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道:“而且,这要杀的对象还是皇帝……说句老实话,在看见这些故事以前,我可根本不敢说皇帝什么话的……”有人补充道,面上犹带一些畏惧之色。
这也是实话。
虽然大部分百姓距离皇帝其实非常遥远,甚至根本不清楚皇帝是个什么情况,“皇帝”对于他们而言,几乎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符号,一个神像,但是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众人反而有着更深刻的畏惧之情。
在这些故事之前,他们是真的不敢怎么评论皇帝的事情的。
连评论都不敢,更不用说什么刺杀皇帝、杀死皇帝之类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了。
想来,那些宫女们其实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那些宫女们生活在宫中,也未必有多少见识,反而每天都要面对皇帝的权威和高压——虽然她们比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距离皇帝近多了,但是这不等于说她们就能因此不畏惧皇帝。
这样的情况下,她们说不定还会更害怕皇帝。
如此一来,她们还能下定决心杀死皇帝,还真的把这个计划执行到了最后一步,已经非常值得称道了!
这种时候,还要怎么指责她们?
“是啊,就是可惜了……”其他人也纷纷叹息道。
他们不会觉得这种最后的慌乱是什么绝对需要责备唾骂的事情,但是也确实是为此而感到惋惜——就差这么一步,就差这么一步啊!
【事情发生了,宫女们被抓住了,皇帝被救回来了没有生命危险了,那么接下来,就该处理处理这些敢于弑君的人了。】
【具体的处置结果,就是方皇后命令宦官审讯这些宫女们,并且上报了结果——这些宫女们亲自下手杀死皇帝,这个情况无可辩驳;而至于说真正的策划者,却并非是这几个宫女,而是后宫的妃嫔,首谋乃是宁嫔王氏,而端妃曹氏——也就是朱厚熜当天晚上过夜的那个妃嫔——虽然当时没有和这些人在一起,但实际上也参与了策划。】
【而朱厚熜在接到这样的报告后,便下达了命令:依法处置,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抄没财产……】
【最终,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宁嫔王氏、端妃曹氏都被凌迟处死,宫女家产被抄没,这个刺杀过程中使用过的丝花绳和黄绫抹布封收官库。】
【等到第二个月,朱厚熜派遣人告谢宗庙,并且发布诏书,昭告天下,说自己已经康复,身体没有问题,以安人心。】
朱元璋本来对之前的那段内容愤愤不已,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这个讲故事的屁股很歪——后宫之中的宫女竟然敢刺杀皇帝,最终没能成功,这明明应该是感谢上苍眷顾、依旧没有放弃大明的大好事儿,正应该祭告天地,并且狠狠洗刷一下人心,整顿后宫的事情,这上面怎么能说是“功亏一篑”呢?
啊?!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这狗屁的玩意儿还能算是“功”?
这明明就是实打实的罪过,大罪!该当凌迟,甚至连株连三族九族都不为过的大罪!不仅是这些宫女们全部都该处死,后宫中管理这些宫女的人都应该遭到惩处!
他们是怎么管理后宫的宫人的,竟然能让这些宫人生出了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罪恶念头,还能让他们做好了准备进行行动而一无所知——这都是群什么样的废物!
还是说,这些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些宫女们的行为?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这些管理后宫的人也都该受到惩处才对!
因此,这怎么能够用得上“功亏一篑”这个词呢?
要是这是功亏一篑,这是“功”,那被这些宫女们刺杀的皇帝又是什么?罪恶吗?罪人吗?活该去死吗?
要是皇帝成了这么个情况,那拥有这样的皇帝的大明又该是什么情况?应当被唾骂唾弃的王朝吗?应该被推翻、没有资格继续统治天下的王朝吗?
朱元璋绝对不承认上述这些说法的!他也发自内心的根本不认可!
他只觉得,这讲故事的确实是屁股够歪——整个讲述的过程,屁股一直都坐在了那几个胆敢刺杀天子的宫女那边,话里话外都是对那些罪人的支持和同情,对皇帝没死的遗憾和惋惜……屁股完全就是歪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能有那么多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代入到了宫女的视角上去。
当然,这个事情,关于这讲故事的屁股很歪的事情,他也早就知道了——这玩意儿一开始就是讲什么农民起义的事情, 这屁股当然是歪的了!
站在那些起义军的视角上讲故事,当然就要和朝廷处于对立面……朱元璋可从不觉得自己的大明能够是什么例外。
因为他现在其实也根本不会从起义军的视角上描述自己。
可是现在,他看到了——这件刺杀天子的事情背后,竟然还有宫妃参与!
“竟然还有宫妃参与?她们图什么?”朱元璋不可思议,他觉得自己根本不能理解这些宫妃参与这件事情的原因。
要说是宫女跑去刺杀天子,虽然大逆不道,而且朱元璋完全唾弃和憎恶这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背后确实还是有相应的逻辑在的——那就是朱厚熜多疑暴戾,喜怒无常,可能宫女们觉得恐慌之类……
这个逻辑是能够说得通的。
但是宫妃呢?她们有什么理由跑过来策划参与这件事情?她们的身份地位和宫女们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而且待遇也绝对不同。
况且,这还不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妃嫔,而是正经妃嫔——一个嫔,一个妃,这都可以说是后宫中的高层了,她们有什么理由要参与这种事情?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殉葬的事情,只要她们安安稳稳的,皇帝活着的时候她们能够安享尊荣,皇帝驾崩了她们也可以成为太妃……
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元璋深感自己无法理解。
不过,无法理解归无法理解,这不妨碍朱元璋对这两个妃嫔也心生憎恶之情:“确实应该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这也是实话。
虽然大部分百姓距离皇帝其实非常遥远,甚至根本不清楚皇帝是个什么情况,“皇帝”对于他们而言,几乎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符号,一个神像,但是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众人反而有着更深刻的畏惧之情。
在这些故事之前,他们是真的不敢怎么评论皇帝的事情的。
连评论都不敢,更不用说什么刺杀皇帝、杀死皇帝之类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了。
想来,那些宫女们其实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那些宫女们生活在宫中,也未必有多少见识,反而每天都要面对皇帝的权威和高压——虽然她们比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距离皇帝近多了,但是这不等于说她们就能因此不畏惧皇帝。
这样的情况下,她们说不定还会更害怕皇帝。
如此一来,她们还能下定决心杀死皇帝,还真的把这个计划执行到了最后一步,已经非常值得称道了!
