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拦腰斩断,又迫使一两万蜀军停留了下来,前方有龙武卫骑兵拦路,他们想冲也冲不过去啊。
前方的蜀军倒是第一时间就调头前来支援,可在龙武卫骑兵手中,却是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仓促地冲锋,被龙武卫骑兵轻松打退。
中军的4万兵马被一分为二,分成了两路兵马,被放过的那路兵马瞬间就有些坐蜡了。
如果放任不管,任由身后的部队被留在战场上,用屁股想也知道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而且整个青龙卫,现在只剩下了他们这路兵马还有担任前锋部队的1万兵马而已。
就这么3万人,几乎可以宣告重建的青龙卫再次被打残,还要搭上康宁郡的2万府军,都在这一场主动进攻中被击溃,就算撤回城池之中,也只能是谨守城池,再也没有主动出击的资格了。
可要转身去救吧,哪怕把前军叫回来也不过3万步兵而已,切断两军联系的龙武卫骑兵同样有3万之众,他们依旧占不到什么便宜。
战场上的形势紧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青龙卫的将领们去纠结和犹豫,不利的战局需要他们尽快做出决定,到底是救还是趁机撤离。
这个决心可不那么容易下,对于如今的青龙卫来说,已经是败局已定,如今不过是想要保存更多的力量而已,白白损失两万兵马,已经是相当难以承受的代价和损失了。
更何况被王贲所部骑兵拦在后面的,可不光光是2万蜀军步卒而已,其中还有几位将领,也被堵在了后面。
之前就说过,这支新建青龙卫的将领,多是来自各个世家门阀、将门家族的,彼此之间固然有争权夺利的矛盾存在,却也不乏沾亲带故的族人。
家族子弟,只要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都不会选择在战场上见死不救,于公于私,他们都想要出兵救援。
只是王贲早就部署好了骑兵,就防着蜀军前来救援呢,仓促间召集的援军,在王贲安排的骑兵冲击之下,很快就七零八落,在平原环境下,骑兵和步兵的差距实在是有些大了。
连续冲了好几次,最好的一次也不过距离被堵住的自家部队还有200来米的距离,可这段距离,对于蜀军来说,那就如同天堑一般,怎么拼命也无法冲过这片区域。
随着赵云带着白马义从后方杀过来,蜀军是彻底绝望了,龙武卫的援军到来,已经足以说明他们之前被堵住的部队全部完了,几乎不用怀疑,后续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若是继续再耽搁下去,他们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了。
意识到不妙的蜀军将领们,这一次没有继续犹豫和纠结,迅速做出了决定,带着所部兵马调头撤离,他们可不敢继续待下去了。
后面的部队已经全完了,剩下的兵马就是青龙卫翻身的本钱和唯一的家底了,可不能再赔进去了,想救族人是一回事,可也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白白送死。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撤了,王贲所部骑兵来得太过突然,不但将蜀军中军部队拦腰截断,更是将青龙卫的编制都给打散了。
很多青龙卫的士卒其实连自家将领都没有找到,是本着从众的心思,跟着身边人,加入到了其他将领的麾下,编制已经完全乱了。
编制混乱的青龙卫,几乎是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之中,前面地多次进攻是这样,现在调头撤离也同样也是如此。
有些反应快的蜀军将领,或者说是本就落在了后方的蜀军部队,率先掉头,趁着王贲所部还在战斗中,赵云所部还没有赶到战场的时候,不顾一切地朝着东方飞奔,很多士卒连手里的武器装备都给扔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等到赵云带着白马义从杀到了战场的时候,除了被王贲所部死死堵住的2万蜀军之外,只剩下了没有能够及时撤离的不到4000蜀军。
这一下,这些倒霉的蜀军想要再走,那是肯定不可能了,策马飞奔而来的赵云所部,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功劳飞走。
隔着很远的距离,就施展出了骑射工夫,一轮轮箭雨袭来,阻断了蜀军撤离的企图,打乱了他们的阵型和节奏,等到靠近之后,再来一轮骑兵冲刺,这被留下的4000蜀军步兵就近乎崩溃了。
看到赵云带着白马义从赶到战场,王贲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从战场上抽调骑兵,继续追击青龙卫的其他部队,不过回忆了一下舆图还有斥候们的侦察结果,最终还是放弃了。
