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周官报衙门-《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第二日一早。

  司马雍等派系,因为平价盐和青衣卫抓人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

  绝大多数人,都在交钱赎人。

  司马雍他们也是没办法,付了高价赎罪金。

  直接让萧倾凰狠赚了三五百万两。

  他们还想着如何反击。

  然而这一早。

  司马雍他们,看到了一群身着儒袍,一些七老八十的老家伙。

  看到这些老家伙,众人皆是脸色大变。

  “岚渊,默涵,孔记礼……你们这些伪齐臣子。”

  “不在东海好好待着。”

  “跑到京都做什么?”

  孔繁桧冷声说道。

  他的目光,盯着孔记礼。

  孔记礼可是文圣一脉的嫡系传人。

  而孔繁桧他们这一支,是庶出支脉。

  彼此之间,因为正统性,经常打的不可开交。

  当然也不是真的打,而是各种嘴炮。

  发表维护正统性的着作。

  打压对方。

  因为孔记礼他们曾经被辽国和伪齐统治。

  天生背上了汉奸卖国贼的身份。

  一直都是被打压的对象。

  如今,东海这么多大儒进入京都,而且还是要上朝的迹象。

  这可就让众人惊异了。

  右相李玄龄看到这一幕,顿时有股更加怪异的感觉。

  第一时间想到了秦布衣。

  伪齐是北凉王所灭。

  齐州是北凉王的封地。

  秦布衣去齐州管理封地的事情,李玄龄是知晓的。

  甚至还知道秦布衣和东海的大儒关系匪浅。

  眼前,东海大儒入朝这事儿,让人顿时感觉到了一股激烈的硝烟味道。

  司马雍等人之前的事情还没解决。

  如今又出现了让他们头疼的事情。

  自然是茫然而又恼怒。

  “陛下邀请我等入朝为官,教化百姓。”

  “培养治国人才。”

  “有问题吗?”

  孔记礼眉目冷漠的望着孔繁桧。

  对于在场的岚渊,默涵,孔记礼等东海的齐海学派大儒们来说。

  因为归化民的叛逆身份。

  他们其实过得十分艰难而又卑微。

  若非秦布衣到了齐州,请他们出山,给他们提供了好的优渥生活。

  很多东海大儒,其实过得都比较惨。

  当时伪齐被灭,辽国趁机劫掠。

  带走了所有财富。

  这些留下来的大儒,家里并未有什么余财。

  活着都难。

  算是秦布衣给了他们一个体面的生活。

  如今能够入朝。

  岚渊,默涵,孔记礼他们,自然是激动而又期待。

  这些个诗书传家的大儒,往上数个几代人。

  哪个不是朝中为官的官宦之后?

  若非身份问题。

  也不至于像如今这般凄惨。

  “你等侍奉蛮夷贱种的不忠不孝之人,也有脸入朝为官,教化百姓?”

  孔繁桧这个礼部尚书,直接地图炮走起。

  岚渊,默涵,孔记礼等大儒,脸色都有些难看。

  “北方江山沦落夷狄腥檀百年之久。”

  “家国沦丧,神州陆沉。”

  “是东海大儒们保留了北地的华夏文脉。”

  “如今边境诸省的官吏,将军,多出东海。”

  “说诸位大儒教化百姓,岂是有错?”

  “朝堂诸公皆是书香门第,门人弟子各个自诩名门大儒之后。”

  “却未有一人敢出仕北境,更无一个男儿,敢投笔从戎,立志北伐。”

  “孔繁桧大人侮辱诸位大儒是不忠不孝之人,那敢问孔繁桧大人,可是忠孝两全?”

  工部员外郎冯关,冷笑的开口,话语全是讥讽。

  孔繁桧顿时被破防,一脸恼羞成怒,气的胡须颤抖。

  “多谢这位大人。”

  岚渊,默涵,孔记礼等人皆是拱手,感激冯关帮忙说话。

  冯关对着一众东海大儒拱手点了点头。

  如今的儒生,还不是后世那些沉溺于八股,被程朱理学毒害的腐儒。

  虽然也有不少儒生朝着酸腐文人的线路一路狂奔。

  可也有心怀大志之人。

  冯关的话语直击一众反贼内心。

  孔繁桧,司马雍他们的脸色都不怎么好。

  冯关这话,完全是指着他们的鼻子在骂,说他们不忠不孝。

  世族之间,不忠不孝,有不臣之心的人太多了。

  大周百年前,猃狁,狼狨,西羌之乱,不就是心有不臣的世族搞出来的吗?

