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支持-《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婉宁只睡了小半个时辰,便赶紧起身。王爷宠溺地摸摸她的头:“怎的不多睡会儿?”

  婉宁摇摇头:“得起来了,我的嫁妆是秋霜带着人在整理,我得早点去清点好。”

  王爷含笑道:“有的是时间,你急什么?晚几天再清点也一样。”

  婉宁一起身,才想起自己如今的身份是王妃,顿时有些懊恼:“早知道我就不该歇息了。就歇了半个时辰,等会儿光是梳妆又得忙上一盏茶的时间。”这王妃的仪容,实在费时费力。

  这话让王爷一时不知如何安慰。他从小在宫里长大,宫里皇后嫔妃日日盛装是常态,只能干巴巴地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总不能真让王妃披头散发地出去见人。

  婉宁召来陪嫁丫鬟冰儿为她梳妆。梳好头,当着丫鬟的面,她恭敬地对王爷道:“王爷,妾身去清点嫁妆了。”

  王爷点点头,温声道:“去吧。估计清点需要些时辰,那本王去趟军营。晚上回来陪你。”

  婉宁带着冰儿快步去了库房。她的嫁妆虽贵重,但样数不算繁杂,傍晚前便能整理完。

  晚上,二人用过晚饭,在院子里散了会儿步消食,便各自沐浴。沐浴完后,等丫鬟们都退了出去,室内只剩下他们夫妻二人。婉宁瞥见王爷已躺在床榻上,心里不由得有些发怵。

  王爷察觉她神色有异,疑惑地问道:“怎的了?”

  婉宁掩饰道:“没事。”她挪到床边,准备睡在外侧,想着晚上还要起身给王爷吹灯。因着不习惯留人值夜,这些事都得自己来。

  王爷笑道:“算了,你睡里面吧,免得我夜里起身踩着你。”其实主要是知道这小丫头睡着后并不老实。

  婉宁求之不得,谁愿意睡得正香时爬起来伺候人呢?她以前在家,丫鬟晚上都不必守夜的。她小心翼翼地道:“王爷,您今天下午去了军营,定是累了,快歇息吧。”

  王爷闻言却是一愣。从前府里的王妃、侧妃,哪个不是想方设法留他在房中争宠?这小丫头倒好,竟似在催他睡觉?莫非是嫌弃他年纪大了?毕竟她心仪的裴崇仁可是翩翩少年郎。虽然他自认比谢大人还小两岁,并不显老。王爷面上不显,只轻轻扳过婉宁的身子,将她搂进怀里,看着她温声道:“我今儿不累。下午去军营,也是想着我们刚成亲,我该多在家陪你几日。只是你下午忙着清点嫁妆,我才去军营转了转,并未操练,半点不累的。”

  婉宁不敢与他对视,低着头道:“那也早点睡吧,早睡也是养生之道。”

  王爷抬起她的下巴,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婉宁,看着本王。”

  婉宁只得抬起眼,小鹿般的眼睛带着几分小心:“王爷,可是臣妾有不妥之处?”

  宣王一听她又自称“臣妾”,便知方才的语气让她紧张了。他面上露出温柔的笑意,将她搂得更紧些,故意逗她:“你刚才不是还‘我’、‘我’的么,怎么又‘臣妾’了?现在屋里就你我二人,你唤我‘夫君’也是使得的。”说完,眼角含笑地瞥着她。

  婉宁从善如流,红着脸小声唤道:“夫君。”

  王爷满意地在她额头印下一吻,俯在她耳边,气息温热地悄声道:“那……夫君陪着娘子,像昨晚一样歇息可好?”话音一落,便感觉到怀中的小丫头轻轻一颤。

  搂着她的王爷自然感受到了那份细微的抗拒,轻声问道:“你不愿意与本王行夫妻之事?”

  婉宁心下一凛,忙把头往他怀里埋了埋,嗡声道:“不是不愿……是……身不由心,身子还有些不适。我想等过几天好了再……” 王爷这才真正高兴起来,搂紧她道:“以后有事要同夫君说,知道吗?”

