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队出发前,赵家麟在超维度圣殿召开了“多元宇宙安全托付会议”,将联盟的日常管理与防御指挥权,暂时托付给跨宇宙平衡议会的十位长老。他在会议上强调:“源始规则的探索充满未知风险,若我们未能按时返回,议会需继续推动联盟的平衡工作,加强防御体系建设,守护多元宇宙的安全。”
探索队的舰队由“全域号”与十艘超本源晶体战舰组成,每艘战舰都配备了本源反域外炮、域外能量吸收装置与最新的源始规则探测仪。舰队从超维度领域出发,朝着多元宇宙最深处的源始维度核心区驶去。沿途的维度环境越来越复杂,空间中不时出现“源始能量湍流”,这种湍流蕴含着原始的宇宙能量,能轻易撕裂常规战舰的防御,舰队不得不时刻保持最高级别的防御状态,缓慢穿梭在湍流的间隙中。
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航行,舰队终于抵达源始维度核心区。这里的景象与多元宇宙的其他区域截然不同——天空呈现出纯粹的白色,没有恒星与行星,只有无数道由源始能量构成的“源始光带”,光带中蕴含着浓郁的源始规则气息;核心区的中心,悬浮着一座由源始晶体构建的“源始神殿”,神殿表面刻满了无法识别的“源始符文”,这些符文不断释放出神秘的规则波动,仿佛在诉说着源始文明的历史。
“源始神殿的入口处,存在着一道‘源始规则屏障’,只有通过屏障的考验,才能进入神殿内部。”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屏障的特性,“考验的核心是‘规则理解’,需要我们释放出与源始规则相契合的能量,证明我们有能力掌控源始规则,而不是被规则反噬。”
赵家麟与探索队的核心成员,站在源始规则屏障前,同时释放出自身最纯净的本源能量。本源能量与源始规则屏障接触的瞬间,屏障表面浮现出大量源始符文,符文快速组合,形成一道道关于源始规则的“规则谜题”——这些谜题需要通过对宇宙本质、平衡共生、能量循环的理解来解答。
众人相互配合,结合对本源规则的认知与多元宇宙的实践经验,逐一解答规则谜题。当最后一道谜题被解答完成时,源始规则屏障缓缓打开,露出源始神殿内部的景象。神殿内部的墙壁上,绘制着源始文明发展的壁画——从源始文明诞生,掌握源始规则,创造多元宇宙的早期维度;到源始文明用源始规则调控宇宙演化,促进文明诞生;再到源始规则失控,源始文明为了防止规则反噬多元宇宙,选择自我毁灭,将源始规则碎片封印在神殿深处。
神殿的最深处,是一座由源始晶体打造的“源始规则宝库”。宝库的大门上刻满了源始符文,只有输入正确的“源始符文密码”才能开启。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与宝库大门共鸣,发现密码是由源始文明自我毁灭前留下的“平衡誓言”构成,誓言中蕴含着“守护多元宇宙、尊重规则平衡”的核心理念。
赵家麟根据林婉儿解读的信息,在大门上依次输入源始符文密码。当最后一个符文输入完成时,宝库大门缓缓打开,内部悬浮着数百颗闪烁着白色光芒的“源始规则碎片”,碎片周围环绕着纯净的源始能量,散发着令人敬畏的规则气息。
就在众人准备收集源始规则碎片时,宝库深处突然传来一道古老而威严的意识:“外来者,你们通过了源始规则的考验,证明了你们对平衡的理解与坚守。但源始规则的力量远超你们的想象,若想掌控它,还需通过最后一项‘源始平衡试炼’——只有在试炼中证明你们能在掌握强大力量后,依旧坚守平衡初心,才能真正获得源始规则碎片的认可。”
随着意识的消散,宝库的地面突然裂开,形成一道通往地下的“试炼通道”。通道中散发着浓郁的源始能量,隐约能看到通道深处存在着一座“源始平衡试炼台”。赵家麟知道,这是获取源始规则碎片的最后障碍,也是理解源始规则的关键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带领探索队的核心成员,朝着试炼通道走去,一场关乎多元宇宙未来的终极试炼,即将在源始神殿的地下展开。
探索队成员沿着试炼通道缓缓下行,通道两侧的墙壁由源始晶体构成,表面不断流淌着白色的源始能量,这些能量中蕴含着源始文明对宇宙平衡的理解,透过能量波动,众人仿佛能看到源始文明成员在实验室中调试规则、在星域间构建平衡阵的场景。通道尽头的试炼台呈圆形,直径约百米,台面刻满了相互交织的源始符文,符文中心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源始平衡核心”,核心释放的规则波动与多元宇宙的本源规则产生着微妙共鸣。
