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厚皮精装书-《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李玄龄的到来,让书店突然变得安静。

  进来训斥了秦布衣这货一番后。

  李玄龄进入了书架区,在书店里逛了起来。

  秦布衣和众女面面相觑。

  李萌萌既是高兴,又有些担心的看向秦布衣。

  “宫羽,继续唱曲儿。”

  “不用担心右相。”

  秦布衣笑了笑。

  李玄龄刚才虽然很生气很愤怒。

  可他看到欧阳未央,以及慕婵娟,晏鱼安之后。

  就放心了不少。

  而且,刚才进入书店时,堂内和门口门外,都有着甲横刀的部曲。

  这里的防护措施用不着太过担心。

  秦布衣为了书店安全,给欧阳未央她们弄了一个安全检查。

  不准带刀剑武器进入书店。

  而书店周围的店面,都被秦布衣买了下来。

  欧阳未央,还有北凉王府的的精锐部曲,就在隔壁。

  随时有十余台弩箭瞄准书店这边。

  先不说世族那些手段。

  京都的地痞和地下帮派不少。

  强抢民女的事情这些货色没有少做。

  在这些京都地痞和地下帮派的背后,有着不少世族的影子。

  京都很多没有背景的官员富商,他们家里的女人,如果没有保护好,都有可能被抢走。

  大周有被北凉王镇压,京都的秩序要好一些。

  很多地下黑暗势力,也不敢太过猖狂。

  放在西秦和东辽,一个漂亮的美女,走在大街上被人抢走,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古时候的秩序,可不像后世那般稳定。

  饶是后世有各种监控设备,可在偏僻的地方,也会有人敢杀人抛尸。

  而古代,当街杀人跟喝水一样。

  更别说强抢女人了。

  秦布衣其实也不想李萌萌这小萝利跑出来开书店。

  可也不可能把人当金丝雀困在笼子里。

  做好足够的保护。

  放在自己眼皮底下,也没那么危险。

  何况。

  书店所在的宇字坊,大多店面都是秦布衣买下的。

  周围的宙字坊,洪字坊,玄字坊。

  也都是高等住宅区。

  还有一支千人禁卫驻扎。

  这样来说,安全其实很有保障的。

  欧阳未央还派了长沙侯府部曲,和女子暗卫,足够保护这里的安全。

  秦布衣做了这么多准备,虽然很多暗中的保护看不见。

  可光是看到周围游荡的五大三粗的汉子,以及书店之中,不少眼神冷厉的,举止干练的女子。

  李玄龄的担心也转为安心。

  他对李萌萌这书店也是好奇。

  李玄龄自然不认为,靠着李萌萌自己的实力,就能开启一个书店。

  这书店,他自是知道,是秦布衣的。

  李玄龄拿起一本书翻了一会儿,又接连拿起几本书作对比。

  “这些书,什么价格?”

  李玄龄回头问向身后的店员女子。

  这店员女子的腰间,带着一柄短刀,从领口看去,能够看到外袍罩着的钢甲。

  不过李玄龄对此仿佛是没有看见一般,而只是想询问书籍。

  “右相,您手中的这四本书。”

  “从一百文到一百两不等。”

  “最贵的是那一套经史子集。”

  “牛皮封面,上等夹宣纸印刷。”

  店员女子讲述道。

  李玄龄看向店员女子所说的经史子集。

  准确来说,是一个书箱子。

  高五十厘米,宽一米。

  店员女子小心打开。

  李玄龄也是被吸引了目光。

  书这东西,只要是读书人,基本都喜欢。

  尤其是书籍匮乏的古代。

  上好的书籍,那就是传家宝一样的存在。

  这箱子里的经史子集,就这一套,让李玄龄呼吸都有些沉重。

  这书太好了,这封皮,这纸张,这明亮的墨迹。

  这样的书,看的李玄龄心情激动。

  “这套书,多少银钱?”

  李玄龄忙问道。

  “五千两。”

  身边的店员女子道。

  李玄龄脸上有些惊讶。

  倒不是觉得贵,反而是觉得便宜。

  经史子集,很多书店都会出售。

  但是这么好的书籍,哪怕是在司马雍府上,李玄龄也从未见过。

  要知道,司马雍府上那些藏书,一本价值万两银子。

  秦布衣这一套五千两,一箱子二十来本厚厚的书籍,简直用便宜来形容。

  “这边同样的经史子集呢?”

  李玄龄指了指一旁,同样厚厚的一套成书。

  “上品宣纸的精装本,一套千两。”

  “那个是五百两。”

  “那个是五十两。”

  “这一套,最便宜,只需要五两银子。”

  店员女子讲述道。

  “五两?二十八本书只要五两?”

  李玄龄直接震惊了。

  二八本五两书?这材料钱能赚回来吗?

  怕不是亏本买卖?

