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号同时出现在了三个地方。”
砾岩眼睛瞪大了,正要一把抓住瑾的手追问。
“别急,还有更重要的现象,那就是青冥号呈现一种‘闪烁’的特征。”
“闪烁?”
“没错,它在三个地方出现,但只持续了1秒,随即消失,然后又在另外三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出现,然后继续消失。”
“那现在呢?还在持续这种状态吗?”
“没了,我等了几个小时,都没再观测到它的出现。”
“是剩余质量的释放吗?最后释放完就消失了?”砾岩喃喃自语道。
“不,我认为,它是瞬移到了银雾外,我们观测不到而已。”
“这?”砾岩一时间想不出词语来解释这种现象。
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问道:“宏观量子态?”
“对。”瑾满意地点点头,“我也这么认为。”
“量子态、量子态。”砾岩不断地在嘴里重复这几个字。
念了十多遍后,砾岩如遭电噬,猛地转身,打开了自己面前计算机的一个界面。
他想起来了,伊克斯人提供的武器资料上似乎有这个名字相关的信息。
几分钟后,砾岩找到了资料所在的文件夹。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武器资历,而是一份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叫:“关于量子胶武器的简要分析。”
里面是对一种名为“量子胶”的特殊物质的理论基础论述,而在报告末尾,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字:
“注:该报告所包含之内容,主要源自特殊渠道获取的特莱拉克斯人的量子胶武器相关资料,并非自有研究项目。”
砾岩恍然,原来这是伊克斯人通过见不得人的方式搞来的特莱拉克斯人的研究资料。
自己当时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只是瞥了一眼,发现没有具体的武器图纸和生产工艺介绍,就直接略过了,根本就没看完。
但这一次就不同了,砾岩像个溺水的人一样,抓住了这一根救命稻草,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砾岩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
原来自己遇到的这种银雾,就是所谓的“量子胶。”
而“量子胶”,实际上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和拓扑序特性制造的超级粘合材料,可在原子尺度实现“绝对结合”——被粘合物在量子层面被视为同一物体,而分离需消耗宇宙级能量。
青冥号与其说是被“量子胶”粘住了,不如说被同化为了量子胶的一部分,所以才转化成了宏观量子状态。
“量子胶”的核心特性有三条:
1.跨维度粘合:不仅能粘接常规物质,还能将宏观物体与量子泡沫、暗物质、甚至时空褶皱强制耦合。被粘合物的表面原子形成长程纠缠态,即使相隔光年,仍共享量子态。
2.强度悖论:其结合力并非来自化学键或范德华力,而是通过真空零点能制造微型爱因斯坦-罗森桥(虫洞),在普朗克尺度上“缝合”物体。结合界面形成非阿贝尔任意子结构,机械破坏仅导致局部拓扑变形,而非断裂。
3.熵减效应:粘合过程释放负熵,使结合区温度逼近绝对零度(分子振动冻结)。
而“量子胶”的性能参数,可以说十分变态,简单总结如下:
1.抗拉强度:需用恒星引力(10?2N)才能剥离1c的胶层。
2.工作温度:绝对零度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态(1012K)。
3.固化速度:瞬时(触发后时间箭头局部逆转,使“未来已粘合”成为可能)。
至于“量子胶”的生产抑或是制备方法,文章里也进行了充分的猜测,可能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方法1:黑洞蒸发萃取法
步骤:
1.制造微型黑洞(质量≈10??kg,霍金温度≈1012K),约束于磁悬浮腔。
2.收集霍金辐射中的玻色子(如光子、引力子),经超导筛分器过滤。
3.诱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1nK环境下,使辐射粒子形成宏观量子态。
4.注入拓扑缺陷:用宇宙弦碎片穿刺BEC,生成非阿贝尔任意子阵列。
5.冷凝定型:施加10?T磁场,将量子态冻结为胶状物质。
这种方式的最终产物,是一种银色半流体,接触物体时会“量子隧穿”至其表面原子间隙。
方法2:强相互作用力重构法
步骤:
1.夸克解禁闭:在量子对撞机中短暂释放夸克(能量≈101?eV)。
2.胶子编织:用拓扑量子计算机操控胶子场,编织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网。
3.能级囚禁:将等离子体注入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夹层,形成人工强相互作用力膜。
而这种方式的最终产物,是一种透明薄膜,1c可承受10?N拉力(相当于中子星物质强度)。
方法3:生物量子合成
步骤:
1.基因编辑:改造缓步动物,使其分泌含拓扑量子位的黏液。
2.暗物质培养:在WIMP粒子流中培育该生物,黏液吸收暗物质形成量子相干态。
3.激活:用THz激光照射黏液,触发其电子自旋纠缠。
最后一种方式的产物,是一种活体胶体,可自我修复且能响应意识控制(需链接远程量子神经接口)。
在这一大段文字下,还特意评价了下:“根据特莱拉克斯人的科技特性,高度怀疑他们采用第三种,也就是生物量子合成技术进行‘量子胶’制备。”
砾岩看得连连点头。
根据袭击青冥号的银雾试图入侵量子通讯链路的行为,很可能是具备远程的神经控制接口,和这段描述非常吻合。
“怎么样?里面有些这东西的弱点吗?”瑾也好奇地凑了上来一起看。
“没有,这只是一份类似技术研究的文档,还不涉及具体的应用层面讨论。”
“那不还是没用?”
“等等,我再看一遍。”砾岩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又过了小时。
“我有点头绪了。”砾岩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快说!”瑾兴奋地揽住了砾岩的胳膊。
“这东西的核心技术,或者说是核心理念,其实就是——熵减。”
喜欢星际:你要用机械之心系统泡妞?