此地距离城池仅有数里的路程,哪怕是行动迟缓的步兵,在急行军的状态下,拼命奔跑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继续追击,凭借骑兵的速度,倒也不是追不上。
只是追上之后,距离蜀国城池太近了,不光是有可能遭遇城内的蜀军,更是会将部队陷入到某些危险之中,太不值当了。
还有一点,麾下的骑兵已经转换了3个战场,激战了数个时辰,人和战马都有些承受不住了,继续作战不是不行,确是会让人马彻底疲惫,若是发生点什么意外,那可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一名优秀的将领,在战场上,永远都要掌握一支预备队,以便应对任何意外或者特殊事件,王贲手中没有预备队,就只能尽可能地保存麾下部队的战斗力。
没有了后续的追击,青龙卫残余的兵马总算是逃出生天,顺利地撤进了自家的城池之中。
当进城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连鞋子都跑丢了的蜀军士卒,竟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重建的青龙卫,除了从府军中抽调的部分精锐之外,还有部分是从康宁郡、西兴郡征召的新兵,很多人其实都是彼此认识的,甚至还有一些新兵是沾亲带故的。
经过了大半年的操练,彼此都很熟悉,关系也渐渐地融洽了起来,日常的剿匪什么的,他们都是大获全胜,自以为战力已经达到了卫军的标准,还想着立功呢。
结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战场,与龙武卫正式交手,却是将他们所有的信心都给打没了。
就这么一场战斗,就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与大陆各国老牌卫军部队之间的战力差距,在如狼似虎的龙武卫面前,他们就如同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一样,差得太远了。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那些同袍、亲朋战死沙场,可用屁股想也能够猜到他们的结局,第一次见识到战场残酷和惨烈的青龙卫士卒,没有一段时间根本就无法调整过来。
残余不到3万青龙卫,成功躲进了城池之中,暂时没有了性命之忧,可那些主动或是被动留下的青龙卫士卒,却是没有这么好运了。
加大了攻击力度,没有半点留情的龙武卫,攻势一波接一波,如同浪潮一般连绵不绝,同时还将青龙卫部队牢牢地包围起来,不给他们逃离的机会。
兵力、装备、战力全面占据上风,这样的战斗对于龙武卫来说,那是太简单不过的战斗了,甚至在很多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精锐士兵们眼中,这种烈度的战斗,也就比营中的操练要难上一点点罢了。
三个战场,相继结束了战斗,大部分蜀军或死或伤,剩下的都成为了俘虏,倒也不是没有趁着战场上的混乱成功逃离的,可人数并不多,逃离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不管是青龙卫还是龙武卫都没有人在意。
原本的计划被改变,民夫和辎重兵扎营的行动也被终止,在最开始的战场结束战斗之后,带着大批辎重,由王翦亲自领兵护送,一路向东而行。
蒙恬、王龁、王贲还有赵云这四路骑兵,各自完成了任务,将抓获的蜀军俘虏交给了后方慢慢赶来的步兵队伍,不顾疲惫,快马加鞭地赶往东方的城池。
四路骑兵,多场激战结束,竟然还有10万余众,浩浩荡荡地杀到城下,从四面将城池牢牢围住,进出城池的所有通道都被切断了。
龙武卫骑兵的到来,将刚刚逃过一劫的青龙卫,还有驻守城池的府军吓了一大跳,不顾疲惫,急匆匆地关闭城门,登上了城楼,准备防守,以防龙武卫攻城。
如同惊弓之鸟的蜀军并没有等来龙武卫的直接攻城,而是等到了大批龙武卫步兵的到来。
想想也是,龙武卫的骑兵固然战力强悍,可也无法摆脱骑兵的劣势,谁家将领会傻乎乎地动用宝贵的骑兵直接攻城啊,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兵,足够培养多名乃至十名步兵的。
开挂的叶白,在培养士兵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他而言,培养骑兵与培养步兵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付出的代价也是差不多的,不存在骑兵比步兵更加珍贵的问题。
可领兵的将领们,却不会这般去想,多年的领兵经验,让他们早就习惯了骑兵的宝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选择牺牲骑兵,更加不会做出用骑兵攻打坚固城池的事情来,10万骑兵本就疲惫不堪,更加不可能直接攻城了。
