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二楼的木梯上面推着厚厚的灰尘,留下一长串凌乱而清晰的脚步。
周有粮浑身上下都是软的,脚使不上劲儿,只能手脚并用,爬上去。
卧室房门大开,周有粮爬到了床前。
爱英呈大字状躺在床上,双眼空洞,直勾勾的望着天花板。
周有粮看了一眼被撕烂的袄子,用双手支撑着地板站起来,翻箱倒柜的寻找还能穿的衣裳。
裁缝的老婆不缺衣裳穿,他很快找到一件朴素的纯蓝色的棉袄。
周有粮抱着棉袄转过身,居高临下的看向大床,赤裸的身体一览无余。
爱英前胸和脸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胳膊和腿上还有烟头烫伤的痕迹,浑身上下没一块好肉。
此刻的爱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周有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痛恨自己。
他无助的滑倒在地,跪在床前,狠狠揪住自己的头发,甩给自己几巴掌。
“都怪我,都怪我,爱英,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
“不要说这些了。”爱英像是喉咙里咯了痰,声音沙哑。
她打断了周有粮的痛哭,面无表情的坐起身,拿起衣裳,双手慢慢摸索着穿上。
穿好衣裳,慢慢的下床,对着镜子整理面容。
头发被剪的短短的无需打理,可淤青发紫又肿胀的眼皮和脸颊,无法遮掩。
她小声道:“不要让小穗看出端倪,要是她出了什么事儿,我杀你了!”
爱英的声音轻轻地,没有任何温度和起伏。
说完,她就下楼了,整个过程,没看周有粮一眼。
她恶心自己,也痛恨周有粮,要不是为了女儿,一句话都不想和对方说。
周有粮低声应着,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从始至终都没把小满和玉莲身亡之事告诉她。
他知道,这事儿没法说,如果说了,爱英不死也得疯。
两人关上厨房的门,蹲在地窖门前低声喊道:“开门,是我。”
陈嘉听到熟悉的声音,透过缝隙看到周有粮的脸,立即打开铜锁,把门打开。
两人缓缓进入地窖,陈嘉小穗等人全部围了上来。
小穗望着爹娘满是伤痕,仿佛老了十岁的脸,她唰的一下哭出来。
“爹,娘,鬼子打你们了是不是?”
爱英轻描淡写道:“扇几巴掌打几拳踢几脚,都不妨事,只要还能活着,咱们一家人还能在一起,这些都不重要。”
周有粮神色恹恹:“鬼子要做做样子,让我明天去办良民证,有了良民证,进出就方便了。”
“从现在开始,你们谁也不要上去一步,就是憋死也得死在地窖里,缺水,我去河里打。”
骤然得知儿子儿媳的死讯,他挺了一辈子的腰,垮下来了。
小穗心疼爹妈的伤,两人说什么她都听。
她和杜婉月把两人搀扶到床上,拿出医药箱,处理伤势。
陈嘉放下武器装备,坐在小马扎上,打量着周有粮和爱英。
两个人的神情都有些不对,好似受到了什么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爱英,陈嘉敏锐的察觉到她换了衣服。
身上的蓝色棉袄比之前穿的那件要新得多,脖颈处露出来的内衬,也是崭新的。
要知道,她们在地窖里,都快待十天了,衣服早就脏的没眼看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爬上陈嘉的心头,但爱英不愿说,她也不知该不该提。
陈嘉怕爱英不自在,便收回目光,不经意间转向一旁的杜婉月。
她的目光停留在杜婉月脸上,发现对方的脸色很不对劲儿。
杜婉月抿着嘴,眼中含泪,脸上的神色,既有痛心,也有愤怒。
她也看出问题来了,陈嘉心里了然。
小穗性子较直,没想过爹娘会骗她,只顾着关心两人疼不疼,再加上地窖内光线暗淡,就这么被糊弄过去了。
周有粮整理好情绪,勉强笑了笑:“说起来今儿还是冬至呢,咱们什么也置办不了,早点睡吧,明年补回来。”
“哎!”小穗重重的应了一声,心疼的看向爹娘,“您二老受罪了,早点休息。”
被鬼子折腾到后半夜,两人早就又疲又困了,拉上灯,所有人各怀心事睡去。
第二天上午,周有粮和爱英走出了地窖。
从今天起,他们就不能继续藏在下面了,得在明面上生活了。
周有粮修好了木板门,便揣上家中最后两件贵重的首饰,出门了。
留在家中的爱英,将一块红色的布剪成圆片,缝在一块四方的白布上。
三两下,做好了一个简易的膏药旗,悬挂在门上。
周有粮夹着包,低眉弯腰的走在大街上,这条走了无数次的中山北路,如今看来是那样的陌生。
