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何必总想着那个皇位?-《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不仅如此,那些去试探的人都被当场警告了一番。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意思是,只要胡大老爷觉得不对劲,随便怎么惩罚都是合理的。

  这话说得明明白白,谁还能硬抗?

  看着这些皇子如此听话,胡大老爷满意地点点头。

  ‘嗯,难得他们这么乖,那就讲点有趣的事吧。

  ’

  想到这儿,他在背后的画板上随手画出一幅大明疆域图。

  “这是大明的全图。

  ”

  “不过这只是一幅草图,很多地方并不精确。

  ”

  “但至少能让你们看到大明疆域的广阔。

  ”

  “此外,图中还有很多知识需要你们去学习了解。

  ”

  “今日咱们不谈那些四书五经,咱们聊点别的!”

  “首先,让你们明白你们的父亲当年多么厉害,才能开创如此广阔的江山。

  ”

  “其次,也让你们心里有数,将来分封到各地时,至少要知道大致位置。

  ”

  “另外,你们中有些人可能会成为藩王中的重臣,负责守护边疆。

  ”

  “若连这些基本知识都不清楚,到时候可就尴尬了。

  ”

  胡大老爷话音刚落,皇子们都来了精神。

  今天的内容既不枯燥,又与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他们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更何况,胡大老爷是谁?

  他凭借前世对明朝的了解,加上这辈子几十年的朝堂和地方经验,见解自然与众不同。

  只见他随意一指大明全图。

  “这里,是宁王的封地,朵颜三卫就在附近。

  ”

  “这是东北方向抵御外族的关键。

  ”

  “旁边则是燕王的封地,北元残余势力一直是燕王的隐患。

  ”

  “再往下……”

  大本堂内,随着胡大老爷细致的讲解,皇子们的目光被牢牢吸引。

  ------------

  “各位皇子,未来的藩王们,是不是觉得这事和你们关系不大?”

  胡大老爷突然冒出一句,让下面的皇子们浑身一颤。

  众人赶紧摇头否认。

  这种话怎么能直接说出来呢?

  哪怕心里真的这么想,也不能承认啊。

  不然的话,这事要是被父皇知道了,他皱一下眉,觉得你们嫌这藩王麻烦太多,说不定干脆就不封王了。

  那他们岂不是要哭死了?

  胡大老爷不管他们的反应,笑眯眯地说:“看你们的样子就知道,心里肯定有想法。

  ”

  “在你们看来,将来不过是去封地做个闲散王爷,这辈子也没什么别的盼头了。

  ”

  但胡大老爷并不是要害他们。

  他是真的来了兴致,想为大明添点小惊喜。

  这……也太实诚了吧。

  不管心里怎么想,这群人嘴上都不肯承认。

  “我跟你们说这些疆域划分和周边国家的事,是有目的的!”

  “皇位是大哥朱标和他的子孙的,跟你们没关系。

  不过,你们知道周边各国的情况吗?”

  “要是觉得自己本事无处施展,该怎么办?”

  “毕竟,总不能所有人都想过闲散的生活吧!”

  他们真的开始低头思考了。

  “皇位轮不到你们,也不需要你们管理地方或整编军队。

  ”

  说到这里,胡大老爷突然意味深长地一笑。

  这话一出,台下的皇子们不再装作若无其事了。

  “很简单,听我的课!”

  胡大老爷的话让几个皇子差点当场震惊到说不出话。

  “如果将来有机会,你们也许可以组织兵马粮草,攻下一国。

  ”

  “到了那时,这藩王是不是比那种无所作为的藩王更有意义了?”

  “到时候,既是为了大明开疆拓土,也是让你们获得一块真正的封地。

  ”

  “先看看你们父皇和我们一起是如何做到的,吸取其中的经验。

  ”

  “看来这辈子也只能混吃等死了。

  ”

  这事……好像有点可信!

  看着皇子们终于开始认真思考,不再像以前那样装腔作势,胡大老爷得意地笑了。

  对呀!

  就应该这样!

  何必总想着那个皇位?

  惦记皇位只会祸害百姓,跟废物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不如去开疆拓土。

  反正父皇给你们的俸禄和封地收入已经不少了。

  到时候带上那些**你们野心的人一起去外面闯荡,岂不是很好?

  不得不说,胡大老爷一番话后,虽然教室里的人还是这些人,师生关系也没变。

  但整个课堂的气氛明显不同了。

  “关于周边国家,你们确实应该关注一下。

  ”

  “就像沐王府守护的边境下面,你们觉得是荒地吗?”

  “哈哈,如果你们这么认为,那就错了。

  ”

  “那里稻谷一年三熟,土地肥沃得随便撒点种子就能丰收。

  ”

  “这样的沃土,你们父皇只是没时间,否则肯定会亲自派人拿下。

  ”

  “如今看看疆域图就知道,你们父皇一路走来,确实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

  胡大老爷一边夸耀朱元璋的成就,一边暗中挑拨。

  他说起阿三那边的富饶,皇子们怎能不动心?

