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见了大人务必恭敬!-《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义父当时特意叮嘱,见了大人务必恭敬!”

  “原来如此!李善长府上!这就说得通了。当年咱们淮西一帮人,经常在他府上相聚。”

  胡大老爷心中了然,此事多半不假。

  那时李善长府上,隔三差五就有这般聚会。

  身为淮西党的核心人物,胡大老爷自然每邀必至。

  久而久之,像李志达这样的人便认得他了。

  这么一解释,事情就清楚了。

  胡大老爷也不过是满足下好奇心罢了。

  说实话,李志达方才在旁人面前耀武扬威,可在他面前,连放肆的资格都没有。

  莫说是他,即便蓝玉本人,只要神志清醒,也绝不敢与他正面冲突。

  真要惹恼了胡大老爷,当场就能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如此,你结完账就走吧!"

  "往后收敛些!"

  "莫说是你,就连蓝玉也经不起这般张扬!"

  "倒不是别的,若让陛下听见风声,横竖都是一刀的事!"

  "行了,去吧!"

  李志达此时冷汗涔涔。

  并非胡大老爷危言耸听,而是细想之下句句在理。

  当今天子何等脾性?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最要紧的是,出手从不留情!

  若在从前,李志达或许还仗着淮西勋贵的身份。

  可自从李善长被处决后,他就彻底明白了。

  什么乡党情谊、开国功臣都是虚的。

  触怒龙颜,就只有死路一条。

  正如胡大老爷所言,连义父蓝玉也扛不住这般张狂。

  想到此处,李志达老老实实取出钱袋,将银票塞进呆若木鸡的龟公手中。

  向胡大老爷深深作揖后,转身快步离去。

  胡大老爷冷眼旁观,丝毫不觉意外。

  按理说,有些话本不该由他来讲。

  但对方既然声称曾在李善长府上见过他,想必确是蓝玉心腹。

  念在蓝玉的赫赫战功,便出言提点一二。

  若能听进劝告,或许能救蓝玉一命。

  若依旧我行我素,那便是咎由自取了。

  胡大老爷泰然自若,可潇湘馆众人看向他的眼神已然不同。

  谁能想到,这位常来找楚依依的客人,竟是如此显赫的人物。

  方才那番话里,李善长、徐达、蓝玉这些名字张口就来......

  在场之人无一不是他招惹不起的角色,可在这位口中却仿佛只是寻常友人般随意。

  此刻即便是傻子也看得出,这位绝对是顶尖的人物。

  再联想到李志达方才的称呼,胡大老爷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

  前任丞相、现任番邦外交司郎中胡惟庸。

  这还仅是明面上的官职,若论及私下身份,那可就更不简单了。

  太子妃的亲伯父、安庆公主的公公。

  单凭这两个头衔,就足以让许多人胆战心惊。

  更何况,这位还是朝中仅存几位能与陛下谈交情的人物之一。

  想到对方的身份,再回想自己先前的怠慢,她恨不得当场扇自己几个耳光。

  同时,望向楚依依的目光几乎要溢出欢喜。

  乖乖,这丫头的眼光可真毒啊!

  难怪前些日子便不再接客。

  原来,是抱上了金大腿!

  早先自己还有怨言,如今看来,幸好只是抱怨了几句。

  若真做了什么,今日蓝玉义子李志达的事儿恐怕难以善了。

  更别提得罪胡大老爷,那可比得罪蓝玉可怕百倍。

  蓝玉再如何,终究只是个武将。

  可胡大老爷呢?

  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为了讨好他,不知多少官员会顺手收拾潇湘馆。

  任凭背后东家势力再大,面对这般局面,除了乖乖认错,别无他法。

  毕竟,连个能与胡大老爷抗衡的人都找不着。

  侥幸!

  真是天大的侥幸!

  此刻她颇有些尴尬。

  因为她发现胡大老爷至今未曾表露身份。

  虽说她自己已猜出对方是谁,可胡大老爷并未承认。

  况且,这不过是她偷听对话后的推测。

  实际有何确凿证据吗?

  没有!

  正因如此,她不禁怀疑——若是贸然点破对方身份,是否会弄巧成拙,不仅攀附不上,反而得罪了人?

  这绝非杞人忧天!

  只因她与胡大老爷的身份悬殊过大。

  在平民眼中,她或许人脉广泛,与衙门、商贾、军中皆有往来,家底也算殷实。

  可再怎么风光,终究逃不过达官显贵眼中下九流的地位。

  平日里闲聊或许还能谈笑风生,表面看来关系似乎颇为融洽。

  可一旦到了正式场合,怕是连当面说话的份儿都没有。

  对胡大老爷并不了解,所以她也不清楚,胡大老爷是否这般讲究身份。

  若是调侃几句来潇湘楼寻欢作乐的豪客胡爷,那自然无伤大雅。

  但若想与曾位居丞相的胡惟庸胡大老爷当面交谈?

  呵呵,恐怕跪着都不一定能得到开口的机会呢。

  想到此处,机灵地向胡大老爷露出讨好的笑容,随即识相地退到一旁。

  见对方如此知趣,胡大老爷满意地微微点头。

  嗯,倒是个懂规矩的!

  胡大老爷并非刻意端架子。

  只是他此行专为寻乐子而来,若被缠着絮絮叨叨,岂不扫了兴致?

  谁有闲工夫听你啰嗦?

  登上熟悉的画舫,憋了半晌的楚依依终于按捺不住。

  "老爷,您究竟是......"

