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泥洼村的机遇-《直播:山仙水灵,网友却报妖妖灵》

  阮晨光补充说:“用机械设备是因为一天能产几万甚至十几万吨粉条,手工根本无法实现。

  只有通过机器,才能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

  直播间内又是一阵热烈讨论。

  “理解了。”

  “的确,手工做几十斤没问题,再多就累死了。”

  “可惜啊,手工虽好却无法大规模制作。”

  “机械生产已是趋势啦。”

  “嗯嗯。”

  “哈哈,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若非如此,估计咱们很难尝到阮大神的手艺呢。”

  阮晨光接着说:“虽然大部分步骤由机器完成,但是最关键的人参汁还是靠手工。

  经过九次蒸煮和晾晒,才能提取出优质的人参汁,这也是影响味道与功效的关键因素。”

  观众立刻热议起来。

  “懂了,这个技术含量最高。”

  “阮大师的秘制粉条好吃,关键就在于这里啊。”

  “我也尝试按照阮老师的法子来做,结果味道完全不对劲,原来是人参汁的问题。”

  “我自己试过一次,味道尚可,但跟阮大神的一比,差远了。”

  “许多人做过养生粉条!我的那个太苦了,一股浓浓的人参味,自己都不爱吃……”

  “看来制作人参汁一定藏有奥秘,遗憾的是我们掌握不了。”

  “如果能学会这个秘诀,你就能发家致富了。”

  “省省心吧,这不是那么容易学得到的。”

  “若是阮大神愿意分享秘诀,我愿意给一个亿。”

  “那我出两亿。”

  “你们别想了,阮大神有的是钱,不会卖秘诀的。”

  阮晨光笑着回应:“制备人参汁确有讲究,最难的是采购到合适的人参。

  做正统的养生粉条需要使用二十多年份的老林下参,而现在这种人参资源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想大量制造非常困难。”

  此时,几名工人进来将成品搬出去准备进一步加工。

  直播间的小伙伴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提问。

  “这些粉条搬走干嘛?”

  “是呀,接下来还要做什么处理吗?”

  阮晨光耐心解答:“新鲜出来的粉条是湿的,需要烘干处理才行。

  他们把粉条送到专用房间进行烘干。”

  听完解释后大家都明白了。

  阮晨光继续说道:“如果是夏季,则可以把粉条直接晾晒干燥。

  但现在冬天没有太阳,只能采取室内烘干的方法。”

  他进一步解释:“制作最佳的粉条最好选在夏天,因为那时日照充足,自然晾晒可以使粉条更加爽滑可口,这是最好的方式。”

  直播中,大家都在感叹。

  “真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讲究!”

  “这真是个技术活。”

  “今天学到了不少东西。”

  “太阳晒过的粉条,估计还带着阳光的香味吧,哈哈哈。”

  “这也是做好养生粉条的一个小秘诀吧。”

  机器不停地运转,没多久就生产出了一万两千多斤,材料也快用完了,这才停了下来。

  蜜尔娜兴奋地跑过来,说道:“亲爱的阮,我今天表现得好吗?有没有奖励啊?”

  阮晨光笑着说道:“你们表现得不错。

  这样吧,你和爱莲娜每人可以拿两百斤养生粉条。”

  蜜尔娜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爱莲娜公主也非常开心。

  这些粉条都是正宗的养生粉条,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这两百斤粉条带回家,家里人吃上一阵子没问题,家人们收到这些粉条肯定乐坏了!

  转眼间十几天过去了,爱莲娜公主的身体恢复了很多,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

  阮晨光开着直升机送她到机场,等她上了飞机才离开。

  蜜尔娜公主也开始忙碌起来。

  新的一年,阮晨光也没闲着,决定开一个农场,专门种植蔬菜,养些猪羊。

  随着度假山庄迎来了新客人,一下子多了四万多人,需要大量的蔬菜和肉食来供应。

  阮晨光想到就做,给十七叔打了个电话。

  阮晨光:“十七叔,我想建一个大农场,你帮我找块地吧。”

  阮兴海说:“没问题,我们村那么大,建个农场完全不成问题。

  我可以分出一部分机动田给你当农场。”

  机动田就是当年分田时划给村子的土地。

  这种土地每年都会进行竞标,谁出价高谁就能种。

  阮家屯在十万大山里,地方广人口少,仅机动田就有两百多亩,这几年没人耕种都荒废了。

  阮晨光说:“好,价格不是问题。”

  阮兴海笑眯眯地说:“放心,这块地村里不要你的钱。

  有了粉条厂,这点钱对村里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挂了电话后,他打开微信给柳蜜蜜发了个信息。

  柳蜜蜜是主管,这样的事情就交给她了。

  反正她办事能力很强,小事她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有事秘书和主管去办,他自己嘛,只要负责悠闲就好。

  这时,阮晨光要建大农场的消息像风一样传开了,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泥洼村。

  紧邻阮家屯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两千多人,村长叫周原平。

  阮晨光准备建农场的消息,周原平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他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泥洼村和阮家屯都是十万大山里的穷村子,但是这段时间,阮家屯一天一个样,先是建了一个度假山庄,接着又有了粉条厂,成了全国富豪们争相前往的地方。

  阮家屯的村民们一年收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有的人赚到了上百万,一个个买车买房,说话都有底气。

  相比之下,泥洼村还是老样子,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现在,泥洼村的人见到阮家屯的人都不敢打招呼了。

  作为泥洼村的村长,周原平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泥洼村的人富起来!抓住一切机会!

  周原平马上召开了村干部会议。

  周原平:“各位,刚听说阮晨光要建一个大农场。

  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希望泥洼村也能加入这个农场项目。

  大家同意吗?”

  这句话一出,大家都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