这种时候,还要怎么指责她们?
“是啊,就是可惜了……”其他人也纷纷叹息道。
他们不会觉得这种最后的慌乱是什么绝对需要责备唾骂的事情,但是也确实是为此而感到惋惜——就差这么一步,就差这么一步啊!
【事情发生了,宫女们被抓住了,皇帝被救回来了没有生命危险了,那么接下来,就该处理处理这些敢于弑君的人了。】
【具体的处置结果,就是方皇后命令宦官审讯这些宫女们,并且上报了结果——这些宫女们亲自下手杀死皇帝,这个情况无可辩驳;而至于说真正的策划者,却并非是这几个宫女,而是后宫的妃嫔,首谋乃是宁嫔王氏,而端妃曹氏——也就是朱厚熜当天晚上过夜的那个妃嫔——虽然当时没有和这些人在一起,但实际上也参与了策划。】
【而朱厚熜在接到这样的报告后,便下达了命令:依法处置,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抄没财产……】
【最终,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宁嫔王氏、端妃曹氏都被凌迟处死,宫女家产被抄没,这个刺杀过程中使用过的丝花绳和黄绫抹布封收官库。】
【等到第二个月,朱厚熜派遣人告谢宗庙,并且发布诏书,昭告天下,说自己已经康复,身体没有问题,以安人心。】
朱元璋本来对之前的那段内容愤愤不已,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这个讲故事的屁股很歪——后宫之中的宫女竟然敢刺杀皇帝,最终没能成功,这明明应该是感谢上苍眷顾、依旧没有放弃大明的大好事儿,正应该祭告天地,并且狠狠洗刷一下人心,整顿后宫的事情,这上面怎么能说是“功亏一篑”呢?
啊?!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这狗屁的玩意儿还能算是“功”?
这明明就是实打实的罪过,大罪!该当凌迟,甚至连株连三族九族都不为过的大罪!不仅是这些宫女们全部都该处死,后宫中管理这些宫女的人都应该遭到惩处!
他们是怎么管理后宫的宫人的,竟然能让这些宫人生出了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罪恶念头,还能让他们做好了准备进行行动而一无所知——这都是群什么样的废物!
还是说,这些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些宫女们的行为?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这些管理后宫的人也都该受到惩处才对!
因此,这怎么能够用得上“功亏一篑”这个词呢?
要是这是功亏一篑,这是“功”,那被这些宫女们刺杀的皇帝又是什么?罪恶吗?罪人吗?活该去死吗?
要是皇帝成了这么个情况,那拥有这样的皇帝的大明又该是什么情况?应当被唾骂唾弃的王朝吗?应该被推翻、没有资格继续统治天下的王朝吗?
朱元璋绝对不承认上述这些说法的!他也发自内心的根本不认可!
他只觉得,这讲故事的确实是屁股够歪——整个讲述的过程,屁股一直都坐在了那几个胆敢刺杀天子的宫女那边,话里话外都是对那些罪人的支持和同情,对皇帝没死的遗憾和惋惜……屁股完全就是歪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能有那么多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代入到了宫女的视角上去。
当然,这个事情,关于这讲故事的屁股很歪的事情,他也早就知道了——这玩意儿一开始就是讲什么农民起义的事情, 这屁股当然是歪的了!
站在那些起义军的视角上讲故事,当然就要和朝廷处于对立面……朱元璋可从不觉得自己的大明能够是什么例外。
因为他现在其实也根本不会从起义军的视角上描述自己。
可是现在,他看到了——这件刺杀天子的事情背后,竟然还有宫妃参与!
“竟然还有宫妃参与?她们图什么?”朱元璋不可思议,他觉得自己根本不能理解这些宫妃参与这件事情的原因。
要说是宫女跑去刺杀天子,虽然大逆不道,而且朱元璋完全唾弃和憎恶这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背后确实还是有相应的逻辑在的——那就是朱厚熜多疑暴戾,喜怒无常,可能宫女们觉得恐慌之类……
这个逻辑是能够说得通的。
但是宫妃呢?她们有什么理由跑过来策划参与这件事情?她们的身份地位和宫女们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而且待遇也绝对不同。
况且,这还不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妃嫔,而是正经妃嫔——一个嫔,一个妃,这都可以说是后宫中的高层了,她们有什么理由要参与这种事情?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殉葬的事情,只要她们安安稳稳的,皇帝活着的时候她们能够安享尊荣,皇帝驾崩了她们也可以成为太妃……
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元璋深感自己无法理解。
不过,无法理解归无法理解,这不妨碍朱元璋对这两个妃嫔也心生憎恶之情:“确实应该凌迟处死,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