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生意原本便是皇帝亲自交给六王爷协助管理的,虽说这王爷跟贾珩私交不错,但往来不多,也是情理之中。一位是尊贵皇亲,一位是重权在握的大臣,走得太近终究容易引起揣测。
听完了奏报,皇帝神色欣慰。钱财、兵马、还有像贾珩这种难得人才在手,这才真正觉得江山稳如泰山。
“那如今皇上的老爷子可还好?”
“回圣上,最近太上皇静心修习方术,养心在龙首宫殿。身体健康倒也没什么问题,就是经常和康亲王一同消磨时间。”
刚一听到“康亲王”几个字, ** 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起来,“怎么?又去得勤?”
“确实去得多,偶尔还得过太上皇的夸赞。”回话的声音轻而平,如实告知而已。
“还惦记着那个位置吗?”圣上低声说道。当初那位被废的皇孙,因父亲一案受累,幼年便失去父亲。先帝念及手足之情,未加惩罚,还特封为郡王。可这番恩宠反而使他骄矜自持,始终以正统血脉自居。
“这事本王心里有数,你且去吧。”帝王挥袖说道。
“臣弟告辞。”话毕,那位皇子徐徐退下。
“李德忠!从即日起你派人盯紧他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即刻上报。近日可注意到什么异样?”
“回老爷的话,那贾家的小子近来常与朝中几位大员有所往来,行踪颇多,但尚未见与其他将门之后有过深接触。”李德忠应道。
“暂且还算规矩。不过这位根正苗红的人物,不得不防。焉知不是韬光养晦?当年那位可是深谙谋略。”帝君低语。
“那小子近来都在做些什么?”
“除了一些军务往来,曾私下设宴召集军中子弟饮酒聚会,此外……”说到这人时,李德忠微微迟疑,“多数时候是拜访巡盐御史家那位姑娘,或者在府中和家中小辈谈天说地。”
“哈哈,年轻人谈情说爱,倒是常事。”帝君淡笑一声。
“殿下年少之时,也是才俊风流,在当年一众勋贵子弟里独树一帜。”李德忠笑着道。
“你这老家伙,多年过去了,拍马屁的本领倒是没落下。”帝君笑着说道。
此时,紫宸殿里,上方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上披着明黄绣龙之袍。下首恭敬站立的是安王府的世子——赵恒。
“祖父亲寿元康健,可见修行得道,福报深远。”赵恒拱手说道。
“过来就过来,哪来这么多虚词?”老者捋须轻笑道,“说吧,所为何事?”
“孙儿此番前来,是听闻近日荣国府有一位新星崛起,身手不凡。”赵恒语气轻松地提起。
“你说可是那位贾氏子?”老皇神情中闪过一丝记忆,“此人早年率精锐奇袭敌军大营,少年建功,如今已成朝廷倚重之人,被册封为镇北侯。你说他,莫非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安郡王缓缓开口:“也谈不上什么异常动静,只是听说这位侯爷依仗功劳,行为颇为放肆,据说在酒楼与人争执,一次就打伤敌府二十多人。”
太上皇重重一拍桌子,“如此目无法纪,胆大妄为,实在太过分!来人,立刻让镇北侯叶铮进宫见驾。”
门外的近侍立刻领命而去。
同时,隆兴帝也是重重拍桌,“竟敢在太上皇面前挑拨离间,简直猖狂至极!真以为朕拿他没办法吗?马上去龙首宫。”说着皱起眉头,“之前从未听说叶大人和那位有什么过节,难道另有他人在背后主使?”
一旁的内侍低声说道:“皇上,奴婢略知一二,但不知当不当说。”
“今日情况不同,你可以放心开口。”
“叶大人身居要职,对朝廷至关重要。若忠郡王心怀他志,必先铲除叶大人,这显然是要削弱皇上您的臂膀。”
连击几下桌面,龙颜震怒,“竟有如此不守法度之人!”但碍于太上皇庇护,一时无法对忠郡王出手,语气中尽是愤懑,“太上皇怎会这般糊涂!”