“源始平衡试炼的核心,是模拟‘力量与平衡的抉择’。”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核心传递的信息,“试炼台会根据我们的意识,构建出不同的‘平衡困境’,只有做出符合宇宙平衡本质的选择,才能通过试炼,获得源始规则碎片的认可。”
大会结束后,跨空间规则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定《规则契约执行细则》,明确双方在技术共享、规则监督、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职责与流程。同时,联盟与域外议会共同启动了“跨空间文明交流计划”,首批一百名多元宇宙的本源平衡使者与一百名域外文明的规则学者,将互访对方空间,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与技术交流,为后续的深度合作积累经验。
赵家麟与林婉儿站在超维度圣殿的顶端,望着远处璀璨的宇宙。源始规则法典悬浮在他们面前,表面的源始符文不断闪烁,记录着跨空间规则契约签署的重要时刻。“我们已经完成了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规则制衡,却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林婉儿轻声说道,“源始规则法典中提到,在我们所处的跨空间之外,还存在着‘超空间集群’,每个集群都有独特的规则体系,未来或许会遇到新的跨空间平衡挑战。”
赵家麟点头,目光坚定:“平衡之路永无止境,无论是多元宇宙内部的规则优化,还是跨空间的制衡合作,我们都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但只要我们坚守‘平衡共生’的理念,团结所有文明的力量,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挑战。”
就在此时,源始规则监测节点突然传来新的预警——在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规则契约屏障外侧,出现了一道微弱的“超空间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与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超空间集群能量特征”高度一致。赵家麟与林婉儿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期待与警惕——新的跨空间探索,或许即将开始。
“全域号”的警报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不是危机的预警,而是新探索的召唤。赵家麟与林婉儿快步走向战舰,准备带领探索队,前往规则契约屏障外侧,调查超空间能量波动的来源。舰身上的跨宇宙平衡联盟徽章与源始规则符文熠熠生辉,朝着未知的超空间领域驶去,留下一道跨越空间的璀璨轨迹。这道轨迹,不仅是探索的印记,更是跨空间平衡理念的延伸,它将继续在宇宙中延伸,书写着全新的跨空间平衡传奇。
“全域号”驶离超维度领域,朝着规则契约屏障外侧的超空间能量波动区域进发。舰体两侧的源始规则符文不断闪烁,释放出淡金色的能量光晕,与契约屏障的交织能量形成微妙共鸣,确保战舰在穿越屏障时不会引发规则紊乱。林婉儿站在舷窗前,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着远处的超空间波动——那股波动不同于多元宇宙的本源能量,也区别于域外空间的暗紫色能量,它呈现出“多维度叠加”的特性,仿佛同时包含着数十种不同空间的规则气息,让人难以捉摸其本质。
“超空间集群的能量波动比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更复杂。”超维度主通过超维度探测仪分析数据,眉头微蹙,“探测显示,波动源头周围存在‘空间褶皱层’,这些褶皱层由多层不同规则的空间叠加形成,常规航行路线会被直接扭曲,甚至可能误入未知维度陷阱。”
赵家麟让舰队放慢速度,启动“源始空间解析系统”——这套系统基于源始规则法典中的空间理论,能实时解析空间褶皱层的规则结构,绘制出安全的航行路线。系统启动后,舰桥的全息投影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淡金色线条,这些线条在杂乱的空间褶皱中开辟出一条蜿蜒的通道,每一段线条都标注着对应的空间规则参数,确保战舰能精准适配不同褶皱层的规则环境。
