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用兵不复?呵呵!-《双穿亮剑:小七八千玩得欢》

  晋西北八路军根据地。

  高山叠嶂,山沟纵横,山道蜿蜒曲折。

  这数不清的山道,沿途有着众多关键节点,有些险要之处,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实在恰如其分。

  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种夸张表述,但那些少量部队就能发挥极大作用的地方,无疑都是关键节点。

  然而,这些节点的军事价值并非一概而论,有的举足轻重,有的却不值一提,甚至毫无军事价值。

  这就好比脱离鬼子的行军规模去预测他们的行军路线一样荒谬,抛开关键节点的分布疏密来探讨某个节点的军事价值,完全没有意义。

  想象一下,若在方圆百里的广阔地域内,仅有一个关键节点,那这个节点的军事价值必然极高。

  就拿赵家峪、杀狼口、刘家沟来说,它们连成一线,宛如在上百公里长的“城墙”上,镶嵌着三座至关重要的“城门” ,这样的战略要地,自然成为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

  反之,要是在不大的区域里,密密麻麻分布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关键节点,那这些节点几乎就丧失了军事价值,这样的地形,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筛子”,几乎没有占领和抢夺的必要。

  在杀狼口、赵家峪、刘家沟一线的东面,分别有着小小的“盆地”,不过是极为袖珍的小盆地。

  杀狼口和刘家沟东面的“盆地”狭小局促,鬼子若要在此进攻,最多也只能部署一个大队的兵力。

  但赵家峪东面的“盆地”却相对宽阔不少,展开一个联队的兵力都绰绰有余。

  为了方便指挥调度,小七将这个“盆地”命名为“赵家坳”。

  赵家坳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其西面仅有一个关键节点,也就是赵家峪的峪口,而东南北三个方向,皆是如同筛子般的地形。

  从赵家坳向东,穿过山口,便能抵达一个较大的“盆地”。

  这个盆地,不需要小七命名,当地百姓叫它——大陈家坳。

  在大陈家坳的中心位置,坐落着一个大型村庄,名为大陈村;在坳的南部靠近边缘之处,还有一个小村庄,叫做小王庄。

  一旦独立团作战坚决,且能坚守足够长的时间,大陈村以及大陈家坳大概率会成为鬼子的后勤基地、总指挥部、物资中转枢纽、大炮阵地以及战地医院的设立之处。

  而这一切,恰恰都在小七的精心算计之中,这里就是小七为鬼子精心准备的一份“大礼”,只等鬼子自投罗网,踏入这个注定让他们有来无回的“陷阱”。

  ……

  就在旅长离开独立团的当天夜里,小鬼子的前出侦查部队,与段鹏所率的侦查连狭路相逢,一场无声的较量瞬间拉开帷幕,双方迅速进入“短兵相接”的紧张对峙状态。

  不多时,侦察兵快马加鞭传回来紧急消息,据情报显示,大约一个大队兵力的日军,预计明天中午便能抵达大陈村。

  经过仔细甄别,这支日军番号应该是日军第36师团第一旅团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他们长期接受严苛的军事训练,配备精良武器,在以往作战中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得知消息后,李云龙与小七迅速碰头,展开了简短却高效的商议。

  一番思索后,李云龙和小七果断下达作战指令:

  命王喜奎带领神枪队的100名精锐战士,趁着夜色的掩护连夜出发。他们的任务是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利用复杂地形,务必迟滞小鬼子半天的时间,让小鬼子的这个大队,在明天黄昏时分才抵达大陈村。

  段鹏则继续带领侦察连与小鬼子周旋,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接触状态,尽可能的遮蔽战场。

  魏大勇带领150人的短枪手,以及王根生带领60人的投弹兵,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秘密潜伏在大陈村下面错综复杂的地道里面,只等地雷爆炸的轰鸣声响起,就立即杀出!

  张大彪带领一营一连、二连、三连,趁着夜色掩护,悄悄潜伏在小王庄。等待明天夜里,通过小王庄提前挖掘好的逃生地道,秘密运动到大陈村的侧后。

  而李云龙和小七则带领一营剩下的七个连,以及近卫连、炮兵连第三到第八排,秘密运动到大陈村的正面。

  李云龙和小七打算给他来个中心开花,四面合围!