“陛下慎言!”一旁的宦官出声劝阻,随后走到门前查看四周,“方才有没有外人靠近?”门口的侍从连忙跪下保证:“奴才们一直候在门外,并未听清内容。”
确认四周安静之后,众人才放轻脚步回来。
“是否过分紧张了些?若连御书房中都难以畅所欲言,朕这江山也难说了。”
“微臣所为,只是多一份谨慎。若传扬出去,可能给陛下带来不测,万万不可不察。”
皇上神情略缓,“父皇竟无法看出如此做法的危害。如此处置恐会动摇根基。”
“陛下,太上皇毕竟年岁不小,难免会因骨肉亲情而思虑不周。再则,废储风波留下的阴影也一直深藏在他心头。”
隆兴帝神色凝重:“刚刚起用一名干臣,忠郡王竟然立即出手打压,其心思明显不在小事上。觊觎皇位之举,令人震惊。”
“所列其罪责,可轻可重,从严可削爵查办;但从宽也可因其巡查都城的正道职责得以平稳应对,请陛下无须忧虑。”
“那朕也亲自走一趟,别让林渊被委屈了。”话音一落,便快步走出书房,戴权紧随其后,心里盘算着日后须要与林渊拉近关系,再不敢轻易冒犯。
景元帝抵达龙首宫,见太上皇正端坐于案前,脸色难看,下方坐着瑞亲王,一见当今帝驾到,连忙起身行礼:“臣恭迎陛下。”
景元帝轻轻点头,毕竟在长辈面前,还是要顾及情面。
“儿臣拜见父皇。”
“坐吧。皇帝突临,有何要事?”
“儿臣得知父皇心情不悦,召了一等侯林渊入宫,心中忧虑,想知究竟出了何事。”景元帝语气恭敬。
“哼,你还敢问?那林渊身为列侯,竟擅杀王府护卫,心中还有没有律法?你这皇帝不查不问,只有朕才能替你整治这等放肆之徒。”
“不知此事,父皇是如何得知?”景元帝压抑着语气问道。
“回陛下,是臣王偶然提及,还请陛下海涵。”瑞亲王应声道。
“你知道全部经过吗?”
“臣王虽非亲见,但民间流言四起,这才禀报太上皇,实属无奈。”
话音未落,又有小太监进来禀告,镇北侯林渊已到!
“带进来。”太上皇开口下令。
景元帝暗自蹙眉,心里有些焦急:偏偏这时候到,怎不晚来片刻!
却说林渊那天正在府中与后辈说话,忽接到宫中传召,心中疑惑不解。听说太上皇久不过问政事,如今却点名要见自己,定有蹊跷。他无暇多思,匆忙更衣入宫。
还未进宫,已有内侍略述原由,林渊闻言才知有人参劾自己。平日里与瑞亲王无甚来往,也不曾交恶,对方为何无端挑事?他虽有疑虑,却摸不清门路,只得以应变为主。
此时踏入龙首宫大殿,行礼禀道:“微臣,镇北侯林渊,拜见太上皇、陛下,愿二圣安康。”
“林渊!你还敢来见朕,可知今日是你的大罪之时!”太上皇沉声怒喝。
“臣一向谨言慎行,未曾僭越,不知太上皇所指为何?”林渊语气平稳,不惊不慌地回道。
“堂堂国侯,竟敢公然违背王法,擅自诛杀国公府卫兵二十余人,此等行径,难道不该严惩?”景元帝威严地质问。
“此事下官闻所未闻,不知太上皇消息从何而来?在下不敢承认。”
“这么说,你是不认账了?”瑞王紧跟着发问。
林渊目光淡淡扫过他,并未回应,一时间殿堂间气氛凝滞。
片刻后,他躬身开口:“臣确杀了越国公府二十余名侍从,但此举皆为护天子之权、立朝廷纲纪。”
“你还真以为你做对了?”景元帝面色一沉。
“当日越国公嫡子借酒生事,强押无辜之人在酒肆,纠集私兵封锁楼阁,气焰冲天。
臣奉命巡查途中得报,率领军士前去调解。然彼方无视王命,严禁出入,臣再三交涉无果,最终不得已制住为首的数人,方能救出被困之人。那世子当时并未受到严重惩处。”
景元帝闻言,神色稍缓:“果如你所言,倒是你秉公而为。林氏一脉家教确实松懈,致使子弟行事狂悖无度。起来吧。”
听了这话,赵崇恭敬起身,神情自若。
“是我等妄听谣言,对侯爷多有误解,本王愿意致歉,万望宽宥。”瑞王主动行礼。
赵崇微侧身形避礼:“王爷抬爱,岂是卑职所可当之?”
景元帝露出笑意,语气带着几分旧日回忆:“你也无需多让,你祖上当年辅国忠心,与朕情谊颇深,那时谁敢造次,不都被咱们一道收拾了?”
稍顿,他继续道:“朕听闻你才略过人,同龄之中难有敌手。不知今日可愿演示几招,让大家开开眼界?”
