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辽宁-《拜师修炼下山》

  顾倾城和陈晓阳,这对似乎总与山水有不解之缘的旅伴,再次踏上了寻访新奇与宁静的旅程。这一次,他们的脚步停在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个名为“沙丘公园”的独特所在。

  当越野车碾过最后一段蜿蜒的林区公路,眼前的景象让见惯了山川湖海的两人也不禁微微睁大了眼睛。在这片以林海雪原、民族风情着称的土地上,竟然藏着一片如此规模的沙丘!它不像西北大漠那般浩瀚无垠,却以一种“塞外江南”中的意外之姿,展现出别样的粗犷与苍凉。

  秋日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的暖意,洒在金黄的沙丘上,反射出柔和而耀眼的光芒。风似乎是这里永恒的主宰,它拂过沙丘,留下道道流畅而富有韵律的波纹,如同凝固的海浪,在蓝天下静默地起伏。空气里没有想象中沙漠的燥热,反而带着一丝属于北国的清冽,偶尔夹杂着远处松树林的淡淡松香,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顾倾城深吸一口气,嘴角漾起一抹惊喜的笑意:“晓阳,你看!真没想到在延边还能见到这样的景致。这沙丘,像是大地随手撒下的一把金沙,却也别有一番风骨。”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防风外套,风吹起她鬓边的几缕碎发,眼神里充满了对这片“意外之景”的好奇与欣赏。

  陈晓阳放下手中的相机,镜头刚刚捕捉到沙丘与远处青山、近处白桦林相映成趣的画面。他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兴奋:“是啊,太独特了。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一边是起伏流动的沙丘,这种强烈的对比,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他举起相机,对准顾倾城的侧影,“别动,这个角度,人物、沙丘、背景的树林,完美融合。”

  两人沿着沙丘间被游人踩出的小径缓缓前行。脚下的沙子细腻而温暖,每走一步都会微微下陷,留下清晰的脚印,却又很快被风抚平,仿佛从未有人踏足。偶尔能看到几株顽强的沙蒿或沙棘,在贫瘠的沙地里扎下了根,展现出生命的坚韧。远处,几棵高大的白桦树亭亭玉立,洁白的树干与金黄的沙丘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宛如一幅精心构图的油画。

  他们时而并肩漫步,低声交谈,讨论着这片沙丘的形成,猜测着它经历了多少风霜;时而又各自散开,顾倾城或许会弯腰拾起一枚奇特的沙砾,或是追逐着一只在沙地上快速跑过的小蜥蜴;陈晓阳则举着相机,不断寻找着最佳的光影和角度,想要将这份独特的美永久定格。

  一阵风吹过,卷起细沙,轻轻打在脸上,有些微痒。顾倾城伸手拢了拢头发,望向远方。视线越过连绵的沙丘,可以隐约看到远处苍翠的山峦和蔚蓝的天空。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声、偶尔的鸟鸣,以及他们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辽阔感,渐渐在心底弥漫开来。

  “感觉怎么样?”陈晓阳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望去。

  “很奇妙,”顾倾城轻声道,“明明是沙丘,却因为周围的环境,少了几分荒芜,多了几分灵动。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时间流动的声音,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鬼斧神工。”

  他们在沙丘上找了一处背风的地方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水和干粮。简单的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似乎也变得格外美味。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让人有些昏昏欲睡,却又舍不得闭上眼睛,生怕错过了眼前的任何一处风景。

  这一次的延边沙丘公园之行,对顾倾城和陈晓阳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它不同于名山大川的雄奇壮丽,却以其独特的“矛盾感”——苍凉与生机并存,粗犷与秀美相依——深深吸引了他们。这片藏在北国林海中的金色沙丘,如同一个不期而遇的惊喜,为他们的旅行又增添了一抹难忘的亮色。他们知道,这里的景象,将会和那些欢声笑语一起,被珍藏在记忆的相册里,历久弥新。

