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府城墙不高,只有一丈来高,都是近几年才修建完成的。公元1652年,郑成功攻打漳州城不下,进行围城六个多月,因粮食匮乏,城中百姓死伤数万,在最艰难的时候,一碗稀粥作价4两白银,一石粮食要六百两白银,百姓饿殍遍地,惨不忍睹。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元气,漳州城中的百姓到现在还不到五万余人。
漳州府城的城墙也是如此,斑斑驳驳,伤痕交错,见证着近几十年来明清与郑家父子的征伐历史。从天启六年(1626年),郑芝龙自龙井登陆,袭占漳浦起,郑氏家族的影响力就在汀漳泉三府之地逐渐增大,其势力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到整个福建。
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又接过郑家大旗,通过十几年的征战,其势力和影响力更是在八闽大地上根深蒂固。海上的贸易,让郑家与八闽大地上的官绅、大商人的联系更为紧密,几十年下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纵然鞑清政府知道这一点,但投鼠忌器之下,也不敢大动干戈,只能加强对物资、商品的管控,以便从源头掐断郑氏家族与福建官绅的联系。禁海令和迁界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人世间的名缰利锁有谁能够挣脱的开呢?这海贸的利润如此之大,沿海的官绅无不清楚,他们自明朝隆庆年间就开始了海贸事业,几百年下来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岂会是鞑清一纸公文就能够禁止的了呢。
海贸关系着福建上下,特别是沿海的漳、泉二府,靠它吃饭的人不知几几,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不是身浸其中几十年的老海贸,根本弄不清其中的利害。
鞑清禁海令和迁界令让海贸萎缩,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破产,沦为难民,不少大商人、官绅家族也因此财产大为缩水。鞑清的税赋又重,还没有说对官绅免税的,其缴纳的税赋之沉重,让从未缴过税赋的官绅家族咬牙暗恨。
若非鞑清屠城的血腥吓破了他们的胆子,这些官绅家族真的想让鞑清看一下什么是皇权不下县,什么是地面官绅统治。
福建大地征战二十余年来,有血性的家族、汉子,早就淹没在滚滚洪流当中了。留下的都是明哲保身,见利弃义的普通人。明面上反抗是不可能的,但是暗中传递消息、掩盖消息,一些物资的资源他们还是敢做的。
这也是郑家军情报队能够快速得到情报的最大原因,有了地头蛇的帮助,伪清的动态对于郑家军而言有时候就是单向透明的。这也是伪清为何对郑家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若不打掉郑家,其在沿海的势力和影响力始终都在,对于福建、广西的统治也始终不稳固。其打起的抗清大旗,也会让沿海一些官绅心生希望。这不是鞑清所想看到的。
此时此刻,漳州府城驻扎着漳州副将沈家本统辖的三营标兵三千人七百人,并无其他兵力,看起来不过短短九年时间,都让漳州城忘记了自己身在战争的第一线。
漳州府城虽是战争前沿,却也承平十余年,从未想过会遭到攻击,即便是郑家军要袭击漳州府城,还要经过海澄、长泰二城,没有人会冒着被截断后路的危险而直接攻打漳州府城。
等海澄、长泰二城被攻打,漳州城早已经得知消息,做好防备了。按照常理,战争就是这样打的,永历六年,郑成功攻打漳州府的时候,也是扫平了漳州府城附近的县城之后,才开始围攻府城的。历年的战争从来没有想过这种跳城战术。
绿营官兵从上到下,从未想过战争会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爆发,也没有按照驻扎的规定,向外派遣斥候作为警戒。
秘密到来的郑家军船队已经到达漳州府城外,并在当地探子的配合下,趁着微微火光构建好了炮兵阵地,这让郑经、郑山感到如此顺利的同时,也对攻打漳州府城充满了信心。
因事发仓促,只有短短三天的准备时间,郑锦此行并未带太多大炮,只带了三千斤攻城炮50门,叶公铳炮94门,虎蹲炮400门,为避免被清军发现,其炮兵阵地构建的较远,只有攻城炮和叶公统炮能够打到绿营军营,但144门新式大炮的威力足以将绿营的军营犁一遍了。.