此时,贾崇修为虽尚未突破至炼体第二阶,但比起过去已有明显跃升,拳劲之力已足可断木裂石。但他清楚,锋芒太露反而易生祸患。帝王之心深不见底,过度展现能力只会引人忌惮,对其未必有利。
听完了奏报,皇帝神色欣慰。钱财、兵马、还有像贾珩这种难得人才在手,这才真正觉得江山稳如泰山。
“那如今皇上的老爷子可还好?”
“回圣上,最近太上皇静心修习方术,养心在龙首宫殿。身体健康倒也没什么问题,就是经常和康亲王一同消磨时间。”
刚一听到“康亲王”几个字, ** 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起来,“怎么?又去得勤?”
“确实去得多,偶尔还得过太上皇的夸赞。”回话的声音轻而平,如实告知而已。
“还惦记着那个位置吗?”圣上低声说道。当初那位被废的皇孙,因父亲一案受累,幼年便失去父亲。先帝念及手足之情,未加惩罚,还特封为郡王。可这番恩宠反而使他骄矜自持,始终以正统血脉自居。
“这事本王心里有数,你且去吧。”帝王挥袖说道。
“臣弟告辞。”话毕,那位皇子徐徐退下。
“李德忠!从即日起你派人盯紧他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即刻上报。近日可注意到什么异样?”
“回老爷的话,那贾家的小子近来常与朝中几位大员有所往来,行踪颇多,但尚未见与其他将门之后有过深接触。”李德忠应道。
“暂且还算规矩。不过这位根正苗红的人物,不得不防。焉知不是韬光养晦?当年那位可是深谙谋略。”帝君低语。
“那小子近来都在做些什么?”
“除了一些军务往来,曾私下设宴召集军中子弟饮酒聚会,此外……”说到这人时,李德忠微微迟疑,“多数时候是拜访巡盐御史家那位姑娘,或者在府中和家中小辈谈天说地。”
“哈哈,年轻人谈情说爱,倒是常事。”帝君淡笑一声。
“殿下年少之时,也是才俊风流,在当年一众勋贵子弟里独树一帜。”李德忠笑着道。
“你这老家伙,多年过去了,拍马屁的本领倒是没落下。”帝君笑着说道。
此时,紫宸殿里,上方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上披着明黄绣龙之袍。下首恭敬站立的是安王府的世子——赵恒。
“祖父亲寿元康健,可见修行得道,福报深远。”赵恒拱手说道。
“过来就过来,哪来这么多虚词?”老者捋须轻笑道,“说吧,所为何事?”
“孙儿此番前来,是听闻近日荣国府有一位新星崛起,身手不凡。”赵恒语气轻松地提起。
“你说可是那位贾氏子?”老皇神情中闪过一丝记忆,“此人早年率精锐奇袭敌军大营,少年建功,如今已成朝廷倚重之人,被册封为镇北侯。你说他,莫非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安郡王缓缓开口:“也谈不上什么异常动静,只是听说这位侯爷依仗功劳,行为颇为放肆,据说在酒楼与人争执,一次就打伤敌府二十多人。”
太上皇重重一拍桌子,“如此目无法纪,胆大妄为,实在太过分!来人,立刻让镇北侯叶铮进宫见驾。”
门外的近侍立刻领命而去。
同时,隆兴帝也是重重拍桌,“竟敢在太上皇面前挑拨离间,简直猖狂至极!真以为朕拿他没办法吗?马上去龙首宫。”说着皱起眉头,“之前从未听说叶大人和那位有什么过节,难道另有他人在背后主使?”
一旁的内侍低声说道:“皇上,奴婢略知一二,但不知当不当说。”
“今日情况不同,你可以放心开口。”
“叶大人身居要职,对朝廷至关重要。若忠郡王心怀他志,必先铲除叶大人,这显然是要削弱皇上您的臂膀。”
连击几下桌面,龙颜震怒,“竟有如此不守法度之人!”但碍于太上皇庇护,一时无法对忠郡王出手,语气中尽是愤懑,“太上皇怎会这般糊涂!”
