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殿试-《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殿试!

  通过会试后,便能入皇宫参加科举最后一关——殿试!

  会试入围两百名学子,要在此次殿试中,最终分出三甲排行名次。

  通过了会试学子,也可称作贡士。

  三甲名次公榜之后,便可称作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一甲三人——状元、探花、榜眼。

  二甲录取几十人,三甲录取一百多人,这都是往年科举录取规定,基本没有太大变动。

  此时,皇宫大门外,两百名通过会试考生正接受检查,陆续进入皇宫之中。

  殿试答卷,都是由皇帝亲自出题。

  并且殿试时间为一天,早上入场,晚上离开皇宫。

  这也是科举考试中,用时最少一次。

  殿试考核内容,基本以策论为主,主要考验考生们思路及应对能力。

  ......

  “学生见过皇上!”

  “都坐下吧!”

  李政那道身影,缓缓出现在大殿上方。

  他那双威严目光,在下方众多考生身上,一一扫过。

  眼下两百名考生,可是这一批科举千挑万选,最终筛选出来的最优人才。

  也是朝廷将来,那中流砥柱基石。

  一个朝廷想要鼎盛,便要看各方人才挑选,以及对人才培养储备。

  科举目的,便是因此由来。

  “这便是当今皇帝么!”

  乔子寻处在下方,微微抬头看了一眼对方。

  其他考生畏惧龙颜,实在不敢多看,也就只有他有那个胆量。

  “开考吧!”李政看向吴公公。

  “本次殿试,正式开考......”吴公走到考生前方,高声诵唱起来。

  “殿试开考......”

  “殿试开考......”

  殿试开考声音,一直从金銮大殿,被传诵至皇城大门外。

  让皇宫外面等候之人,知道此刻已经开始殿试了。

  随着卷子下发,考生们纷纷开始阅题,思考着如何作答此次策论。

  边上好几名官员,也在此刻开始巡检起来。

  李政手捧茶杯细细品尝着,随即将目光在下方众多考生脸上扫过。

  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乔子寻那张脸庞之上。

  见到对方那张脸庞,他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片刻后缓缓起身。

  ......

  乔子寻正答着卷子,忽然感到跟前有人。

  巡检官员都是来回走动,可跟前那人,似乎已经站在他跟前许久。

  这才让乔子寻感到一些不同,随即微微抬头。

  只见眼前站着之人,竟然是当今皇上,不得不让他感到诧异。

  “学生见过皇上!”乔子寻起身,朝对方躬身行礼。

  “嗯!继续答卷吧!”

  李政点点头,随后背起双手转身离去。

  他也在其他考生边上经过,只是没有像在乔子寻跟前,停留时间会那般久。

  待他回到龙椅上,将身子徐徐靠在上面。

  脸上神色,似乎再次陷入沉思。

  殿试,考生不需带任何食物,朝廷会有专人将食物送来。

  到了饭点时间,几名小公公提着食物,将之一一分发到各位考生手里。

  科举一途,也就这一次待遇是最好的。

  能吃上了皇家饭。

  参加此次殿试考生,已经算是踏入了官途。

  殿试过后,前几名会进入翰林院,算是进入朝廷核心机构。

  其他没能留在翰林院考生,会被安排到各地方任职。

  ......

  此次殿试。

  最主要一个考题,便是考生如何看待对外政策。

  近些年来,北方游牧民族族逐渐强大,北疆边境时常发生大规模对峙。

  边境平民百姓,更是承受战争苦果,导致流离失所。

  朝廷大臣,对此是主战还是主和,似乎已经分成了两个派系。

  主战则需要大量军饷,主和需要和亲送银钱。

  为了这件事情,可是把李政闹得头痛不已,暂时还没有任何打算。

  便将这烦恼,作为此次殿试考题,让考生各自分析看待。

  对于主战还是主和,他亦有心中顾虑。

  大虞境内,此时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暗藏汹涌危机。

  面对这些事情,李政不得不谨慎考虑。

  乔子寻对于这考题,思考再三之后,才开始下笔写出自己观点。

  也在其中,分析了各种利弊。

  虽然卷子上答案,可能会引发一些大臣不满,但他依然按心中见解写上去。

  乔子寻那答案,自然属于主战思想。

  和亲送钱物,岂不是养虎为患?进一步增强对方实力?