舰队沿着解析出的路线缓慢穿梭,空间褶皱层的环境远比预期更恶劣:时而遭遇“规则乱流”,让战舰的源始防御罩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能量涟漪;时而陷入“维度幻象”,舷窗外的景象突然切换成其他空间的画面,若不是源始规则符文的警示作用,船员很容易迷失方向。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与源始规则共鸣,提前感知到多处隐藏的维度陷阱,引导舰队成功避开——其中一处陷阱会将闯入者直接传送到“虚空死寂区”,那里没有任何能量与规则,任何物体进入后都会被彻底虚无化。
经过五天的艰难航行,舰队终于抵达超空间能量波动的源头——一片由数十个“微型空间泡”组成的“超空间集群雏形区”。每个微型空间泡都包裹着不同的规则体系:有的空间泡内充满了“液态规则能量”,能将物质直接转化为能量形态;有的空间泡呈现出“平面维度结构”,所有物体都只能在二维平面内移动;还有的空间泡蕴含着“时间无序规则”,内部的时间流速每秒都在随机变化,从静止到千万倍加速不等。
“这些微型空间泡正在缓慢融合,未来很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超空间集群。”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空间泡的融合趋势,“但目前融合过程极其不稳定,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随时可能引发‘超空间爆炸’,波及周边的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家麟让科研团队启动“超空间规则采样装置”,用特制的“源始晶体容器”收集每个空间泡的规则样本。采样过程中,团队发现一个特殊的“核心空间泡”——它位于集群雏形区的中心,内部蕴含着“超空间本源能量”,这种能量是维系所有微型空间泡稳定的关键,却因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正以极快的速度消耗。若核心空间泡的能量耗尽,整个集群雏形区将彻底崩溃,引发的连锁反应足以撕裂规则契约屏障。
“必须在核心空间泡能量耗尽前,构建‘超空间规则平衡阵’,稳定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赵家麟做出决定,同时通过本源平衡网络联系跨宇宙平衡议会与域外议会,告知他们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的情况,请求派遣技术支援。
议会迅速响应,跨宇宙平衡联盟派出由源初遗民、本源文明分支组成的“规则平衡团队”,携带大量源始晶体与规则调节设备;域外议会则派出“域外规则协作队”,带来基于域外规则研发的“空间稳定装置”。两支支援队伍在三天内抵达集群雏形区,与“全域号”舰队汇合,共同制定平衡方案。
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源初遗民负责解析所有微型空间泡的规则参数,建立“超空间规则数据库”,为平衡阵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第二阶段,由本源文明分支与域外规则协作队共同搭建平衡阵的基础框架,用源始晶体与域外晶体混合打造“规则传导柱”,确保不同规则能在阵中实现平稳过渡;第三阶段,由赵家麟与林婉儿注入源始规则能量,激活平衡阵,中和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同时为核心空间泡补充超空间本源能量。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后,源初遗民的维度学者操控“规则解析仪”,对每个微型空间泡进行全方位扫描。解析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空间泡的规则存在“反向兼容性”——例如液态规则能量空间泡与平面维度空间泡的规则,在特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而非单纯冲突。“这是构建平衡阵的关键!”一名学者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利用规则的反向兼容性,在平衡阵中设置‘规则转化节点’,让冲突的规则转化为互补规则,从根本上解决冲突问题。”
