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王满堂的记忆!-《四合院,瘟神驾驶员,逮谁干废谁》

  “大刚同志,现在就咱们两个人了,你之前所说的咱们两家的渊源,是不是可以说说了。”

  端坐于梁大刚正对面,王满堂面带正色,郑重发问。

  梁大刚笑了笑,带着些许亲切道,“王队长,您直接叫我大刚就好,虽然咱们俩没有见过,但我猜,我父亲和您,应该是旧交。”

  “你父亲?”王满堂蹙起眉头,略微思索一番,摇了摇头,“我认识的几个梁姓,年纪可都跟你对不上。”

  “我父亲全名叫做,梁三全,您回忆回忆,看还有没有印象。”梁大刚补充道。

  “梁三全......”

  王满堂陷入沉默,似乎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回忆良久后,还是摇了摇头。

  “抱歉,我确实是记不得这个人了。”

  听到这里,梁大刚不由皱起了眉。

  难不成是自己猜错了?

  系统给地契弄出来的所谓中间人签名,完全是个摆设?

  并没有动用什么植入记忆或者事件合理化的黑科技?

  “要不难您再多想想,解放前四八年的冬天,您没有做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是事情?”

  梁大刚没有明说,而是继续引导。

  倒不是他想卖这个关子。

  主要是,如果王满堂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那他也就没有必要让其知道地契的存在。

  虽说按照电视剧里王满堂的性格来看,就算真的告诉他,他也不会多嘴去说。

  可毕竟事关重大,要是王满堂真不知情,节外生枝没有意义。

  但讲道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的,王满堂这个人的存在,对获取恭王府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虽说他只是个古建队所谓的队长。

  但实际上,整个古建队比他大的,也就是一个主管政治方面的石书记,说白了他王满堂还是一把手。

  虽说这个一把手的官职不大,但他这个人本身却是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解放后天安门需要整体修缮,以便举行开国*大典。

  在剧中,就是由他一手主导了修复工作。

  完成的非常完美。

  为此,宣布建国时,他甚至直接被特邀上了天安门上面观礼。

  后又挑起担子,连同援建的苏联专家一同建造了人民*大会堂。

  到现在为止,家中正堂还摆放着和老人家单独握手的合照。

  就这份荣光,足以恩泽后代。

  跟他打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加上其对华国古建绝对权威的手艺,和无人可出其右的话语权。

  未来甭管梁大刚要不要的到这恭王府,只要他王满堂不死,恭王府的翻修工作,就一定会经他的手。

  这样的人,就算没有正经的建议权,但他说出去的话,在古建领域里,也是带有大分量的。

  所以梁大刚才不甘心,让这么一个人从身边错过。

  “四八年冬天?”王满堂在梁大刚期盼的神情中,再次回忆。

  有了这个精确的时间节点,王满堂的眼神逐渐明亮了起来。

  “梁三全,梁大刚......梁......”

  “难不成?”突然,王满堂震惊起身,不可思议的看着梁大刚,脱口而出三个字!

  “恭王府!?”

  梁大刚心下一松,攥着得手一下放开。

  还好,系统办事儿还是靠谱的。

  没给他整个六亲不认的地契出来。

  “看来您是想起来了~”梁大刚眯眼微笑。

  “真的是你?五百两黄金买下恭王府的,是你爹?”王满堂激动的指着梁大刚,手都在颤抖。

  梁大刚点了点头,“是我。”

  说着,他也没闲着,转身走到书桌旁,装模做样的翻找了一下,从空间里拿出恭王府地契走了回去。

  王满堂从见到地契的瞬间,眼睛都直了,目光死死随着地契移动,双手颤巍巍将其接过。

  仔细打量了一番后,声音都有些颤抖。

  “真的是...真是这个啊......”

  对于一个终生追寻古建艺术,将一辈子奉献在园林,木建筑上的老匠人来说。

  这座集古匠人智慧,精华于一身的恭王府,简直就是瑰宝。

  他王满堂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一比一复刻出了故宫里一座精致非凡的亭子。

  ‘梅亭’

  那就是他的命根子,谁敢动他就敢跟谁拼命。

  但那座由他亲手搭的,金丝楠木的亭子,跟恭王府比起来,却是一天一地。

  此刻再见这张地契,也由不得他不激动。

  毕竟他是在旧时代打拼半辈子的人,思维不说固话,但也早成习惯。

  这地契,在他眼里,代表的就是恭王府。

  王满堂用袖子使劲擦了擦本就干净的桌面,害怕自己颤抖的手伤到地契,赶紧将其放在桌面上。

  “可惜...可惜啊......”王满堂眼眶微微发红,难掩遗憾的看向梁大刚。

  “你这是,没要回来吧......”

  地契还在,自然代表着,没有去换房契。

  梁大刚苦笑,“我就没敢去要。”

  轻轻抚摸着地契,王满堂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良久后,才叹息道,“没去要也好。”

  他当初把自家的营造厂交给国家,用来促成古建队,要说没有一点舍不得,那肯定是骗人的。

  梁大刚这么大个恭王府,再大的心,怕是也受不了。

  在他看来,这世界上也就溥仪能比梁大刚更痛。

  王满堂带着追忆喃喃道。

  “实际上当初我当这个中间人,是辅仁大学那一边的,跟你父亲并没有打什么交道。

  那会儿我还说呢,五百两黄金?拣这么大个漏,这可是恭王府啊。

  我要是有钱,五千两,五万两黄金我也要买下来。

  事实证明,还是当时太天真了,他们学校方刚把王府卖掉,呵呵,这东西就成烫手山芋了......

  我那会儿才想明白,为啥这王府会卖五百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