  婉宁撒娇道:“知道啦。”

  王爷悄声在她耳边道:“昨晚我已是很小心了,以为抹了药便无碍了。罢了,今晚再养养。你躺着,我再给你抹点药。”

  “不用了吧……”婉宁羞赧道。

  王爷却含笑从床内侧的柜格里取出药膏。见小丫头已羞得紧闭双眼,脸颊绯红,他动作轻柔地替她上药。抹好后,起身去净房洗净了手才回来。重新躺下,将婉宁搂在怀里,轻拍着她的背哄道:“睡吧。”

  婉宁偷觑了王爷一眼,见他并无愠色,便抱紧了他的腰,轻轻叹了口气道:“这两天灵阳县的稻子该收了。白月湾种得早,都已经收完了。也不知道沼泽改造的那些田,产量究竟如何,可惜不能亲眼去看看。”

  王爷刮了下她秀挺的鼻子,承诺道:“想去看?那就快睡。明儿我带你去。”

  婉宁立刻抬起头,仰着小脸,眼中满是惊喜:“夫君你真好!”说完,心满意足地搂紧王爷的腰,乖巧地闭上了眼睛。

  王爷看着她依赖的模样,眼里满是笑意,起身吹熄了灯烛。

  天光微熹,婉宁便早早起身。不同于王妃的繁复宫装,她特意选了身利落的窄袖胡服,深绿色的衣料衬得她身姿挺拔,行动间透着一股飒爽之气。她坐在妆台前,由冰儿简单挽了个清爽的发髻,插上两支素玉簪,便迫不及待地与宣王赶紧去吃朝食好出门。

  宣王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小丫头,眼中掠过一丝惊艳。褪去华服珠翠的婉宁,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田间地头充满活力的姑娘,只是眉宇间沉淀的沉静和经了人事让她更添风韵。

  “王爷,”去饭厅的路上,婉宁眉眼弯弯,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臣妾估算着,灵阳县那十万亩稻田,正是收割的好时候!白月湾种得早,前些日子已收完了,收成极好。这沼泽地改造的田,肥力更足,水源充沛,我得去看看到底收成如何。”

  宣王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心情也跟着飞扬起来,温声道:“好,今日便遂了你的愿,带你去亲眼看看。也看看本王的王妃,为辽东打下的这第一座大粮仓!”

  一行人轻装简从,宣王带了百名精锐亲兵护卫,婉宁则带着秋霜和两个得力管事。秋霜提着一个特制的木箱,里面装着婉宁惯用的测量工具和记录簿册。一行人直奔灵阳县。

  当队伍抵达那片由婉宁亲手规划、改造出的十万亩良田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秋日的阳光暖意融融,目之所及,是连绵无尽、翻着金色的波涛!沉甸甸的稻穗饱满低垂,带弯了稻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满眼的金黄,从脚下一直铺展到天际线,壮丽无比。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叶清新的味道,远处,那如同巨大蓝宝石般的人工湖在阳光下碎金闪烁,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我的天,王爷,我得让我祖母来看看……”婉宁勒住马缰,喃喃出声,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她是又感动又自豪。多少民夫的挥汗如雨,多少银钱的如流水般投入,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丰收图景!

  宣王亦是大受震撼。他虽知婉宁的计划宏大,也亲眼见过初冬时那片规整的土地,但亲眼目睹这浩瀚无垠的金黄稻浪,感受着空气中沉甸甸的丰收气息,他也心情激荡。他侧目看向身旁激动得惊呆了的王妃,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赏与骄傲。这丫头,竟真的化腐朽为神奇,在短短数月间,在这沼泽泽之地,凭空造出了如此规模的粮仓!

  “王妃,”宣王的声音满是赞赏与肯定,“你做到了!这景象,壮哉!美哉!光是你这十万亩地的产出,就足以支撑本王军营半年的粮草!你真了不起!”

