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6章 岳川的图谋-《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恰好,大黄向岳川汇报。

  龙阳打算将招贤馆全部交给岳川。

  “君上这次倒是慷慨啊……”

  大黄笑道:“师父你猜错了,君上分明就是为了节省开支。”

  随即,大黄将自己和龙阳打赌的事情说了一遍。

  岳川哈哈一笑,“这件事跟我说没用,你说给孔先生,叫他写进《论语》中。”

  一个姜钱的赌约。

  这种八卦自带流量,写出来之后肯定有很多人看。

  而且,这件事加工加工,还能整出寓意、哲理,甚至成为脍炙人口的启蒙故事等。

  岳川相信,孔黑子一定乐意二次加工。

  “大黄,招贤馆那边,学士群体想要提升待遇,正好咱们借这个机会,把文人的体系确定下来。”

  岳川有很多信仰马甲。

  土地公、城隍神、山神、河神等。

  但是这些马甲的信徒都没什么等级体系。

  第一个有明确等级体系的是墨家。

  墨者从低到高分为九级。

  每一级墨者掌握的能力,获取的墨法资源,享受的待遇各不相同。

  只是墨者动手能力强,随随便便都能创造价值,获得收入。

  吃饭不成问题。

  岳川也有“文圣”马甲。

  手中还有文庙,所有读书人都有“文气”这个特殊能量。

  白丁,就是还没有产生文气的读书人。

  学士,就是已经产生文气的读书人。

  博士就是已经获得些许名气,有自己独到学问的学士。

  至于客卿。

  一般而言都是博士中拥有某些特殊才能、才学的。

  墨家那边,几级墨者就是几级墨者。

  除了相应的理论考试,还有动手实践。

  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某种零件,或者徒手搓一个机关兽。

  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

  这没什么好作假的。

  哪怕你提前知道了考试内容也没辙。

  但文人这块就不一样了。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但真正流传到后世的,也就儒墨道法兵等少数几个。

  其他百家,别说他们的理念和思想了,就连名字都没传下去。

  文人圈子,说白了就是你吹我,我捧你。

  三国魏晋时期,世家门阀都是这么操作的。

  一个不学无术的家族子弟,吹捧几年,就能名满乡里。

  考试试题更别说了。

  好一点的是,给你押题。

  无耻一点的,直接泄题。

  古往今来,科举舞弊,大都是泄题。

  所以,招贤馆的身份评定存在很大问题。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招贤馆身份评只约定了权力,没有约定义务。

  就拿“客卿”这个身份来说。

  就是纯粹的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不用给姜国做什么。

  哪怕姜国到了危亡关头,也不强求客卿做什么。

  拍拍屁股走了,也没什么不妥。

  这一点,纯粹是赔本赚吆喝。

  或者“千金买骨”。

  时间长了,龙阳都忍不住。

  岳川倒是不在意这些钱粮花费,可岳川在意的是规矩。

  如果人人都削尖脑袋,想要挤进这个圈子混吃等死,天下哪还有实干家。

  大黄说道:“师父,你希望他们做什么,我去跟他们谈。”

  岳川想了想,“大概就是这样……这样……”

  招贤馆中,学士身份的文人共聚一堂。

  哪怕那些不想参加的,也被同伴叫了过来。

  毕竟这次会面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一根鸡腿不算多。

  但这是一个风向标。

  说明在姜国高层眼中,白丁更加重要,学士可有可无。

  长此以往,学士还有出头之日吗?

  文人也不用学习了,白丁身份就能混一辈子。

  寒窗苦读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黄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在他们心中,翁胖子能露脸就不错了,没想到此事直接惊动黄相。

  “见过黄相!”

  “参见国相!”

  混招贤馆的,绝大部分是以出仕为目的的。

  虽然姜国推广“官不出城、权不下乡”,但官员身份还是存在的,权力还是存在的。

  而且对于那些真正的读书人而言。

  官不出城、权不下乡才能更好地为政施策,才能更好地造福一方。

  他们不是为了捞钱!

  在姜国,所有以出仕为目的的,终极目标就是大黄。

  国相啊!

  黄相执政短短十年,姜国从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变成如今的超级大国。

  姜国不霸而霸,不王而王。

  这一切,都是黄相的功劳。

  面对众人的叩拜,大黄一脸平静。

  小场面,真的是小场面了。

  “我此次前来,是代表君上,与诸位一同商谈姜国文事的革新。”

  “其中包括科举的改革,文士身份的授予,以及文士承担的义务。”

  “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有什么意见,尽管提。”

  听到大黄对今天这件事定调,文士们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叫一个难受!

  大黄把会议精神拔得那么高,谁还好意思说鸡腿的事。

  可是不说鸡腿,自己该说些什么?

  来的时候什么都商量了,就是没商量这个。

  最终,一个学士站起来。

  “黄相,我等寒窗苦读,又不远千里来到姜国,为的就是谋一官半职,用自己的才学治理天下、安抚万民。”

  “可姜国对我等,甚是轻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连白丁都吃上鸡腿了,自己却还在吃白饭,啃盐菜。

  这叫什么事。

  “黄相,招贤馆两次提升白丁的待遇,而我们学士多年来始终未曾改变。”

  “黄相,我们的待遇不提升就罢了,不会还削减吧?”

  “黄相……”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对其他人说的事情,大家都一致的不闻不问。

  难怪有句话叫“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大黄双手下压,会场中瞬间安静下来。

  这个标准手势已经在姜国流行开来,所有人都知道。

  “姜国是支持天下文道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文道关系着万民开智,关系着吏治清明,关系到生产力发展。”

  “而这一切种种,都影响着百姓的幸福安康。”

  “所以,姜国决定加大对文道的投入和支持!”

  听到这话,众人再度欢呼。

  姜国对文道支持,这就说明自己的担心实属多余。

  自己的待遇非但不会被削减,还有可能提升。

  大黄接着说道:“姜国文道改革,第一条就是,对身份评定进行革新。”

  “今后,白丁之上,分别是学士、博士、客卿三个身份,三个身份又分为上中下三品,一共九品。”

  “每一品级,对应一种待遇。”

  “待遇内容分别是:春冬两季衣衫、夏季冰补和冬季碳补、娶妻生子都可以收到姜国发放的贺礼。”

  “每年一定数量的口粮津贴,可以领取粮食,也可以折算成钱。”

  “最后就是,如果生病就医,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每个品级享受的报销比例各不相同。”

  “具体细节如下!”

  说着,大黄摆了摆手,立刻有人进来向大家发放提前印刷好的传单。

  上面明确记载了九品中,各个品级享受的待遇。

  看到这些,学士们都呼吸粗重,眼睛溜圆。

  自己只想要一根鸡腿。

  姜国却给了自己一根大羊腿。

  这种待遇,真是太好了。

  自己做梦都不敢想的那种。

  如果能享受到这些待遇,自己一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甚至,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享受福荫。

  “国相,这,这是真的吗?”

  “是啊国相,你可别拿我们寻开心啊。”

  大黄说道:“我有那个闲时间吗?”

  众人立刻不说话了。

  大黄贵为国相,虽不是日理万机,也差不到哪去。

  他这种高高在上的人,会跑过来拿自己寻开心?

  倒是有聪明人想到了什么。

  “无功不受禄,敢问国相,我们享受这种福利的同时,需要做些什么?”

  “对!这个待遇太好了,我不干点什么心里不踏实。”

  大黄笑了,这些人,挺上道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