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天子赌国运-《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

  “儿臣知道。”李承乾迎着李世民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儿臣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他向前一步,字字千钧。

  “阿耶,您以为儿臣费尽心机,又是炼钢,又是修路,又是搞那什么股份,真的只是为了让大唐的百姓,过上几天好日子?”

  李承乾笑了一下,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自嘲,更带着一种俯瞰天下的傲慢。

  “那点好处,不过是顺手为之的添头罢了。儿臣真正的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

  他手指再次敲击在那片蔚蓝的海洋之上。

  “打造一支无敌的舰队,去征服这片大海!将大海之外,那些数之不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回大唐!”

  “说得好听。”李世民终于再次开口,“舰队呢?船呢?谁来造?人呢?谁来驾驭你的钢铁巨舰,去那片连堪舆图上都没有的未知之海?”

  他这是在出题,也是在逼迫。

  他要让这个狂妄的儿子,在现实面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然而,李承乾却笑了。

  “阿耶,您以为儿臣这些年,都在东宫睡大觉吗?”

  他拍了拍手。

  殿外,一名宦官快步走入,手中捧着一个巨大的紫檀木盒。

  宦官将木盒放在大殿中央,打开。

  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卷巨大的,图卷。

  李承乾亲自上前,将图卷展开。

  “轰!”

  当图卷完全铺开在甘露殿光洁的地板上时,饶是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见惯了世面,也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不是大唐的堪舆图。

  那是一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世界地图!

  虽然许多地方的轮廓都模糊不清,甚至充满了臆想,但图中标注出的,那一片片远比大唐广阔无数倍的陆地,那一个个陌生的地名,那一条条用朱砂笔描绘出的航线,都像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三人的心上。

  “这是……”李世民的声音都在颤抖。

  “这是儿臣花了数月时间,找遍了长安城所有的胡商,搜集了上百种不同的海图,再结合古籍记载,拼凑推演出来的世界。”李承乾指着地图,“这里,物产丰饶,遍地黄金。这里,盛产香料,价值等同于黄金。还有这里,这里,这里……”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不断跳动,每点一下,都仿佛打开了一座宝库的大门。

  “至于人……”李承乾直起身,目光再次变得锐利,“阿耶莫不是忘了郑和?”

  李世民眉头微皱,如今大唐水师的缔造者郑和啊,他怎么可能忘了。

  “没错。”李承乾见李世民的样子就知道他还记得郑和呢,“他无家无室,无牵无挂,所有的忠诚,都只属于儿臣,或者说,属于大唐。用他,儿臣放心。”

  甘露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李世民看着地上的地图,又看了看自己这个儿子,忽然感到一阵无力。

  他发现,自己所有的质问,所有的疑惑,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

  他不是在做梦。

  他是真的,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他这个太子,已经将所有人都算计了进去,包括他这个皇帝。

  进一步,是陪着儿子进行一场倾国豪赌。

  退一步,是眼睁睁看着这宏伟的蓝图,变成一纸空谈,而自己,也将彻底失去驾驭这个儿子的信心。

  许久,许久。

  李世民缓缓地,一步一步走下御阶。

  他没有去看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而是径直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他蹲下身,手指轻轻地,拂过那些陌生的地名,拂过那片广阔的海洋。

  他的动作很慢,很轻,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突然,他笑了。

  笑声很低,然后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响彻整个甘露殿的,畅快淋漓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好!好一个‘日不落帝国’!好一个朕的麒麟儿!”

  他猛地站起身,转过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有点疯批的感觉。

  他指着李承乾,声音如雷。

  “但你记着!这不是你的蓝图,这是朕,是大唐的蓝图!”

  他没有给任何人反应的时间,直接转身,对着殿外的内侍,发出了石破天惊的怒吼。

  “传朕旨意!”

  “着,太子李承乾,总领‘大唐皇家海军筹建事宜’!”