  婉宁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激动的心情,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王爷,我们下去看看!”她此刻只想亲手触摸沉甸甸的稻穗。

  宣王自然应允,率先翻身下马,又亲自扶着婉宁下马。一行人沿着田埂走向稻田深处。

  早有去年改造田的农夫认出了王妃,很快猜出了王妃身边的人是王爷,激动地跪下行礼,高呼千岁。王爷和蔼的示意大家起身:“乡亲们辛苦了!快起来,本王和王妃来看看咱们的收成!”

  婉宁走到田边,蹲下身,仔细端详着面前的稻子。秋霜立刻打开木箱。婉宁取出特制的木尺,动作娴熟地测量起稻杆的高度,又小心翼翼地量取最长稻穗的长度,口中低声报着数字,秋霜则在一旁的簿册上飞快记录:“灵阳县,沼泽改造良田,十万亩。稻杆最高一尺四寸……稻穗长三寸半……”

  接着,婉宁从秋霜手中接过一把锋利的镰刀。宣王本想阻止,怕稻叶划拉伤王妃手,但看着她专注的神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见婉宁选中一颗格外饱满的稻子,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将其割下。

  她捧着这株沉甸甸的稻穗,用手掂了掂重量,如同捧着稀世珍宝。早有管事在旁支起一杆小秤。婉宁小心地将稻穗上的谷粒捋下,放入秤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秤杆上。

  “湿重……二两三钱!”管事高声报出。

  婉宁眼中光芒更盛,立刻在簿册上记录下来:“单颗湿重二两三钱。”她心中飞快估算着,这十万亩地的总产将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远超她最初的预期,甚至超过了白月湾的良田!

  宣王虽然不通农事细节,但看着沉甸甸的长谷穗和粗壮的稻杆,也让他瞬间明白了这份丰收的重量。他看向婉宁的目光,充满了震撼与难以言喻的珍视。这丫头,热爱农事,而且敢想敢行动,她的价值,如同千军万马!

  记录完毕,婉宁才恍然想起被冷落在一旁的王爷,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兴奋道:“王爷,您看这稻子!比白月湾的还要好!这黑淤泥真是肥沃!”

  宣王含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全赖王妃慧眼识珠,规划有方。此乃辽东之福,亦是本王之幸。”他环顾四周,看到远处已有不少农夫在管事的指挥下开始从岸边割稻,便问道:“王妃打算如何安排这十万亩的收割?”

  婉宁早有成算,目光扫向一直恭敬侍立在旁的灵阳县令:“县令大人。”

  县令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下官在,请王妃吩咐。”

  “立刻在全县张贴告示,”婉宁的声音沉稳,带了丝威严,“招募全县精壮劳力前来收割稻田,需三万人。工钱仍按之前开垦的旧例,每日三十文,管一顿午饭。十日内,务必将这十万亩稻谷颗粒归仓!”她深知抢收的重要性,要是秋雨来了影响晒粮。

  县令面露难色,三万人可不是小数目,组织调度、工钱发放,伙食安排都是巨大压力,但面对王妃的命令和王爷在场,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应道:“是!下官遵命!定当竭尽全力!”

  宣王在一旁听着,微微颔首,婉宁的安排井井有条。他沉吟片刻,走近婉宁,低声道:“王妃,如今边境无战事,军士们操练之余亦可轮换参与收割。一则速度更快,二则也能省下些民夫工钱。”他本意是心疼婉宁的钱袋子,之前改造工程就花了她大笔钱。

  然而,婉宁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宣王,轻声道:“王爷好意,臣妾心领。只是,改造沼泽、种植、管理、收割,这一整套农事,最终还是要落在灵阳县的百姓身上。让他们全程参与,他们才能积累经验,掌握技巧。日后王爷要改造剩下的百万亩沼泽,只需派遣得力管事,这些有经验的农夫都会了,他们就能带领新招募的人手完成。这工钱,花得值。况且……”她顿了顿,“臣妾打算,等这批粮食晒干入库后,给灵阳县每户人家发放三斤新米,让他们也尝尝这沼泽地里长出的好米是什么滋味!更重要的是,这十万亩稻田,臣妾不打算握在自己手中。”

  宣王一愣,疑惑地看着她:“王妃的意思是?”

