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极狐 Robotaxi 落地 无人出租或迎经济爆发点-《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马特贝简单吃完早餐就回到书房继续工作,刘老板送完胖纸回来又开始折腾安哥,昨天的暴雨把他们两个浇得够呛,今天估计怕了,早早想趁太阳还比较灿烂就先去上学。

  查完外盘的资料,马特贝一直想搞清楚极狐上市公司销量数据和第三方的差异是怎么形成的?无意间看到一则消息: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透露,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将于6月22日首次公开试运营。

  无人出租国内早就开始试点了,全面推出的时间可能还没这么快,这方面中国是走在美国前面的,而且特斯拉的纯视觉辅助驾驶在国内都还没达到国内的审核标准,在全球包括美国也没有全面启动商用,光靠一些狗腿子吹没有任何意义。

  北汽蓝谷的无人出租项目确实属于 L4 级自动驾驶范畴,其落地时间并非完全滞后于 L3 的推广。

  北汽蓝谷与小马智行合作的极狐阿尔法 T5 Robotaxi 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计划 2025 年 6 月在北京正式上路运营。

  这一进程得到政策层面的明确支持:北京市 2025 年 4 月实施的《自动驾驶条例》首次将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纳入法规框架,允许其用于出租车等场景。

  北汽蓝谷与小马智行的合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基于极狐阿尔法 T5 车型开发的全无人驾驶 Robotaxi,采用双冗余制动、转向系统,符合 L4 级技术标准。

  2024 年 11 月签约时,双方明确首批千台级车辆将于 2025 年投放,覆盖北京四环外区域,并计划两年内扩展至二环内。此前,北汽蓝谷已通过百度 Apollo 在武汉部署了 400 辆无人出租车,积累了实际运营经验。

  北汽蓝谷近期获得 101.5 亿元增资,其中小马智行投资 2 亿元,北京国资系统注资 50 亿元,为 Robotaxi 项目提供了充足资金。

  北汽极狐的上市公司公布的月度销量和第三方的零售交付数据出入比较大,会不会是有一部分产量是和无人出租车的投入相关?

  北京市的新条例为 L4 商业化扫清了法律障碍,而北汽蓝谷的 Robotaxi 被定位为 “全市场首个满足 L4 前装要求” 的车型,可直接接入政策先行区的管理体系。预计 2025 年运营初期将聚焦高价值区域,如科技园区、交通枢纽,逐步向核心城区扩展。

  马斯克曾宣称 Cybercab 将于 2026 年量产,但巴克莱等机构分析认为,特斯拉 Robotaxi 在华落地至少需推迟至 2027 年,且初期规模有限(约 10 辆车)。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如小马智行、百度已实现日均超 10 单的商业化运营,且成本控制优于特斯拉。

  北汽蓝谷采用 “车端冗余 路侧协同” 方案,依托小马智行的高精度地图和华为的 5G 网络,降低对单一传感器的依赖。而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虽成本较低,但在国内复杂路况下需更长时间优化。

  中国对 L4 的监管采取 “试点先行、逐步开放” 策略,优先支持本土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北汽蓝谷的 Robotaxi 被纳入北京市 “智慧城市” 战略,而特斯拉需在数据合规、算法适配等方面满足更多附加条件。

  马特贝回想起去年无人出租炒的那么热,今年可能真正落地了,股票市场却没有一点动静,如果L3落地,L4也会逐渐推动,L4在经济价值方面应该会更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