街道两边,尸体一摞一摞的堆积成山,几百个苦力没日没夜的收尸,怎么都赶不上鬼子杀人的速度。
长长的青石板路上,除了遍地的尸体,还有被炮弹炸毁的沟壑。
为了让汽车能够正常在马路上行驶,沟壑里塞满了尸体。
每当一辆车从尸体上压过去,里面的血水就会跳跃着溅起来。
周有粮活了五十多年,他出生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主人还是光绪帝。
他经历过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国军北伐,和这个年代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对战争早就脱敏了。
今儿这个打那个,明儿那个打这个,老百姓见怪不怪。
但无论怎么打,周有粮头一回目睹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尸体。
尤其是巷子里,血色与裸色交织在一起的场面,极具冲击力,他闻所未闻。
周有粮不敢多看,不敢恨,不敢怨,看见鬼子就鞠躬,大喊:“我是良民,中日亲善。”
到了办证的地方,负责登记的鬼子纠正道:“是日中亲善,不是中日亲善。”
日本战胜了华国,处处都要压在华国之上。
朝朝大国五千年,还是头一回被小鬼子压在头上。
周有粮心中满是悲愤,但也只能点头哈腰的应着。
他给出自己和爱英的照片,又奉上办证所需的费用,成功拿到两张良民证。
早知道办两张良民证,需要这么多金子,当初还不如咬牙买了高价船票。
走了,哪还有这么多事!周有粮恍恍惚惚的又想起儿子,老泪纵横。
“喂!”鬼子端着枪走过来,指着他说:“去那边拍照。”
周有粮没听懂,举起良民证喊道:“太君,我是良民。”
小鬼子看他听不懂指示,也没了耐心,劈头盖脸对着他就是一顿暴揍。
压根不在乎他手上有没有良民证。
周有粮头皮被打的生疼,一句疼也不敢喊,生生挨着。
排队领证的民众,个个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唯恐鬼子上了头,殃及池鱼。
一个小队长见这边动静较大,走过来,冲打人的鬼子不满道:“你在做什么,还不让支那人过来拍照,别忘了我们的任务!”
喜欢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
周有粮浑身上下都是软的,脚使不上劲儿,只能手脚并用,爬上去。
卧室房门大开,周有粮爬到了床前。
爱英呈大字状躺在床上,双眼空洞,直勾勾的望着天花板。
周有粮看了一眼被撕烂的袄子,用双手支撑着地板站起来,翻箱倒柜的寻找还能穿的衣裳。
裁缝的老婆不缺衣裳穿,他很快找到一件朴素的纯蓝色的棉袄。
周有粮抱着棉袄转过身,居高临下的看向大床,赤裸的身体一览无余。
爱英前胸和脸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胳膊和腿上还有烟头烫伤的痕迹,浑身上下没一块好肉。
此刻的爱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周有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痛恨自己。
他无助的滑倒在地,跪在床前,狠狠揪住自己的头发,甩给自己几巴掌。
“都怪我,都怪我,爱英,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
“不要说这些了。”爱英像是喉咙里咯了痰,声音沙哑。
她打断了周有粮的痛哭,面无表情的坐起身,拿起衣裳,双手慢慢摸索着穿上。
穿好衣裳,慢慢的下床,对着镜子整理面容。
头发被剪的短短的无需打理,可淤青发紫又肿胀的眼皮和脸颊,无法遮掩。
她小声道:“不要让小穗看出端倪,要是她出了什么事儿,我杀你了!”
爱英的声音轻轻地,没有任何温度和起伏。
说完,她就下楼了,整个过程,没看周有粮一眼。
她恶心自己,也痛恨周有粮,要不是为了女儿,一句话都不想和对方说。
周有粮低声应着,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从始至终都没把小满和玉莲身亡之事告诉她。
他知道,这事儿没法说,如果说了,爱英不死也得疯。
两人关上厨房的门,蹲在地窖门前低声喊道:“开门,是我。”
陈嘉听到熟悉的声音,透过缝隙看到周有粮的脸,立即打开铜锁,把门打开。
两人缓缓进入地窖,陈嘉小穗等人全部围了上来。
小穗望着爹娘满是伤痕,仿佛老了十岁的脸,她唰的一下哭出来。
“爹,娘,鬼子打你们了是不是?”