  如今的司马雍,孔繁桧,钱寥橦他们,和百年前的北方世族是一样的心理。

  因为百年战乱,北方的世族,很多曾经的豪门大族,都被屠了一遍。

  尤其是东海这边。

  剩下的人,知道战乱痛苦,都想着结束战乱,让天下安定。

  岚渊,默涵,孔记礼等大儒,既然答应秦布衣入朝。

  自然是真心想为天下做些事情的。

  虽然岚渊,默涵,孔记礼等大儒,也是为了给秦布衣的韭菜计划提供一份助力。

  可是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想当官,复兴大周的。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话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很现实的。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太监总管王玄烨的尖锐声音响起。

  司马雍等人皆是目光阴翳的盯着岚渊,默涵,孔记礼等大儒。

  想知道,他们要搞什么鬼。

  “陛下。”

  “东海大儒献上报纸,以图教化百姓,宣扬国策。”

  “此是利民利国,功在千秋之举,望陛下推广全国。”

  一名刚从东海回到京都述职的监察刺史,恭敬的奏禀。

  这一番话,让朝堂百官一众疑惑。

  教化百姓,宣扬国策。

  大家都看得懂。

  可是报纸是啥玩意儿?

  这玩意儿能够利国利民,还功在千秋?开什么玩笑?

  “何为报纸。”

  萧倾凰很配合的询问道。

  “陛下,还请东海大儒岚渊老夫子讲解。”

  那位监察刺史连忙又道。

  “准。”

  萧倾凰点头。

  岚渊缓缓的从朝堂最后,走在了最前来。

  一个古早的繁杂周礼,拜礼完成之后。

  岚渊才缓缓开口。

  “报纸者,纸载其文,报道事实,布传民间。”

  “集我大周国当今朝堂之政务,军事,经济,文化,工造,农业,商业之实事。”

  “以图文刊印,发布天下。”

  “是为天下人明晓国事,政策,矛盾,礼仪,道德。不为贪官污吏所欺,不为国朝局势所忧之报文也……”

  岚渊缓缓讲来。

  此话一出,司马雍等人,皆是脸色狂变。

  文官集团的世族官员们,全部背脊发寒。

  “此策,绝对不可行。”

  “先不说报纸所需耗费巨大。”

  “将国策公布天下,若是敌国针对我国。”

  “岂不是反噬自身。”

  “何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若是让普通百姓知道国家政策走向。”

  “只怕会出现无数投机取巧,祸乱国家之事发生。”

  “这所谓的报纸,不可推行下去。”

  司马雍立刻站出来反对。

  顿时,朝堂百官团结一致,声音震天。

  这报纸要是推行。

  萧倾凰这个女帝的声望,将在民间一时无两。

  她可以牢牢把控底层百姓。

  这样以来,司马雍他们,如何欺骗底层百姓造反?

  自己手下的贪官污吏,如何贪污受贿?

  这报纸的杀伤力,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司马公多虑。”

  “你的观点,老夫一一反驳。”

  “报纸制作的费用,由我东海世族文人共同负担,不会拖累国家财政。”

  “国策公布,只会公布无关紧要的,不会公布机密国策。”

  “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夫倒是有不同的理解。”

  “老夫和一众东海大儒探讨后确定,后人曲解了圣人言论。”

  “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百姓们知晓礼仪,提高道德品德之后,能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是可以让他们跟进一步,如果他们品行道德学识不够,那就继续教导他们,让他们知晓事理。”

  “在座的诸公,天生就是王侯将相吗?你们也不是通过学习,才具备如今的能力吗?”

  “至于出现投机取巧,祸乱国家之事,那就更不可能了。”

  “报纸掌控在陛下手中。”

  “陛下核验之后,我等才能发布天下,绝不会出现影响大周的言论。”

  “这不仅不会祸国殃民,还能利国利民,这是功在千秋的伟大国策。”

  岚渊的声音中气十足。

  这个时候,让他回想起,自己在伪齐担任丞相时的感觉。

  全场官员,被岚渊的话,压得呼吸紧张,难受。

  司马雍等人,气的老脸阴沉。

  岚渊现在说,报纸不仅不拖累国家,还利国利民。

  连功在千秋都吹出来了。

  他们如何反对?

  当然想反对,可是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借口。

  用哪些车轱辘的有损大周的话题来反对?

  那简直没有半点儿杀伤力。

  岚渊他们可是有备而来。

  众人被打个措手不及,自然是有些郁闷。

  “从即日起。”

  “设立大周官报衙门,宣扬国策,教化百姓,布告天下。”

  “定,大周官报皇家同平章事行走二人,官居正副二品,汇集三品总编官员一人,四品主编官员十人,负责编辑若干……”

  “大周官报衙门于各州府设立衙门,售卖报纸,为百姓宣读报纸。”

  “另,颁布报刊法律。”

  “报纸不许民间私营。”

  “私制报纸者,夷三族!”

  萧倾凰将昨日和秦布衣商量的东西全部拿了出来。

  报纸这东西,在信息化时代没有来临之前,就是掌控舆论的最强武器。

  前世千禧之年的时候,国内的报社,完全掌控了国家舆论。

  很多汉奸借助报纸的舆论影响,企图颠覆国家政权。

  那个时期,你敢说国内的一句好话,就会被人各种侮辱恶心。

  很多人都被洗脑,读者臆林之流大行其道。

  当初的秦布衣,可没少读过夏令营,油包纸,等故事。

  那时候,南地联合起来的汉奸周末报,直接是顺我者独立思考,逆我者惨遭洗脑的逆天言论。

  现在回想一番,越发觉得舆论掌控的可怕威力。

  如今来到大周,这个舆论武器,自然要掌控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