  所谓白眼狼是养不熟,只会胃口越来越大,当某一天满足不了其胃口,战争必然还是会爆发。

  想要根除祸端,必须得连根拔起。

  必须要打,还要举全力狠狠去打,和平是靠打下来的,而不是满口仁义道德说出来的。

  先帝隆武年间。

  便是靠着铁血手段镇压四方,方才换来境内居民几十年安居乐业。

  乔子寻在南阳时,也算是经历战争洗礼。

  他不喜战争,但有时候不得不需要战争手段,才能换来国境安宁。

  大虞号称——天朝上国,想要四海膑宜?

  那便需要,刚柔并济手段。

  若想将这些实施起来,也需要一位贤明君主,去掌控这一切。

  乔子寻越写越上头,甚至都用出了——捣其巢穴、驱逐于蛮荒塞漠等词语。

  他可是见识过,倭人那种残忍手段。

  非我族类,其心必诛,以雷霆手段震慑八方,四海皆内为大虞尊上。

  ......

  “殿试时限已到......”

  太阳西斜,一道道传诵声,由皇宫深处传到出。

  随着殿试答卷被收走,考生们在专人带领下,一同走出了皇宫。

  乔子寻处在其中,一眼便瞧见了那道靓丽身影,正站在夕阳照耀下等待。

  夕阳照耀,令得那女子越加光彩夺目。

  一众考生纷纷侧目看去,毕竟眼前这一幕,可是不可多得美景。

  “来了啊!”乔子寻微笑着,快步朝女子走去。

  “嗯,走吧!”赵诗艺颔首轻点。

  随即,在众多聚焦目光中,神色淡然缓缓转身离去。

  “呃!”乔子寻摸摸鼻子。

  自从上次,没接受对方银钱,其一直便是这态度。

  就连那张绝美容颜上,在最近这段时日,都没浮现过一丝笑意。

  众多考生,见乔子寻与那绝美女子走在一起。

  眼里不禁露出,浓浓羡慕之色。

  “小亮,你们什么时候来的?”乔子寻看了一眼女子侧脸,向自家书童询问。

  今日殿试,萧玉菱与萧世杰没来。

  毕竟在皇宫大门外,他们两人身份不适合出现在这。

  “公子,你是想问赵小姐吗?”元亮一副贼眉鼠眼,小声回应。

  “我看你脑壳敲少了,连我都敢打趣了?”乔子寻突然板起脸来,抬手便要敲对方额头。

  “公子,我错了。”书童连忙求饶。

  “说。”

  “晌午过一点,我们便对方过来了。”

  “这么早?”

  “赵小姐说,在院子无聊,便早早过来皇宫门口了。”

  “知道了。”

  乔子寻咧嘴一笑,不由将目光看向前方那道倩影。

  对方虽然看起来冰冰冷冷,可是总能让他心底,感到一股无名暖意。

  “公子,赵小姐对你真好。”书童呲着笑脸。

  “难道......我对你不好了?”

  乔子寻佯装不悦,抬脚踢在对方那屁股上。

  哪家书童,敢这般跟自家主子说话?也就他性格好,待人温和,元亮偶尔才敢开下玩笑。

  “嘿嘿!公子对我自然没得说。”书童捂着屁股,连忙逃跑。

  “你给我等着,今日非得踢爆你屁股不可。”

  科举考试落幕,乔子寻难得感到心情放松,迈开步伐与书童追逐起来。

  十四岁参加县试,如今刚满二十岁。

  几年光阴,基本都是在埋头苦读,如今顿感身体一下轻飘飘。

  想要好好尽情舒畅一番。

  “真是个呆子......”

  赵诗艺见两人在跟前追逐,红润嘴角不禁微微扬起。

  两人认识这些年,可是不曾见到对方,会有当下这一幕出现在她眼里。

  也许对方,是想要释放一下天性吧。

  “公子......公子,赵小姐刚才,好像笑了。”

  “谁让你看她了?讨打!”

  “我这不是给公子你看的么......”

  “那也不行!”

  乔子寻狠狠瞪了一眼自家书童。

  “你们有完没完?天快黑了。”赵诗艺强忍笑意,淡淡看着呆子。

  “嘿嘿,诗艺!”

  “喊赵小姐。”

  “我......我喊习惯了”

  “那也不行。”

  “可我,就想这般喊!”

  “......”

  ......

  “几位卿家,对这几份卷子怎么看?”