  “着,工部、兵部、户部,全力配合!!”

  “再传旨!封郑和为‘镇海将军’,领‘皇家海军总教习’之职,即刻于登州建立大唐第一座海军基地!”

  “朕,要亲眼看着,我大唐的龙旗,插遍这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

  ......

  甘露殿的旨意,很快便席卷了整个长安。

  文臣集团懵了。

  “疯了,陛下和太子殿下,都疯了!”御史台,几名御史捶胸顿足,“倾国之力,去搏那镜花水月的海外之利,此乃商贾之举,非帝王所为!我等必上万言书,死谏陛下,收回成命!”

  整个长安城,暗流涌动。弹劾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飞向中书省,然后,被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动声色地压了下来。

  他们知道,拦不住了。

  那对父子,已经一起疯了。

  然而,就在这风口浪尖之上,身为漩涡中心的李承乾,非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又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大唐日报》头版,用最醒目的朱红大字,刊登了“大唐皇家学院”的招生简章和开学公告。

  公告旁,是学院的课程表。

  没有《论语》,没有《孟子》,没有诗词歌赋。

  取而代之的,是《几何初步》、《基础算学》、《大唐律法详解》、《营造学》、《基础格物》、《草药辨识》……

  这一张课程表,比任命一个宦官当将军,还要让整个士大夫阶层感到恐惧和愤怒。

  这已经不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了。

  这是在刨他们的祖坟!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国子监,当代大儒,孔子第三十一代嫡长孙,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气得浑身发抖,将报纸撕得粉碎。

  “学院?这算什么学院!这分明是墨家的工坊,是商贾的账房!太子殿下,是要将我大唐,变成一个只知奇技淫巧,不知礼义廉耻的蛮荒之地吗?”

  “孔祭酒!我等绝不能坐视不管!”一群儒生义愤填膺,“我等要联名上书,要到学院门口静坐!誓死扞卫圣人大道!”

  “对!誓死扞卫圣人大道!”

  孔颖达看着群情激奋的弟子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了。

  这不光是为了圣人教化,更是为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根基——通过经学,垄断知识,进而垄断官职的权力!

  大唐皇家学院开学典礼,定在十日后。

  地点,就在长安城南,由袁天罡亲自督造的一片崭新的建筑群中。

  这一日,天朗气清。

  学院门口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却又泾渭分明。

  一边,是以长孙无忌、房玄龄为首的朝廷大员,他们是奉旨前来观礼。

  另一边,则是李承乾特意邀请来的“贵客”——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商贾大户、格物院的顶级工匠、甚至还有几个高鼻深目的胡人学者。

  而在广场的最前方,站着三百名神情忐忑又激动的少年。

  他们是皇家学院的第一批学生。

  他们的衣着各异,有绫罗绸缎的勋贵子弟,比如被程处默和尉迟宝林强行“请”来的自家弟弟;有衣着朴素的寒门学子;甚至还有几个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农家出身的少年,他们穿着崭新的学袍,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李承乾一身紫色常服,站上用最新出产的水泥浇筑的高台。

  他没有说任何客套话,开门见山。

  “今天,站在这里的,有朝廷的公卿,有富甲一方的商人,有技艺超群的工匠,有来自异域的学者,还有我们大唐未来的希望。”

  “我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让你们亲眼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洪亮。

  “几千年来,我们都在学什么?学圣人的微言大义,学如何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这很好,但这不够!”

  “因为光靠文章,填不饱肚子!光靠圣人教诲,造不出能日行千里的火车,炼不出能劈开顽石的钢铁,更造不出能让我们征服四海的巨舰!”

  “所以,我办了这所学院。在这里,我们不讲空谈,只学实学!我们要学算学,去计算星辰的轨迹,去丈量大地!我们要学格物,去探究风雷水火的奥秘!我们要学营造,去建造前所未闻的城市!我们要学律法,去建立属于我大唐的全新秩序!”