前方的蜀军倒是第一时间就调头前来支援,可在龙武卫骑兵手中,却是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仓促地冲锋,被龙武卫骑兵轻松打退。
中军的4万兵马被一分为二,分成了两路兵马,被放过的那路兵马瞬间就有些坐蜡了。
如果放任不管,任由身后的部队被留在战场上,用屁股想也知道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而且整个青龙卫,现在只剩下了他们这路兵马还有担任前锋部队的1万兵马而已。
就这么3万人,几乎可以宣告重建的青龙卫再次被打残,还要搭上康宁郡的2万府军,都在这一场主动进攻中被击溃,就算撤回城池之中,也只能是谨守城池,再也没有主动出击的资格了。
可要转身去救吧,哪怕把前军叫回来也不过3万步兵而已,切断两军联系的龙武卫骑兵同样有3万之众,他们依旧占不到什么便宜。
战场上的形势紧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青龙卫的将领们去纠结和犹豫,不利的战局需要他们尽快做出决定,到底是救还是趁机撤离。
这个决心可不那么容易下,对于如今的青龙卫来说,已经是败局已定,如今不过是想要保存更多的力量而已,白白损失两万兵马,已经是相当难以承受的代价和损失了。
更何况被王贲所部骑兵拦在后面的,可不光光是2万蜀军步卒而已,其中还有几位将领,也被堵在了后面。
之前就说过,这支新建青龙卫的将领,多是来自各个世家门阀、将门家族的,彼此之间固然有争权夺利的矛盾存在,却也不乏沾亲带故的族人。
家族子弟,只要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都不会选择在战场上见死不救,于公于私,他们都想要出兵救援。
只是王贲早就部署好了骑兵,就防着蜀军前来救援呢,仓促间召集的援军,在王贲安排的骑兵冲击之下,很快就七零八落,在平原环境下,骑兵和步兵的差距实在是有些大了。
连续冲了好几次,最好的一次也不过距离被堵住的自家部队还有200来米的距离,可这段距离,对于蜀军来说,那就如同天堑一般,怎么拼命也无法冲过这片区域。
随着赵云带着白马义从后方杀过来,蜀军是彻底绝望了,龙武卫的援军到来,已经足以说明他们之前被堵住的部队全部完了,几乎不用怀疑,后续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若是继续再耽搁下去,他们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了。
意识到不妙的蜀军将领们,这一次没有继续犹豫和纠结,迅速做出了决定,带着所部兵马调头撤离,他们可不敢继续待下去了。
后面的部队已经全完了,剩下的兵马就是青龙卫翻身的本钱和唯一的家底了,可不能再赔进去了,想救族人是一回事,可也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白白送死。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撤了,王贲所部骑兵来得太过突然,不但将蜀军中军部队拦腰截断,更是将青龙卫的编制都给打散了。
很多青龙卫的士卒其实连自家将领都没有找到,是本着从众的心思,跟着身边人,加入到了其他将领的麾下,编制已经完全乱了。
编制混乱的青龙卫,几乎是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之中,前面地多次进攻是这样,现在调头撤离也同样也是如此。
有些反应快的蜀军将领,或者说是本就落在了后方的蜀军部队,率先掉头,趁着王贲所部还在战斗中,赵云所部还没有赶到战场的时候,不顾一切地朝着东方飞奔,很多士卒连手里的武器装备都给扔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等到赵云带着白马义从杀到了战场的时候,除了被王贲所部死死堵住的2万蜀军之外,只剩下了没有能够及时撤离的不到4000蜀军。
这一下,这些倒霉的蜀军想要再走,那是肯定不可能了,策马飞奔而来的赵云所部,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功劳飞走。
隔着很远的距离,就施展出了骑射工夫,一轮轮箭雨袭来,阻断了蜀军撤离的企图,打乱了他们的阵型和节奏,等到靠近之后,再来一轮骑兵冲刺,这被留下的4000蜀军步兵就近乎崩溃了。
看到赵云带着白马义从赶到战场,王贲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从战场上抽调骑兵,继续追击青龙卫的其他部队,不过回忆了一下舆图还有斥候们的侦察结果,最终还是放弃了。
此地距离城池仅有数里的路程,哪怕是行动迟缓的步兵,在急行军的状态下,拼命奔跑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继续追击,凭借骑兵的速度,倒也不是追不上。
