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厚照的子嗣问题,想到的不只是普通百姓,皇帝们同样有这方面的敏锐意识。
都三十多岁了,怎么连个能够被充当幼帝的年幼的子嗣都没有?
总不能是朱厚照本人有什么问题吧?
但要是不是这样的原因的话,那又是什么?是后宫妃嫔们不能够诞育子嗣,生不出来,或者生出来的却都早早夭折了?
那完全可以再册立新的后宫妃嫔,反正这也是皇帝很正常的操作——而且看起来,朱厚照也不像是他的父亲朱佑樘那样,对某一个女子钟情至极,不愿意去找新的女人……
而且从理论上来讲,朝臣们也不可能对这件事情毫无动容,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下,朝臣们一定会隔三差五地给朱厚照上折子,请求他广纳后宫、繁衍子嗣……
这样一来,如果朱厚照册立新的妃嫔等等,那么同样不会招致朝堂上的反对。
因此,如果真的是后宫妃嫔的问题的话,那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为什么朱厚照还是没有这么做?
而另外的原因……
有的皇帝灵机一动,顺手把大锅扣在了明朝的太医院身上。
——鉴于明朝太医这几代皇帝所铸就的评价,如果说是明朝太医没有看出来皇帝或者后宫妃嫔、或者可能出生了的皇子皇女们有什么问题,或者看出来了却根本无法医治、看出来了医治错了……最终导致皇帝和后宫妃嫔们生不出来子嗣,或者,生出来却早早夭折,根本立不住……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啊!
想想这些明朝太医们之前都干过什么,有过什么样的光辉事迹……
医治皇帝,那可是皇帝,结果转头来,两个皇帝都因为太医院给死了,结果也没有整顿太医院,没有尝试改一改太医院里头的风气。
这样的太医院,如果说搞出来了让皇帝生不出来子嗣,或者皇帝的子嗣全都没给救活、尽数夭折,那也不是不合情理的事情。
那完完全全就是太可能了啊!
至少,这个推断,要比妃嫔们生不出来子嗣还不让皇帝找新的女人、或者皇帝本人不愿意找新的女人,要可能得多。
也更能够让人接受。
至于说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其实也不是没有。
不过这个推测就要和朱厚照的死因猜测联系到一块儿了——如果真的有阁臣在背后成为了朱厚照死亡的真正凶手,那么这些人是不是也可能在之前不愿意让朱厚照有什么子嗣?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只要前一个推断成立,那么后面的这个可能性就同样能够成立。
毕竟,都已经能够让皇帝去死了,怎么还不能不让皇帝有子嗣了呢?
当然,要这么说的话,那宗室们暗中下手不想让皇帝有承继皇位的子嗣,也并不是不可能。不过,这还有一个问题,明朝的有地位的宗室们的日子到底如何呢?要是过得很不舒坦,那他们确实很有可能这么做,但要是还挺舒坦的话……
“明朝,有地位的宗室基本上是挺舒坦的,他们不是都有封地么,那封地上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情况。
原本还觉得是宗室干的的人,这个时候都把这个推断的可能性往下调了调——如果宗室的日子比较舒坦的话,那其实也没必要冒着被皇帝发现然后弄死的风险,跑来干这种事情。
真的,没必要,完全没必要!
那么,朱厚照没有子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非常肯定地明确一点:嘉靖帝朱厚熜虽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教育出来的人,但是他非常聪明,非常非常聪明。】
【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虽然是被选中继承皇位,在朝堂中没什么根底,但也很快就坐稳皇位。】
【这个坐稳皇位的速度还非常非常快,并没有什么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阶段,也没有什么长期蛰伏等待机会的情况,朱厚熜堪称是非常迅速地发难、然后获得胜利,如此稳固了自己的皇位,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这个事情,简称“大礼议事件”。】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日,明朝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们奉了内阁拟定的朱厚照的遗诏,前往位于安陆地区的兴王府邸迎接朱厚熜,而朱厚熜在当时,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接受了太后的诏书——没错,朱厚熜本人就是兴王,他爹也早没了,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没了,他继承了王位和王府。】
【随后,朱厚熜跟随使团前往京师,准备登基称帝。】
“十二岁?”朱棣一挑眉,顿时觉得有戏。
——朱厚熜如果真的是在十二岁就继承了王位,那说不得还真的是个很有些手段和经验的皇位继承人了。
当然,这也只是可能,毕竟以大明的藩王的情况,就算脑子不是很好使,也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不会影响到王位的继承和坐稳王位这方面的情况的……
嗯,就是这样,虽然不是很好听,但是理论上来讲,只要这个藩王不是什么皇帝的仇人、或者该有眼色的时候太没有眼色,那么,即便脑子不是很好使,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一样可以稳稳当当快快活活地当自己的藩王。
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嘛,朱棣还是很愿意相信,自己这个后人,朱厚熜,确实是因为早年丧父继承王位之后经过了大量的历练,而且确实是个聪明人、有手段的人。
当然,这件事情也已经盖棺定论了,毕竟,朱厚熜他“非常非常聪明”——如果说一个单纯的聪明人还不够的话,那一个早早就有了这方面经验和锻炼的聪明人,那就足够了!
