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章 粮食飞上天了-《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南郭合说出冰河时代的瞬间,岳川就做出了决定。

  救人,肯定是要救的。

  但是香火的问题让岳川明白,有些人值得救,有些人不值得救。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仙家也一样。

  岳川需要香火,更多的香火。

  如果自己不能快速积攒实力,当天神降临时,自己根本扛不住。

  今天的一念之仁,势必会造成未来的无尽伤痛。

  众人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多想。

  全都按部就班的执行去了。

  岳川离开南郭小院,来到稷下饭庄。

  地下密室中,岳川与胡一相对而坐。

  旁边,灰东风、灰西风等四只小老鼠捏肩的捏肩,捶腿的捶腿。

  “师父,我有绝密消息告诉您。”

  “师父,我也有。”

  岳川摆了摆手,“一个一个说,东风,你先。”

  四只小老鼠分别汇报。

  基本上都是跟粮食相关的。

  所有的线索汇成一句话就是——粮价涨了。

  岳川给四只小老鼠的任务就是联络全天下的老鼠精怪,建成一张情报网络。

  通过这个网络实时掌控各地的粮食收成、储备等情况。

  也正是靠着这些消息,供奉灰家四仙的梁满仓才能占尽先机,成为最大的粮商。

  这世上从来不缺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更不缺少投机倒把的商人。

  这两种人结合到一起,会爆发出非常恐怖的杀伤力。

  岳川上辈子的世界里,国家明令禁止通过玄学测算彩票、股市等。

  大周世界里肯定有人看出“小冰河”来临了。

  或许不叫这个名字,但差不了多少。

  大灾来临,粮价飞涨。

  各地都闻风而动,开始收购粮食,秘密转运。

  只是,他们仅仅预测到灾年,却不了解这个灾年的恐怖程度。

  岳川说道:“告诉梁满仓,让他全力收粮,市面上所有的粮食,都要收购。出高价!”

  小老鼠们连忙点头。

  这种情况,肯定得高价收粮。

  可是岳川话锋一转,“把动静搞大点,但是只打雷不下雨,少收一点,装装样子就行,咱们吃肉,也要给其他人留点汤。”

  他没有把话说的太直白。

  不过已经足够了。

  梁满仓供奉了灰家四仙之后,在粮食生意上无往不利。

  但这也使得很多人望风使舵。

  他们基本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了。

  梁满仓大力买粮,他们也跟着买,梁满仓急着出粮,他们也跟着出。

  反正赚多赔少。

  这次梁满仓刚放出购粮的风声,还没来得及动手,那些人就先下手为强。

  梁满仓只收到一点点,其他的基本都被抢空了。

  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抢粮的风波迅速蔓延开来。

  各地的粮价也一波波攀升。

  从最开始一斤粗粮半个姜钱,慢慢变成一斤0.6个、0.7个。

  有些地方是按斤算钱,有些地方是按照一个姜钱多少斤。

  各地的度量衡各不相同。

  但出奇的都是用姜钱作为计量单位。

  否则,光是各地粮价的换算都能烧干脑汁。

  刚开始一天一个价。

  后来一天三个价,五个价。

  价格涨得比快马还快。

  到最后,各国粮商也不“再探再报”了,直接给下面的管事最大权限。

  只要不低于五个钱,统统买入。

  面对高涨的粮价,很多平民百姓经不起诱惑,慢慢出售家里的存粮。

  卖掉一小部分换点油、盐,或者其他生活用品。

  对小老百姓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只是,小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他们不知道保留多少粮食才能吃饱。

  但他们知道,保留多少粮食才不会被饿死。

  任凭外界粮价如何高涨,他们都紧守着最后的底线。

  或者说生死线。

  一些小地主、小粮商感觉机会来了。

  他们感觉粮价已经到顶了,于是纷纷卖掉了手中的粮食。

  原本都是佃农交的租子,或者粮价低的时候买入的。

  从一斤0.3个姜钱,涨到三个姜钱。

  翻了十倍。

  对于动辄囤积十万斤、百万斤粮食的粮商来说。

  这一波已经赚麻了。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粮价还在上涨。

  六个钱、七个钱。

  似乎破十个钱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各种流言传播开来,进一步制造恐慌。

  什么来年有大旱,十年不下雨,来年有大水,十年不见晴。

  还有蝗灾说、疫病说、战乱说。

  等等等等。

  这种情形下,各国也纷纷开始控制粮食外流。

  尤其吴国的商船。

  以往从来都不查船上装什么货物。

  这次也火速成立了关口,禁止出国的货船携带粮食,一经查出全部罚没。

  吴国,一直都是中原诸国的粮食出口国、运输国。

  他们禁止出粮,中原的粮价继续攀升。

  同时,秋天的第一场雪降临。

  这种反常的天气,击碎了所有人的幻想。

  家中没有足够存粮的人都慌了。

  才秋天就下雪了,冬天岂不是更冷?

  只是,等他们去粮店买粮的时候,只有“售罄”两个字。

  农村百姓还好,家家户户都有储备。

  城市中的居民就惨了。

  他们根本没有存粮的习惯。

  即便存,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量。

  这一波粮价飞涨,第一波被洗劫的就是他们。

  姜国!

  往日繁华的街道冷清了许多。

  轻快悠闲的脚步也变得急躁起来。

  梁满仓的粮店前排起了长队。

  姜大郎两口子也在排队。

  他们家中倒是有余粮的,只是平日里卖炊饼、煎饼等小吃,存粮消耗得飞快。

  姜大郎脖子上挂着个布包,包里是一年来积攒下来的钱。

  他的心在滴血。

  辛辛苦苦一整年,夫妻俩起早贪黑,一天都不休息。

  好不容易攒了些钱财,可是转眼间就得全交出去。

  粮食!

  粮食!

  谁都离不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所有粮店都售罄。

  有钱也买不到。

  梁家的粮店只开门不到一刻钟,也一样售罄。

  即便如此,排队的人还得千恩万谢,说一声梁家仁慈。

  姜氏低头说道:“夫君,这样排下去不知道得排多久,就算排到咱们,也不一定有粮。要不,我去问问大丫,看看她有没有法子……”

  “不行!”姜大郎断然拒绝。

  姜二郎是姜大郎的弟弟,姜二丫是姜氏的女儿。

  这俩孩子差不多同岁,而且都因为天赋出众拜入姜国学堂,跟着龙阳、龙葵学艺。

  这俩孩子肯定有办法。

  可姜大郎拒绝了。

  “娘子,咱们身份卑贱,二郎和大丫却前途光明,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与他俩往来。”

  “他俩是阴沟里蹦出来的棉花球,咱们不能再去污了他们啊。”

  “就是饿死,也不行啊。”

  姜氏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倒是不怕饿死,可是咱们的孩子,他们还小,还小啊。”

  一说到两人生的孩子,姜大郎也流泪了。

  是啊,他们可以饿死,但孩子无辜。

  沉默了半晌,姜大郎说道:“那好,咱们去找二郎吧,不过说好了,只能找这一次。”

  两人刚走没多远,前面传来一声欢呼。

  “放榜了,国君开仓放粮了。”

  听到这话,姜大郎瞬间横移五步。

  “这是我的位,我刚才在这站着!什么叫没看到?我不就是长得矮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