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你来我往,接连上奏-《武神伐仙》

  “快快呈上来。”

  光汉皇帝明怀瑾有些激动,看向宫慎之的眼神中尽是满意,

  没想到这位吏部尚书不声不响的,就拿‘万官书’。

  黄俊轻轻甩着,手中拂尘,快步来到宫慎之身前接过册子。

  当他看到上面那密密麻麻的名字时,心里不禁颤了颤,有种想要热泪盈眶的冲动。

  在如今这大乾,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之人,有如此多,

  吾道不孤!

  光汉皇帝接过册子,在一众大臣震撼的眼神中缓缓打开,

  册子很长,长过一丈,

  需要两名太监在左右分别紧抓,这才不至于掉落在地。

  “好好好....这才是官民所向!!”

  光汉皇帝略带激动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任谁都能听出其心绪激荡。

  奉天殿内不知多少官员脸色难看,将视线投向那苍老身影,面露忌惮,

  心中更是怨恨无比。

  老家伙快要死了还折腾!

  不止一人在心中破口大骂,

  他们是各地布政使司的官员,以及各地卫所的主官。

  可以预见的是,朝廷不仅要查明九边粮仓,

  下一步就是查明天下粮仓。

  到那时,在场之人都落不得安稳日子。

  林青静静站在一侧,将这些人的神情尽数收于眼底,暗暗记下其面容。

  此刻面露愤恨的,毫无疑问是粮仓有缺数。

  与此同时,陆务升的眸子也同样扫了过去,

  那些官员连忙收起脸上表情,变得如同刚刚一般,古井无波。

  光汉皇帝的视线在那奏折上从左到右依次读过,脸上出现一丝红晕,

  直到此刻他才能感受到,天下军民之心,

  他一直心中所想也得到验证。

  这天下,还是为朝为民的官员多!

  深吸一口气,光汉皇帝轻轻摆手,太监将奏折合上,

  他转而看向下方诸臣,朗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着都察院派御史前往九边查询各地粮仓缺数,如实上报。”

  话音落下,光汉皇帝又将视线投向了刑部与大理寺,

  见他们久久未作声,满意地点了点头..

  若是三司联合查案,总是要多一些掣肘,

  如今都察院独自而为,又由西军与靖安军相辅,定然能将九边粮仓查得水落石出。

  当旨意传出大殿,传到诸位官员耳中后,

  他们猛地抬起头,面露震惊,

  没想到一件陈年旧案,就这么决出高低分出胜负,

  起先他们还认为这案子会如以往那般,草草了之。

  一些聪明的官员心中明悟,九边战事的胜利,让陛下更加游刃有余。

  就连一直都默不作声的宫慎之,都主动展开雷霆一击。

  不少官员微微低头将脸上喜色掩盖,他们同样是心系朝堂之辈,

  他们的根基在京城,若是九边因为粮草一事被破,

  使得草原王庭直扑京畿,难受的是他们。

  大殿之内,一时间无人说话,场面变得安静下来。

  黄俊心思微沉,手中浮尘一甩,上前一步朗声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时,宫慎之又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从袖中颤颤巍巍,拿出一份奏折,

  “老臣有事要奏。”

  黄俊连忙上前将奏折接过,小心翼翼地递到光汉皇帝身前。

  当宫慎之苍老的声音响起那一刹那,他忽然咳嗽起来,引得在场诸位官员猛地抬头,目光深邃...

  死死盯着这位吏部尚书的背影。

  光汉皇帝也猛地直起腰,面露关切,轻轻一摆手吩咐黄俊:

  “你来念。”

  宫慎之咳了好一阵儿,直到脸色涨红才渐渐舒缓,他笑着谢恩:

  “多谢陛下体恤。”

  而后便将奏折递了出去,黄俊坚过后走到群臣面前,将其展开,声音中气十足,抑扬顿挫。

  “陛下圣鉴,臣心忧如焚,特上此折,以陈边关急变及朝廷人事之需。

  近日,赤林九边之地突遭蛮人侵袭,战祸连绵,我朝将士英勇奋战,尽数歼之。

  然不幸之中,通政使与礼部尚书两位重臣,

  在指挥调度、安抚边民之际,遭蛮人毒手,以身殉国。

  此等噩耗,如同晴天霹雳,震惊朝野,举国哀恸。

  通政使司掌内外章奏及封驳之事,关系朝政之畅通;

  礼部尚书则掌礼仪教化,为朝廷之颜面。

  二臣之逝,不仅使朝政运转受阻,更令天下民心雪上加霜。

  鉴于此,臣斗胆请奏,恳请陛下速选贤能之士,以补通政使与礼部尚书之缺。

  所选之人,当具经纬之才,忠贞之志,

  既能通达内外,协调百司,确保朝政平稳运行。”

  听到此言,光汉皇帝面露沉重,沉吟片刻看向内阁首辅王无修,朗声道:

  “既然如此,就由内阁主持廷推,开年之前将人选定下。”

  此话一出,在场不止一位官员,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陛下没有携大胜之势咄咄逼人,还是给了一些缓和余地。

  王无修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臣遵旨。”

  场面再度安静下来后,兵部尚书庄兆迈出一步,目光灼灼,手拿奏疏,朗声道:

  “陛下圣安,臣有喜讯并请功之奏,特上此折以闻。

  近日,九边之地战事已告平息,蛮人退却,边疆重归安宁。

  此役之中,我朝将士奋勇杀敌,英勇无畏,

  尤其是众多年轻俊杰,以其卓越之才能、坚韧之意志,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此等年轻俊杰,或出身寒微,以武勇着称;或饱读诗书,智勇双全。

  鉴于此,臣斗胆请奏,恳请陛下念及边疆年轻俊杰之卓越功勋,特赐奖赏,以资鼓励。

  臣深知,奖赏之恩,重于泰山;激励之功,利在千秋。

  臣不胜惶恐之至,谨奏以闻。伏乞圣鉴,早赐施行。”

  黄俊慢慢上前将兵部尚书庄兆的折子接过,慢慢退回上首御案,将折子递给陛下。

  光汉皇帝明怀瑾一脸怪异地接过折子,打开轻轻查看,

  其上有草原秋日南下之时,各地年轻俊杰的战功斩获,以及各地都指挥使司衙门为其所请封赏。

  粗略看过,明怀瑾轻轻点头,将折子递了出去:

  “准了,庄爱卿心系边疆俊杰,朕心甚慰,

  如今国朝大胜,所获嘉奖,由礼部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

  此话一出,在场诸位官员都微微躬身,朗声道:

  “陛下圣明。”

  低头之间,林青与镇国公悄无声息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然。

  很快,镇国公向前一步,朗声开口: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喜欢武神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