  婉宁莞尔一笑,迎着宣王深邃探究的目光,坦然道:“臣妾准备将这些稻田,按户分给灵阳县的农户耕种。以后,官府只收取三成的税粮即可。”

  “什么?”宣王这次是真的震惊了,十万亩良田,一年的产出价值几何?那得是多大笔钱财!她竟要拱手分给百姓?“婉宁,你可知这是多大一笔产业?”

  “臣妾当然知道。”婉宁的笑容纯净而坚定,带着一种超越她年龄的通透,“王爷,您心怀天下,志在乾坤。您常说要让天下苍生有地可种,有粮可食。臣妾虽为女子,亦知‘藏富于民’的道理。田地握在臣妾一人手中,不过是臣妾家锦上添花,堆砌金山银山。但若分给万家百姓,则是福泽万家,惠及苍生!百姓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日子能稍稍宽裕些,心中自然感念王爷您的仁政!民心所向,才是王爷您成就大业的根基。我娘常说夫妻一体,共担荣辱。臣妾爹也总教导臣妾,百姓日子好过了,心中安稳,自然不生事端,天下方能太平。臣妾不能上战场为王爷冲锋陷阵,只能在力所能及之处,为王爷稳固后方,聚拢民心。这田,臣妾想分!”她最后的话带着决心。

  宣王怔怔地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小丫头。她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心中一道缝。他纵横捭阖,精于权谋,习惯的是掌控、是征伐、是利益的交换。而婉宁,这个他以为需要他庇护的小丫头,却以一种近乎赤诚的方式,向他展示了另一种力量——民心的力量,仁政的力量。她看得如此之远,如此之深!她分田,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正理解并践行着他口中所说的“天下苍生”!这份格局,这份胸襟,这份毫不留恋财富的魄力……让他这个久居高位的王爷,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与……敬佩!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涌上心头,是欣赏,是感动,更有一种被理解的熨帖。他带着王妃回了岸边马车,马车上只有他们二人,他轻轻将婉宁拥入怀中,声音低沉而饱含情感:“婉宁……本王……本王今日方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你所思所虑,皆为本王,皆为天下。此心此志,令本王……敬佩万分!”他越拥越紧。

  婉宁被这突如其来的拥抱和直白的夸赞弄得有些脸红,但更多的是被王爷支持的欣慰。她靠在宣王坚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轻声道:“你虽是王爷,也是我的夫君。”

  宣王松开她,眼中笑意更深,带着无比的宠溺与纵容:“好!就依娘子所言!这十万亩稻田,如何分派,由娘子全权定夺!”

  二人下了马车,王爷沉声道:“灵阳县令!”

  “下官在!”

  “王妃要把她的良田分给灵阳县百姓,你全力配合王妃的分田事宜!务必做到公平、公正、若有差池,唯你是问!”宣王的声音恢复了威严。

  县令早已被王妃的大义和王爷的态度惊得目瞪口呆,此刻连忙应声。

  “是!下官定不负王爷、王妃重托!”县令激动地应下,这对他而言,同样是天大的政绩和民心工程!

  婉宁看着县令,又补充道:“县令大人,招募民夫收割之事也刻不容缓,同时进行吧。秋霜,取一千两银票给县令大人,作为前期招募和伙食的支用。”

  “是,王妃!”秋霜立刻应道。

  灵阳县令感激涕零,王妃不仅分田,连收割的钱都预备好了,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周全!

  视察完毕,夕阳为金色的稻田镀上更浓重的暖色。回程的路上,宣王与婉宁共乘马车没有让人伺候。宣王的手臂稳稳地环着婉宁的腰,感受着她身上传来的淡淡稻谷清香和蓬勃的生命力,心中一片安宁与满足。他低头,在她额头轻轻一吻:“累了吧?我抱着你,你歇息。三日回门宴,本王陪你回去,也让你祖母爹娘看看,他们的女儿,是何等的了不起。”

  婉宁靠在他怀里,疲惫与满足交织,轻轻“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