虽然不确定能不能用上大炮,但提前准备好,总是没有错的。
郑锦、郑山、火武镇镇将陈哲、振义镇镇将郑泽、前提督左镇新任镇将杨经高、新军四镇新任镇将沈家忠等郑家军的一众高层用望远镜看着还是有些漆黑一片的漳州城东门。
此战的关键就看城门能不能如期的打开了,只要打开城门,此事则万事大吉,若是被发现,那只能强攻了,看看炮兵能不能用炮弹将漳州府城给淹没。
火武镇最精锐的左协三百人已经趁着夜色悄悄的潜入到东城门之下,静静的等待着城门打开,若是可以还能够帮忙推一下城门。
等待永远都是最长久的,哪怕时间只是过去了短短的一刻钟。
古老但是非常实用的方式,举火为号。
在郑锦等待的有些心浮气躁的时候,东城楼上三个火把有规律的画了三个圆,通知着信息。郑锦等人大喜,看起来成功了一大半了。
东城门吱呀吱呀的开了,纵然探子在门轴上涂满了上好的油脂,但是一时半会的涂抹还是无法消除城门打开的声音,只是声音变的极小罢了。
但是再小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中,也是无比的刺耳。
城门在缓慢的打开,早已在城门口等待已久的左协协领吴枷低声道:“城门内的兄弟,我们是郑家军先锋部队,现在跟你一起推开城门,你们要小心。”
说完,吴枷命令城门洞中的十名大力士一起合力将城门推开。
城门大开,就是他们的机会啊。
漳州府城的城墙也是如此,斑斑驳驳,伤痕交错,见证着近几十年来明清与郑家父子的征伐历史。从天启六年(1626年),郑芝龙自龙井登陆,袭占漳浦起,郑氏家族的影响力就在汀漳泉三府之地逐渐增大,其势力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到整个福建。
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又接过郑家大旗,通过十几年的征战,其势力和影响力更是在八闽大地上根深蒂固。海上的贸易,让郑家与八闽大地上的官绅、大商人的联系更为紧密,几十年下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纵然鞑清政府知道这一点,但投鼠忌器之下,也不敢大动干戈,只能加强对物资、商品的管控,以便从源头掐断郑氏家族与福建官绅的联系。禁海令和迁界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人世间的名缰利锁有谁能够挣脱的开呢?这海贸的利润如此之大,沿海的官绅无不清楚,他们自明朝隆庆年间就开始了海贸事业,几百年下来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岂会是鞑清一纸公文就能够禁止的了呢。
海贸关系着福建上下,特别是沿海的漳、泉二府,靠它吃饭的人不知几几,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不是身浸其中几十年的老海贸,根本弄不清其中的利害。
鞑清禁海令和迁界令让海贸萎缩,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破产,沦为难民,不少大商人、官绅家族也因此财产大为缩水。鞑清的税赋又重,还没有说对官绅免税的,其缴纳的税赋之沉重,让从未缴过税赋的官绅家族咬牙暗恨。
若非鞑清屠城的血腥吓破了他们的胆子,这些官绅家族真的想让鞑清看一下什么是皇权不下县,什么是地面官绅统治。
福建大地征战二十余年来,有血性的家族、汉子,早就淹没在滚滚洪流当中了。留下的都是明哲保身,见利弃义的普通人。明面上反抗是不可能的,但是暗中传递消息、掩盖消息,一些物资的资源他们还是敢做的。
这也是郑家军情报队能够快速得到情报的最大原因,有了地头蛇的帮助,伪清的动态对于郑家军而言有时候就是单向透明的。这也是伪清为何对郑家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若不打掉郑家,其在沿海的势力和影响力始终都在,对于福建、广西的统治也始终不稳固。其打起的抗清大旗,也会让沿海一些官绅心生希望。这不是鞑清所想看到的。
此时此刻,漳州府城驻扎着漳州副将沈家本统辖的三营标兵三千人七百人,并无其他兵力,看起来不过短短九年时间,都让漳州城忘记了自己身在战争的第一线。
漳州府城虽是战争前沿,却也承平十余年,从未想过会遭到攻击,即便是郑家军要袭击漳州府城,还要经过海澄、长泰二城,没有人会冒着被截断后路的危险而直接攻打漳州府城。
等海澄、长泰二城被攻打,漳州城早已经得知消息,做好防备了。按照常理,战争就是这样打的,永历六年,郑成功攻打漳州府的时候,也是扫平了漳州府城附近的县城之后,才开始围攻府城的。历年的战争从来没有想过这种跳城战术。
绿营官兵从上到下,从未想过战争会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爆发,也没有按照驻扎的规定,向外派遣斥候作为警戒。
秘密到来的郑家军船队已经到达漳州府城外,并在当地探子的配合下,趁着微微火光构建好了炮兵阵地,这让郑经、郑山感到如此顺利的同时,也对攻打漳州府城充满了信心。
因事发仓促,只有短短三天的准备时间,郑锦此行并未带太多大炮,只带了三千斤攻城炮50门,叶公铳炮94门,虎蹲炮400门,为避免被清军发现,其炮兵阵地构建的较远,只有攻城炮和叶公统炮能够打到绿营军营,但144门新式大炮的威力足以将绿营的军营犁一遍了。.
虽然不确定能不能用上大炮,但提前准备好,总是没有错的。
郑锦、郑山、火武镇镇将陈哲、振义镇镇将郑泽、前提督左镇新任镇将杨经高、新军四镇新任镇将沈家忠等郑家军的一众高层用望远镜看着还是有些漆黑一片的漳州城东门。
此战的关键就看城门能不能如期的打开了,只要打开城门,此事则万事大吉,若是被发现,那只能强攻了,看看炮兵能不能用炮弹将漳州府城给淹没。
火武镇最精锐的左协三百人已经趁着夜色悄悄的潜入到东城门之下,静静的等待着城门打开,若是可以还能够帮忙推一下城门。
等待永远都是最长久的,哪怕时间只是过去了短短的一刻钟。
古老但是非常实用的方式,举火为号。
在郑锦等待的有些心浮气躁的时候,东城楼上三个火把有规律的画了三个圆,通知着信息。郑锦等人大喜,看起来成功了一大半了。
东城门吱呀吱呀的开了,纵然探子在门轴上涂满了上好的油脂,但是一时半会的涂抹还是无法消除城门打开的声音,只是声音变的极小罢了。
但是再小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中,也是无比的刺耳。
城门在缓慢的打开,早已在城门口等待已久的左协协领吴枷低声道:“城门内的兄弟,我们是郑家军先锋部队,现在跟你一起推开城门,你们要小心。”
说完,吴枷命令城门洞中的十名大力士一起合力将城门推开。
城门大开,就是他们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