基于这一发现,规则数据库的构建效率大幅提升,仅用两天就完成了所有空间泡的规则解析。第二阶段的框架搭建工作随即展开,团队在集群雏形区周围布置了两百根规则传导柱,每根柱子之间用源始能量与域外能量编织的“规则网线”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球形平衡阵。规则传导柱的顶端安装着“规则调节芯片”,能根据数据库的参数,实时调整传导的规则强度,确保规则转化节点的稳定运行。
当平衡阵的基础框架完成时,核心空间泡的超空间本源能量已消耗过半,表面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部分微型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明显加剧,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能量爆炸。“必须立刻激活平衡阵!”赵家麟与林婉儿同时登上位于平衡阵中心的“规则激活台”,两人双手相握,同时释放源始规则能量,注入激活台的核心装置。
淡金色的能量顺着规则网线快速蔓延,流经每一根规则传导柱时,柱子顶端的芯片开始闪烁,自动调节规则参数。当能量抵达第一个规则转化节点时,液态规则能量空间泡与平面维度空间泡的规则开始发生转化——液态能量逐渐凝结成二维平面上的“能量纹路”,平面维度则延伸出微小的“能量通道”,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二维能量平面规则”,不仅不再冲突,还能为核心空间泡提供少量能量补充。
随着更多规则转化节点被激活,微型空间泡之间的冲突逐一化解,原本紊乱的超空间能量逐渐变得有序。赵家麟与林婉儿抓住机会,将大量源始规则能量注入核心空间泡,补充其消耗的超空间本源能量。核心空间泡表面的裂痕逐渐愈合,释放出的能量波动也变得稳定,整个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终于恢复平衡。
平衡阵激活成功后,团队在集群雏形区周围建立了“超空间监测站”,配备源始规则监测仪与超空间能量探测器,实时监控空间泡的融合状态与平衡阵的运行情况。监测站的数据通过跨空间网络,同步传输给跨宇宙平衡议会与域外议会,确保双方能及时掌握超空间集群的动态。
“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的稳定,为我们探索超空间领域积累了关键经验。”赵家麟在监测站的启动仪式上说道,“但这只是超空间探索的第一步,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成熟的超空间集群包含数千个空间泡,每个空间泡都有独特的文明与规则体系,未来我们还需要面对更复杂的跨空间平衡挑战。”
舰队在集群雏形区停留了一周,期间科研团队对平衡阵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优化了规则转化节点的参数,进一步提升了平衡阵的稳定性。同时,他们还从核心空间泡中提取了少量超空间本源能量样本,发现这种能量能与源始能量融合,形成更强大的“超源始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强化规则平衡体系,还能提升跨空间航行的效率,为未来的超空间探索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舰队准备离开超空间集群雏形区,返回超维度领域时,林婉儿的超验生命能量突然感知到一股熟悉的波动——这股波动与之前在本源文明主城遗迹中发现的“本源方舟”信号高度相似,却来自超空间集群雏形区外侧的“未知超空间通道”。
“本源方舟的信号怎么会出现在超空间领域?”赵家麟心中疑惑,立刻让舰队调整航向,朝着未知超空间通道驶去。通道隐藏在一片空间褶皱层中,表面覆盖着一层由超空间本源能量构成的“能量薄膜”,若不是林婉儿的超验生命能量感知敏锐,根本无法发现。
舰队靠近通道时,超维度探测仪捕捉到通道内部的景象——一艘残破的本源方舟正悬浮在通道中央,舰体表面布满了超空间能量造成的裂痕,部分区域已彻底损毁,但方舟的核心舱仍在释放微弱的本源能量,维持着最后的运转。更令人震惊的是,探测仪还在方舟内部发现了“生命信号”——虽然信号极其微弱,却证明方舟上可能还存在存活的本源文明成员。
“必须进入通道,救援方舟上的生命!”赵家麟下令舰队启动源始能量护罩,缓慢穿过能量薄膜,进入未知超空间通道。通道内部的超空间能量浓度极高,舰体的源始防御罩不时被能量冲击得剧烈闪烁,船员不得不时刻调整护罩的能量输出,确保战舰安全。