  ……

  冲在最前面的这个小鬼子大队,果真是日军第36师团第一旅团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其大队长乃是佐藤正雄。

  这个大队下辖四个训练有素的步兵中队,一个配备多挺重机枪、火力凶猛的重机枪中队,还有一个拥有数门山炮、具备强大火力支援能力的山炮中队,另外还附属工兵、骑兵以及辎重部队各一部,总兵力多达1300余人,是一支装备精良、作战能力不容小觑的队伍。

  常言有道,一支部队的风格往往与它的最高指挥官的性格极为相似。

  就拿咱独立团的李云龙大团长来说,他性格豪爽,最喜欢的就是“吃肉”,独立团的战士们受其影响,打起仗来士气高涨,见了鬼子就像饿狼见了猎物般嗷嗷直叫;李云龙为人狡黠,心思活络,独立团的兵也各个机灵聪慧,没一个是头脑简单的愣头青。

  回过头来看看日军第36师团的师团长井关隆昌,那可真是个令人切齿痛恨的家伙。

  用凶狠、残忍、狂妄自大这些词来形容他,都显得不够分量。

  他的行事风格与睿智、狡猾这类特质背道而驰,满脑子都是争功好胜的念头。

  在武汉会战时期,这个老鬼子满心想着参战,妄图借此获取更大的军功,好让自己在日军内部的地位更进一步。

  然而,当时的日军指挥官筱冢义男出于对部队整体部署以及对他的“爱护”,拒绝了上级调他部参战的命令。

  井关隆昌表面上对筱冢义男感激涕零,点头哈腰,可内心深处却早已恨得咬牙切齿,把这笔账暗暗记了下来。

  这一次,筱冢义男下达命令,让他带队前来根据地进行扫荡。

  得到命令的井关隆昌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兴奋得撒了欢。

  为了不让别人抢走自己的军功,他竟自私地命令独立混成第4旅团和伪军负责外围的清剿任务,自己则亲自率领第36师团气势汹汹地杀进根据地,一心想着在这片土地上立下赫赫战功。

  正所谓“啥人玩啥鸟”,有这样的总指挥官,又能指望带出什么样的兵呢?

  第一大队长佐藤正雄,作为这一系列“一”中的“一”,可算是小号的井关隆昌。为了在师团长面前表现,带着部队急匆匆地朝着赵家峪方向杀奔而来。

  行军的速度那叫一个急,一路狂奔,愣是把身后的鬼子大部队足足拉开了三天的路程。

  ……

  夜幕悄然退去,橘红色的太阳缓缓升起。

  山坳里的某个小村庄,在薄薄的晨曦笼罩下,升起了袅袅炊烟——在此宿营的第一大队小鬼子正在准备吃早饭。

  此刻,藏身于树林里的王喜奎,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的鬼子营地。他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估算着当下的能见度,觉得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射击条件。

  于是,他压低声音,果断下达命令:

  “瞄准!十息之后开火,打完一发马上撤!”

  神枪队的战士们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静静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正在排队打饭的小鬼子们,还沉浸在即将享用早餐的轻松氛围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突然,一连串清脆的 “啪勾啪勾啪勾……” 枪声从远方的树林里传来,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紧接着,鬼子群中飚出近百道血箭,一个个鬼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突突突……” 几乎在同一时间,十几挺值班的重机枪立即吐出长长的火舌,疯狂地朝着枪声传来的方向扫射。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在树林里,打得树枝树叶纷纷掉落,泥土四溅。

  王喜奎一边有条不紊地组织着撤退,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从身边经过,他的心里不由得一沉。

  这伙小鬼子果然不简单,己方刚一开枪,对方的重机枪子弹就如骤雨般扑了过来。

  仅仅在这一小会儿的功夫,就有一名战士重伤,两名战士壮烈牺牲。

  战友们迅速架起牺牲和重伤的战士,朝着安全的方向飞速撤离。

  可是,重机枪子弹的威力实在太大了,打到胳膊上,胳膊瞬间就没了;打到躯干上,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大窟窿。

  刚刚还身负重伤的战士,在撤退的途中,就无声地垂下了头,生命之火就此熄灭。

  照这样的形势打下去,想要完成团长交代的任务,可真是难如登天。

  王喜奎深知情况危急,他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中,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应对之策。

  片刻之后,他果断做出决定,将手下的神枪手分成三十几个三人小组,沿着蜿蜒的山道松散地撒开。

  他向战士们反复强调:

  “不要看战果!不要看战果!打完一枪就撤,千万不要看战果!”