只是追上之后,距离蜀国城池太近了,不光是有可能遭遇城内的蜀军,更是会将部队陷入到某些危险之中,太不值当了。
还有一点,麾下的骑兵已经转换了3个战场,激战了数个时辰,人和战马都有些承受不住了,继续作战不是不行,确是会让人马彻底疲惫,若是发生点什么意外,那可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一名优秀的将领,在战场上,永远都要掌握一支预备队,以便应对任何意外或者特殊事件,王贲手中没有预备队,就只能尽可能地保存麾下部队的战斗力。
没有了后续的追击,青龙卫残余的兵马总算是逃出生天,顺利地撤进了自家的城池之中。
当进城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连鞋子都跑丢了的蜀军士卒,竟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重建的青龙卫,除了从府军中抽调的部分精锐之外,还有部分是从康宁郡、西兴郡征召的新兵,很多人其实都是彼此认识的,甚至还有一些新兵是沾亲带故的。
经过了大半年的操练,彼此都很熟悉,关系也渐渐地融洽了起来,日常的剿匪什么的,他们都是大获全胜,自以为战力已经达到了卫军的标准,还想着立功呢。
结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战场,与龙武卫正式交手,却是将他们所有的信心都给打没了。
就这么一场战斗,就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与大陆各国老牌卫军部队之间的战力差距,在如狼似虎的龙武卫面前,他们就如同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一样,差得太远了。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那些同袍、亲朋战死沙场,可用屁股想也能够猜到他们的结局,第一次见识到战场残酷和惨烈的青龙卫士卒,没有一段时间根本就无法调整过来。
残余不到3万青龙卫,成功躲进了城池之中,暂时没有了性命之忧,可那些主动或是被动留下的青龙卫士卒,却是没有这么好运了。
加大了攻击力度,没有半点留情的龙武卫,攻势一波接一波,如同浪潮一般连绵不绝,同时还将青龙卫部队牢牢地包围起来,不给他们逃离的机会。
兵力、装备、战力全面占据上风,这样的战斗对于龙武卫来说,那是太简单不过的战斗了,甚至在很多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精锐士兵们眼中,这种烈度的战斗,也就比营中的操练要难上一点点罢了。
三个战场,相继结束了战斗,大部分蜀军或死或伤,剩下的都成为了俘虏,倒也不是没有趁着战场上的混乱成功逃离的,可人数并不多,逃离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不管是青龙卫还是龙武卫都没有人在意。
原本的计划被改变,民夫和辎重兵扎营的行动也被终止,在最开始的战场结束战斗之后,带着大批辎重,由王翦亲自领兵护送,一路向东而行。
蒙恬、王龁、王贲还有赵云这四路骑兵,各自完成了任务,将抓获的蜀军俘虏交给了后方慢慢赶来的步兵队伍,不顾疲惫,快马加鞭地赶往东方的城池。
四路骑兵,多场激战结束,竟然还有10万余众,浩浩荡荡地杀到城下,从四面将城池牢牢围住,进出城池的所有通道都被切断了。
龙武卫骑兵的到来,将刚刚逃过一劫的青龙卫,还有驻守城池的府军吓了一大跳,不顾疲惫,急匆匆地关闭城门,登上了城楼,准备防守,以防龙武卫攻城。
如同惊弓之鸟的蜀军并没有等来龙武卫的直接攻城,而是等到了大批龙武卫步兵的到来。
想想也是,龙武卫的骑兵固然战力强悍,可也无法摆脱骑兵的劣势,谁家将领会傻乎乎地动用宝贵的骑兵直接攻城啊,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兵,足够培养多名乃至十名步兵的。
开挂的叶白,在培养士兵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他而言,培养骑兵与培养步兵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付出的代价也是差不多的,不存在骑兵比步兵更加珍贵的问题。
可领兵的将领们,却不会这般去想,多年的领兵经验,让他们早就习惯了骑兵的宝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选择牺牲骑兵,更加不会做出用骑兵攻打坚固城池的事情来,10万骑兵本就疲惫不堪,更加不可能直接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