话,这样我们还能再打上几场。”

  以逸待劳,以守代攻本就是占据了优势。

  更何况是唐军这种在装备、纪律、士气各方面都大于高句丽军队的守军呢?

  野战就更别想了,有着那些契丹骑兵的帮助,高句丽军队的在行军途中可是受尽了骚扰。

  等到地方,还没开战,士气就先掉了一半。

  因为这个,侯君集的脑海中还产生了一个疑惑。

  “为什么前朝打高句丽打的这么麻烦?”

  他现在在高句丽军队身上看到的甲胄,基本上全是前朝的款式。

  要不是这些前朝资助的甲胄,他打高句丽的时候,应该还能更轻松些才是。

  “真是匪夷所思。”

  侯君集摇摇头不在想这些。

  毕竟要是前朝不被高句丽拖垮了,今朝也不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