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耿继茂的小心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这不可能吧?金门的情报称,伪郑成功一直都呆在台湾城下啊!我们内部的探子发来的情报也是如此。况且,伪郑四个水师、十七个兵镇三万五千人的兵力是做不得假的啊。”

  听完李率泰的分析,耿继茂第一个表示不信任,这可不是小事情啊。李率泰言中之意,是要增加背锅之人啊,这个可以,但是不能把我算上啊,这个锅。谁爱背谁背,我可不背。我移藩福建,可还没有超过一个月。

  耿继茂始终不能忘怀为满清出生入死多年的父亲仅仅因为部下陈绍忠阴匿三百逃人,就被清廷商议决定夺靖南王爵,导致父亲被清廷密令自尽。那可是他的父亲啊,为满清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劳,竟然因区区小事被逼自尽。多尔衮那老匹夫竟然以父亲不是令终为由,不予赐祭,亦不许袭爵。奇耻大辱啊!

  耿继茂心中的不满,若不是自己东征西讨,拼死作战,满清怎么可能会让我袭爵。八年啊,足足八年啊,在父亲死后的八年才让我袭爵。

  袭爵之后事事盯着自己,又被满清敲打说不允许收私税,置官吏。真是废话,不收税怎么养兵,不养兵,自己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一省不堪两蕃,请量移他省。”杨雍建就是多事,除了闽浙,南方哪里还有省份能和广东比。

  先移桂林,再移四川,最后才同意让我移镇福建。真心不想让我安稳下来啊!若不是郑成功在厦、金两岛闹腾得太厉害了,满清怎么同意我移镇福建。

  耿继茂可以不在乎漳州府的存亡得失,毕竟他刚刚移藩,很多事情都没有搞明白弄清楚,且朝廷考虑耿继茂的心思,也不会在这个事情上故意为难耿继茂。

  打一巴掌,还要给个红枣呢?南方四藩同气连枝,不能轻易得罪了。

  李率泰听着耿继茂没有担责的意思,顿感有些失望,这个藩王可真的有些滑头啊。福建脑袋够大的就这三个人了,马得功的脑袋最小,降将出身,去年又被革爵,若是在将锅甩到他头上,说不定他就要崩溃了,还是不行。这个事情,还是需要耿继茂承担一些,他的脑袋够大,朝廷顾及他的身份,不会太过苛刻。

  李率泰沉吟一下,道:“漳州城失守,这个消息是包不住的,朝廷迟早要知道此事。王爷,你我皆有守土之责,若不能尽快将此事平息下来,朝廷怪罪下来,你我皆承担不起。”

  耿继茂面无表情地道:“本王就藩福建,确实有守土之责。漳州府失守,确实是本王的责任,本王不会避讳什么,认罪认罚。本王这就上书,向朝廷请罪,请求朝廷责罚。”

  李率泰有些着急了,现在上报朝廷,那朝廷岂不是知道了漳州府的情况,这雷霆下来,首先遭殃的就是他啊,但他又不好直接阻拦耿继藩,只要给马得功打个眼色,让他将耿继藩的话接过去。

  马得功当然不希望现在就将漳州府的情况上报朝廷,看到李率泰的眼神,瞬间懂了他的意思,忙阻拦道:“王爷暂可不必如此急忙。这漳州府失守之事,还有挽回的余地,何不先行收复漳州府后,再呈报给朝廷,朝廷看在潮州府失而复得的情况下,不会对我们有太对的苛责。”

  耿继茂也不想因为这个事情,再惹朝廷不快,毕竟之前移藩的磨磨蹭蹭已经让朝廷有些大臣颇为生气,若在因这点事情影响到他,也是有点得不偿失。

  “马提督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现在出兵收复漳州府,动作一定要快,趁着伪郑还没有做好防护的时候,马上集结重兵,夺回漳州城。”耿继茂一脸严肃地道。

  同时斜眼看着李率泰,不怀好意地笑着道:“只是啊,这重兵到底是多少才算重兵呢?按照宫保大人的推测,这次漳州城失守,是伪郑成功施展的瞒天过海之计。既然如此,那收复台湾的兵力肯定不会像情报之中说的那样有三万五千人。

  那这股兵力会在哪里?若是漳州城集结了三万甚至四万伪郑的兵力,我们要集结多少兵力才能好攻下漳州城?

  马提督,你是福建省绿营最高军事长官,你说说,福建绿营能够调集多少兵力收复漳州城?”

  耿继茂这番阴阳怪气的话犹如一把把钢刀插入两个人的心中。

  马得功脸色煞白,他知道福建绿营不过四万人,不对,失去了漳州府的八千五百绿营将士,现在只剩下三万余人了,再扣除吃空饷地,能有两万五千人算是顶天了。两万五千人攻打三万人驻守的城市,真拿福建绿营个个是以一当百的勇士啊。

  马得功垂下头,低声道:“王爷,莫言取笑,莫言取笑。”

  李率泰自然也是清楚耿继茂话中话外的意思,无非是想扩大私兵而已,而且是在一省总督、提督的默许下,公然扩大私兵。

  “这小婢养的,安敢如此辱我?”李率泰心中怒骂,袖筒里的双手硬生生地被指甲掐出血来,真的是一招不慎,反而被人拿住话柄。

  李率泰面无表情,仿佛没有感到双手的一丝丝疼痛。“不知王爷以为,要出兵多少合适?”

  马提督猛然醒悟,也低声说道:“福建绿营最多能够出动一万两千人。泉州、兴化、福州、福宁四府都需要兵力驻守。”

  耿继茂哈哈一笑道:“攻打四万精锐防守的城池,没有八万兵力,谁也不敢言胜。”

  李率泰没有想到耿继茂竟然如此贪心,这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攻打漳州城最多四万兵力。若不能完成,本督当上书朝廷,调集浙江、江西、江南三省之兵。”

  耿继茂冷冷一笑,道:“本王刚刚移藩福建,兵甲未整,人疲马乏,粮饷两缺,军心动荡,士心不稳,是在无力立即出兵啊!”

  李率泰深吸一口气,柔声道:“王爷,此时不是置气的时候。你我同坐一艘船,谁也不想船就这么沉了。你我功绩全在伪郑身上,此时正是大好时候,若是能够消灭伪郑位于漳州城的精锐部队,伪郑其余兵力不足为道。

  这是上天降给王爷的功绩啊。王爷的军队,尤善火器,军中大炮数以千计,这正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区区伪郑几万兵力何足挂齿?

  王爷不要妄自菲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