  顾倾城和陈晓阳,这对似乎总与山水有不解之缘的旅伴,此刻又并肩站在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那片热气氤氲的土地上。他们的目的地,正是闻名遐迩的聚龙泉。

  或许是对这片黑土地的眷恋,或许是对那汩汩温泉的向往,当车轮再次碾过延边州特有的、带着些许朝鲜族风情的道路时,两人眼中都闪烁着熟悉的期待与新的好奇。空气中似乎已经提前弥漫开了聚龙泉那独特的、混合着硫磺与湿润泥土的气息,若有若无,却足以撩拨起旅人心中最柔软的向往。

  与前次不同,这次他们选择在一个秋意渐浓的时节前来。车窗外,延边的山野已经被染上了斑斓的色彩,层林尽染,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车行渐远,城市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山林的静谧和偶尔传来的几声清脆鸟鸣。

  “还记得上次来,也是这样一路的好风景,只是季节不同,心境也似乎有些不一样了。”陈晓阳握着方向盘,目光扫过窗外掠过的景致,轻声感慨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顾倾城侧着头,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枫红柳黄,嘴角噙着一抹浅笑:“是啊,聚龙泉就像一位老朋友,每次来都能给我们新的感受。你听,好像已经能隐约听到水声了。”

  话音刚落,车子转过一道山弯,一片升腾着白色雾气的区域赫然出现在眼前。那雾气缭绕升腾,如轻纱,似薄幔,将周围的树木山石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平添了几分仙境般的神秘与诗意。聚龙泉,到了。

  两人下了车,一股温润湿热的空气便扑面而来,带着浓郁的硫磺味,这味道初闻或许有些特别,但对于熟悉聚龙泉的他们而言,却是一种亲切的讯号。沿着修建好的木栈道信步向前,栈道两旁,形态各异的泉眼正汩汩地冒着水泡,有的如珍珠翻滚,有的如银链垂落,有的则在水底形成奇异的结晶,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泉水的温度很高,靠近泉边,便能感受到那灼人的热浪,与山间微凉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游客们或在稍远些的地方驻足观赏,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在专门开辟的温泉池里惬意地泡着,享受着这来自地心深处的馈赠,脸上洋溢着舒畅的笑容。

  顾倾城和陈晓阳相视一笑,无需过多言语,彼此都明白此刻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惬意。他们找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坐下,看着那不断升腾的热气与远处的蓝天白云、近处的斑斓秋景交融在一起,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聚龙泉,以它独有的方式,再次迎接了这两位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也准备着为他们讲述新的故事,留下新的回忆。这一次,在这金秋时节的聚龙泉,又会有怎样的体验在等待着他们呢?

  顾倾城和陈晓阳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吉林省延边州。他们首先来到了十三勇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庄严肃穆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站在纪念碑前,顾倾城和陈晓阳都沉默了下来,心中涌起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他们静静地凝视着纪念碑上的文字,感受着那段历史的厚重。

  离开十三勇士纪念碑后,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珲春河滨水公园。这里风景优美,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顾倾城和陈晓阳漫步在公园里,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他们沿着河边漫步,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辽宁省沈阳市。这座承载着他们无数回忆的城市,此刻正以初秋的清爽迎接他们。或许是故地重游的熟稔,或许是对这片黑土地的特殊情感,两人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眼中都带着几分期待与感慨。街旁的梧桐叶刚开始染上浅黄,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如他们记忆中某个相似的午后。他们或许是来寻访旧日足迹,或许是为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但无论如何,沈阳的气息,已悄然将他们包裹。

  顾倾城和陈晓阳再次来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辽宁省沈阳市。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而他们的目的地正是那座闻名遐迩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清朝初期的皇宫。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 年),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等多位皇帝的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当顾倾城和陈晓阳踏入这座古老的宫殿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清朝。他们漫步在红墙黄瓦之间,欣赏着精美的建筑和华丽的装饰,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庄严。

