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裕安不知道自己身后跟着一串尾巴。
他只当自己在外面漂泊了十年的女儿可以回家了。
接到还俗文书的那一刻,这个老父亲已经痛哭流涕了——明明当年就不是他女儿的错,可最后只有他的女儿杜若蘅过得“最苦”。
现在好了,女儿还俗了,而且还有了县主的诰命。
将来无论是嫁人,还是留在他身后,都会过得很不错。
只是还没高兴几天,杜裕安随行的护卫就和他说了,魏家人跟在自己后面的事情。
“他们怎么会在我们后面!”杜裕安微微皱眉,“你说他们家两辆马车?”
“是的,大人!”护卫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前天就发现了他们,他们因为去的也是一些常规路线上的陈真,倒是没往跟着咱们的那方面想,可是大人为了加快脚程,临时换了路线,他们又跟上来了,所以......”
杜裕安撸了撸下巴的胡子,思考片刻之后才道:“那也别闲着了,直接问问,他们魏家的人到底要干什么!”
这些护卫本来连着赶路已经很累了,如今听到要停下等人,这就意味着可以休息,全都松了一口气。
此时临近傍晚,本来也是要露宿野外,现下他们在树林的外围,而且周围还有水源,倒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之后他们便分工做起事情了。
找柴火的,打猎的,埋锅做饭的。
杜裕安最悠闲,他直接拿了一根鱼竿在水源处,钓起鱼来。
如今过了一个时辰多一点,魏家的马车就寻了过来。
魏夫人听到侍卫禀告的情况,她只能硬着头皮从马车里下来:“杜大人,你看我们俩家真是有缘分,就算是在这荒郊野岭的,还能遇上。”
“这条路是通往永州的小路,因为偏僻没有几个人知道,魏夫人这是也要去永州?”杜裕安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她,“正常官家女眷是不会走这里的,所以魏夫人,你我相遇不是巧合。
不如,你说说,你这跟着我是在做什么!”
“杜大人,你这话就严重了,我一个有夫婿的良家妇人,我哪里就是跟着你们了,我也是要去永州的。”说到这里,魏夫人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我家儿子魏燕山可是永州的司功参军,
我与我儿多年未见,这次我正好有空闲,便打算去永州去看看他,难道不行吗?”
“行!只是你看儿子归看儿子,其他事情就不要想了。”杜裕安感觉自己的鱼钩动了,手上一提,就发现鱼钩上头挂了一条很小的鱼,觉得没什么意思,他就把鱼放走了。
看着杜裕安表情好像不太严肃的模样,魏夫人心中一动:“杜大人,当年的事情我们也算是各有各的难处,我儿年纪小,边城生活无聊,他一时受不住诱惑,才酿成了大错,
可是不管怎么说,我家老爷把他赶出了魏家,而且还从族谱里除了名,当年的那个农女前几年也亡故了,我们两家其实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而且你家阿蘅会出家......”
“住口,你有没有难处我不知道,但我对你们家那是纯恨,和难处不难处的没有任何关系。”杜裕安把手里的鱼竿交给了身边的人,“你这些话说的真好听,
如果不是你们事后不甘心,传得那些谣言,我家阿蘅根本就不会当道士。”
魏夫人被对方的气势吓到了,只说了一句:“她这女道士当的,也没受什么苦啊!”
“那是我女儿有本事,但凡你换一个人试试。”杜裕安已经不想理会魏夫人,径直回了自己的地方。
“诶!”魏夫人倒是还想说点什么,最好给自己解释解释。
可刚刚说了一个字,于嬷嬷就拉住了魏夫人:“主子,这地方说话都能听到回音,看着怪瘆人的,要不我们先回马车?夫人,有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退一步讲,当初做错事情的人是少爷,就算要道歉也要他亲自登门的,而且光用嘴的话,也太......”
