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令他不得不谨慎行事-《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叛军听令后疯狂进攻,却遭遇密集的火力阻击,许多同伴倒下。

  时间一长,叛军开始动摇。

  短短两百米的距离变成了死亡陷阱,无论投入多少兵力,都无法突破。

  宁王正焦虑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身边的太 ** 到后脸色大变,劝道:“王爷,大事不好,咱们快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宁王冷笑:“你觉得我们还有机会吗?没有了!即便勉强活命,也只会像丧家之犬般东躲 ** ,这不是本王想要的生活!”

  他的语气透着深深的悲凉。

  太监闻言落泪,自责道:“都是老奴的错,若不是老奴,王爷也不会陷入困境。

  老奴对不住先太子,也对不起王爷!”

  说完抽出侍卫的短剑自刎而亡。

  随着京畿大营的援军到来,叛军失去斗志,纷纷丢弃武器投降。

  牛继宗跪在弘武帝面前认罪:“臣牛继宗救驾来迟,请陛下责罚!”

  弘武帝摆手道:“爱卿不必多礼,来得正是时候,不然又要经历一场恶战!”

  牛继宗随即命军医为弘武帝处理伤口,完成后弘武帝说道:“走,去看看我们的英雄,听听他怎么说!”

  弘武帝来到宁王所在,见宁王正抱着一名太监默默落泪,便问:“刘玄,你还有什么可辩解的?朕承天命即位,岂是你这种小人能算计的?”

  宁王诡异地一笑:“四叔,您真的以为胜了吗?日后自会明白。"说完放下太监,拾起短剑仰天长叹:“父王、母妃,孩儿不孝,未能为您二老复仇,但仇人也已命不久矣,孩儿这就去见您二老。"话音刚落,便横剑自刎,倒在地上,脸上却带着诡异的笑意。

  弘武帝叹息一声:“找块风水宝地埋了吧,这也算我为二哥做的最后一件事了。"立刻有人将宁王的遗体抬走安葬。

  陈廷敬进言:“陛下,不如先回京,也好安定朝中大臣。

  别忘了邓达还在神京,以免夜长梦多。"

  这时李霄被押至弘武帝面前,他跪下道:“臣无能,致使窦奇遇害,兵权被邓安夺取,恳请陛下责罚。"

  弘武帝道:“念你誓死不降的忠心,不予治罪,官降一级回家反省吧。"

  李霄谢恩起身。

  大军护送弘武帝离开山中。

  神京城,卫国公府。

  正堂内,邓安催促道:“父亲,我们必须赶紧走,时间紧迫。"

  邓达平静地问:“宁王已经失败了?”

  邓安答道:“是的,父亲。

  贾环的阳平卫太过强悍,他们的火器锋利,甲胄坚固,普通弓箭无法伤及他们分毫,宁王正是被贾环率一千阳平卫击败。"

  邓达看着邓安叹了口气:“安哥儿,你是我们几个孩子中最出色的,也是我最期待的,可惜我无法保护你们所有人。

  总不能让整个家族都流亡海外。"

  邓安听出父亲的意思,明白他是想牺牲自己来保全家族,苦笑一声:“即便孩儿认罪伏法,弘武帝就一定会放过邓家吗?恐怕不会的

  邓达摇头说道:“只需将此事全部推到你身上,如今又无证据,顶多是受你牵连被罢官削爵罢了。

  如此一来,我们邓家还能存续于世。

  若随你逃亡,这一大家子的老弱妇孺又该如何?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弘武帝在大批护卫的护送下抵达神京城,戴权来到弘武帝车驾前躬身禀报:“陛下,卫国公邓达跪在城门口请罪!”

  弘武帝闻言冷哼一声道:“朕倒要听听他还有什么说辞。"说完,便走下车驾朝城门走去。

  邓达此时正跪在路上,见到弘武帝前来,连忙磕头道:“罪臣邓达教子无方,竟犯下谋逆之罪,已将其处死,特来向陛下请罪!”

  说着,他揭开旁边用红布遮盖的托盘,露出其中邓安的头颅。

  周围百姓纷纷称赞邓达深明大义,弘武帝心中怒火涌起,但又不能明说邓达此举是为了保全全家性命,于是沉声说道:“邓达,据说邓安指控你勾结元兴勋臣与先太子旧部,意欲扶持宁王登基?”

  邓达急忙叩首道:“回陛下,臣世代蒙受皇恩,绝不会做此等事。

  老臣一直居家,未曾联络任何人,陛下一查便知,这逆子实在可恶,是要断送老臣一家人的性命啊!”

  围观百姓也跟着附和道:“这逆子确实可恨!”

  弘武帝明白邓安所言属实,心中暗叹,这老狐狸行事果然老辣。

  于是沉声道:“即便你未曾参与,但谋逆乃是重罪,你邓家亦难辞其咎。"

  邓达说道:“老臣明白,只求陛下念及我往日对国家有所贡献,能让邓家留下一线香火。"说完,再次叩头不止。

  弘武帝吩咐道:“来人,将邓达打入大牢,待事情查明后再作定论。"立刻有侍卫上前,将邓达五花大绑带走。

  皇城。

  大明宫,养心殿。

  弘武帝端坐御座,俯视群臣道:“朕在秋猎时险遭不测,幸得众将士拼死护驾,方保无虞。

  御林军统领柳芳虽有失职,但念其情有可原,仍封舞阳侯。

  其余将士皆按功行赏。"牛继宗因迟到未获晋升。

  群臣齐声道:“陛下英明!”

