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余宁带着李满仓几人,经过多方打听和对比,在四牌楼附近寻到了一个车行,并迅速地和车行谈好了价码。
从合肥乘车到汉口,再从汉口坐船至山城重庆,一路颠簸,最终安全抵达朝天门码头。
到达此地时,田队长给的银钱早已花光,最后两张船票还是大家一起凑出来的。
抗战全面爆发,物价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陈嘉晓得,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涨到匪夷所思的底地步,法币贬值到被人拿来擦屁股都嫌硬。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终于,到达了山城。
“我们到了,我们终于逃出来了!”文丽和谢颖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不行了,得找个地方歇歇脚,这一路晃荡的,胃里都是酸水。”郑大姐上了年纪,不太适应长途跋涉。
朝天门码头旁的小茶铺子,陈嘉放下阿盈,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有气无力道:“小二,上茶......”
原身也没坐过长途船,在半道上就吐的稀里哗啦,阿盈也不太好受,吃什么吐什么,小脸煞白。
两壶红褐色茶汤摆在桌上,唯一还有精神的余宁拿起茶壶给每个人满上。
茶杯端在手里有点烫,只能抿着小口小口的喝。
喝光两壶茶,又续了两壶,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脸色才好看了些,活了过来。
“到了山城,你们都有什么打算?”余宁开口问道。
“去寻我爸妈。”文丽和谢颖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我儿子跟着学校转移,我也得去寻他。”郑大姐眼中深深的担忧。
“我没什么打算,还是想继续干小鬼......”李满仓鼻涕冻了出来,说话的时候吸溜吸溜的,还没等他说完,上空就响起“哔哔哔............”的声音。
短促尖锐的空袭警报令所有人脸色大变。
余宁反应极快:“快躲起来,快进防空洞!”
“人生地不熟的,防空洞在哪呢?”郑大姐急哭了。
“跟着人群跑,他们晓得!”陈嘉扯着嗓子朝几人喊了一声,随后抱起阿盈弯着腰混入人群。
“阿丽,你快起来跟上啊!”谢颖跑出小茶铺子,察觉身后没人,转头一看,文丽竟然摔倒了。
文丽这一下摔得不轻,谢颖艰难的在人潮中逆向而行,把她从地上拽起来。
两人互相搀扶着跑,她们见识过鬼子的凶残,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吓得双腿发软浑身打摆。
“余大哥呢?”文丽环顾四周,焦急的寻找。
“不知道啊,一个没注意,陈嘉和郑大姐她们都不见了。”谢颖急哭了。
“陈兄弟,梁兄弟......”那边的余宁昂着头大喊几人的名字,被身旁的王旭阳拽住。
“老余,别找了,赶紧的,来不及了。”王旭阳强拉着他跑进白事铺,掀开棺椁,往里面一藏。
被余宁惦记的陈嘉和梁宇,跑散了,文丽和谢颖被人群推搡进一个防空洞里,李满仓护着郑大姐也找到了防空洞。
“小娃娃,你怎么不进来啊?”一个大爷边往防空洞里挤,边冲狂跑不停地陈嘉喊。
他进去之前,还冲陈嘉喊了一句:“这儿就是防空洞,你还跑啥啊?”
陈嘉不敢开口,一开口哗哗往肚子里灌风,她拖着阿盈一直跟在几个步伐老练的人身后。
方才那个防空洞人实在是太多了,就好像一个不大的锅,煮了几百个饺子,估计人连个下脚地都没有。
她这般瘦弱的,说不定整个人都得被凌空架起,别到时候没被鬼子轰死,反倒被人挤死。
一个不算拥挤的防空洞中,陈嘉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阿盈心疼的看着她,很懂事的用手给她顺气:“阿叔,怎么哪儿都有鬼子呀?”
陈嘉缓了缓神说:“鬼子打不到这里来,但他们的轰炸机会时不时飞过来丢下好多好多的炮弹,你听到那个鸣笛的声音,要赶紧躲藏起来,知道吗?”