  王喜奎心里清楚,自己的神枪队都是一些骄兵悍将,平日里作战勇猛,杀敌无数,有不少战士都觉得自己技高一筹。

  在以往的战斗中,甚至出现过子弹射出去后,战士们居然还有心思欣赏敌人死亡惨状的情况。

  这个毛病可是小七当初千叮咛万嘱咐绝对不能有的,可如今还是出现了。

  唉,都怪自己这个队长不称职,之前战斗太过顺利,杀鬼子就像切菜一样容易,大家都有些飘飘然了。

  受到袭击的鬼子们很快就从慌乱中平静了下来。

  他们吃完早饭,便继续踏上了行军的路程,几十具同伴的尸体就那样被随意地抛在了路边,无人理会。

  可他们还没走多远, “啪勾啪勾啪勾” 三声清脆的枪声再次响起,走在前面的鬼子尖兵瞬间就倒在了地上,一命呜呼。

  小鬼子大队长佐藤正雄见状,立刻调整了战术。

  只见队伍的前头出现了十几辆马车,马车上装载着几十具掷弹筒。

  大家都知道,步枪的有效射程一般在300米左右,而掷弹筒的有效射程却能达到500米。

  听到枪响后,鬼子们迅速操作掷弹筒,几十发掷榴弹朝着神枪队所在的大致区域覆盖轰炸。刹那间,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这样一来,神枪队的伤亡急剧增加,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在接下来的一路上,神枪队与鬼子展开了激烈的纠缠。

  王喜奎和他的战友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一次次不断地对鬼子进行骚扰。

  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王喜奎最终还是艰难地完成了任务。

  他带着伤亡惨重的战友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撤离了战场。

  ……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橙红色。

  身心俱疲的日军第一大队终于在大陈村扎下了营地。

  鬼子们围坐在篝火旁,享受着美味的晚餐,有说有笑,仿佛忘记了白天的战斗。

  然而,这些罪恶的小鬼子万万没有想到,这顿看似平常的晚餐,竟然会是他们恶贯满盈的一生中,最后的晚餐。

  ……

  凌晨三点,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整个大陈村仿佛被一层浓稠的黑暗包裹着,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打破这死一般的寂静。

  就在鬼子们沉浸在梦乡之中,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时,张大彪带着三个连,悄无声息地在大陈村的东面缓缓展开。

  说是三个连,实际上有个严重超编的一连,和严重超编的一连一排,兵力足足相当于七个连。

  与此同时,李云龙带着二营第四到第十连,一共七个连的兵力,在大陈村的西面也悄然完成了部署。

  在他们的身后,炮兵连第三到第八排,一共六个排的炮兵,正小心翼翼地竖起迫击炮,调整着角度,整理着炮弹,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大陈村。

  小七则带着近卫连,分别向南、向北缓缓移动,他们的任务是对大陈村形成合围之势,确保敌人插翅难逃。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个战士都屏气敛息,等待着那个决定性时刻的到来。

  终于,凌晨四点,

  这个最为黑暗、最为寂静的时刻,也是鬼子们最为疲惫、睡得最沉的时候。

  “轰轰轰……”

  上百颗地雷轰然炸响,巨大的爆炸声如同滚滚春雷,瞬间打破了黑夜的宁静。

  大陈村里顿时火光冲天,地动山摇,帐篷里、篝火旁,无数的鬼子在睡梦中就被炸上了天,残肢断臂四处飞溅,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地狱。

  紧接着,上百发毒气弹如雨点般覆盖了整个战场。

  毒气弹炸开后,刺鼻的辣椒末迅速弥漫开来,残存的鬼子被刺激得剧烈咳嗽,涕泪横流,眼睛红肿,几乎失去了反抗能力。

  他们在烟雾中四处逃窜,像无头苍蝇一般,乱作一团。

  就在这时,用湿毛巾蒙面的魏大勇和王根生,带着战士们从几十个地道口悄然杀出。见鬼就杀,见帐篷就炸。

  随即,大陈村的四面八方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

  “滴滴答滴滴滴……”

  这激昂的号声划破了黑夜的长空。

  “杀啊!!!”

  战士们高举着大刀,端着闪着寒光的刺刀,如潮水般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但却异常短暂。不到一个小时,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就宣告结束。

  小鬼子 “一” 中 “一” 的第一大队被全歼,无一生还。

  而独立团的战士们,除去几个在冲锋过程中不小心扭伤、擦伤的,竟然没有一人牺牲,甚至连重伤的都没有。

  这悬殊的伤亡比,达到了一千多比零,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然而,在这场堪称辉煌的胜利背后,却是神枪队的鲜血和牺牲!

