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想法-《穿越之过好小日子》

  王慧珍琢磨着也不能就这么直接伸手要,现在的有钱人把钱看的比命根子还重,让他们巴结人或者有好处的事那掏兜就容易些,但是上边要捐钱,只能落个名声这种事,大概率会哭穷,能少出点就少出点。

  “嬷嬷,你见识多,你说说,我办个什么宴会,把这事办成人人抢着要的。”

  秦嬷嬷以前在王府见多了送礼的人:“老奴以前见的都是愿意巴结上来的,自动送礼的,这让人愿意捐赠,还是第一次。”

  “说起来这事是个好事,能得个好名声,只是这县里的人呀,也不都是在乎这名声的,这名声说起来当不了饭吃,就怕他们捂着钱袋子,就是响应捐赠,也是抠抠搜搜的哭穷。”

  王慧珍说的一点也不夸张,阮青瑜上任后该如何就如何,他也不是那贪官,基本上没为难过人,这些有钱人送礼也是中规中矩,先还谨慎些,摸透了阮青瑜的性子,也就不怕了。

  秦嬷嬷点头:“这名声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想让人心甘情愿捐赠,还得让人拒绝不了这份心意。”

  王慧珍吃个果子,放下叉子说:“我一下帖子,他们八成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这也算是惯例了,要是出了灾情,县太爷一号召,谁家都得自愿出点银钱,这要是一点不出,保证被人记恨,也算是破财免灾了,就是多少的事。

  “听说这有贵人在这边巡查,也不知道能不能见一面。”

  秦嬷嬷状似无意的说了一句,王慧珍看了人一眼,心中一动。

  叹一口气,王慧珍摇头:“要是砸了,这责任太大,于大人名声不好。”

  有些遗憾,这天家的贵人,可不是谁都能见的,她还得再想想。

  王慧珍没着急,本身这事也没到紧急的程度,今年百姓的粮食还是能够吃的,主要是明年上半年怕是有些艰难。

  红星农场这边,王春阳看了,问题不大,各家该做什么做什么,也没耽搁牲畜,丁家阿春还跟着父母一起,孵了一窝小鸡出来。

  邱氏指着小鸡崽:“王管事,我在娘家的时候跟我娘学的这个孵鸡鸭的法子,虽说不能保证全部都出,七八成是有的,劳烦您问问,要是成的话,多得些种蛋,我这就孵,还有鹅苗,道理都是一样的。”

  丁家弱的弱,小的小,邱氏自打送走阿夏,就一心想着自家好过点,这才把这个手艺捡起来,想着阿春阿秋学会了,也算是一种本事,没准以后指望着这手艺吃饭。

  邱氏没孵出鸡苗前没敢声张,也怕手艺生疏,贸然说了坏了事,一共得了二十个种鸡蛋,出了十六只鸡苗,现在鸡苗长大长的好好的,自然是可以表露一下。

  王春阳也是农家出身,自然看出来这鸡苗养的不错,一口答应下来。

  “你放心,这回去我就报上去,夫人不是苛刻的,就喜欢有手艺的本份人,要是真用到,赏赐少不了。”

  “谢过管事,还想问问您,我家阿夏伺候的还好?”

  邱氏其实想问问阿夏怎么样,不好直说,怕说多了,人家觉得她不相信主家。

  王春阳自是明白,别看人还不大,这一年多这点人情世故还是懂得。

  “阿夏在夫人跟前伺候,好着呢。”

  虽然简单的几个字,也够邱氏放心,就是丁阿春丁阿秋听见姐姐妹妹过的好,心里也替阿夏高兴。

  王春阳回去说了邱氏的本事,王慧珍还挺惊喜,她是知道的孵化的事,只是一来顾不上,二来还得找个妥帖的照看,这要是没个耐心经验的,一下子照看不过来,这就浪费了。

  “行,你把赏钱带回去,她愿意把鸡苗给农场就按照外边的价格给她。”

  王慧珍想想多养点溜达鸡也行。

  “你看看能不能买到种蛋,加起来养上三百只鸡,一百只鸭还有六十只鹅。”

  养鹅主要是为了鹅毛,冬天吃上一锅铁锅炖大鹅,也是美味。

  “不白让她孵,孵出来一只健康的活苗,给两文的赏钱,算是算咱们的,柴火让人帮忙多弄点,不是还有屋子没人住吗?那就腾出一个来专门孵化用。”

  另外王慧珍让人赏了两块大青布尺头,让王春阳下次去的时候带阿夏回去看看。

  “阿夏来,等下次你跟着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免得家里人担忧。”

  小姑娘来了半年,秦嬷嬷管着很是满意,主要是人听话,也有几分灵巧,还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吃饭从不挑剔,想来原来吃了苦头了。

  “谢谢夫人,我家去见爹娘一面就跟着王管事回来。”

  丁阿夏感激的说,家里人少,能开恩回去见一面已经是不容易了。

  “你也别着急,这种蛋不是说有就有的,怕是要几日才能凑齐分批送过去,耽误不了几日,家里还有人照顾,你就回去待几日。”

  “谢谢夫人。”

  丁阿夏听见这话知道夫人是心疼自己,谢过之后心里想着以后更要尽心。

  王慧珍把这事交给了王春阳,只叮嘱以后养的多了,注意隔离开,别都聚集到一起,万一有什么毛病一窝端了。

  王春阳应下了,说起家里来信的事:“大姐,我家里来信,我家里大嫂又怀上了,还有二叔家的大哥也要有孩子了,我大姐也要生老二了,我想买点东西托人送回去。”

  王慧珍也收到了信,何氏也念叨了这些年王家亲戚的喜事,王慧珍之前就跟何氏留了银子,说是自己不在家,让她帮着置办。

  “可不是,都是添丁的喜事,我也想着送回去些东西,你置办好了一起,送到驿站托人送到我家里,让我爹有空送回去。”

  王老四现在管的事多,尤其是王慧珍王慧巧出嫁,家里虽然有大儿媳帮着管,只是外边的事终究是顾不上,孩子又小,只能多看看账本,何氏也帮着管理庄子上的事,为了不耽搁王阳旭考试,王老四是什么事都自己扛下了,王阳旭有些无奈,只能好好读书,回报家里。

  说来阮家近两年喜事也多,这不是要中秋了,也要送点孝敬回去,要是不提前送过去,怕是要等过了节才能收到。

  王慧珍现在才感觉古代这礼送的艰难,还有一年四季各个节日,虽然离得远,但是意思要到,怪不得古代宗族意识更强,就是朝廷不允许有世家,但是总不能限制人家亲人礼尚往来,毕竟都是一个祖宗,这么频繁的来往,关系差不了。

  喜欢穿越之过好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