当舰队抵达本源方舟附近时,赵家麟带领一支救援小队,驾驶小型登陆舰,小心翼翼地靠近方舟。方舟的入口已严重变形,救援小队用源始能量切割刃强行打开入口,进入方舟内部。舱内一片狼藉,大量设备因超空间能量侵蚀而失效,地面上散落着本源晶体碎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本源能量气息。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
探索队的舰队由“全域号”与十艘超本源晶体战舰组成,每艘战舰都配备了本源反域外炮、域外能量吸收装置与最新的源始规则探测仪。舰队从超维度领域出发,朝着多元宇宙最深处的源始维度核心区驶去。沿途的维度环境越来越复杂,空间中不时出现“源始能量湍流”,这种湍流蕴含着原始的宇宙能量,能轻易撕裂常规战舰的防御,舰队不得不时刻保持最高级别的防御状态,缓慢穿梭在湍流的间隙中。
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航行,舰队终于抵达源始维度核心区。这里的景象与多元宇宙的其他区域截然不同——天空呈现出纯粹的白色,没有恒星与行星,只有无数道由源始能量构成的“源始光带”,光带中蕴含着浓郁的源始规则气息;核心区的中心,悬浮着一座由源始晶体构建的“源始神殿”,神殿表面刻满了无法识别的“源始符文”,这些符文不断释放出神秘的规则波动,仿佛在诉说着源始文明的历史。
“源始神殿的入口处,存在着一道‘源始规则屏障’,只有通过屏障的考验,才能进入神殿内部。”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屏障的特性,“考验的核心是‘规则理解’,需要我们释放出与源始规则相契合的能量,证明我们有能力掌控源始规则,而不是被规则反噬。”
赵家麟与探索队的核心成员,站在源始规则屏障前,同时释放出自身最纯净的本源能量。本源能量与源始规则屏障接触的瞬间,屏障表面浮现出大量源始符文,符文快速组合,形成一道道关于源始规则的“规则谜题”——这些谜题需要通过对宇宙本质、平衡共生、能量循环的理解来解答。
众人相互配合,结合对本源规则的认知与多元宇宙的实践经验,逐一解答规则谜题。当最后一道谜题被解答完成时,源始规则屏障缓缓打开,露出源始神殿内部的景象。神殿内部的墙壁上,绘制着源始文明发展的壁画——从源始文明诞生,掌握源始规则,创造多元宇宙的早期维度;到源始文明用源始规则调控宇宙演化,促进文明诞生;再到源始规则失控,源始文明为了防止规则反噬多元宇宙,选择自我毁灭,将源始规则碎片封印在神殿深处。
神殿的最深处,是一座由源始晶体打造的“源始规则宝库”。宝库的大门上刻满了源始符文,只有输入正确的“源始符文密码”才能开启。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与宝库大门共鸣,发现密码是由源始文明自我毁灭前留下的“平衡誓言”构成,誓言中蕴含着“守护多元宇宙、尊重规则平衡”的核心理念。
赵家麟根据林婉儿解读的信息,在大门上依次输入源始符文密码。当最后一个符文输入完成时,宝库大门缓缓打开,内部悬浮着数百颗闪烁着白色光芒的“源始规则碎片”,碎片周围环绕着纯净的源始能量,散发着令人敬畏的规则气息。
就在众人准备收集源始规则碎片时,宝库深处突然传来一道古老而威严的意识:“外来者,你们通过了源始规则的考验,证明了你们对平衡的理解与坚守。但源始规则的力量远超你们的想象,若想掌控它,还需通过最后一项‘源始平衡试炼’——只有在试炼中证明你们能在掌握强大力量后,依旧坚守平衡初心,才能真正获得源始规则碎片的认可。”
随着意识的消散,宝库的地面突然裂开,形成一道通往地下的“试炼通道”。通道中散发着浓郁的源始能量,隐约能看到通道深处存在着一座“源始平衡试炼台”。赵家麟知道,这是获取源始规则碎片的最后障碍,也是理解源始规则的关键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带领探索队的核心成员,朝着试炼通道走去,一场关乎多元宇宙未来的终极试炼,即将在源始神殿的地下展开。
探索队成员沿着试炼通道缓缓下行,通道两侧的墙壁由源始晶体构成,表面不断流淌着白色的源始能量,这些能量中蕴含着源始文明对宇宙平衡的理解,透过能量波动,众人仿佛能看到源始文明成员在实验室中调试规则、在星域间构建平衡阵的场景。通道尽头的试炼台呈圆形,直径约百米,台面刻满了相互交织的源始符文,符文中心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源始平衡核心”,核心释放的规则波动与多元宇宙的本源规则产生着微妙共鸣。
“源始平衡试炼的核心,是模拟‘力量与平衡的抉择’。”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核心传递的信息,“试炼台会根据我们的意识,构建出不同的‘平衡困境’,只有做出符合宇宙平衡本质的选择,才能通过试炼,获得源始规则碎片的认可。”
