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杜荷的野望-《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东宫。

  李承乾在思索着能不能在过年前将这些和尚宰完。

  他贞观十年还想要安稳一点来着。

  杀孽还是留在贞观九年算了。

  奈何步子太大容易扯着。

  所以目前只能暂时列在计划上。

  就在李承乾思考的时候,杜荷突然走进来了。

  李承乾从未见过如此自信的杜荷,这让李承乾怀疑自已是不是昨夜在苏婉那里过度劳累了造成了幻觉。

  杜荷对李承乾说:“殿下,我有一计,可帮助殿下更进一步。”

  “更进一步?”李承乾放下手中的东西有些疑惑:“我都是太子了,我怎么更进一步?”

  “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

  李承乾不是很愿意和这些家伙交谈自已的计划。

  因为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就连薛仁贵和苏定方都不知道李承乾要做些什么。

  真正负责操作的,永远是真正的自已人。

  杜荷见李承乾似乎不相信自已,连忙解释道:“我是真心希望能帮助殿下成就一番伟业。”

  自从看到勤奋的秦怀道以后,他意识到国公府的荣耀不仅仅依靠大哥,他也有责任为之努力。

  而且他身为驸马,也要做出一番成绩出来,不然不就变成纯吃软饭的吗?

  哪有什么东西,是比从龙之功还要大的呢?

  “阿?”

  李承乾觉得自已无法理解杜荷的想法:“你现在这个样子,对我已经有了很大的助力了。”

  “而且...你为什么会觉得我会造反呢?我身为太子,岂能造反?”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知道造反的罪责有多大吗?你想连累莱国公因此败落吗?”

  “那殿下的意思是,我们现在造反的时机还不到?”杜荷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们需要拉拢一批武将为我们打开玄武门。”

  “当年陛下就是靠这个从隐太子的手中抢夺过来的皇位。”

  “我们未尝不可。”

  “我....你.....”

  李承乾欲言又止。

  纵使坚定的造反派,李承乾也觉得杜荷有些太激进了。

  你至少得让李二过完年吧?

  而且你这种大声密谋是跟谁学的?

  “前身,身边的这些人,也太神了吧?”

  李承乾在心中喃喃自语道。

  这还只是杜荷,还没有侯君集呢。

  能够忍到贞观十五年才造反,前身也是挺能忍的。

  而且之前被他流放的贺兰楚石,也是经常来劝他造反。

  这三人...

  纯属神经。

  李承乾将手中的寺院名单塞到了杜荷的怀里面:“你不是没事做吗?你这两天将这些寺庙统统拜访一遍。”

  “拜访完以后,再将这份奏章盖上你的印章交上去。”

  李承乾顺手将桌子上的一封已经写好的奏章也塞到了杜荷的怀里面。

  “你将这件事情做好,就已经是立大功了。”

  “真的?”杜荷有些怀疑。

  这个功劳难道比从龙之功还要大?

  “真的。”

  李承乾循循善诱的说道:“造反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但是这件事情,必须马上去做。”

  “因为再不做,就过年了。”

  “诺!”

  杜荷的志向瞬间被激发了。

  “我之前是不是不该用杜构去刺激他?”

  李承乾看着离去的杜荷,有些怀疑人生了。

  “殿下,要不要?”

  一旁走过来的崔季舒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在他看来,杜荷这么一个家伙实在是不稳定因素。

  有可能逼着他们帮助李承乾提早登基。

  杜荷这种脑子根本控制不了,倒不如提前将他调离京城解决掉得了。

  还能借此机会清洗一波当地的世家豪强。

  属于是废物利用了。

  “这倒不必了。”

  “派几个人去杜荷的府上,我要知道他最近都见了谁。”

  李承乾轻声说道:“我相信以杜荷的忠心和智商。”

  “但是我不能将希望都放在这上面。”

  他可以一直宠着杜荷,但是前提是杜荷不要给他惹上大麻烦。

  要是惹得他在长孙皇后生命倒计时走完之前逼得他造反。

  他也会让自已的妹妹重新选择一个夫婿。

  大唐的公主,不怕死夫婿。

  “还有,以后像杜荷这种货色,进入东宫必须要通报。”

  前身的这些东宫臣属,太顶级了。

  要不是抽奖抽的好,还有提前弄死了魏王,他都不知道该怎么依靠东宫臣属去造李二的反。

  “对了,苏定方启程去陇右道了没有?”李承乾抬头看向崔季舒问道。

  崔季舒说:“殿下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苏将军已经带领着三府北衙禁军前往陇右了。“

  “我们的人也补充到了缺失的北衙禁军当中。”

  按照唐初的军队编制,一府差不多是800-1200人。

  这便是监国的好处。

  “早做准备吧,虽然说吐蕃的使团从长安回到吐蕃也得六个月左右,等到他们出兵就更远了。”

  “但是早做一份准备,便多一份的把握。”

  崔季舒赞同道:“殿下所言极是,这些蛮夷畏威而不畏德,正是要狠狠的打通他们,才能让他们学会臣服。”

  “不止如此。”李承乾起身走向外边:“李彦仙也需要这份功绩来统帅陇右道的军队。”

  秦王府的属官都是在隋末统一天下的大战中立下过功勋,打出过威名的。

  他手下的这批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没有履历。

  没有彪悍的功勋,只有从龙之功,是要花费一番功夫去服众的。

  他知道这也是自已不如李二的地方。

  所以李承乾在尽可能的让这些人尽快的立下功劳。

  这样好在他登基以后帮助他接管整个国家。

  不过除了吐蕃,还有世家、佛道等等,也足够这些人立下功劳了。

  “一晃也是来到这里一年多了。”

  李承乾觉得和这里的生活相比,前世的生活有些太平淡了。

  有些时间他也有些恍惚,前世的经历就跟做梦一样。

  “一年多的辛苦,也快要收获了。”

  ..............

  .............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春秋《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