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于谦与李世民-《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太极宫。

  李二和魏征正在谈论人才的事情。

  “陛下经常注意人才,我也常常想到这里。”

  魏征说:“不知道陛下知不知道太子推荐过来的于谦?”

  李二听到这里手一抖:“我听太子说过。”

  心中虽然波涛汹涌,但是李二依旧面色不变,声音平静。

  “这个于谦,确实很有才华,而且是一个治边的大才。”

  “臣这里有着于谦所书的一份《治边策》呈于陛下。”

  李二很是好奇的接过来说:“《治边策》?”

  “大唐现在还有什么边患需要治理的吗?”

  李二打开大略扫视了一眼,随后心底一惊,然后又细细的读了两遍。

  “以用边关兵士的性命为长城,不如以天下人的人心之向背为长城。”

  “好啊,很好啊,这等文才,居然没有在科举当中被发掘?这是何等的失误啊!”

  魏征笑道:“这就是太子的识人之明了,只是此人说话语气太冲,不会顺着说话,还请陛下多担待此人。”

  李二:“.....”

  又是一个说话太冲的?

  难道自已当初斥责权万纪的话应验了?

  自已想要更多愿意向自已进谏的大臣,先来了一个海瑞,又来了一个于谦。

  下一个会是谁呢?

  “我能容得下你,还能容不下海瑞和于谦吗?”

  “我正是需要谏臣的时候,这些人多多向往我进谏才好。”

  一向以敢于纳谏闻名的李二,说这话的时候居然有些心虚。

  而且他很不想让李渊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要是被李渊知道了。

  肯定又得是一件极道帝兵赐下去。

  魏征和海瑞两人的宝贝就已经够烦人的了。

  “除了于谦,以外,我还觉得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是很有才华的。”魏征一脸认真地说道。

  “哦?”

  李二有些惊讶地看着魏征,好奇地问道:“这两个人怎么引起你的注意了?”

  魏征叹了口气,回答道:“本来发掘人才这种事情,应该是左仆射做的,但是左仆射最近因为自已的二儿子牵连到魏王谋反的案件当中,精力明显不如以前那么集中了。”

  听到这里,李二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侯君集和杜正伦吗……”

  “杜正论担任过太子的老师,还算称职。”

  “至于侯君集这个人……”

  “我做秦王的时候,他就在我身边。”李二回忆着过去,“虽然骑马射箭都不行,但在他的身上,倒是有一股蛮劲。”

  魏征说:“虽然说侯君集的女婿被太子流放岭南了。”

  “但是这只是说明他的眼光问题,不影响他的才能。”

  “当初征讨吐谷浑的时候,就是因为他的谋划取得了大胜。”

  “不过太子似乎很不喜欢侯君集这个人,臣也不知道为何。”

  听到这里李二突然想到了什么:“你前面还说太子有识人之明,现在又说太子不喜欢侯君集。”

  “那太子到底有没有识人之明?”

  听到这里,魏征也笑了:“是臣矛盾了,不过这个于谦倒是很有才华,陛下明天可以见上一见。”

  “那我,就见识一下太子的识人之明,这样,我就能知道侯君集到底有没有才华了。”

  难得看到魏征出丑,李二相当的开心。

  但是这种开心呢也就维持到了第二天的早朝。

  因为临近科举了,主考官还没有定下来。

  “主考官的这件事,都多久了?还没完吗?”

  李二斜躺在椅子上,用右手支撑着额头看着。”

  “朝廷上还有什么大姓的高官可以当主考官?”

  高士廉出列说道:“国子监司业,孔颖达可以。”

  【高士廉-吏部尚书又称天官】

  ”陛下,孔司业最近事务繁忙,他府上已经好久没有接待过客人了。“

  虞世南出列说道:“就连山东孔家来长安的人都没有见到孔司业。”

  “所以孔司业不能担任主考官。”

  “沿用去年的主考官不可以吗?”

  李二看着自已

  这让李二有一种不在掌控中的不妙感觉。

  “不可以。”

  高士廉说:“主考官非大姓,不足以服众啊。”

  “去年,不就有考生因为主考官的身份低微,联合上书的吗?”

  “妖言惑众!”

  于谦挺身而出说道:“陛下,我不认同高尚书的观念”

  “科举取仕,取的是人才,不是取的大姓,”

  “要是靠大姓就能治理天下,那陛下和太上皇就不用起兵了!”

  于谦慷慨激昂的说道:“科举取士,乃是国本!”

  “难道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带来的恶果还不够吗?”

  “高尚书难道想要我大唐重蹈魏晋的覆辙吗?”

  “等着大姓互相遮掩,等着外边的蛮夷再进来吗!”

  李二顿时有些精神振奋。

  太子这个识人之明好啊,以后得多推荐点人啊。

  一直是被怼的李二,第一次见到有人站出来帮他怼人。

  “好好好,你说的很对。”

  李二激动的都快站起来了:“你是太子推荐过来的于谦是吧?我见过你的画像,说的好啊。”

  高士廉一把年纪了,还是李二的妻舅,赵国公的舅舅,哪里遭受过这种阵仗。

  “不知这位...”

  高士廉看着于谦出列的位置:“这位御史,可有更好的办法。”

  “自然是天子担任主考官,这样一来,所有的士子都是天子的门生。”

  于谦说:“这天下,难道还有比天子还要贵重的姓氏吗?”

  “天子作为主考官,其他人次之。”高士廉思索了一下说道:“这也是一个解决的方式。”

  “朕做这个主考官吗?”

  李二有些意动:“这合乎礼法吗?”

  房玄龄起身支持道: “陛下身为大唐之主,自然是合适的。”

  “我看诸位,也找不出更好的人选了吧?”

  李二拍板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办吧。”

  ................

  ..................

  【???:大明不粘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