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拓实基础-《穿越以后,我在黑暗世界在造乾坤》

  时间一晃再次的度过了三个月,这天正好是第一批次种下的木薯类杂粮收获的日子。

  在连绵不绝的田亩环抱之中,一道粱子村迎来了木薯类杂粮的收获季。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田间地头便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村民们早早地就扛着锄头、背着竹篓,成群结队地朝种植木薯的田地走去。

  孩子们也跟在大人身后,一路嬉笑打闹,为这忙碌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童趣。

  他们小小的身影在田埂间穿梭,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好奇地观察着脚下的土地,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宝藏。

  走进田间,只见一大片绿油油的木薯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大人们弯下腰,双手熟练地握住木薯的茎秆,用力一拔,一颗颗饱满的木薯便破土而出。

  阳光洒在木薯上,泛出金黄的光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孩子们兴奋地围了过来,瞪大了眼睛,惊叹着木薯的个头之大。

  有的孩子还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感受着木薯粗糙的表皮。

  “哇,这根木薯比我的胳膊还粗呢!”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喊道。

  “我这根更大,都快抱不住了!”旁边的小女孩也不甘示弱地回应道。

  大人们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一边收获着木薯,一边分享着今年的收成和生活中的趣事。

  有的村民还唱起了山歌,悠扬的歌声在田间回荡,为这热闹的场景增添了几分韵味。

  “今年的木薯长得可真好,多亏了这老天爷保佑啊。”

  一位老大爷直起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感慨地说道。

  “是啊,有了这些木薯,咱们今年冬天就不愁吃的了。”

  旁边的一位大婶接过话茬,脸上满是欣慰。

  在收获的过程中,村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有的负责挖木薯,有的负责将木薯装进竹篓,还有的负责将装满木薯的竹篓运到田边的空地上。

  大家齐心协力,动作迅速而有序,不一会儿,田边的空地上就堆满了一座座小山似的木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气温也越来越高。

  但村民们并没有丝毫的懈怠,他们依然干劲十足地忙碌着。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收获不仅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更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在村寨的另一边,妇女们也没闲着。

  她们早早地就在家里准备好了午餐,等待着田间劳作的人们回来。

  厨房里,炊烟袅袅,香气四溢。

  铁锅在炉灶上“咕噜咕噜”地响着,锅里煮着用木薯粉制作的各种美食,有香甜的木薯饼、软糯的木薯糕、鲜美的木薯汤……这些美食不仅是村民们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他们对丰收的庆祝。

  当太阳升到头顶时,田间的劳作终于告一段落。

  村民们扛着装满木薯的竹篓,拖着疲惫但满足的步伐,回到了村寨。

  孩子们则像欢快的小鸟一样,跑在前面,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食。

  一进家门,饭菜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整个村寨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吃过午饭,村民们稍作休息,又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将收获的木薯进行分类整理,一部分留作自家食用,一部分则准备拿去交公粮。

  在整理的过程中,村民们还会互相交流着木薯的储存方法和烹饪技巧,为接下来的生活做着准备。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寨上,给整个村寨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终于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他们坐在院子里,看着院子里堆满的木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则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在这个木薯类杂粮收获的季节里,村寨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这一季杂粮的大丰收,千崖寨势力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稳固期。

  寨子里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粮仓渐渐被填满,百姓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安心与满足。

  这丰收的成果,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千崖寨的发展奠定了稳固根基,让整个势力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更深的根。

  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中,袁涛敏锐地察觉到是时候改善百姓的生活品质了。

  于是,他适时地将蒸笼和酵母引入了千崖寨,让发酵和蒸这种新颖的烹饪方式正式走进了麾下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此之前,木薯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吃法单调,口感欠佳,实在让人难以下咽。

  如今,百姓们按照袁涛的指导,将木薯晾干后磨成粉状,加入酵母发酵,上锅一蒸,或是直接烙成饼。

  经过这样的加工,原本平淡无奇的木薯瞬间变得美味可口起来,口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袁涛原本打算让百姓们将木薯叶子用来喂牲畜,可百姓们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早已饿怕了。

  在他们眼中,任何能吃的东西都不想浪费。

  于是,大批的木薯叶子被腌制成了酱菜。

  虽然袁涛尝过之后,觉得味道并不怎么样,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种酱菜在普通百姓中受欢迎的程度,

  它很快就成为了百姓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小食,为平淡的饭菜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

  在这三个月里,千崖寨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一道梁子村已经住满了八百户人家,将近三千多人的丁口,人丁兴旺,热闹非凡。

  而二道梁子村和三道梁子村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挥洒着汗水,为新的家园添砖加瓦。

  不仅如此,包括袁家堡在内的七个自然村,也都纷纷归到了袁涛的麾下。

  这些自然村的加入,不仅壮大了千崖寨的势力范围,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

  现在的袁涛手下,已经快有九千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