“陛下慎言!”一旁的宦官出声劝阻,随后走到门前查看四周,“方才有没有外人靠近?”门口的侍从连忙跪下保证:“奴才们一直候在门外,并未听清内容。”
确认四周安静之后,众人才放轻脚步回来。
“是否过分紧张了些?若连御书房中都难以畅所欲言,朕这江山也难说了。”
“微臣所为,只是多一份谨慎。若传扬出去,可能给陛下带来不测,万万不可不察。”
皇上神情略缓,“父皇竟无法看出如此做法的危害。如此处置恐会动摇根基。”
“陛下,太上皇毕竟年岁不小,难免会因骨肉亲情而思虑不周。再则,废储风波留下的阴影也一直深藏在他心头。”
隆兴帝神色凝重:“刚刚起用一名干臣,忠郡王竟然立即出手打压,其心思明显不在小事上。觊觎皇位之举,令人震惊。”
“所列其罪责,可轻可重,从严可削爵查办;但从宽也可因其巡查都城的正道职责得以平稳应对,请陛下无须忧虑。”
“那朕也亲自走一趟,别让林渊被委屈了。”话音一落,便快步走出书房,戴权紧随其后,心里盘算着日后须要与林渊拉近关系,再不敢轻易冒犯。
景元帝抵达龙首宫,见太上皇正端坐于案前,脸色难看,下方坐着瑞亲王,一见当今帝驾到,连忙起身行礼:“臣恭迎陛下。”
景元帝轻轻点头,毕竟在长辈面前,还是要顾及情面。
“儿臣拜见父皇。”
“坐吧。皇帝突临,有何要事?”
“儿臣得知父皇心情不悦,召了一等侯林渊入宫,心中忧虑,想知究竟出了何事。”景元帝语气恭敬。
“哼,你还敢问?那林渊身为列侯,竟擅杀王府护卫,心中还有没有律法?你这皇帝不查不问,只有朕才能替你整治这等放肆之徒。”
“不知此事,父皇是如何得知?”景元帝压抑着语气问道。
“回陛下,是臣王偶然提及,还请陛下海涵。”瑞亲王应声道。
“你知道全部经过吗?”
“臣王虽非亲见,但民间流言四起,这才禀报太上皇,实属无奈。”
话音未落,又有小太监进来禀告,镇北侯林渊已到!
“带进来。”太上皇开口下令。
景元帝暗自蹙眉,心里有些焦急:偏偏这时候到,怎不晚来片刻!
却说林渊那天正在府中与后辈说话,忽接到宫中传召,心中疑惑不解。听说太上皇久不过问政事,如今却点名要见自己,定有蹊跷。他无暇多思,匆忙更衣入宫。
还未进宫,已有内侍略述原由,林渊闻言才知有人参劾自己。平日里与瑞亲王无甚来往,也不曾交恶,对方为何无端挑事?他虽有疑虑,却摸不清门路,只得以应变为主。
此时踏入龙首宫大殿,行礼禀道:“微臣,镇北侯林渊,拜见太上皇、陛下,愿二圣安康。”
“林渊!你还敢来见朕,可知今日是你的大罪之时!”太上皇沉声怒喝。
“臣一向谨言慎行,未曾僭越,不知太上皇所指为何?”林渊语气平稳,不惊不慌地回道。
“堂堂国侯,竟敢公然违背王法,擅自诛杀国公府卫兵二十余人,此等行径,难道不该严惩?”景元帝威严地质问。
“此事下官闻所未闻,不知太上皇消息从何而来?在下不敢承认。”
“这么说,你是不认账了?”瑞王紧跟着发问。
林渊目光淡淡扫过他,并未回应,一时间殿堂间气氛凝滞。
片刻后,他躬身开口:“臣确杀了越国公府二十余名侍从,但此举皆为护天子之权、立朝廷纲纪。”
“你还真以为你做对了?”景元帝面色一沉。
“当日越国公嫡子借酒生事,强押无辜之人在酒肆,纠集私兵封锁楼阁,气焰冲天。
臣奉命巡查途中得报,率领军士前去调解。然彼方无视王命,严禁出入,臣再三交涉无果,最终不得已制住为首的数人,方能救出被困之人。那世子当时并未受到严重惩处。”
景元帝闻言,神色稍缓:“果如你所言,倒是你秉公而为。林氏一脉家教确实松懈,致使子弟行事狂悖无度。起来吧。”
听了这话,赵崇恭敬起身,神情自若。
“是我等妄听谣言,对侯爷多有误解,本王愿意致歉,万望宽宥。”瑞王主动行礼。
赵崇微侧身形避礼:“王爷抬爱,岂是卑职所可当之?”
景元帝露出笑意,语气带着几分旧日回忆:“你也无需多让,你祖上当年辅国忠心,与朕情谊颇深,那时谁敢造次,不都被咱们一道收拾了?”
稍顿,他继续道:“朕听闻你才略过人,同龄之中难有敌手。不知今日可愿演示几招,让大家开开眼界?”
此时,贾崇修为虽尚未突破至炼体第二阶,但比起过去已有明显跃升,拳劲之力已足可断木裂石。但他清楚,锋芒太露反而易生祸患。帝王之心深不见底,过度展现能力只会引人忌惮,对其未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