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年货-《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年关临近。

  京都下了一场小雪。

  或者说是雨雪。

  江南温度没有北方苦寒。

  就算是下雪,也并不大。

  只有海拔较高的山区,雪会大一些。

  对于大周百姓来说。

  南方的冬日,没有北方那么难熬。

  这几月时间,国内依旧重点抓民生问题。

  三农补助计划持续推广。

  几乎大周家家户户,都得到了新式的钢铁农具。

  最起码的会有一个耕犁,以及一把铁锹,两把锄头,还有柴刀,镰刀。

  这大半年时间。

  钢铁厂和铸造厂扩展到了二十余个。

  产能爆发。

  除了留用一部分制作军械之外。

  农具生产,是最多的。

  而临近冬日之后。

  简单的煤炉,也在大规模生产。

  北方边境,气候稍微恶劣的区域。

  煤炉都是免费发放的。

  秦布衣重视后勤保障。

  尽一切可能的稳定维稳。

  其实这个撼动,秦布衣很是担心。

  因为冬日一旦太过寒冷。

  灾民流民就会到处都是。

  为了应对流民灾民问题。

  在江河诸省靠北方的寒冷区域。

  秦布衣拨了巨款,运送水泥砖石。

  让各州郡搭建灾民安置房。

  安置房里放置火炉确保温暖,不至于冻死人。

  虽说水泥秘方暂时不能外泄,只在京都和齐州那边烧制。

  但是砖窑厂却是可以扩建到其他郡县。

  今后大基建项目,砖窑是非常稀缺的。

  而当地的灾民,可以以工代赈。

  又调配衣物粮食,以便于安稳过冬。

  总的说来。

  今年的大周,没那么多的灾害。

  除了江南水灾之外,算是一个丰年。

  江南水灾问题其实非常大。

  但是秦布衣给萧倾凰出的计策有点缺德。

  让一群清流文人去江南骂街。

  那效果杠杠的。

  总之,江南水灾诱发的流民啸聚问题,也已经解决。

  秦布衣西山新城收拢的流民多达四十万。

  从西北战事开始,到如今临近年关。

  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了。

  水泥安置房,已经建了十六七期了。

  如今西山新城有五十八万左右的工人和百姓入住。

  商贸圈配套了九个新城街区。

  半月前,秦布衣带着第五君若去逛了一遍。

  那地方,真是有点前世九十年代的感觉了。

  唯一差点意思的是没有电力照明。

  大马路上的也不是汽车和自行车。

  而是各种马车,牛车,驴车。

  交通状况看起来极为原始。

  但现代城市的整洁感和时髦感,还是做出来了。

  腊月二十日。

  家家户户大扫除,扫尘日。

  而腊月二十开始。

  百官罢朝,都放假了。

  只留一些值守官。

  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初十。

  差不多有月余的假期。

  倒不是说所有官员都能够放假一个月。

  这期间还是会有几日值守的。

  只是时间不一。

  年关时节,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明百姓。

  家里都是稀奇热闹。

  尤其是皇宫和北凉王府。

  年前的各种上贡,拜年礼,让人头晕目眩。

  先不说北凉王府每日收到百年年货。

  整个北凉王府这些天家禽畜生的粪便,到处都是。

  单是鸡鸭,每天都能收到上千只。

  各种猪,羊,鹿,獐子,野鸡,山鸡,野猪,家猪,活的每天能够收到三五百只。

  而腊味,腊肉,香肠,腊鸡,鸭,鹅,野味。

  更是堆满了北凉王府。

  北凉王又让人将这些年货,分发给有功将士,亦或是烈士家眷。

  中止。

  这些天整个北凉王府忙碌的要死。

  就连秦布衣的魏王府邸,也收到了诸多拜年礼。

  很多受了秦布衣恩惠的普通百姓,亦或是小家族族长家眷,还有各商盟掌柜。

  金银珠宝这些就不用不说了。

  最多的还是年货。

  年货以吃食为主。

  腊味自然是最多。

  直接送活畜的也是各种各样。

  京都周遭的世家大族庄园,普通百姓农户之家。

  家禽交易在年关来到了一个峰值。

  秦布衣从小就经历了北凉王府过年时的盛况。

  以前暗叹,这样才叫有年味儿。

  可过年过得多了,有时候就很头疼了。

  北凉王府上,处理这些新鲜活畜,都成了头疼的问题。

  家禽水产,猪羊野味,是真的过于多了一点。

  而皇宫里的年礼,那就更丰富了。

  虽说大周皇宫看起来冷冷清清。

  后宫没什么人。

  其实并不然。

  整个皇宫,内侍,宫女,多达上万人。

  虽说周宣帝时期,内侍宫女裁撤了大半。

  可依旧有万人规模。

  在以前,京都皇宫的宫女内侍,可是多达五万多人。

  主要是宫殿规模庞大,需要守护,打扫的人手就更多。

  觉得冷清,那只是相对于各个宫殿的主人,没多少人罢了。

  实际其实非常热闹。

  宫里有自己的市集。

  就可想而知皇宫到底有何等规模了。

  虽说女帝不被世家大族看得起。

  皇权和世族权力相互倾轧。

  可无论如何,在明面上,皇权还是大周最高。

  而过年的拜年礼,各族都不会寒蝉。