爱英轻描淡写道:“扇几巴掌打几拳踢几脚,都不妨事,只要还能活着,咱们一家人还能在一起,这些都不重要。”
周有粮神色恹恹:“鬼子要做做样子,让我明天去办良民证,有了良民证,进出就方便了。”
“从现在开始,你们谁也不要上去一步,就是憋死也得死在地窖里,缺水,我去河里打。”
骤然得知儿子儿媳的死讯,他挺了一辈子的腰,垮下来了。
小穗心疼爹妈的伤,两人说什么她都听。
她和杜婉月把两人搀扶到床上,拿出医药箱,处理伤势。
陈嘉放下武器装备,坐在小马扎上,打量着周有粮和爱英。
两个人的神情都有些不对,好似受到了什么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爱英,陈嘉敏锐的察觉到她换了衣服。
身上的蓝色棉袄比之前穿的那件要新得多,脖颈处露出来的内衬,也是崭新的。
要知道,她们在地窖里,都快待十天了,衣服早就脏的没眼看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爬上陈嘉的心头,但爱英不愿说,她也不知该不该提。
陈嘉怕爱英不自在,便收回目光,不经意间转向一旁的杜婉月。
她的目光停留在杜婉月脸上,发现对方的脸色很不对劲儿。
杜婉月抿着嘴,眼中含泪,脸上的神色,既有痛心,也有愤怒。
她也看出问题来了,陈嘉心里了然。
小穗性子较直,没想过爹娘会骗她,只顾着关心两人疼不疼,再加上地窖内光线暗淡,就这么被糊弄过去了。
周有粮整理好情绪,勉强笑了笑:“说起来今儿还是冬至呢,咱们什么也置办不了,早点睡吧,明年补回来。”
“哎!”小穗重重的应了一声,心疼的看向爹娘,“您二老受罪了,早点休息。”
被鬼子折腾到后半夜,两人早就又疲又困了,拉上灯,所有人各怀心事睡去。
第二天上午,周有粮和爱英走出了地窖。
从今天起,他们就不能继续藏在下面了,得在明面上生活了。
周有粮修好了木板门,便揣上家中最后两件贵重的首饰,出门了。
留在家中的爱英,将一块红色的布剪成圆片,缝在一块四方的白布上。
三两下,做好了一个简易的膏药旗,悬挂在门上。
周有粮夹着包,低眉弯腰的走在大街上,这条走了无数次的中山北路,如今看来是那样的陌生。
街道两边,尸体一摞一摞的堆积成山,几百个苦力没日没夜的收尸,怎么都赶不上鬼子杀人的速度。
长长的青石板路上,除了遍地的尸体,还有被炮弹炸毁的沟壑。
为了让汽车能够正常在马路上行驶,沟壑里塞满了尸体。
每当一辆车从尸体上压过去,里面的血水就会跳跃着溅起来。
周有粮活了五十多年,他出生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主人还是光绪帝。
他经历过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国军北伐,和这个年代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对战争早就脱敏了。
今儿这个打那个,明儿那个打这个,老百姓见怪不怪。
但无论怎么打,周有粮头一回目睹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尸体。
尤其是巷子里,血色与裸色交织在一起的场面,极具冲击力,他闻所未闻。
周有粮不敢多看,不敢恨,不敢怨,看见鬼子就鞠躬,大喊:“我是良民,中日亲善。”
到了办证的地方,负责登记的鬼子纠正道:“是日中亲善,不是中日亲善。”
日本战胜了华国,处处都要压在华国之上。
朝朝大国五千年,还是头一回被小鬼子压在头上。
周有粮心中满是悲愤,但也只能点头哈腰的应着。
他给出自己和爱英的照片,又奉上办证所需的费用,成功拿到两张良民证。
早知道办两张良民证,需要这么多金子,当初还不如咬牙买了高价船票。
走了,哪还有这么多事!周有粮恍恍惚惚的又想起儿子,老泪纵横。
“喂!”鬼子端着枪走过来,指着他说:“去那边拍照。”
周有粮没听懂,举起良民证喊道:“太君,我是良民。”
小鬼子看他听不懂指示,也没了耐心,劈头盖脸对着他就是一顿暴揍。
压根不在乎他手上有没有良民证。
周有粮头皮被打的生疼,一句疼也不敢喊,生生挨着。
排队领证的民众,个个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唯恐鬼子上了头,殃及池鱼。
一个小队长见这边动静较大,走过来,冲打人的鬼子不满道:“你在做什么,还不让支那人过来拍照,别忘了我们的任务!”
喜欢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