  “嗯。”

  “五两一套的书,书籍材料比较一般。”

  “书页纸张容易坏掉。”

  “若是受潮,书籍很容易发霉腐坏。”

  “其他纸的书,贵是贵了一些。”

  “可就算是受潮,也不容易腐坏,保存时间也会更长。”

  “越好的纸,质量自然越好。”

  店员女子再度解释道。

  李玄龄点了点头。

  “这套五千两的,给我打包。”

  “不,你们书店里,这种厚皮精装书。”

  “所有都给我来一套。”

  “要多少钱?”

  李玄龄直接开口问道。

  “大,大概要十数万两吧……”

  那店员女子也不确定。

  不过她是大概知道,有多少书的。

  算一算,差不多是这个价。

  “去问问,让人备好书,给我装好。”

  “准备好后,我去付钱。”

  李玄龄摆了摆手。

  那店员女子立刻退下,不过马上有其他店员女子跟随。

  李玄龄也没有搭理身后的跟随之人。

  继续在书店闲逛。

  李玄龄选了一些没看过的小说书籍,戏曲话剧书籍。

  甚至还有一些医药,种植,工造等杂书。

  与其说是杂书,不如说是秦布衣准备给未来科举改课提供的教科书。

  教科书自然不可能将后世的教科书带到如今来。

  但是可以稍微改造一番。

  在秦布衣想法之中。

  数理化自然是要推广学习的。

  而对于如今的大周百姓来说。

  医学,种植是最重要的。

  工造方面,更多是改善民生,提高种植产量的工造。

  这些书籍其实没那么难,影响也不大。

  秦布衣也不担心暴露科技核心秘密。

  最重要的,自然只有秦布衣开办的学宫,学堂里才可能学到。

  那些尖端科技方面,暂时是不可能外传的。

  如今放在这里工造书籍。

  与其说是工程方面的科技秘典书籍。

  不如说是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兴趣书。

  大多是小型工程的介绍和工程解析。

  水渠,池塘,桑基鱼塘,水车,磨坊,脱壳机,脱粒机,小型手工纺织机,竹编,藤编……

  这本工造书,突出一个手工小农经济的代表发展。

  这其实是秦布衣送给江河诸省的州府县镇官员的指导书籍。

  为的就是提升百姓的收入。

  提升粮食产量之类的。

  最近两年时间推广发展开来,效果很是不错。

  秦布衣本想着慢慢推广,只是现在成了女帝夫君。

  这书,其实就可以完全推广开来。

  要不是因为炎夏文会和戴英帝国的割韭菜计划。

  秦布衣主要推广的就是这方面了。

  攀科技,发展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是钱和稳定。

  想要稳定,就是要让百姓吃饱饭。

  秦布衣当然要尽可能的富国强民。

  一些小手工工造技术传出去,对于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是很有用的。

  对于李玄龄来说,这本书的重要程度,可是非同一般。

  在书店里逛了一圈。

  李玄龄身后的侍女侍卫,换了十个。

  这是因为,他想买的书太多。

  后面的人抱不下,一直在换人。

  在回到大厅前堂的时候,李玄龄吓了一跳。

  因为整个堂前,摆满了书籍。

  似乎,全是他买的书。

  足有五六百本。

  而且大部分都是收藏用的厚皮精装书。

  李玄龄爱书,藏书不少。

  可是很多书都不易保存。

  就算是最常见的经史子集。

  他买的书,已经换了五六套了。

  无他,京都湿热,书籍容易受潮。

  受潮了就很容易腐坏。

  哪怕是李玄龄这般身份,他买的书,也很难保存。

  主要是家里藏书太多,书籍的纸张质量又不好。

  好的纸张,哪怕是李玄龄,也买不到。

  别看李玄龄是右相,是百官之首。

  然而他不过是司马雍扶持的。

  在世家大族眼里,李玄龄就是寒门狗。

  一条狗罢了,不配用上等宣纸,更别说上等的书籍了。

  这也是为何,见到这些好书,李玄龄忍不住购买的缘故。

  “爷爷。”

  “你,你买了这么多书?”

  李萌萌看到李玄龄走过来,满脸惊愕。

  李玄龄在书店可是逛了一个时辰。

  一本本书从店内抬到堂前。

  李萌萌都惊了。

  “做生意就好好做生意。”

  “不讲身份关系。”

  “多少钱?”

  李玄龄对着李萌萌道,随后目光看向秦布衣。

  自然是认为,秦布衣做主。

  “姥岳丈买书,自然是免费送。”

  “否则,我这个孙女婿岂不是不识抬举?”

  “来人,笔墨纸砚给姥岳丈送一套。”

  “各种宣纸,送十刀。”

  秦布衣笑着道。

  李玄龄这老狐狸,心机很深。

  在六年前,秦布衣不经意间发现的。

  如今和他聊天,秦布衣虽然嬉皮笑脸,可却是十分重视。

  “你小子,少来。”

  “拿人手软。”

  “老夫可不想欠你人情。”

  “何况,老夫有钱。”

  “昨天,老夫可是转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还多亏你帮老夫抢到了钱。”

  李玄龄嘴角微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