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聋老太的失落-《四合院:开局1942》

  邻居们虽然好奇心很大,可是看到聂鹏飞连枪都掏出来,要不是易中海吓尿裤子晕过去,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纷纷点头附和之后赶紧回家去。刘海中还要问就被眼疾手快的闫阜贵拉住,两人一起拖着易中海把他拖到家里,扔在地上闫阜贵拉着老刘就走。拖你回家里是居民组长的职责,扔你在地上是对你行为的鄙夷。

  刘海中还是感觉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大家怎么没头没尾的就走,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问闫阜贵他也不说,就回了句:“回去问你媳妇儿。”然后转身就回前院。

  刘海中看着人去院空的中院,摸摸脑袋转身回了后院。到家里还是感觉一头雾水,想起老闫的话就问孙秋羽:“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怎么还是想不明白?老闫说你知道?”

  孙秋羽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哼了一声继续手里的活儿没有搭理他。刘海中气的就想拍桌子,可是想起平日里读的书,急忙深呼吸几次压住怒火,又问孙秋羽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孙秋羽正好忙完手里的事,端着一堆碗筷要去洗刷,听到刘海中又问,知道他事真没想明白,于是哼了一声说:“我要是换衣服的时候,一个大男人推门就闯进来,你打算怎么办?”

  刘海中想都不想就说:“姥姥!我蛋黄子给他挤出来喂苍蝇。”忽的一顿“你是说雨水。。。不是老易。。。可雨水还不到8岁啊?”

  孙秋羽没好气的说:“这事还用分年龄?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没听过?更别说易中海就是一个邻居,又不是人家亲爹。”

  刘海中楞楞的说:“我之前就说过老易一次,进人家之前要敲门别老是推门就进,不尊重人不说还容易闹误会,可他死犟就是不听。你看今天这事闹得,差点儿就出人命。”

  孙秋羽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小声说:“你也不想想,小聂跟老何本来关系就好,当初雨水死了娘小聂就经常帮着给买奶粉,那玩儿意是咱们这种人能吃得起的?后来老何跑了以后,雨水几乎就是住在他家里,那可是当亲闺女养着呢。这事搁你身上你能不急眼?”

  刘海中摇摇头:“要是我闺女,管他娘的是谁,先拉出去打一顿再说,打不死就算他命大!”随即明白过来:“怪不得小聂不让大家再议论这事,原来是这么回事!”

  孙秋羽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你知道就行,以后别再提这事,舌头根子压死人,雨水还小。”说着又端起碗筷出去洗刷。

  易中海经过这么一吓,一连几天都没缓过神,让人帮着在厂里请了假他天天躲在屋里也不敢出门,聋老太的寿宴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他也不好意思再提起。

  聋老太对此也很憋屈,明明应该是一件好事,却被易中海搞成这副局面。可是看遍院里住户,能这么全心全意伺候她的也只有这两口子,只能是化作一声叹息随风飘散。

  小雨水终究还是年纪小,受到这次惊吓之后竟然开始发烧,聂鹏飞与莫竹只能守在她身边,给她喂了药之后轻声安抚着她的情绪。小兮小祯乔儿都陪在她的身边,就连明天上学的事都不在乎。为了分散雨水的注意力,聂鹏飞于是开始给她讲故事,可是很多故事莫竹都给她们讲过。

  莫竹自从跟聂鹏飞结婚之后,经常看到聂鹏飞捧着一本书看,而且经常把读书挂在嘴边,所以当初院里第一个报名扫盲班的就是她,之后每天都会努力学习。后来为了哄孩子,她就经常给她们讲故事,许多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都讲过。

  这下子就轮到聂鹏飞难受,不过好歹是一个穿越者,脑子一转就想出了点子,给她们讲起了《小兵张嘎》。结合着电影和电视剧,足足讲了好两个小时才停下,再看孩子们都瞪着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丝毫没有要睡觉的意思,再看莫竹也是满眼小星星的盯着聂鹏飞。

  得!这是白忙活了,一个也没哄睡着反而让她们精神头更足。最后只好威胁说:“再不睡觉明天就没有故事听了。”孩子们这才不情不愿的回房睡觉,小雨水的心思也被故事里的张嘎所吸引,已经没有了之前惊吓过度的样子,被莫竹抱着哄一阵就沉沉睡去。

  等到两口子躺下,莫竹忽然抱住聂鹏飞说:“飞哥,我能不能把你讲的故事记下来?”聂鹏飞一愣:“记下来干什么?”忽的想起来:“对呀,你可以把这些故事记下来,然后修改润色之后发表出去。”抱着莫竹亲一口:“以后我们的小竹也是个大作家了。”

  虽然已经结婚多年,孩子都已经生了三个,可是莫竹还是很容易害羞。这被聂鹏飞一亲顿时羞红了脸,不过还是低声说:“我就是把你讲的故事记下来,要说作家也应该是你。”聂鹏飞看着她羞红的小脸,忍不住轻轻捏捏笑着说:“咱俩还分什么你我啊?我的不就是你的。。。”

  自从聂鹏飞开始讲《小兵张嘎》之后,里面生动的故事迅速在四合院蔓延,结果就是第二天再讲的时候,一群孩子们围坐在跨院里。其中不少孩子都是隔壁院子里的,也都闹着跑过来听故事,好在离得也不远家人才放心。

  几天下来《小兵张嘎》已经讲完,受不了听众们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聂鹏飞只能继续开讲《地雷战》、《闪闪红星》,里面的诸如‘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不见鬼子不挂弦’;‘我胡汉三又回来啦’等等经典台词,总是被孩子们挂在嘴边。就是那些扮演胡汉三的孩子们很不满意,最后总是要抱怨几句。

  故事讲完之后,莫竹总会把她记录的稿子让聂鹏飞帮着看看,然后就是一番润色修改最后寄给报社。由于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很快就收到回复:会尽快安排出版。并随信汇来了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