  胡大老爷搂着怀中柔软的娇躯,望着近在咫尺的妩媚容颜,眉梢轻挑。

  "怎么?"

  "终于忍不住了?"

  "你想问什么?"

  明明是寻常玩笑话,此刻楚依依却心头一颤。

  这位深不可测的恩客,竟让都奈何不得的蓝玉义子主动前来问安。

  如此情形下,她哪还敢将这句玩笑当作儿戏?

  老爷莫非生气了?

  老爷是否厌烦我了?

  老爷会不会怪罪于我?

  老爷可会就此冷落我?

  老爷......

  人心最擅长的便是胡思乱想。

  尤其面对超出认知的事物时,更易在心中生出诸多揣测。

  最终往往自己吓坏了自己。

  见自己随口一问就让楚依依泪眼盈盈,胡大老爷既好笑又无奈。

  这算怎么回事?

  可若不哄着,岂不辜负了这寻欢作乐的良宵?

  "罢了,老爷随口问问,你答不答都无妨,倒先落下泪来。"

  "看得老爷我都心疼了!"

  "好了别哭,咱们赏景去。"

  替美人拭去腮边泪珠,腰身一挺,竟抱着丰腴的美人径直起身。

  胡大老爷搂着佳人倚坐窗前,远眺波光粼粼的河面与巍峨城墙,顿觉神清气爽。

  微风送来湿润水汽,驱散盛夏最后一丝暑意,更让他心境渐渐平和。

  "老爷,奴家好了!"

  楚依依红着脸从胡老爷怀中抬起头,轻声唤道。

  这声轻唤将胡老爷从欣赏湖景的惬意中惊醒。低头一看,不由得心头一颤。

  哭过的楚依依双眸湿润,更显灵动。此刻她面带羞意,娇媚中透着几分楚楚可怜,那张动人的俏脸美得不似凡尘中人。再加上那傲人的身段,看得胡老爷心头一热。

  "哎呀,老爷您..."

  "把窗户关上好不好..."

  "老爷,太羞人了..."

  "好老爷,关窗吧..."

  "奴家快不行了..."

  说实在的,胡老爷寻欢作乐时确实有些放纵。

  兴致上来时,随心所欲得很。

  随着二人缠绵,窗外的景色也在不断变换。不知不觉间,画舫已绕着金陵城的水路转了一圈。幸好这年头河上船只不多,即便遇到其他船只也相隔甚远。否则以胡老爷开着窗户这般胡闹的架势,怕是早被人看了去。

  楚依依又惊又怕,这般刺激反倒让胡老爷愈发来劲。

  许久之后,大汗淋漓的二人终于安静下来。看着伏在胸前香汗淋漓的美人,胡老爷得意地笑了两声。

  不过今日还有要事,不便久留。往常无事时留宿无妨,今日却不行。想到这儿,胡老爷虽不舍,也只能告辞。

  胡老爷前脚刚走,一直在暗中观察的便溜进了楚依依房中。

  见女儿满面春色,笑吟吟道:"依依,你不是不想再接其他客人了吗?从今往后,你只需伺候好这位爷就行了。"

  楚依依何等聪明,听这般吩咐,立刻明白这位老爷的身份怕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显赫。

  此时的胡大老爷,早已将潇湘馆的琐事抛诸脑后。

  区区一个蓝玉的义子,算什么东西?

  这种小角色,哪值得他胡大老爷费心对付?

  这不是平白辱没了胡大老爷的身份?

  何况,依着胡大老爷的脾气,与人交锋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叫对方永无翻身之日。

  眼下且静观其变。

  若那蓝玉的义子李志达回去后安分守己,这事便就此揭过。

  可要是他不知收敛,还敢怂恿蓝玉来寻衅,那就休怪胡大老爷下狠手了。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道理,胡大老爷不仅明白,更是奉为圭臬。

  今日提前离开潇湘馆,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忽然记起一桩正事。

  自打番邦外交司开衙那日露过面,这些时日竟将此事抛诸脑后。

  如今也该去瞧瞧了——主要是想看看道衍那秃驴在新衙门里折腾得如何。

  按理说这等搅弄风云、暗施诡计的差事,最合那秃驴的胃口。

  可胡大老爷总觉得这厮手段不够毒辣。

  这般想法着实有些双标:若道衍算计的是大明江山,譬如怂恿燕王作乱之类,那便是十恶不赦;但若是祸害外邦,无论东南亚诸国还是欧罗巴蛮夷,胡大老爷只会嫌他下手太轻。

  这般双标,胡大老爷倒是坦荡得很。

  这世道,不这么想的反倒不正常。汉家王朝看待四夷,从来都是居高临下——听称呼便知:"番邦"、"蛮夷",何曾将其当人看待?既非同类,又何须讲究仁义道德?

  当然,若肯俯首称臣当条好狗,大明倒也不吝赏根骨头。

  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妙:"大明的狗门槛也高着呢!"

  正因存着这般心思,胡大老爷才要亲自去盯着道衍。倘若这秃驴只会窝里横,对外却束手无策......

  那便怪不得胡大老爷清理门户了。

  收拾个把秃驴,即便没有圣旨在手,胡大老爷也敢先斩后奏。更何况真要讨道旨意,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思忖间,胡大老爷已踱至番邦外交司衙门前。阔别多日,这衙门倒是热闹了不少。刚下马车,守门的差役便箭步迎上前来。

  "给胡大人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