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印刷-《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萌萌,那是你的分成。”

  “未央姐姐不能要。”

  欧阳未央拒绝了李萌萌。

  主要是舍不得占这个纯净女孩儿的便宜。

  “你想要这个书店的占股分成也很简单。”

  “我借钱给你入股,你当书店的副店长。”

  “和萌萌一起守护书店就行。”

  秦布衣对着欧阳未央道。

  让李萌萌一个人守着这书店,秦布衣还不放心。

  有了欧阳未央,安全方面很有保障。

  “我不借钱。”

  “但是可以帮忙找人抄书。”

  “你这书店既然要卖书,自然需要人手抄书。”

  “我们书社,还有我的人际关系。”

  “能够找到大量文人士子帮你抄书。”

  “书越多,你就能赚更多的钱。”

  “抄书所得,就拿来占股。”

  “你看如何?”

  欧阳未央开口道。

  这个时候的大周,就是前世南北朝时期的封建时代。

  那时候印刷术尚且在起步阶段,就算有,成本也是极大,主要是雕版印刷需要庞大的人力和财力。

  小世族和勋贵官员,根本玩儿不转。

  九成的书籍传播,全靠抄录。

  如今大周一本书,价值千金。

  这个千金听起来有些夸张。

  而在古代,金指的是铜,黄金是特有名词,所以是有区别的。

  一本书别说千金,万金都是很正常的。

  如今的大周,一本论语,就是十两银子以上,则换成铜钱,就是万钱。

  那些抄写的比较差的书籍,也得三五两银子。

  好的书籍,装订精美的,甚至价值百两往上。

  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买不起两本书,更别说读书成才了。

  这也是为何,古时候寒门难以出头的缘故。

  “我们书店,不需要人来抄书。”

  秦布衣直接道。

  抄书?这种原始的方法,真的草率了。

  秦布衣的书,可都是金属活字印刷出来的。

  效率又精美。

  可不是抄书能够比的。

  何况,抄书成本巨大,费时费力,错漏还多。

  秦布衣这话一出,欧阳未央脸色有些难看。

  她不想要萌萌的分成,也不想占秦布衣的便宜。

  想着靠着自己的实力,自食其力来参股。

  可没想到,直接被秦布衣拒绝了。

  内心顿时有些失落。

  难得遇到挫折的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失落感无限放大。

  “我们书店的书,有专业工坊生产。”

  “用不着抄写。”

  “你若是有人手资源,可以召集来维护书店秩序。”

  “我们书店很大,上下二楼,书籍种类又很繁杂。”

  “开业的时候,秩序安全会有很大问题”

  “走,进书店去。”

  秦布衣解释说道,带着欧阳未央众女,进入了书店。

  一进入书店,欧阳未央浑身颤栗。

  她看到了什么?

  一本本精美无比的书籍,映入眼帘。

  这些书籍,不是简单的的蓝皮,白皮包装。

  而是有着彩色的图案。

  有的书,封皮竟然是皮质的,纸张近乎皇室贡品级别的,字体整洁优美,无一处病角缺漏。

  书店之中,哪怕是最差的黄纸书,也比其他书店的中档书籍的用纸更好。

  一般的书店,书籍种类其实很少。

  大部分是国子监学生需要学习的经史子集,圣人言论。

  一些书店会偷偷卖一些禁书,刘备文。

  志怪小说,戏曲话本虽然也会有卖,但是极少。

  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样板小说。

  如今的大周,文化发展很是一般。

  然而秦布衣这里,经史子集,圣人言论,历代大儒的作品,国子监经典文章合集,应有尽有,而且书籍数量庞大。

  除此之外,还多出了很多奇异的小说。

  聊斋,世说新语,西厢记,杜丹亭,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

  这世间,先秦历史相差不大,然而自秦灭亡之后,就出现了诡异的变化。

  可无论如何变化,都会被创造出一部部文化作品。

  自秦四百年来,有很多古老的典籍传世。

  或者说,有很多野史,野得和志怪小说一样的史书。

  稍微有趣的,有价值意义的,秦布衣都刊印了出来。

  放在书店里准备售卖。

  稍微有趣的小说,秦布衣印了不少。

  不过没有将四大名着印出来。

  秦布衣想着连载在报纸上售卖。

  算是打一波广告之用。

  然而就只是眼下这些书籍。

  就足够震撼整个京都。

  欧阳未央能文能武,她努力学文,如今也算是一位才女。

  看到这些精美的书籍,顿时爱不释手,满眼欣喜激动。

  “你这些书,多少钱一本?”

  在欧阳未央眼里,这些书籍,如此精良,只怕最低都要五两银子起步。

  “黄纸书两百大钱。”

  “白皮书五百大钱。”

  “精装厚皮书,五千钱,五两银子一本。”

  “收藏级封皮书,百两银子一本。”

  秦布衣将定价告诉了欧阳未央。

  “你,说什么?”

  “这上千页的史记,只要两百文?”

  “你,你这不是要亏死?”

  欧阳未央满脸震惊,难以置信的望着秦布衣。

  在她眼里。

  就这黄纸书,按照史记的厚度,最起码也要五十两银子。

  要知道,在其他书店,史记可是被分为十册,每一册最低五两银子。

  这还是最低档的纸张抄写的。

  然而在秦布衣这里,这么厚的一本,只要两百文?