阿盈鼓着脑袋,有些丧气的点了点头:“阿盈知道。”
“好孩子。”陈嘉揉了揉她刚长出来的头发,摸到了一手油。
逃难小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空袭冲散了,陈嘉凭借还不错的外语,找到一份翻译的工作。
山城的物价一天一个样,房价如同天价,陈嘉身上虽然有点钱,但也只够租一间像样的房子,至于买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白天,阿盈去学校,陈嘉到出版社做译工,晚上,陈嘉点上油灯,教阿盈学外语。
她不擅长煮饭做家务,现下山城最不缺的就是女佣,请个佣人包吃包住每月一块大洋。
吃穿住行学费加请保姆,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陈嘉不得不多做几份工,维持二人的生计。
两年后,陈嘉在报纸上看到两则寻人启事,是文丽和余宁刊登的。
兜兜转转,逃难小队又联系上了。
在文丽的介绍下,陈嘉从出版社跳槽去了交通银行任职,余宁、梁宇、王旭阳一同加入军统特别行动队,专门暗杀大小鬼子和汉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郑大姐和李满仓,直到抗战胜利都杳无音信。
1945年9月,陈嘉跟随大部队回到南京城,阿盈也一同跟着转学到了金陵女子初级中学。
12月底,国府成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第二年,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主要负责审理制造大屠杀惨案的日寇和其他战犯。
成立军事法庭仅仅是个开始,日寇在法庭上,想尽各种办法狡辩,用尽各种理由逃避,有的战犯甚至用自杀逃避罪责。
由于缺少关键证据,仅靠幸存者指证,日寇把罪责推得一干二净,声称是华国人对皇军不满从而伺机报复。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很久,国府向广大市民征集证据,这场审判也从半公开转向完全公开。
陈嘉和一名青年同时向国府递交记录日寇行凶的证据,青年手中的是一本相册,每一张照片都清晰的记录了日军的凶残。
有了这本相册,第一批受理的28名甲级战犯难逃罪责,而陈嘉手中的录像被证实为真后,又有数名日寇将领等候宣判。
国府完全披露数百张照片和录像,日寇的凶残震惊中外,各国一片哗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彬彬有礼国际形象良好的日本人能做出来的事!
种种证据大面积登上报刊,流入民间后,举国震愤,国民自发组织“严惩日寇”的游行,数万群众冲向国际法庭,要求严惩罪犯。
这些证据太铁了,也太多了,甚至涉及到了天皇的叔父。
最终,数十名甲级战犯分别以“反和平罪”“反人道罪”“战争罪”等等,被判处绞刑,数百名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当宣判结束后,所有华国人全部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夜,南京城马路边上,巷子口,全是烧纸的,烧给死去的亲朋好友,告诉他们,恶人终于恶报!
行刑那日,陈嘉带着阿盈早早的去了,路两旁大约有上万名群众,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一瞬不瞬的死死盯着被处刑的鬼子。
再后来,阿盈前往南洋留学,陈嘉随她一同去了,再次回到南京城,已是1979年。
阿盈买下了升平巷的老宅,此时,陈嘉胳膊腿已经不大好使了,但还是坚持给亲人上香,包括杜婉月女士和无名英雄,直到寿终正寝。
喜欢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
从合肥乘车到汉口,再从汉口坐船至山城重庆,一路颠簸,最终安全抵达朝天门码头。
到达此地时,田队长给的银钱早已花光,最后两张船票还是大家一起凑出来的。
抗战全面爆发,物价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陈嘉晓得,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涨到匪夷所思的底地步,法币贬值到被人拿来擦屁股都嫌硬。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终于,到达了山城。
“我们到了,我们终于逃出来了!”文丽和谢颖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不行了,得找个地方歇歇脚,这一路晃荡的,胃里都是酸水。”郑大姐上了年纪,不太适应长途跋涉。
朝天门码头旁的小茶铺子,陈嘉放下阿盈,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有气无力道:“小二,上茶......”
原身也没坐过长途船,在半道上就吐的稀里哗啦,阿盈也不太好受,吃什么吐什么,小脸煞白。
两壶红褐色茶汤摆在桌上,唯一还有精神的余宁拿起茶壶给每个人满上。
茶杯端在手里有点烫,只能抿着小口小口的喝。
喝光两壶茶,又续了两壶,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脸色才好看了些,活了过来。
“到了山城,你们都有什么打算?”余宁开口问道。
“去寻我爸妈。”文丽和谢颖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我儿子跟着学校转移,我也得去寻他。”郑大姐眼中深深的担忧。
“我没什么打算,还是想继续干小鬼......”李满仓鼻涕冻了出来,说话的时候吸溜吸溜的,还没等他说完,上空就响起“哔哔哔............”的声音。
短促尖锐的空袭警报令所有人脸色大变。
余宁反应极快:“快躲起来,快进防空洞!”