  “我要让你们记住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从今天起,皇家学院,不问出身,不看门第,唯才是举!凡能从这里毕业者,无论他是王公贵胄,还是贩夫走卒,都将获得官职,成为建设我们这个伟大帝国的中坚!”

  话音刚落,一个苍老而愤怒的声音,如平地惊雷般炸响。

  “一派胡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孔颖达带着数十名国子监的儒生,不知何时已经到了广场外围。

  孔颖达一身祭酒官袍,面色涨红,手指着台上的李承乾,痛心疾首。

  “太子殿下!你此举,无异于废黜百家,独尊工匠!将圣人教化弃之如敝履,推崇奇技淫巧为立国之本!长此以往,人心不古,礼崩乐坏,我大唐,将与禽兽何异?”

  他转向那些被邀请来的官员和商贾,声泪俱下。

  “诸位!难道你们要眼睁睁看着太子,将我等礼仪之邦,变成一个只知计算和利益的蛮夷之国吗?”

  “老臣,今日,便要在此,为圣人大道,讨一个公道!”

  孔颖达猛地一甩袖子,对着李世民派来的仪仗,朗声道:“老臣,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请辞官!”

  他竟是要以辞官相逼!

  他身后的儒生们,也齐刷刷地跪下,高声呼喊:“我等请辞!请殿下收回成命,关闭此等伤风败俗之所!”

  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这几乎是整个儒家集团,对他的公开宣战。

  处理不好,便是一场席卷朝野的巨大风波。

  然而,李承乾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

  他甚至笑了。

  “孔祭酒,说完了吗?”

  孔颖达一愣。

  “说完了,就请看一样东西。”李承乾拍了拍手。

  一名格物院的匠人,端着一个托盘走上高台。

  托盘上,放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一卷细细的铜线,还有一个奇怪的、带着指针的罗盘。

  李承乾对着学生队伍中,一个最为瘦弱,衣衫上还打着补丁的农家少年招了招手。

  “你,上来。”

  那少年受宠若惊,紧张地走上高台。

  “告诉大家,你叫什么,来自哪里。”

  “我……我叫狗蛋……不,先生给我取了学名,叫李林。我来自蓝田县,家里是种地的。”少年怯生生地说。

  “别怕。”李承乾的声音很温和,“把你前天在格物院里,做给孤看的那个小把戏,再做给所有人看看。”

  “是,殿下。”

  名叫李林的少年,深吸了一口气。

  他拿起那卷铜线,熟练地在罗盘外围缠绕起来,然后将铜线的两头,搭在了那块黑乎“乎的石头上。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一幕。

  孔颖达更是冷哼一声:“装神弄鬼!”

  就在这时,李格拿起那块黑乎乎的石头,在缠着铜线的罗盘上方,快速地来回移动。

  下一刻,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那个罗盘上原本静止不动的指针,竟然……竟然随着石头的移动,开始左右摇摆了起来!

  “动……动了!指针动了!”

  人群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声。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神迹。

  石头没有碰到指针,铜线也没有碰到指针,可它就是动了!

  孔颖达脸上的冷笑,瞬间僵住。他揉了揉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摇摆的指针,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什么妖法?

  李承乾的声音,适时地响起,传遍了整个广场。

  “这,不是妖法。”

  “这块石头,叫磁石。这根线,是铜。当磁石在线圈中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力量,我们称之为——电。”

  他走到那个名叫李林的少年身边,将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目光灼灼地看着台下已经陷入呆滞的众人。

  “而这种力量,在未来,可以代替烛火,点亮黑夜!可以代替人力、畜力,驱动万物!可以让我们的话语,在千里之外,被瞬间听到!”

  他转过头,看着面如死灰的孔颖达,一字一句地说道:

  “孔祭酒,你所说的圣人大道,能做到吗?”

  “这,就是我的学院,要教给他们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说的,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现在,你还要撞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