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大军僵持-《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三皇子性格阴鸷,五皇子喜好美色,七皇子匹夫之勇,八皇子性情乖张。

  秦布衣望着传回来的加急情报。

  沉默的继续看着。

  明面上,四十万的四路大军,是这四位皇子领军。

  然而实际上。

  是由四位国公,老将军率领。

  这个老将军,比起太师第五破虏,要年轻很多。

  年龄最大的是韩国公,韩援。

  韩援随同三皇子,攻打南阳。

  是第二路大军。

  第一路大军,是赵国公,赵佘。随行的是七皇子,主攻荥阳。

  第三路大军,是肃国公,慕容有虞。随行的是五皇子,攻打上庸。

  第四路大军,是夏国公,赫连涵哥。随行的是八皇子,攻打汝州。

  这四路大军之外。

  就是太子,二皇子率领的中军主力,随行的是魏国公上官锋台。

  西秦八万边军精锐,加上西秦各军事贵族抽调的精锐部曲。

  这支大军,其实有二十万左右。

  此军的目标,是直接攻打襄阳。

  而想要攻打襄阳,得攻打襄阳北部新城。

  这北部新城,也就是未来着名的樊城。

  襄樊之战。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所在。

  但二爷终归是没有夺下樊城。

  若是樊城可复。

  二爷之军据守樊城,整军休整之后,河洛关中可望。

  然而樊城久久没有攻下,这一切都是泡影。

  二爷的荆襄之军连年征战,早已疲敝,几无北伐之能。

  樊城未复,二爷就没有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据点。

  而后吕蒙白衣渡江,二爷的一生也就画上了句号。

  再者蒙古伐宋。

  当樊城城破之时,襄阳的陷落就注定了结果。

  可以想象,襄樊二城的特殊重要性。

  襄阳新城现在还不叫樊城,也只是叫新城。

  是最近一年,用水泥新建造出来的。

  襄阳镇守将军庞莱,感于襄阳城孤,担心被偷袭。

  所以多准备了一道防线。

  原本,新城是有城市聚落的。

  只是,经常被洪水淹没,所以并没有构建像样的城市。

  庞莱因为秦布衣的叮嘱,要加强襄阳防线。

  而且还安排人建造了水泥厂。

  这就有了新城的建立。

  秦布衣给了大量的银钱粮饷。

  庞莱这样的名将老将,不是那种贪财之人。

  银钱是真的用在了实处。

  按照秦布衣的指示,加固防线。

  新城城墙全部严密督造。

  就连襄阳城,都重建了城墙,而且瓮城,照墙,角楼,碉楼,那更是密密麻麻。

  无论是大周,还是西秦,亦或是东辽。

  城墙高度都在十米左右。

  最高的要塞城池,也不过十八米。

  然而新城的城高,平均是二十米。

  最高处三十米。

  这也是为何。

  西秦主力围城五日,没有半点儿总攻的想法。

  实在是,这城,太高了。

  哪怕是原本准备的攻城车,也难以正常攻城。

  随军匠人们正在重新改造攻城车。

  西秦军将也在用投石机尝试攻城。

  事实是,竟然砸不破城墙。

  要是以前,攻城车等石炮车砸城,很容易砸出大洞窟窿,甚至直接让城墙坍塌。

  然而西秦军尝试后,更是有些绝望。

  石炮车一顿猛砸,只是掉了一些水泥墙皮沫子,以及几块儿砖石。

  这还是猛砸一顿的结果。

  要是攻打其他城,早就砸塌一些地方了。

  然而更让西秦主力大军绝望的是。

  他们的投石车刚攻城不久。

  樊城新城内的投石车立刻反制。

  西秦的几十架投石车瞬间被砸的稀碎。

  还有一些火油罐被投到投石机,石炮车阵地。

  直接化为了一片火海。

  这种郁闷的攻城战。

  西秦为首的将军们,皆是脸色难看。

  他们连番尝试。

  足足损失了百架投石车和石炮车后发现。

  大周的投石车,距离远超他们。

  攻城受挫。

  器械被毁。

  一时间,主力大军直接卡住了。

  原本。

  所有将军都认为。

  大周叛乱四起,国内肯定是人心惶惶。

  大秦天兵一到,大周守军肯定是竭诚欢迎。

  直接是出城投降了,肯定不用打。

  然而事实上。

  大周守军抵抗极为坚决而又猛烈。

  五人试探性进攻。

  秦军驱赶周遭百姓,加上本身的一些辅兵。

  损失就超过两万余了。

  边境的百姓,大周这边其实早在有大战的时候,已经让人入城了。

  而这次被驱赶来攻城的。

  大部分是逃亡西秦的世族之人,奴仆百姓皆有。

  还有就是西秦自己边境的百姓。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这次大军伐周。

  所过的边境之城,是真的遭了殃。

  古代的官兵,可没有后世人民军队的那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古代的兵和匪,是没区别的。

  打仗都是为了利益。

  尤其是在世族掌权,拥兵的时代。

  他们跟着出兵,自然是为了捞好处。

  不管是敌人的好处,还是自己人的好处。

  有的捞就会出手。

  这也是为何,这几天会出现百姓被逼着攻城送死的例子。

  古时候,驱使百姓为炮灰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实不仅仅是襄阳新城这边。

  荥阳,上庸,汝州,南阳,四个交战区,都在发生用百姓去填战线的情况。

  然而这四个要塞坚城,都是固若金汤。

  防守战,都是两国名将对垒。

  这其中的操作可就没那么多了。

  这样的攻城战,完全是靠内力比拼。

  大周的战略目标,就是拖字诀。

  马上就是要进入酷暑夏日。

  几十万大军吃喝拉撒,穿着甲胄在太阳底下暴晒,肯定是非常难捱的。

  而大周军是守城。

  躲在水泥房里,喝着解暑的凉茶,等到攻城时,在轮番换人守城。

  双方需要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

  大周荆襄防线经营多年。

  北凉王二十余年厉兵秣马。

  他其实是最希望北伐的人。

  然而宣帝一死。

  大周局势不再。

  北凉王也只能经营防线。

  如今这防线,经由秦布衣的水泥加固。

  器械粮饷补充。

  守军的战斗意志和信心都是非同一般。

  而且,还有老将名将等国公勋贵亲临,这更是激发了所有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秦布衣十五万大军,分别支援各城,这都是守城底牌。

  如今的战斗初期。

  这种小打小闹,各要塞的老将军们,都在悠闲的喝茶。

  坐等战局变化。

  西秦预想的战略优势并没有出现。

  现在陷入僵持,反倒是期望各个防线有所突破。

  这一等,僵持越发的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