大会结束后,跨空间规则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定《规则契约执行细则》,明确双方在技术共享、规则监督、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职责与流程。同时,联盟与域外议会共同启动了“跨空间文明交流计划”,首批一百名多元宇宙的本源平衡使者与一百名域外文明的规则学者,将互访对方空间,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与技术交流,为后续的深度合作积累经验。
赵家麟与林婉儿站在超维度圣殿的顶端,望着远处璀璨的宇宙。源始规则法典悬浮在他们面前,表面的源始符文不断闪烁,记录着跨空间规则契约签署的重要时刻。“我们已经完成了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规则制衡,却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林婉儿轻声说道,“源始规则法典中提到,在我们所处的跨空间之外,还存在着‘超空间集群’,每个集群都有独特的规则体系,未来或许会遇到新的跨空间平衡挑战。”
赵家麟点头,目光坚定:“平衡之路永无止境,无论是多元宇宙内部的规则优化,还是跨空间的制衡合作,我们都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但只要我们坚守‘平衡共生’的理念,团结所有文明的力量,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挑战。”
就在此时,源始规则监测节点突然传来新的预警——在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的规则契约屏障外侧,出现了一道微弱的“超空间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与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超空间集群能量特征”高度一致。赵家麟与林婉儿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期待与警惕——新的跨空间探索,或许即将开始。
“全域号”的警报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不是危机的预警,而是新探索的召唤。赵家麟与林婉儿快步走向战舰,准备带领探索队,前往规则契约屏障外侧,调查超空间能量波动的来源。舰身上的跨宇宙平衡联盟徽章与源始规则符文熠熠生辉,朝着未知的超空间领域驶去,留下一道跨越空间的璀璨轨迹。这道轨迹,不仅是探索的印记,更是跨空间平衡理念的延伸,它将继续在宇宙中延伸,书写着全新的跨空间平衡传奇。
“全域号”驶离超维度领域,朝着规则契约屏障外侧的超空间能量波动区域进发。舰体两侧的源始规则符文不断闪烁,释放出淡金色的能量光晕,与契约屏障的交织能量形成微妙共鸣,确保战舰在穿越屏障时不会引发规则紊乱。林婉儿站在舷窗前,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着远处的超空间波动——那股波动不同于多元宇宙的本源能量,也区别于域外空间的暗紫色能量,它呈现出“多维度叠加”的特性,仿佛同时包含着数十种不同空间的规则气息,让人难以捉摸其本质。
“超空间集群的能量波动比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的更复杂。”超维度主通过超维度探测仪分析数据,眉头微蹙,“探测显示,波动源头周围存在‘空间褶皱层’,这些褶皱层由多层不同规则的空间叠加形成,常规航行路线会被直接扭曲,甚至可能误入未知维度陷阱。”
赵家麟让舰队放慢速度,启动“源始空间解析系统”——这套系统基于源始规则法典中的空间理论,能实时解析空间褶皱层的规则结构,绘制出安全的航行路线。系统启动后,舰桥的全息投影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淡金色线条,这些线条在杂乱的空间褶皱中开辟出一条蜿蜒的通道,每一段线条都标注着对应的空间规则参数,确保战舰能精准适配不同褶皱层的规则环境。