  若是太过寒蝉。

  其他世族还以为你们家族快不行了。

  所以,对皇帝的拜年礼,各世族都是出了不少血。

  秦布衣也是开了眼了。

  各种贡品吃食,秦布衣都开了眼。

  什么熊掌,虎鞭,鹿茸,海参,鲍鱼,燕窝鱼翅。

  这些个世家大族吃的东西,可比秦布衣奢侈多了。

  至于那些深山老林的各种特产,蘑菇菌类,人参山参补药,更是眼花缭乱。

  珍珠玛瑙,玉石黄金等工艺品。

  每一种流传后世,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

  饶是秦布衣这些年见惯了奢侈品。

  可在皇宫里转了一圈儿后还是忍不住暗叹。

  难怪古代所有人都想当皇帝。

  天下间最大的地主老财。

  这个身份带来的好处,不是一般的大。

  除了顶级的特产,珍馐美味之外。

  就和北凉王府收到的拜年礼差不多了。

  鸡鸭鱼肉,猪羊鹿驴就更多了。

  整个皇宫正门,全是各种粪便。

  光是清理这些粪便,每天都要拉几车。

  要知道,这些拜年礼,可不只是达官显贵,世家大族。

  还有各地封疆大吏,州郡长官,及其家族附庸之类的。

  随时都能够看见,赶着猪羊,车马笼子里全是家禽的拜礼车队经过。

  大部分家禽,都是送入了皇庄,农庄养殖。

  给萧倾凰享用,还有宫里的大太监,内侍们享用。

  过年送的这些拜年礼。

  相当于皇室一整年的内帑收入了大头了。

  这些都是不入国库的。

  只是,萧倾凰就一人,这些年,一个人也吃不了,用不了这些东西。

  大部分都是拿去赏赐臣子,亦或是赏赐宫里人了。

  珍宝则是充作国用。

  但是遇到秦布衣之后。

  她将这些东西,全部交给秦布衣处理。

  和秦布衣接触后发现。

  她只要听秦布衣安排,就能过得比以前还轻松惬意。

  为何要麻烦自己?

  何况,现在怀孕六个月了的萧倾凰,因为肚子越发的大了。

  她是更加无心去管这些事情。

  秦布衣也懒得管。

  各地官员送礼,这些天组团送到。

  看着就头疼。

  好在秦布衣手下的管理人才培养了不少。

  让徐娘她们调了一群掌柜过来。

  家禽送到养殖场去。

  奇珍异兽送入庄园农场。

  至于其他牲畜,年猪之类的。

  能养尽量养。

  不行的话就宰杀了,做腌肉,腊肉,腊肠。

  秦布衣重点搞盐场。

  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食盐。

  坤宁宫里。

  萧倾凰和紫月挺着大肚子。

  虞媚也是靠在卧榻上,轻柔的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

  手中翻看着拜礼礼单。

  “义父说。”

  “他很感谢殿下您派去的养殖人员。”

  “也感谢给荆襄水师建造的战船。”

  “这里送了一些土特产。”

  虞媚一脸开心的对着秦布衣道。

  “有什么不一样的土特产?”

  秦布衣好奇的问。

  “荆襄出产的皇家特级贡品,胭脂米,算吗?”

  虞媚望向秦布衣。

  “额,那玩意儿算吧。”

  秦布衣有点不好打击虞媚的积极性。

  胭脂米的选种育种改进,还是秦布衣去让人做的。

  “四色糯粉,各一千斤……”

  虞媚又道。

  “嗯,可以做汤圆和糕点,挺好。”

  秦布衣点了点头。

  “鲟鳇鱼十条,龙鲤鱼一百条,银鱼百斤,鲥鱼百斤,鲈鱼两千斤……”

  虞媚一口气将贡品的鱼类念了一遍。

  秦布衣直接惊了。

  “都是活鱼?”

  秦布衣惊愕道。

  “嗯。”

  “荆襄顺流而下,直运到京都的。”

  “义父听说殿下和陛下喜爱吃鱼,所以专门让人捕捞的。”

  虞媚连忙点头。

  “庞老将军有心了。”

  秦布衣点了点头。

  看似有些破费,其实不然。

  秦布衣送去的军械,各种物资,粮食等,远超这些贡品。

  当然这些贡品也算是比较稀有,价值很高了。

  但是以庞老将军这封疆大吏的将军身份。

  让一些军士去弄到这些鱼获,并不难。

  秦布衣将大船杠杆滑轮组渔网捕鱼技术传遍水师全军。

  大家都是受益者。

  这些鱼获贡品,只能说一句有心。

  因为边军水师各将领,送的鱼获太多了。

  稀奇古怪的鱼,没见过的都在往京都送。

  京都又正好在大江边上,水运又方便。

  顺江而下,朝发夕至,千里就能送达。

  “还有一些山货腊味。”

  “虎皮,豹皮,烟熏腊味,熊掌百只,全鹿两百只,獐子五百只,山羊千只,北地绵羊,千只……”

  虞媚继续念叨着。

  秦布衣有点头皮发麻。

  放在后世,这些绝大多数都能吃个十几年牢饭,甚至枪毙都有的。

  这个时代,森林开发还没那么巨大,野生动物数量很多。

  别看各地上贡的虎豹熊狼啥的都有。

  实际上,死在虎豹熊狼嘴里的老百姓,比人类打猎的虎豹熊狼更多。

  而且,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人类是很难深入大山的。

  真正获取的猎物,简直是九牛一毛。

  但各地聚集起来的猎物,汇聚于京都。

  这个数目就显得异常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