十二岁丧父,继承王位,能够坐稳王位、打理好封地内部的事情,然后还能让人选定他作为皇位继承人……这可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都三十多岁了,怎么连个能够被充当幼帝的年幼的子嗣都没有?
总不能是朱厚照本人有什么问题吧?
但要是不是这样的原因的话,那又是什么?是后宫妃嫔们不能够诞育子嗣,生不出来,或者生出来的却都早早夭折了?
那完全可以再册立新的后宫妃嫔,反正这也是皇帝很正常的操作——而且看起来,朱厚照也不像是他的父亲朱佑樘那样,对某一个女子钟情至极,不愿意去找新的女人……
而且从理论上来讲,朝臣们也不可能对这件事情毫无动容,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下,朝臣们一定会隔三差五地给朱厚照上折子,请求他广纳后宫、繁衍子嗣……
这样一来,如果朱厚照册立新的妃嫔等等,那么同样不会招致朝堂上的反对。
因此,如果真的是后宫妃嫔的问题的话,那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为什么朱厚照还是没有这么做?
而另外的原因……
有的皇帝灵机一动,顺手把大锅扣在了明朝的太医院身上。
——鉴于明朝太医这几代皇帝所铸就的评价,如果说是明朝太医没有看出来皇帝或者后宫妃嫔、或者可能出生了的皇子皇女们有什么问题,或者看出来了却根本无法医治、看出来了医治错了……最终导致皇帝和后宫妃嫔们生不出来子嗣,或者,生出来却早早夭折,根本立不住……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啊!
想想这些明朝太医们之前都干过什么,有过什么样的光辉事迹……
医治皇帝,那可是皇帝,结果转头来,两个皇帝都因为太医院给死了,结果也没有整顿太医院,没有尝试改一改太医院里头的风气。
这样的太医院,如果说搞出来了让皇帝生不出来子嗣,或者皇帝的子嗣全都没给救活、尽数夭折,那也不是不合情理的事情。
那完完全全就是太可能了啊!
至少,这个推断,要比妃嫔们生不出来子嗣还不让皇帝找新的女人、或者皇帝本人不愿意找新的女人,要可能得多。
也更能够让人接受。
至于说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其实也不是没有。
不过这个推测就要和朱厚照的死因猜测联系到一块儿了——如果真的有阁臣在背后成为了朱厚照死亡的真正凶手,那么这些人是不是也可能在之前不愿意让朱厚照有什么子嗣?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只要前一个推断成立,那么后面的这个可能性就同样能够成立。
毕竟,都已经能够让皇帝去死了,怎么还不能不让皇帝有子嗣了呢?
当然,要这么说的话,那宗室们暗中下手不想让皇帝有承继皇位的子嗣,也并不是不可能。不过,这还有一个问题,明朝的有地位的宗室们的日子到底如何呢?要是过得很不舒坦,那他们确实很有可能这么做,但要是还挺舒坦的话……
“明朝,有地位的宗室基本上是挺舒坦的,他们不是都有封地么,那封地上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情况。
原本还觉得是宗室干的的人,这个时候都把这个推断的可能性往下调了调——如果宗室的日子比较舒坦的话,那其实也没必要冒着被皇帝发现然后弄死的风险,跑来干这种事情。
真的,没必要,完全没必要!
那么,朱厚照没有子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非常肯定地明确一点:嘉靖帝朱厚熜虽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教育出来的人,但是他非常聪明,非常非常聪明。】
【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虽然是被选中继承皇位,在朝堂中没什么根底,但也很快就坐稳皇位。】
【这个坐稳皇位的速度还非常非常快,并没有什么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阶段,也没有什么长期蛰伏等待机会的情况,朱厚熜堪称是非常迅速地发难、然后获得胜利,如此稳固了自己的皇位,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这个事情,简称“大礼议事件”。】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日,明朝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们奉了内阁拟定的朱厚照的遗诏,前往位于安陆地区的兴王府邸迎接朱厚熜,而朱厚熜在当时,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接受了太后的诏书——没错,朱厚熜本人就是兴王,他爹也早没了,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没了,他继承了王位和王府。】
【随后,朱厚熜跟随使团前往京师,准备登基称帝。】
“十二岁?”朱棣一挑眉,顿时觉得有戏。
——朱厚熜如果真的是在十二岁就继承了王位,那说不得还真的是个很有些手段和经验的皇位继承人了。
当然,这也只是可能,毕竟以大明的藩王的情况,就算脑子不是很好使,也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不会影响到王位的继承和坐稳王位这方面的情况的……
嗯,就是这样,虽然不是很好听,但是理论上来讲,只要这个藩王不是什么皇帝的仇人、或者该有眼色的时候太没有眼色,那么,即便脑子不是很好使,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一样可以稳稳当当快快活活地当自己的藩王。
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嘛,朱棣还是很愿意相信,自己这个后人,朱厚熜,确实是因为早年丧父继承王位之后经过了大量的历练,而且确实是个聪明人、有手段的人。
当然,这件事情也已经盖棺定论了,毕竟,朱厚熜他“非常非常聪明”——如果说一个单纯的聪明人还不够的话,那一个早早就有了这方面经验和锻炼的聪明人,那就足够了!
十二岁丧父,继承王位,能够坐稳王位、打理好封地内部的事情,然后还能让人选定他作为皇位继承人……这可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