舰队沿着解析出的路线缓慢穿梭,空间褶皱层的环境远比预期更恶劣:时而遭遇“规则乱流”,让战舰的源始防御罩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能量涟漪;时而陷入“维度幻象”,舷窗外的景象突然切换成其他空间的画面,若不是源始规则符文的警示作用,船员很容易迷失方向。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与源始规则共鸣,提前感知到多处隐藏的维度陷阱,引导舰队成功避开——其中一处陷阱会将闯入者直接传送到“虚空死寂区”,那里没有任何能量与规则,任何物体进入后都会被彻底虚无化。
经过五天的艰难航行,舰队终于抵达超空间能量波动的源头——一片由数十个“微型空间泡”组成的“超空间集群雏形区”。每个微型空间泡都包裹着不同的规则体系:有的空间泡内充满了“液态规则能量”,能将物质直接转化为能量形态;有的空间泡呈现出“平面维度结构”,所有物体都只能在二维平面内移动;还有的空间泡蕴含着“时间无序规则”,内部的时间流速每秒都在随机变化,从静止到千万倍加速不等。
“这些微型空间泡正在缓慢融合,未来很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超空间集群。”林婉儿通过超验生命能量感知到空间泡的融合趋势,“但目前融合过程极其不稳定,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随时可能引发‘超空间爆炸’,波及周边的多元宇宙与域外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家麟让科研团队启动“超空间规则采样装置”,用特制的“源始晶体容器”收集每个空间泡的规则样本。采样过程中,团队发现一个特殊的“核心空间泡”——它位于集群雏形区的中心,内部蕴含着“超空间本源能量”,这种能量是维系所有微型空间泡稳定的关键,却因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正以极快的速度消耗。若核心空间泡的能量耗尽,整个集群雏形区将彻底崩溃,引发的连锁反应足以撕裂规则契约屏障。
“必须在核心空间泡能量耗尽前,构建‘超空间规则平衡阵’,稳定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赵家麟做出决定,同时通过本源平衡网络联系跨宇宙平衡议会与域外议会,告知他们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的情况,请求派遣技术支援。
议会迅速响应,跨宇宙平衡联盟派出由源初遗民、本源文明分支组成的“规则平衡团队”,携带大量源始晶体与规则调节设备;域外议会则派出“域外规则协作队”,带来基于域外规则研发的“空间稳定装置”。两支支援队伍在三天内抵达集群雏形区,与“全域号”舰队汇合,共同制定平衡方案。
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源初遗民负责解析所有微型空间泡的规则参数,建立“超空间规则数据库”,为平衡阵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第二阶段,由本源文明分支与域外规则协作队共同搭建平衡阵的基础框架,用源始晶体与域外晶体混合打造“规则传导柱”,确保不同规则能在阵中实现平稳过渡;第三阶段,由赵家麟与林婉儿注入源始规则能量,激活平衡阵,中和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同时为核心空间泡补充超空间本源能量。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后,源初遗民的维度学者操控“规则解析仪”,对每个微型空间泡进行全方位扫描。解析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空间泡的规则存在“反向兼容性”——例如液态规则能量空间泡与平面维度空间泡的规则,在特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而非单纯冲突。“这是构建平衡阵的关键!”一名学者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利用规则的反向兼容性,在平衡阵中设置‘规则转化节点’,让冲突的规则转化为互补规则,从根本上解决冲突问题。”
