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敲打?-《重生之红色巅峰》

  一纸改革令如重锤砸向平静湖面,S县医疗系统的齿轮开始飞速转动。

  县医院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深化医改,服务民生”的标语,各乡镇卫生院连夜挂上崭新的智能导诊牌,连诊室里的叫号声都比往日响亮几分。

  周雅琴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排队更换工牌的医护人员。

  人群中,吴戈正和几位科室主任谈笑风生,白大褂口袋露出的钢笔,与肖刚昨日别在西装上的款式如出一辙。

  她下意识摩挲着手中的《改革进度表》,表格里“人事调整完成率100%”的红章刺得眼睛生疼。

  “周书记,这是新的专家坐诊排班表。”

  秘书抱着文件进来,纸张边缘整齐的裁切痕迹透着刻意。

  周雅琴翻开第一页,省级专家的名字个个如雷贯耳,可仔细一看,坐诊时间全是工作日深夜。

  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财务科老李探头张望:

  “周书记,设备采购的专项款...”

  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阴沉下来,路灯提前亮起,却照不亮县医院大楼后巷的阴影。

  那里,几辆印着“医疗物资”的货车正在卸货,帆布下露出的包装箱,与三个月前举报信里的医疗器械品牌一模一样。

  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陈默的皮鞋踏在县医院光洁的地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的目光扫过走廊里新更换的导诊屏。

  周雅琴正站在护士站旁,手中的平板电脑还亮着“医疗改革进度”界面。

  双目相对时,她看到陈默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那抹神色很快被沉稳替代。

  陈默微微点头,喉结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抿紧嘴唇,带着秘书继续前行。

  院长办公室的房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交谈声。

  陈默抬手敲门,三声叩击声在寂静的走廊回荡。

  “谁啊,敲敲敲。”

  吴戈不耐烦的声音从门内传来,伴随着椅子挪动的声响。

  门被猛地拉开,吴戈脸上的不耐瞬间凝固成惊恐的表情。

  他的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未干的咖啡渍,眼镜歪斜地挂在鼻梁上。

  “陈县长,我不知道是您...”

  吴戈的声音发颤,腰几乎弯成了九十度,伸手要去接陈默的公文包。

  陈默却侧身闪过,黑皮鞋精准地踩住门槛,不让对方关门的动作得逞。

  他目光如炬,扫过吴戈身后凌乱的办公桌。

  “不用寒暄。”

  陈默打断吴戈的谄媚,抬脚迈进房间,身后的秘书立刻反手关紧房门,金属锁扣咬合的声音在室内格外清晰。

  吴戈僵在原地,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看着陈默径直走向办公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大褂口袋里那份还未送出的“专家接待费”红包,喉咙里发出干涩的吞咽声。

  窗外的香樟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却掩盖不住房间里骤然紧张的呼吸声。

  陈默的公文包重重砸在吴戈的办公桌上,震得镇纸旁的“优秀医院”奖杯歪斜,折射的光斑在墙上晃出凌乱的影子。

  吴戈僵在原地,喉结上下滚动,白大褂口袋里的红包硌得大腿生疼。

  “吴院长最近很忙?”

  吴戈伸手要去关窗,却被陈默抬手制止:

  “别关,通风好。”

  秘书适时打开录音笔,红色指示灯在阴影里明明灭灭。

  吴戈的后颈渗出冷汗,想起上周招标会上,陈默盯着他签下设备采购合同的眼神,和此刻如出一辙。

  “县医院新换的ct机,听说之前的没有用多久?”

  陈默的手指划过桌面,

  “陈县长,那是...技术问题更换...”

  “技术问题?”

  陈默突然拍桌,震得钢笔滚落在地,

  “君书记要的是透明化改革,可不是给某些人留操作空间!”

  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像极了纪检委调查时翻阅账本的声音。

  他突然想起昨夜肖刚发来的消息:

  “陈默要动真格,稳住。”

  “后面的专家评审会,”

  “希望吴院长能让那些‘特殊渠道’来的设备,经得起省里专家的查验。”

  门被推开的瞬间,走廊里传来导诊屏的机械女声:

  “请3号患者到内科就诊。”

  吴戈瘫坐在椅子上,看着陈默远去的背影。

  医院自动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陈默站在台阶上,仰头望着阴沉的天空。

  周围的风裹挟着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吹得他西装下摆猎猎作响。秘书抱着公文包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小陈,你说这改革,怎么就这么难?”

  陈默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他想起刚才在院长办公室里,吴戈强装镇定却微微发抖的双手,想起对方额角不断渗出的冷汗。

  明明心里清楚这人有问题,可手里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猜测。

  “县长,您这次敲打,会不会...”

  秘书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何尝不知有提前打招呼的嫌疑。”

  陈默苦笑一声,伸手揉了揉眉心,

  “但现在医疗改革刚起步,要是贸然行动,没有确凿证据就抓人,只会引起更大的混乱。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说不定还会趁机兴风作浪。”

  街道上车水马龙,交通信号灯规律地闪烁着。

  陈默的目光落在远处县医院的大楼上,玻璃幕墙反射着灰暗的天光,像是一张冷漠的脸。

  他知道,自己这看似温和的敲打,或许会让吴戈有所警惕,甚至可能销毁证据,但在当下,这是他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通知纪委的同志,”

  陈默收回目光,语气坚定,

  “密切关注县医院的动向,尤其是医疗器械采购、专家引进这些环节。但记住,一定要低调,不能打草惊蛇。”

  秘书赶忙点头记录。

  陈默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下台阶。

  改革的路还很长,前方布满荆棘与暗礁,他必须步步为营,既要推进改革,又要稳住局面。

  此刻的妥协与权衡,不是软弱,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