  弘武帝摆手道:“此次首功当属阳平郡王贾环,凭一人之力平息叛乱,厥功至伟。

  众卿不妨商议,如何嘉奖?”

  众人目光投向贾环,心知他已贵为郡王,若再晋爵便是亲王,地位更将无人能及。

  张廷玉出列奏道:“陛下,阳平郡王虽功高盖世,然我朝并无外姓亲王之例,陛下可在其子嗣中予以厚待。"

  牛继宗随即反驳:“张大人此言差矣,若对功臣无赏,则谁愿为朝廷效力?开国功臣亦对此表示异议。"

  李泰默然不语,元兴勋臣势微,加之邓达事件,令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李霄之事让弘武帝有意保留丰台大营的掌控权,未来尚需观察。

  林如海不便发言,仅对贾环使了个眼色。

  贾环领会,出列道:“陛下过誉,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已,如今已是位极人臣,不敢再存非分之想。"

  弘武帝微笑道:“贾环不必过谦,若非你在此,今日坐龙椅的或许就是宁王那逆贼了。

  我朝虽无异性亲王,但凡事皆有例外。

  戴权,宣旨:贾环加封阳平亲王!”

  贾环再三辞谢,最终只得接受。

  弘武帝正色道:“接下来议议邓达的事,该如何处置?”

  陈廷敬出列奏道:“陛下,邓安罪无可赦,本当株连九族,然念其为国建有大功,可酌情从轻发落,前提是确未参与叛乱。"

  弘武帝问戴权:“邓达所言是否属实?”

  戴权答道:“据校事处消息,近段时间邓达确实未曾与外界联络。"

  弘武帝点头道:“既如此,就念在其功劳上,革去卫国公府爵位,令其回乡安度余生吧。"

  满朝官员齐声道:“陛下英明。"

  退朝后,贾环在众人祝贺声中离开,到皇城门口与亲兵汇合,随后策马疾奔宁荣街。

  宁国府门前,贾环下马,守门的亲兵和领班的林之孝跪地行礼:“给王爷请安!”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进入宁国府,经过中路院直至二门。

  平儿、晴雯、小吉祥等人行礼道:“恭喜王爷晋升亲王!”

  贾环大笑道:“别这么拘礼,一家人不必客气。"

  平儿笑道:“这是喜事,我们得给您道贺。"

  晴雯催促道:“三爷,王妃们都在等您呢。"

  后宅正屋前,黛玉带宝钗、宝琴、湘云及几个孩子迎接贾环,大家行礼贺喜。

  小丫头也跪地喊道:“爹爹,千岁千千岁!”

  后面的孩子跟着喊道:“爹爹,千睡千千睡!”

  贾环笑着摸摸孩子们的头说:“林姐姐也来这套!”

  黛玉啐道:“你倒好,我们是贺喜来的,怎么反怪起我来了?”

  宝钗等人忍俊不禁。

  贾环笑说:“这才是我熟悉的林姐姐!”

  宝钗劝道:“爷一路劳累,先去洗漱休息吧。"又嘱咐小丫头:“珺姐儿,你爹刚从战场回来,要让他好好休养,别添乱。"

  小丫头郑重点头:“妈妈放心,我会看好弟妹的。"

  荣国府里,贾政急匆匆赶至荣庆堂,告诉正在说话的贾母:“母亲,有大喜事!”

  贾母好奇问:“什么事让你这么激动?”

  贾政兴奋地说:“环儿被封为亲王,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贾母听罢立刻站起身来,问道:“政儿,此话当真?”

  贾政答道:“千真万确。"

  贾母大笑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赏!全府上下每人赏三个月月钱!”

  薛姨妈在一旁向贾母道贺:“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贾家愈加昌盛了。"

  贾母笑着回应:“姨太太一同欢喜。"

  赵姨娘的住处,小鹊急匆匆地跑进来,对赵姨娘说道:“姨娘,有喜事传来。"

  赵姨娘现在过得颇为惬意,荣国府里除了贾母,就数她的地位最高,连王熙凤都对她恭敬有加。

  她此刻也镇定多了,便问:“什么喜事,让你这般慌张?难道环哥儿要封亲王不成?”

  小鹊笑道:“姨娘猜得不错,三爷确实被封为亲王,阳平亲王。"

  赵姨娘愣了一下,随即兴奋得跳起来:“小鹊,你说的是真的?环哥儿成了亲王?别是在骗我!”

  小鹊忍俊不禁:“姨娘,我怎敢在这样的大事上戏弄您,三爷的确封了亲王。"

  赵姨娘欣喜若狂,这时探春走进来说:“母亲,听说环儿被封为亲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