基于这一发现,规则数据库的构建效率大幅提升,仅用两天就完成了所有空间泡的规则解析。第二阶段的框架搭建工作随即展开,团队在集群雏形区周围布置了两百根规则传导柱,每根柱子之间用源始能量与域外能量编织的“规则网线”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球形平衡阵。规则传导柱的顶端安装着“规则调节芯片”,能根据数据库的参数,实时调整传导的规则强度,确保规则转化节点的稳定运行。
当平衡阵的基础框架完成时,核心空间泡的超空间本源能量已消耗过半,表面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部分微型空间泡之间的规则冲突明显加剧,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能量爆炸。“必须立刻激活平衡阵!”赵家麟与林婉儿同时登上位于平衡阵中心的“规则激活台”,两人双手相握,同时释放源始规则能量,注入激活台的核心装置。
淡金色的能量顺着规则网线快速蔓延,流经每一根规则传导柱时,柱子顶端的芯片开始闪烁,自动调节规则参数。当能量抵达第一个规则转化节点时,液态规则能量空间泡与平面维度空间泡的规则开始发生转化——液态能量逐渐凝结成二维平面上的“能量纹路”,平面维度则延伸出微小的“能量通道”,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二维能量平面规则”,不仅不再冲突,还能为核心空间泡提供少量能量补充。
随着更多规则转化节点被激活,微型空间泡之间的冲突逐一化解,原本紊乱的超空间能量逐渐变得有序。赵家麟与林婉儿抓住机会,将大量源始规则能量注入核心空间泡,补充其消耗的超空间本源能量。核心空间泡表面的裂痕逐渐愈合,释放出的能量波动也变得稳定,整个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终于恢复平衡。
平衡阵激活成功后,团队在集群雏形区周围建立了“超空间监测站”,配备源始规则监测仪与超空间能量探测器,实时监控空间泡的融合状态与平衡阵的运行情况。监测站的数据通过跨空间网络,同步传输给跨宇宙平衡议会与域外议会,确保双方能及时掌握超空间集群的动态。
“超空间集群雏形区的稳定,为我们探索超空间领域积累了关键经验。”赵家麟在监测站的启动仪式上说道,“但这只是超空间探索的第一步,源始规则法典中记载,成熟的超空间集群包含数千个空间泡,每个空间泡都有独特的文明与规则体系,未来我们还需要面对更复杂的跨空间平衡挑战。”
舰队在集群雏形区停留了一周,期间科研团队对平衡阵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优化了规则转化节点的参数,进一步提升了平衡阵的稳定性。同时,他们还从核心空间泡中提取了少量超空间本源能量样本,发现这种能量能与源始能量融合,形成更强大的“超源始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强化规则平衡体系,还能提升跨空间航行的效率,为未来的超空间探索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舰队准备离开超空间集群雏形区,返回超维度领域时,林婉儿的超验生命能量突然感知到一股熟悉的波动——这股波动与之前在本源文明主城遗迹中发现的“本源方舟”信号高度相似,却来自超空间集群雏形区外侧的“未知超空间通道”。
“本源方舟的信号怎么会出现在超空间领域?”赵家麟心中疑惑,立刻让舰队调整航向,朝着未知超空间通道驶去。通道隐藏在一片空间褶皱层中,表面覆盖着一层由超空间本源能量构成的“能量薄膜”,若不是林婉儿的超验生命能量感知敏锐,根本无法发现。
舰队靠近通道时,超维度探测仪捕捉到通道内部的景象——一艘残破的本源方舟正悬浮在通道中央,舰体表面布满了超空间能量造成的裂痕,部分区域已彻底损毁,但方舟的核心舱仍在释放微弱的本源能量,维持着最后的运转。更令人震惊的是,探测仪还在方舟内部发现了“生命信号”——虽然信号极其微弱,却证明方舟上可能还存在存活的本源文明成员。
“必须进入通道,救援方舟上的生命!”赵家麟下令舰队启动源始能量护罩,缓慢穿过能量薄膜,进入未知超空间通道。通道内部的超空间能量浓度极高,舰体的源始防御罩不时被能量冲击得剧烈闪烁,船员不得不时刻调整护罩的能量输出,确保战舰安全。
当舰队抵达本源方舟附近时,赵家麟带领一支救援小队,驾驶小型登陆舰,小心翼翼地靠近方舟。方舟的入口已严重变形,救援小队用源始能量切割刃强行打开入口,进入方舟内部。舱内一片狼藉,大量设备因超空间能量侵蚀而失效,地面上散落着本源晶体碎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本源能量气息。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