知道于嬷嬷说得很对,魏夫人也就没有再跟过去。
此后倒是一路很平静。
几天后,两家人前后脚到了永州的城门口。
不过两人的待遇完全不同,比起魏家规规矩矩排队进城的做法。
杜裕安一行人,刚刚到城门口,就被霍骁野安排的人看到了,先是有人去通知了他,其他人则是客客气气地和杜裕安问好:“是杜大人吧!我家大人算着时间,您马上就要到了,
我已经在这边等了两天了,今天是第三天,终于是把您给盼来了。”
他只当自己在外面漂泊了十年的女儿可以回家了。
接到还俗文书的那一刻,这个老父亲已经痛哭流涕了——明明当年就不是他女儿的错,可最后只有他的女儿杜若蘅过得“最苦”。
现在好了,女儿还俗了,而且还有了县主的诰命。
将来无论是嫁人,还是留在他身后,都会过得很不错。
只是还没高兴几天,杜裕安随行的护卫就和他说了,魏家人跟在自己后面的事情。
“他们怎么会在我们后面!”杜裕安微微皱眉,“你说他们家两辆马车?”
“是的,大人!”护卫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前天就发现了他们,他们因为去的也是一些常规路线上的陈真,倒是没往跟着咱们的那方面想,可是大人为了加快脚程,临时换了路线,他们又跟上来了,所以......”
杜裕安撸了撸下巴的胡子,思考片刻之后才道:“那也别闲着了,直接问问,他们魏家的人到底要干什么!”
这些护卫本来连着赶路已经很累了,如今听到要停下等人,这就意味着可以休息,全都松了一口气。
此时临近傍晚,本来也是要露宿野外,现下他们在树林的外围,而且周围还有水源,倒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之后他们便分工做起事情了。
找柴火的,打猎的,埋锅做饭的。
杜裕安最悠闲,他直接拿了一根鱼竿在水源处,钓起鱼来。
如今过了一个时辰多一点,魏家的马车就寻了过来。
魏夫人听到侍卫禀告的情况,她只能硬着头皮从马车里下来:“杜大人,你看我们俩家真是有缘分,就算是在这荒郊野岭的,还能遇上。”
“这条路是通往永州的小路,因为偏僻没有几个人知道,魏夫人这是也要去永州?”杜裕安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她,“正常官家女眷是不会走这里的,所以魏夫人,你我相遇不是巧合。
不如,你说说,你这跟着我是在做什么!”
“杜大人,你这话就严重了,我一个有夫婿的良家妇人,我哪里就是跟着你们了,我也是要去永州的。”说到这里,魏夫人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我家儿子魏燕山可是永州的司功参军,
我与我儿多年未见,这次我正好有空闲,便打算去永州去看看他,难道不行吗?”
“行!只是你看儿子归看儿子,其他事情就不要想了。”杜裕安感觉自己的鱼钩动了,手上一提,就发现鱼钩上头挂了一条很小的鱼,觉得没什么意思,他就把鱼放走了。
看着杜裕安表情好像不太严肃的模样,魏夫人心中一动:“杜大人,当年的事情我们也算是各有各的难处,我儿年纪小,边城生活无聊,他一时受不住诱惑,才酿成了大错,
可是不管怎么说,我家老爷把他赶出了魏家,而且还从族谱里除了名,当年的那个农女前几年也亡故了,我们两家其实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而且你家阿蘅会出家......”
“住口,你有没有难处我不知道,但我对你们家那是纯恨,和难处不难处的没有任何关系。”杜裕安把手里的鱼竿交给了身边的人,“你这些话说的真好听,
如果不是你们事后不甘心,传得那些谣言,我家阿蘅根本就不会当道士。”
魏夫人被对方的气势吓到了,只说了一句:“她这女道士当的,也没受什么苦啊!”
“那是我女儿有本事,但凡你换一个人试试。”杜裕安已经不想理会魏夫人,径直回了自己的地方。
“诶!”魏夫人倒是还想说点什么,最好给自己解释解释。
可刚刚说了一个字,于嬷嬷就拉住了魏夫人:“主子,这地方说话都能听到回音,看着怪瘆人的,要不我们先回马车?夫人,有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退一步讲,当初做错事情的人是少爷,就算要道歉也要他亲自登门的,而且光用嘴的话,也太......”
知道于嬷嬷说得很对,魏夫人也就没有再跟过去。
此后倒是一路很平静。
几天后,两家人前后脚到了永州的城门口。
不过两人的待遇完全不同,比起魏家规规矩矩排队进城的做法。
杜裕安一行人,刚刚到城门口,就被霍骁野安排的人看到了,先是有人去通知了他,其他人则是客客气气地和杜裕安问好:“是杜大人吧!我家大人算着时间,您马上就要到了,
我已经在这边等了两天了,今天是第三天,终于是把您给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