  华夏民族对土地和粮食的热爱深深扎根于基因之中,无论身份地位如何,这种渴望都无法改变。

  胡大老爷此刻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述,完全没有察觉窗外悄然站立的一个人。

  朱元璋刚走到这里。

  由于内阁的设立,朱元璋的工作量大幅减少,现在不仅能够安心睡觉,还能在宫中打麻将或散步。

  今天得知胡大老爷前来讲解大明疆域时,他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看看。

  这一临时决定让他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胡大老爷结合大明疆域图,详细讲述朱元璋当年开疆拓土的故事,朱元璋忍不住笑意。

  胡惟庸记忆力惊人,将往事一一铭记。

  他拿起大明堪舆全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讲解,让朱元璋非常满意。

  尤其是看到如今大明疆域之广,仅次于元朝,朱元璋心中满是得意。

  到了他这样的位置,不可能不在意名声。

  不过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病态地追求虚名,反而经常批评阿谀奉承之人。

  但听到胡大老爷这样的人述说自己的功绩,朱元璋怎能不高兴?胡惟庸不仅是亲历者,还是正经的文臣,他说的话将来很可能载入史册。

  朱元璋怎么会不想留个好名声呢?

  胡大老爷说完国内事务后,话锋一转,开始提及周边国家。

  这让朱元璋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他早已将某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可胡大老爷却好像把这些地方都当成了潜在的进攻目标,这究竟是何意?

  朱元璋虽未表露太多情绪,但他对胡惟庸的信任是深厚的。

  这种信任源于胡惟庸一贯的表现及近期的种种行动。

  胡惟庸以悠闲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一个懒散的形象,反而让人觉得可靠。

  朱元璋并非轻易受骗之人,他知道胡惟庸这是故意低调,以求避嫌。

  “北方土地贫瘠,不适合农耕,水源匮乏,对我们来说是苦寒之地。

  ”朱元璋继续说道,“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对抗由来已久,这种敌对关系已持续千年。

  ”

  更别说胡大老爷还有儿女亲家的关系作为屏障。

  “自五胡乱华以来,千百年来,中原王朝只要稍微军力或国力减弱,游牧民族就会乘虚而入。

  ”

  “为何非要与我们中原王朝作对?”

  因此,当胡大老爷完全不知情朱元璋就在外面听时,就开始谈论周边国家。

  朱元璋忍住了。

  胡大老爷说得极其严肃,没有丝毫玩笑嬉闹的样子,而是神情凝重地说道。

  结果,他确实听到了一些新信息。

  “正因那里是苦寒之地,所以我才提醒你们要注意这一边。

  ”

  “一次次被打得头破血流,却依然不改初衷,为什么?”

  胡大老爷认真地在地图上做了两个标记。

  “这两个民族可以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

  “鞑靼、瓦剌,这两个游牧民族势力正在此处悄然壮大。

  ”

  “为何我要特别提到他们两个?”

  他感到好奇,在胡大老爷这样的人眼里,看到的东西是否有所不同。

  这种人,对朱元璋来说再友好不过。

  “难道游牧民族真的全都笨得不行?”

  不仅一众皇子感兴趣,就连朱元璋也来了兴趣。

  从五胡乱华到元末乱世,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几乎从未停止。

  这类事,读书人都知道。

  但从没有人深入分析过,为何这些异族始终紧抓中原王朝不放?

  所以,胡大老爷的话一出口,大家都来了兴趣。

  “有些话在外不便说,但在你们这些皇子面前,说一说也无妨。

  ”

  “国与国之间,表面上讲求礼仪往来,但实际上,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

  ”

  “如果消灭一个小国对我国大明有益,为何不去做?”

  “不过是权衡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想清楚了就该行动。

  ”

  “实际上,游牧民族就是这样看待我们中原王朝的。

  ”

  说到这里,胡大人轻蔑一笑。

  “哈哈,我中原强盛时,即便他们再眼红,也只能乖乖称臣。

  ”

  “可要是中原衰弱呢?”

  “要知道,游牧民族南下侵扰,不过是因为生活艰难罢了。

  ”

  “干旱、寒潮、霜冻等天灾一到,他们的生活就难以为继。

  ”

  “他们不会耕种,只会放牧牛羊!”

  “天灾来了,牲畜死亡,他们怎么办?”

  “只能选择冒险南下劫掠!”

  “不管是抢粮食、人口,还是财物、装备,他们都要。

  ”

  “对他们而言,没有国仇家恨,也没有规矩约束,只求生存。

  ”

  “当然,当他们强大后,也会觊觎中原。

  ”

  说到这里,胡大人脸上露出讽刺之色。

  “毕竟,像宋朝那样宁愿年年送岁币也不愿正面抗衡的名声,早已传遍草原。

  ”

  “中原内地比北方草原富饶得多!”

  “人口众多,气候适宜,粮食充足,百姓富裕。

  ”

  “相比北方苦寒之地,这不是好得多吗?”

  “他们怎么会放弃中原?”

  胡大人说完,皇子们虽听明白了,但总觉得与以往所知有所不同。

  落在朱元璋耳中,简直是振聋发聩。

  此言直击要害,一针见血。

  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

  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

  强者欺凌弱者,弱者唯有屈服。

  所谓的关系和渊源,不过是虚妄。

  胡大老爷对游牧民族因生存压力而频繁侵扰中原的观点极为赞同。

  这些话让他豁然开朗,解开了长久以来的困惑。

  从前只知防范这些野心勃勃之人,

  理由也不过是读书人口中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却不知为何异族如此执着于中原王朝?

  为何前仆后继地*扰中原?

  如今,胡大老爷从根源上剖析得明明白白。

  归根结底,与种族无关,无非是利益驱动。

  他强大,就会来掠夺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