砾岩眼睛瞪大了,正要一把抓住瑾的手追问。
“别急,还有更重要的现象,那就是青冥号呈现一种‘闪烁’的特征。”
“闪烁?”
“没错,它在三个地方出现,但只持续了1秒,随即消失,然后又在另外三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出现,然后继续消失。”
“那现在呢?还在持续这种状态吗?”
“没了,我等了几个小时,都没再观测到它的出现。”
“是剩余质量的释放吗?最后释放完就消失了?”砾岩喃喃自语道。
“不,我认为,它是瞬移到了银雾外,我们观测不到而已。”
“这?”砾岩一时间想不出词语来解释这种现象。
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问道:“宏观量子态?”
“对。”瑾满意地点点头,“我也这么认为。”
“量子态、量子态。”砾岩不断地在嘴里重复这几个字。
念了十多遍后,砾岩如遭电噬,猛地转身,打开了自己面前计算机的一个界面。
他想起来了,伊克斯人提供的武器资料上似乎有这个名字相关的信息。
几分钟后,砾岩找到了资料所在的文件夹。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武器资历,而是一份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叫:“关于量子胶武器的简要分析。”
里面是对一种名为“量子胶”的特殊物质的理论基础论述,而在报告末尾,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字:
“注:该报告所包含之内容,主要源自特殊渠道获取的特莱拉克斯人的量子胶武器相关资料,并非自有研究项目。”
砾岩恍然,原来这是伊克斯人通过见不得人的方式搞来的特莱拉克斯人的研究资料。
自己当时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只是瞥了一眼,发现没有具体的武器图纸和生产工艺介绍,就直接略过了,根本就没看完。
但这一次就不同了,砾岩像个溺水的人一样,抓住了这一根救命稻草,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砾岩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
原来自己遇到的这种银雾,就是所谓的“量子胶。”
而“量子胶”,实际上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和拓扑序特性制造的超级粘合材料,可在原子尺度实现“绝对结合”——被粘合物在量子层面被视为同一物体,而分离需消耗宇宙级能量。
青冥号与其说是被“量子胶”粘住了,不如说被同化为了量子胶的一部分,所以才转化成了宏观量子状态。
“量子胶”的核心特性有三条:
1.跨维度粘合:不仅能粘接常规物质,还能将宏观物体与量子泡沫、暗物质、甚至时空褶皱强制耦合。被粘合物的表面原子形成长程纠缠态,即使相隔光年,仍共享量子态。
2.强度悖论:其结合力并非来自化学键或范德华力,而是通过真空零点能制造微型爱因斯坦-罗森桥(虫洞),在普朗克尺度上“缝合”物体。结合界面形成非阿贝尔任意子结构,机械破坏仅导致局部拓扑变形,而非断裂。
3.熵减效应:粘合过程释放负熵,使结合区温度逼近绝对零度(分子振动冻结)。
而“量子胶”的性能参数,可以说十分变态,简单总结如下:
1.抗拉强度:需用恒星引力(10?2N)才能剥离1c的胶层。
2.工作温度:绝对零度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态(1012K)。
3.固化速度:瞬时(触发后时间箭头局部逆转,使“未来已粘合”成为可能)。
至于“量子胶”的生产抑或是制备方法,文章里也进行了充分的猜测,可能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方法1:黑洞蒸发萃取法
步骤:
1.制造微型黑洞(质量≈10??kg,霍金温度≈1012K),约束于磁悬浮腔。
2.收集霍金辐射中的玻色子(如光子、引力子),经超导筛分器过滤。
3.诱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1nK环境下,使辐射粒子形成宏观量子态。
4.注入拓扑缺陷:用宇宙弦碎片穿刺BEC,生成非阿贝尔任意子阵列。
5.冷凝定型:施加10?T磁场,将量子态冻结为胶状物质。
这种方式的最终产物,是一种银色半流体,接触物体时会“量子隧穿”至其表面原子间隙。
方法2:强相互作用力重构法
步骤:
1.夸克解禁闭:在量子对撞机中短暂释放夸克(能量≈101?eV)。
2.胶子编织:用拓扑量子计算机操控胶子场,编织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网。
3.能级囚禁:将等离子体注入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夹层,形成人工强相互作用力膜。
而这种方式的最终产物,是一种透明薄膜,1c可承受10?N拉力(相当于中子星物质强度)。
方法3:生物量子合成
步骤:
1.基因编辑:改造缓步动物,使其分泌含拓扑量子位的黏液。
2.暗物质培养:在WIMP粒子流中培育该生物,黏液吸收暗物质形成量子相干态。
3.激活:用THz激光照射黏液,触发其电子自旋纠缠。
最后一种方式的产物,是一种活体胶体,可自我修复且能响应意识控制(需链接远程量子神经接口)。
在这一大段文字下,还特意评价了下:“根据特莱拉克斯人的科技特性,高度怀疑他们采用第三种,也就是生物量子合成技术进行‘量子胶’制备。”
砾岩看得连连点头。
根据袭击青冥号的银雾试图入侵量子通讯链路的行为,很可能是具备远程的神经控制接口,和这段描述非常吻合。
“怎么样?里面有些这东西的弱点吗?”瑾也好奇地凑了上来一起看。
“没有,这只是一份类似技术研究的文档,还不涉及具体的应用层面讨论。”
“那不还是没用?”
“等等,我再看一遍。”砾岩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又过了小时。
“我有点头绪了。”砾岩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快说!”瑾兴奋地揽住了砾岩的胳膊。
“这东西的核心技术,或者说是核心理念,其实就是——熵减。”
喜欢星际:你要用机械之心系统泡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