  故宫内的宫殿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大政殿、十王亭、崇政殿、凤凰楼等建筑依次排列,展现出了古代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顾倾城和陈晓阳一边游览,一边聆听导游的讲解,了解每一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在游览的过程中,他们还参观了一些宫廷文物展览,欣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瓷器、书画、服饰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清朝时期的工艺水平和文化艺术成就,也让他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顾倾城和陈晓阳在故宫的花园里漫步,享受着宁静的氛围和美丽的景色。这里的花草树木修剪得整整齐齐,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他们在这里拍照留念,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次沈阳故宫之行,让顾倾城和陈晓阳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清朝的兴衰荣辱,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顾倾城和陈晓阳这对好友,时隔数载,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往昔的追忆,又一次踏上了沈阳这片热土。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依旧是那座矗立在城市中心,承载了太多风云变幻的——辽宁省沈阳张氏帅府。

  午后的阳光,带着初秋特有的暖意,洒在帅府青砖灰瓦的建筑群上,为那些雕梁画栋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色。当他们并肩站在帅府那座气势恢宏的大青楼前,仿佛又听到了历史的回响。顾倾城微微仰头,目光掠过巍峨的门楼和上面悬挂的“张氏帅府”匾额,指尖不自觉地拂过冰冷而厚重的门柱,轻声感叹:“晓阳,你看这建筑,每一次来,都觉得它既有北方的雄浑大气,又不失细节处的精致考究,真是百看不厌。”

  陈晓阳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的目光则被门前那对威武的石狮所吸引:“是啊,想当年,这里可是东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张学良将军和他的父亲张作霖就在这里运筹帷幄,影响着整个东北乃至全国的局势。这石狮,仿佛还在无声地守护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两人缓步走入府内,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历史的脉搏上。穿过雕花的回廊,绕过葱郁的庭院,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旧时光的味道。他们先是来到了大青楼的一楼,这里曾是当年的宴会厅和接待室。高大的穹顶,华丽的吊灯,以及墙上悬挂的历史照片,无不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显赫与繁忙。顾倾城驻足在一张张学良将军与各界人士的合影前,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位爱国将领的敬佩:“‘西安事变’的枪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正是这位少帅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了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其功绩彪炳史册。”

  陈晓阳则对帅府内的小青楼更感兴趣,那是张学良将军为其夫人于凤至修建的居所,风格更为雅致清幽。“你看这小青楼的窗棂,雕刻得多精美,还有这庭院里的海棠树,想必春天一定繁花似锦。”他想象着当年少帅与夫人在此生活的情景,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再显赫的权势,也离不开寻常人家的温馨与安宁啊。”

  他们在帅府内细细游览,从当年的办公室、议事厅,到生活起居的内室,每一处都让他们驻足良久。那些留存下来的旧物,如泛黄的电报、生锈的军刀、老式的座钟,都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向他们讲述着一个个惊心动魄或温情脉脉的故事。

  顾倾城拿起一本介绍帅府历史的画册,翻到介绍“老虎厅”的一页,那里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权力斗争的残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

  陈晓阳则在一处展柜前停下,里面陈列着张学良将军晚年的一些照片和书信。“从叱咤风云的少帅到幽禁岁月的老人,他的一生真是跌宕起伏。但即便如此,他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这份情怀令人动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帅府的影子拉得很长。顾倾城和陈晓阳走出帅府大门,回头望去,这座历经沧桑的府邸在暮色中更显庄重与神秘。

  “每一次来张氏帅府,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顾倾城感慨道,“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浓缩的东北近代历史,一面映照人性与时代的镜子。”

  陈晓阳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是啊,历史就像这帅府的砖墙,看似冰冷,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温度与力量。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勇气。”

  两人相视一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对历史的深深思索,缓缓消失在沈阳城的暮色之中。张氏帅府,则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更多人来探寻它的过往,感受它的厚重。

  喜欢拜师修炼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