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武神伐仙》

  翌日,前京兆府尹陆务升入主都察院。

  新任京兆府尹由光禄寺卿武彦哲担任,他与陆务升一样,在京中无党。

  这两件事放在平日里都是震惊京城的大消息,

  足够稳百姓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山谷间酒桌上的笑谈。

  但如今,这两则消息在接踵而至的消息中显得微不足道。

  首当其冲的便是来自曲州布政使司的消息..

  草原六大部之一的拓跋部陈兵五万,已经有不少前锋哨骑出现在曲州与草原的交界处。

  甚至还放出话,若是不放归日逐王拓跋砚,那五万铁骑即将挥师南下。

  让曲州不得安宁。

  而曲州的回应也极为激进,在都指挥同知纳兰元哲带领下,

  三千靖安军骑兵出城,将那些前锋哨骑尽数斩杀于草原!

  此举可谓是将边疆的凝固气氛推向了顶峰,拓跋砚的大军愈演愈烈。

  但曲州一直不慌不忙地进行布置,

  驻扎在峰首城与丽克城的二十万大军,开始逐步开拔出城,分散于各个地界各个城池。

  而北乡城中的五千骑兵也进入向外扩散,分布在曲州的边界处。

  在其身后,还有数千骑兵来回摇曳,一旦有战事发生,定然会迅速北上,进行支援。

  这一消息可谓是将京中压抑已久的氛围彻底点燃,百姓们再也抵挡不住心中的不安。

  开始足不出户夜不出户,京中的粮价以及瓜果蔬菜再次上涨。

  但因为京兆府尹新上任不久,对于京兆府的运作还未彻底掌握,

  所以暂时无法腾出手来保持京中百姓安稳。

  这让许多京官也彻底认清了陆务升的本事,

  从武院中流传出的一句话非常适合他。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平日里陆务升在时,京兆府并不起眼,没有一丝波澜,甚至有点隐隐于市的意味。

  但如今京兆府一更换,顿时乱象纷生,百姓有苦难言,就连京官们也过得极为不舒服,人们这才知道陆务升的本事。

  对于京中的乱象,百姓们可以忍受,但他们不能忍受朝廷在边境的不作为。

  作为天朝上国大乾百姓,他们可以输可以死,但唯独不能忍。

  他们期盼着朝廷进一步的动作,甚至想着大乾九边中的精锐能不能主动出击,挫一挫草原的锐气。

  但也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罢了,只能想想。

  几十年来不止一次主动出击,但毫无疑问都大败而归。

  步兵对抗骑兵,天然就是劣势,这个浅浅的道理,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们都知道。

  所以他们将视线都停留在了上东街那座安静的府邸。

  靖安侯府。

  如今要说大乾还有谁值得让他们信任倾注心血,唯独靖安侯。

  但奇怪的是靖安侯自从入京时风光了一些,便再无动静,

  甚至让百姓们都忘记了京中还有一位战功赫赫的军功侯爷。

  这也让他们不禁怀疑,是不是朝中的大人们有意针对靖安侯,不让其外出领兵?

  又或者靖安侯是不是在京中遭受了打压?

  这种种情绪让京城的百姓们愈发不冷静,在酒肆中喝酒的酒客都会因为一两句口角而大打出手。

  在勾栏气管里潇洒的公子哥们,也会因为心中的怒火无法发泄,从而轻易与旁人兴起冲突。

  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京城百姓的不满。

  但好在,很快一条消息从京城中流传开来。

  是今日午时从宫中传来的一道圣旨。

  靖安侯林青不日离京,带领靖安军抗击草原蛮族,

  另兼曲州都指挥使,督曲州一切战事,若有官员阻拦,可先斩后奏。

  此消息一出,京中的混乱平息了少许。

  百姓们的戾气也少了许多,他们怕的是朝廷无动于衷,无所作为,

  如今有了应对措施,即便是错的,他们也颇为高兴。

  大不了在失败后再骂回去便是。

  百姓们就是如此,他们自知本事不强,对于战事有心无力。

  但他们希望有本事的人能挑起大梁,承载着大乾国运,让大乾转危为安。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另外一条消息,那就是陛下的大婚日期已定,将在战事结束后的第一个良辰吉日举行。

  届时将一次迎娶女子二十,以开拓后宫。

  虽然这个数量极少,百姓们很不满意,

  但陛下总归是有意广开后宫,也算是一件好事。

  虽然那时可能已经到了冬日,但依旧不妨碍百姓们的热情,想着到时候与陛下一同庆祝一番。

  若是北边的战士也打赢了,那就更好了,是双喜临门。

  若是输了那也无妨,反正已经习惯了,不同的是今年有陛下的婚事作为冲喜。

  也算是能开心一二。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王文修说中了,也使他的形象变得愈发高深莫测。

  而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消息,在大乾的各个世家,京中的衮衮诸公之间流传,百姓们与寻常官员不得而知。

  那就是卫所兵已经在今日凌晨离开西南山马城,进入了大乾与三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并且兵分三路,准备在同一时间杀入三国,为西军北上扫清障碍。

  为了保险起见,处在咽喉地带的武安军,也接受了五军都督府的调令,召回游弋在西域的骑兵,准备择日调离。

  一旦路上的障碍被扫清,那西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北上。

  几乎所有朝堂大员都在关注西南的战事,这一方面牵连着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

  另一方面又牵扯着他们背后的种种势力。

  权力的本质乃是自下而上的胁从,若是没有这些人支持,那他们的位置也坐不稳。

  而同样的高居于九五之尊的皇帝,若没有了官员的支持,那他的位置也将坐不稳。

  此时此刻,光汉皇帝坐于御书房的宽大座椅上,看着桌上的一沓沓奏折,

  眼神空洞无物,手拿毛笔已经停了许久,不知在想些什么。

  直到身边的小太监轻声提醒光汉皇帝,这才回过神来,皱着眉头看向一旁的小太监,面露不满。

  若是黄俊在,竟然不会在这时出声打扰。

  小太监这才后知后觉地面露惶恐,匆忙跪地,接二连三地磕头,希望陛下原谅。

  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光汉皇帝轻轻挥手。

  顿时有两名年长太监来将这小太监拖走,虽然不至于要了其性命。

  但伺候于皇帝左右,飞黄腾达的命运就此被打断。

  喜欢武神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