“人生地不熟的,防空洞在哪呢?”郑大姐急哭了。
“跟着人群跑,他们晓得!”陈嘉扯着嗓子朝几人喊了一声,随后抱起阿盈弯着腰混入人群。
“阿丽,你快起来跟上啊!”谢颖跑出小茶铺子,察觉身后没人,转头一看,文丽竟然摔倒了。
文丽这一下摔得不轻,谢颖艰难的在人潮中逆向而行,把她从地上拽起来。
两人互相搀扶着跑,她们见识过鬼子的凶残,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吓得双腿发软浑身打摆。
“余大哥呢?”文丽环顾四周,焦急的寻找。
“不知道啊,一个没注意,陈嘉和郑大姐她们都不见了。”谢颖急哭了。
“陈兄弟,梁兄弟......”那边的余宁昂着头大喊几人的名字,被身旁的王旭阳拽住。
“老余,别找了,赶紧的,来不及了。”王旭阳强拉着他跑进白事铺,掀开棺椁,往里面一藏。
被余宁惦记的陈嘉和梁宇,跑散了,文丽和谢颖被人群推搡进一个防空洞里,李满仓护着郑大姐也找到了防空洞。
“小娃娃,你怎么不进来啊?”一个大爷边往防空洞里挤,边冲狂跑不停地陈嘉喊。
他进去之前,还冲陈嘉喊了一句:“这儿就是防空洞,你还跑啥啊?”
陈嘉不敢开口,一开口哗哗往肚子里灌风,她拖着阿盈一直跟在几个步伐老练的人身后。
方才那个防空洞人实在是太多了,就好像一个不大的锅,煮了几百个饺子,估计人连个下脚地都没有。
她这般瘦弱的,说不定整个人都得被凌空架起,别到时候没被鬼子轰死,反倒被人挤死。
一个不算拥挤的防空洞中,陈嘉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阿盈心疼的看着她,很懂事的用手给她顺气:“阿叔,怎么哪儿都有鬼子呀?”
陈嘉缓了缓神说:“鬼子打不到这里来,但他们的轰炸机会时不时飞过来丢下好多好多的炮弹,你听到那个鸣笛的声音,要赶紧躲藏起来,知道吗?”
阿盈鼓着脑袋,有些丧气的点了点头:“阿盈知道。”
“好孩子。”陈嘉揉了揉她刚长出来的头发,摸到了一手油。
逃难小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空袭冲散了,陈嘉凭借还不错的外语,找到一份翻译的工作。
山城的物价一天一个样,房价如同天价,陈嘉身上虽然有点钱,但也只够租一间像样的房子,至于买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白天,阿盈去学校,陈嘉到出版社做译工,晚上,陈嘉点上油灯,教阿盈学外语。
她不擅长煮饭做家务,现下山城最不缺的就是女佣,请个佣人包吃包住每月一块大洋。
吃穿住行学费加请保姆,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陈嘉不得不多做几份工,维持二人的生计。
两年后,陈嘉在报纸上看到两则寻人启事,是文丽和余宁刊登的。
兜兜转转,逃难小队又联系上了。
在文丽的介绍下,陈嘉从出版社跳槽去了交通银行任职,余宁、梁宇、王旭阳一同加入军统特别行动队,专门暗杀大小鬼子和汉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郑大姐和李满仓,直到抗战胜利都杳无音信。
1945年9月,陈嘉跟随大部队回到南京城,阿盈也一同跟着转学到了金陵女子初级中学。
12月底,国府成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第二年,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主要负责审理制造大屠杀惨案的日寇和其他战犯。
成立军事法庭仅仅是个开始,日寇在法庭上,想尽各种办法狡辩,用尽各种理由逃避,有的战犯甚至用自杀逃避罪责。
由于缺少关键证据,仅靠幸存者指证,日寇把罪责推得一干二净,声称是华国人对皇军不满从而伺机报复。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很久,国府向广大市民征集证据,这场审判也从半公开转向完全公开。
陈嘉和一名青年同时向国府递交记录日寇行凶的证据,青年手中的是一本相册,每一张照片都清晰的记录了日军的凶残。
有了这本相册,第一批受理的28名甲级战犯难逃罪责,而陈嘉手中的录像被证实为真后,又有数名日寇将领等候宣判。
国府完全披露数百张照片和录像,日寇的凶残震惊中外,各国一片哗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彬彬有礼国际形象良好的日本人能做出来的事!
种种证据大面积登上报刊,流入民间后,举国震愤,国民自发组织“严惩日寇”的游行,数万群众冲向国际法庭,要求严惩罪犯。
这些证据太铁了,也太多了,甚至涉及到了天皇的叔父。
最终,数十名甲级战犯分别以“反和平罪”“反人道罪”“战争罪”等等,被判处绞刑,数百名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当宣判结束后,所有华国人全部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夜,南京城马路边上,巷子口,全是烧纸的,烧给死去的亲朋好友,告诉他们,恶人终于恶报!
行刑那日,陈嘉带着阿盈早早的去了,路两旁大约有上万名群众,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一瞬不瞬的死死盯着被处刑的鬼子。
再后来,阿盈前往南洋留学,陈嘉随她一同去了,再次回到南京城,已是1979年。
阿盈买下了升平巷的老宅,此时,陈嘉胳膊腿已经不大好使了,但还是坚持给亲人上香,包括杜婉月女士和无名英雄,直到寿终正寝。
喜欢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