  为了坚决完成迟滞敌人半天的命令,原本一百人的精锐神枪队,如今已伤亡过半。

  在与鬼子短兵相接、激烈交锋的过程中,死亡的阴影无情地笼罩着他们。重机枪那冰冷的枪口喷吐着火舌,无情地夺走了三名队员的生命;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在他们身边炸开,十八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还有二十几个队员被炸得遍体鳞伤。

  这一百个神枪手,每一个都是独立团精心打磨的宝贝疙瘩!是队伍攻坚克敌的利刃!

  在历次战斗中一直保持着“零伤亡”的神枪队,如今还能战斗的,只有四十六人了。

  这一百个神枪手,不仅仅是独立团的宝贝疙瘩,那更加是小七的心头肉!

  是小七倾注无数心血的存在!

  从最初的选拔,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小七都是手把手地教导他们。

  平日里,小七对他们关怀备至,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他们。

  部队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紧着神枪队;安排休息时,也必须让他们睡得最安稳、最充足。

  挑选武器时,神枪队的队员们可以随意挑选最趁手的枪支,子弹更是随便取用,毫无限制。

  到了战场上,小七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完全自由活动,只听从她和队长王喜奎的命令。

  在小七心里,他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像是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这些神枪手,用生命完成了小七交付的任务!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军人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担当!

  即便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即便死亡如影随形,他们也未曾有过一丝退缩,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为整个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可如今,一切都变得如此残酷。

  一下子就牺牲了二十一个!

  受伤的二十几个也全都躺在了医院里,重伤的他们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李云龙只觉得心口像是被重锤狠狠一击。

  而小七,这个平日里古灵精怪、聪明机智,仿佛浑身都散发着朝气与活力的小家伙,在听到消息的瞬间,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抬起小脑袋,小嘴一咧,“哇” 的一声,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起来。

  神枪之殇!

  神枪之殇!!

  神枪之殇!!!

  小七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孔。

  他们的笑容!

  他们训练时的专注!

  他们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仿佛就在眼前!

  有的队员总喜欢在她面前显摆自己新练的枪法,就盼着能让小七多看一眼,多夸上那么一句。

  如今,那些鲜活的面容就此离去再也无法重现!

  想到这儿,小七哭得更凶了。

  小七的哭声中,满是悲伤、自责和对战友无尽的不舍。

  她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考虑得更周全!

  为什么在训练时没有对他们再狠一点!

  为什么没能保护好他们!!

  ……

  天光大亮,阳光洒在大陈村这片硝烟尚未散尽的土地上。

  带着战士们帮忙打扫战场的赵刚,刚到大陈村,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王喜奎、王根生、王承柱、魏大勇、段鹏,带着战士们,正在用大刀片子,砍下小鬼子的脑袋。

  赵刚心中一惊,连忙上前打听,这才知道他们是在执行小七的命令,要用鬼子的脑袋筑京观,要用鬼子的脑袋来祭奠神枪队牺牲的二十一个战士。

  “胡闹!”

  赵刚顿时怒目圆睁,咱八路军是一支纪律严明、有着崇高信仰的队伍,可没有这样的规矩。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有损八路军的形象。

  当即,赵刚就命令战士们停下这严重违反八路军纪律的行动。

  然而,两眼通红的王喜奎,此刻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他 “刷” 的一下抽出魏大勇腰里的镜面匣子,“哗啦” 一下上了膛,顶上火,然后一把把枪塞到赵刚手里,敬了个礼,声音沙哑地说道:

  “政委,如果您一定要阻止我,请您用这个!”

  赵刚被王喜奎的举动气得发懵,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纪律严明的八路军战士,此刻竟然会如此冲动。他心中暗自叫苦:这还是咱八路军的部队吗?啊?这他妈的简直就是土匪窝!

  无奈之下,赵刚决定去找小七。

  他心急火燎地转了半个村子,终于找到了小七。

  只见小七正在指挥战士们布设地雷,一旁的李云龙则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哎哎哎,我说七团副。

  哎哎哎,我说首长啊。

  这,这,这不是浪费吗?

  啊?

  咱老李虽然是大老粗,可咱也听旅长说过。

  那啥,用,那啥,对了,叫,用兵不复!

  这小鬼子刚刚上了当,还能再上当?

  啊?

  这么好的地雷,埋了用不上,那就太可惜了,咱地雷可不多了……”

  小七却不为所动,用兵不复?呵呵,老子就给你复上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