  李政将手中卷子放下,随即看向边上几位大臣。

  他将此次殿试卷子,大概看了一遍,心中或许已然有了答案。

  边上站着之人,无不是朝中重臣,左丞相——杨志刚、右丞相——胡士林,还有翰林大学士——范启征。

  以及六部官员、兵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吏部主官。

  李政挑选那几份卷子,当属此次殿试最为优秀。

  “皇上,微臣觉得杨高闵此答卷,分析非常有道理,也适合我朝对外政策。”兵部主官率先站了出来。

  “微臣我也觉得,考生杨高闵这答卷,非常不错。”礼部主官上前附和。

  “考生杨高闵主和怀柔政策,很是贴切陛下仁政之心,这是微臣见解。”工部主官认真分析。

  “陛下,这乔子寻身为读书人,却有一颗好战之心,哪怕文章写得再好,将来必会惹是生非。”刑部主官却对乔子寻那卷子,给出了自己评价。

  杨志刚静静看着眼前一幕,心中很是满意。

  六部之中,其中四部已经与他杨家,有着很深关系,岂有不帮他说话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来他儿子以状元身份,进入朝廷任职。

  那么他杨家实力,只会有增无减,逐渐可以控制朝堂大半势力。

  后宫有杨皇后,朝中有他杨家,将来李玄泰登基。

  杨家实力,基本都能左右整个朝廷了。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乔子寻这答卷有着可取之处。”户部主官略微沉思,缓缓开口。

  “哦?柳爱卿且说说。”李政微微一笑。

  刚才四部给出见解时候,他脸上是一点神色都没表现,此刻倒是来兴趣。

  “敌人从没仁义可讲,我们又何必与他们讲仁义?一昧退让只会适得其反,微臣是这般认为。”

  柳宗盛说话之时,不禁将目光看向,刚才说话的四部主官。

  他可不愿巴结杨家,只想一心为朝廷,为万民。

  每个朝代,有忠臣也有妄臣。

  当下这一幕,便很好体现出来,哪怕有人一手遮天,也会有人逆流而上。

  “柳大人此话,微臣甚是认同。”吏部主官拱手出言。

  户部掌控天下百姓,吏部掌控大虞百官,这两部可是非常重要。

  杨家一直想拉拢这两部,可始终未能如愿。

  “嗯!你们说得都在理,我会好好考虑。”李政眼含深意,在几位朝廷重臣脸上扫过。

  眼前这几人,到底有什么心思,他岂会不知?

  若连这都不知道,怎能在这高高皇位上,稳坐了十多年?

  帝皇之心,深不可测,岂是一般人能揣摩?

  “左丞相,你可有见解?”

  李政微笑着,将目光看向杨志刚。

  他倒想知道,对方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儿子那卷子。

  “微臣避嫌,不敢妄下评论。”

  “但说无妨。”

  “微臣当知陛下仁义,素来仁义治理天下。”

  “呵呵!这便是你的答复么。”

  李政微微一笑。

  杨志刚提到仁义,不就是赞同了自己儿子那卷子,只是话语中带着隐晦而已。

  “右丞相呢?”

  随即,李政将目光看向胡士林。

  对方儿子也参加了此次殿试,这还真是有趣呢。

  只是不知这位右丞相,又是怎样回应这事,与杨志刚是否一样,为自己儿子说话。

  “微臣觉得考生乔子寻策论,见解十分独到,臣亦是十分赞同。”

  胡士林上前一步,略微沉思片刻,缓缓出言回应。

  他倒是没为自己儿子说话,而是十分肯定了乔子寻那答卷。

  “范大人呢?”李政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翰林大学士。

  “微臣觉得,刚柔并进这话说得好,该刚时候便要强硬,该柔和之时,也适合采用柔和政策。”范启征话中,带着模棱两可。

  但他口中词语,却是采用了乔子寻卷子上一词语。

  “呵呵,你倒是打起了太极!”李政不置可否,轻笑起来。

  “禀皇上!”德公公走了进来。

  “什么事?”李政眉头一皱。

  “杨庭坚,杨老求见。”

  “哦?”

  李政微微一笑,似乎早已经料到。

  随即,他朝眼前几位重臣挥了挥手:“你们先回去吧!”

  李政看着众大臣离去背影,双眼微微眯起:“将杨老带去御书房吧!”

  ......

  喜欢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