  这简直不可思议。

  “史记那是五本合订本,成一套。”

  “一套书贵一点,需要一两银子,千钱。”

  “三百页左右的书,基本是两百钱左右。”

  “那些话本更便宜。”

  “不过,这些黄纸书纸张较差,是最差的纸张印制的书籍。”

  “十来年时间,就会腐坏。”

  “翻个十几遍,也容易坏。”

  秦布衣讲述道。

  一套书一两银子,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其实依旧挺贵的。

  可是秦布衣却是让书籍做到价格腰斩,准确来说是照着眉心斩。

  他这书店一开,整个京都的书店都要被搅黄。

  主要是太便宜了。

  “你,卖的太便宜了。”

  “就算是你所说的最差的黄纸书。”

  “也比其他书店的中等书籍更好。”

  “这书面整洁程度,若是放在其他书店,就算是最顶级,最精美的书籍也不一定能够相比。”

  欧阳未央发自内心的说道。

  黄纸书的质地,的确是差了很多。

  可因为是印刷体,直接完爆手抄体书籍。

  虽然印刷体也是手写出来的,可全文印刷,基本杜绝了抄写错漏,以及抄写质量下降。

  墨色均匀,字形清晰整洁,书面干净无异色。

  就单凭这个,没有书店能够和秦布衣书店的书籍相比。

  “便宜?”

  “我还觉得太贵了。”

  “书这东西,就该像在酒楼里吃一顿简单餐食一般便宜。”

  “若不是我的造纸厂和印刷厂规模太小。”

  “成本摊不下来。”

  “这样一本书,最多三五十文才对。”

  秦布衣眼里还有些嫌弃。

  黄纸书的原料是草杆和芦苇。

  这玩意儿在河网密布的江河诸省,那简直是遍地都是。

  要不是造纸匠人培养太慢,这纸张和书籍的价格,秦布衣能够压到一个极低的地步。

  纸张最差的书籍,应该满足所有百姓才行。

  可惜,纸张笔墨这些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人手。

  古时候没有大机器推动,其实都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影响最大的要素,就是人才,这还是需要大把时间来培养。

  “三五十文一本书?”

  “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一本书,怎么可能那么便宜?”

  欧阳未央只觉得秦布衣在天方夜谭,在吹牛。

  “要不,打个赌?”

  “赌我三年内,能够让一本书的价钱,降到五十文?”

  秦布衣很认真的说道。

  “我不信。”

  欧阳未央一脸不相信。

  “不信就和我赌。”

  “这次要是我赢了,你就真的叫我爸爸?”

  秦布衣话刚说完。

  欧阳未央就掐住了秦布衣的脖子。

  “你有病吗?”

  “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叫你爸爸?”

  “北凉王老爷子知道你这么疯吗?”

  “你想当人爸爸,就去找陛下和她生孩子。”

  欧阳未央掐住秦布衣脖子用力的摇了摇。

  不过说到生孩子的时候,她的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绯红。

  在欧阳未央眼里,秦布衣让她叫他爸爸,肯定是想做那些坏事。

  这个坏东西,就是个喜好美色的登徒子。

  否则,也不会让宫羽和范安芸这俩花魁跟着他。

  羞愤的掐了一下秦布衣,疼的秦布衣这货又在惊叫。

  “这些书的字体,字迹一模一样。”

  “不像是抄写的。”

  “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欧阳未央满脸好奇的询问着秦布衣。

  “把你的印章给我。”

  秦布衣对着欧阳未央道。

  欧阳未央喜欢作画,自己随身带着印章。

  秦布衣这么说,她将印章给了秦布衣。

  秦布衣随手拿起一本装订极为精美的聊斋。

  “你,你要做什么?”

  “这么好的书,不要胡乱留下印记,会卖不出去的。”

  欧阳未央有些舍不得,在这么好的书籍上留下印记。

  这样的精装厚皮书,放到其他书店,那可是百两起步。

  秦布衣没搭理欧阳未央,拿来印泥,印了三次。

  “喏,我的书,就是这么制作出来的。”

  “这本送你了。”

  秦布衣将聊斋丢给了欧阳未央。

  欧阳未央望着印了三个朱红印记的厚皮书,一时间有点懵。

  秦布衣这是什么意思?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的书,用印章制作的?”

  欧阳未央一脸不解。

  “拓印你不知道吗?”

  秦布衣又问。

  拓印技术,也就是最早的印刷术。

  大周其实有这门技术,只是掌控在大世族手中。

  因为不是活字印刷,拓印技术的耗费其实不比手抄小。

  因为拓印印刷之前,需要雕刻雕版。

  雕版大多是木板,亦或是石板。

  前者印刷个几十遍就会损坏,后者成本极高。

  可无论是哪一种,印刷一本书需要的雕版,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耗费。

  雕版工匠也是极难培养。

  所以,拓印的书籍,只有很少一部分流传。

  这都是世家大族的机密技术。

  这些书籍,世族内部消化都不够,怎么可能拿出来售卖。

  秦布衣这么一说,欧阳未央自然是知道。

  可是想要拓印这么多经史子集和史书,那得耗费多少雕版?

  这就根本不是普通书店负担的起的。

  哪怕是长沙侯府,也没有这个财力。

  欧阳未央被惊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