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代庶女2-《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

  初醒来时,陈嘉透着轻薄的床幔,瞧见满屋子都是人。

  男女老少,个个穿金戴银。

  见她醒来了,脸上都是惊喜不已的神色。

  府医穿过人群,坐在床边,示意陈嘉伸出手肘。

  细白的手肘从床幔底下探出,搭在一个凸起的小枕头上。

  趁着把脉的空档,陈嘉接受记忆。

  却发现大脑一片空白。

  一点记忆都搜寻不到。

  陈嘉镇定的唤出系统,询问情况。

  系统道:“原主坠湖时伤了脑子,未咽气先失忆,等你附身的时候,自然无法继承记忆。”

  陈嘉暴躁:“搭眼一瞧就知道是在古代,还是深宅大院,没有记忆,怎么活!”

  系统轻声安抚:“莫慌,你处在燕朝即将覆灭之际,平均寿命只有31,你只要再苟16年就可以了!”

  即将覆灭之际,那不就是乱世。

  陈嘉无语,只想骂娘。

  府医似是感受她情绪不稳,出言询问了几句。

  陈嘉叹了口气,飙起了演技,装失忆。

  一听她失忆了,众人神色各异。

  有松了口气的,有忧心忡忡的。

  一个满头朱钗的年轻妇人站出来主事,把人都给打发走了。

  陈燮站在明间,望着里间搓手,脚下像灌了铅,一步都不肯动。

  陈昌已经掀开帘子出了门,转头发现陈燮没出来,便又进了屋。

  他跨过门槛,哎哟一声:“二哥,五妹醒过来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有大嫂照看呢,咱们就在这裹乱了。”

  屋里的年轻妇人听见动静,走了出来,也劝道:“二弟,五妹这儿一切有我,你们都先回去歇一歇,都熬了这么些天了。”

  年轻妇人便是陈昌口中的大嫂姚氏。

  她开了口,陈燮不得不从,拱手道:“那边劳烦大嫂了。”

  姚氏佯装生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快回去歇着吧。”

  陈燮陈昌两兄弟微微欠身,出了门。

  走出碧水轩,陈昌瞧着陈容的脚步不是往海棠苑去的,忙问:“四妹儿,你去哪儿?”

  陈容听到声音,回过头,轻声道:“五妹昏迷的这些日子,我抄了好些佛经,为她祈祷,现下五妹醒了,我得去佛堂,叩谢佛祖。”

  陈燮听后不禁动容,说:“四妹有心了,我和你一道去。”

  说着,抬脚就要往佛堂走去。

  陈昌拉住他,没好气的说:“二哥,你两只眼熬的乌青,赶紧回屋休息会儿吧,佛堂晚点去也不迟。”

  他这么一说,几人的视线朝陈燮脸上投去。

  一看,不禁有些傻眼。

  只见陈燮俊朗的脸庞白的瘆人,眸子熬的通红,眼圈乌黑发青。

  五妹没醒来的这些天,他可真受了大罪了。

  陈容也顾不上去佛堂了,和陈昌一左一右把他拖回了前院,强压在床榻上。

  里屋内,府医开了药,便提着药箱退了出去。

  姚氏掀开床幔,饱满圆润的脸庞上漾着柔和的笑容。

  “五妹,你可算醒了!”

  陈嘉望着她的脸,眼神里尽是迷茫。

  姚氏坐在床边,道:“瞧我,都忘了,你不记事了,我是你大嫂,你大堂哥陈丰的媳妇儿,他是你二伯的独子,眼下正在溧阳做知县呢。”

  说到这,她好似想起了什么,忙说:“哎呀,我给你大哥送了信,估摸着也收到了,他不晓得你醒过来了,还不知道在那边急成什么样呢......”

  “快快快,”姚氏朝自己的丫鬟喊道:“琉璃,快给大爷写封报平安的信,别让他再急出个好歹来。”

  琉璃点头应下,小跑着出门。

  姚氏松了口气,俯身拉着陈嘉的手,入手的触感冰凉冰凉,好似在握着一块冰疙瘩。

  她嘴角一撇,眼泪扑扑落下:“可怜见的,手这样冰冷,寒冬腊月的冰湖,你也敢跳,日后还不知能不能养回来呢,咱们女人家,身子最怕寒。”

  正哭着,丫鬟端上来热腾腾的药茶,姚氏接过,一勺一勺的喂给她吃。

  吃了茶,陈嘉肚子里涌过一股暖流,身上舒坦了些。

  端茶的丫鬟接过空碗退了下去,又过来几个丫鬟。

  有拿着乳白色棉布的,有拿着白绢的,有端着铜盆的,有端着脂膏的。

  姚氏不让大丫鬟和许妈妈动手,亲自用白棉布沾了热水给陈嘉擦手。

  擦完手,涂上一层类似护手霜的油膏。

  又把白绢在一个瓷盆里打湿,轻轻地给她擦脸。

  擦完脸,姚氏用小竹板挖出一块奶白色的面脂,放在手心焐化了,均匀的涂抹在她脸上。

  最后,还不忘给发白起皮的嘴唇涂上一层茉莉香味的马油。

  几个步骤下来,陈嘉更好受了。

  丫鬟有序的退了出去,许妈妈和一个叫春桃的大丫鬟,留在里屋,伺候着。

  照着药方煮药的冬梅,也是大丫鬟。

  另外还有两个大丫鬟,夏荷和秋霜,是姚氏新提上来的,在外间候着。

  不一会儿,小厨房送来了鸡丝肉粥,许妈和春桃扶起陈嘉,侍奉她吃饭。

  姚氏起身,坐在一个圆凳上,絮絮的说起府里诸人。

  从她口中,陈嘉对陈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盐官陈氏是颍川陈氏的分支,这一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中叶。

  随着王朝的更迭,从辉煌步入衰败。

  几百年里起起落落,一度有过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境地。

  后来,陈氏族人追随燕太祖逐鹿中原,立下战功。

  嫡长一脉入京袭爵,其余人等回到盐官,世代盘踞于此。

  原主太祖父不喜读书,热衷黄白之物,借助族中势力,几度蝉联江南富豪榜首。

  待他去世后,家中无人打理商号,产业大幅度缩减。

  原主祖父自幼聪慧,运气也好,赶上了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考,二十出头已是天子门生。

  祖父在朝中很得重用,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官运亨通。

  待原主大伯在京城站稳脚跟后,便乞休归里。

  回来后,对宅邸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与扩建。

  陈府有东、中、西三路建筑,以及庞大的后花园,占地达四十多亩,宏大壮观。

  原主祖父不久前病逝,祖母便将管家权过渡给了姚氏。

  姚氏只是孙媳,按理说,不应跳过婆婆接手对牌。

  可谁让陈府情况特殊呢。

  喜欢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