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章 晋国的《龟兔赛跑》-《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华夏人是最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的。

  尤其是帝王家立储的时候。

  皇帝对谁多看一眼,多说一句话,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都有人反反复复揣摩。

  那认真劲儿,就像彩民研究彩票号码一样。

  但区别是,中奖号码千千万万,根本研究不透。

  而立储对象就那么几个,蒙都有概率蒙对一个。

  同样是倾家荡产死于非命,但其中的收益有天壤之别。

  曾几何时,朱棣一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让二儿子乐翻了天,以为皇位十拿九稳。

  现在,智氏把“君上病危,汝当勉励之”的书信送给几个公子……

  虽然国君并没有死,也没有病危。

  但是,外人不知道啊。

  司马家族有自己的私心,想要把国君牢牢控制起来。

  故意夸大了国君的伤势。

  如此一来,外界自然猜疑。

  国君会不会重伤不治?

  即便救回来了,万一半身不遂,口不能言什么的呢?

  最最关键的,立储啊!

  国君驾崩,肯定得有个继承人。

  这时候,谁在国君身边,谁就占尽了便宜。

  按照农村的规矩,谁给老人摔盆,谁就能名正言顺继承老人的家产。

  放在公侯家里也一样。

  在六卿的精准控制下,四个公子几乎同一天同一时间收到前线传回的“密信”。

  而且在六卿的书信中,都宣称自己这是“绝密消息”,是“独一份”。

  言外之意:公子你是第一个知道国君即将驾崩消息的人,你得赶紧准备啊,迟则生变!

  得到消息的公子立刻招来幕僚。

  “孤与卿推心置腹,今日大事,也只与卿相商,还望卿能为孤出谋划策,以成大业!”

  深更半夜被揪出被窝的幕僚整个人都是懵的。

  还有,自家主公怎么说话都变了。

  “孤”?

  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闲散公子能用的?

  但是很快,幕僚就激灵灵打了个寒噤。

  他意识到了什么。

  抬头望向自家主公,果然从对方眸子里看到了剧烈跳动的火焰。

  “公子,发生了什么事?”

  “快看!这是赵氏从前线送来的密信,这封信,赵氏只送给了孤!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幕僚颤颤巍巍的接过密信。

  司马老儿说话滴水不漏。

  可正是这个滴水不漏,让人联想更多。

  如果国君能吃能睡,活蹦乱跳,肯定直接吆五喝六,训斥这个威胁那个。

  这种谨小慎微的语气,肯定是出事了。

  而且是出大事了。

  “公子,没错!君上怕是命不久矣,我们得早做准备啊!”

  幕僚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或者,曾经有梦想的人。

  虽然生活不断消磨,梦想逐渐破灭。

  可他还是苦苦坚持,守着眼前的人。

  因为他是贫苦出身。

  有贤名、有母族的公子身边一群人才,看不上他。

  能看上他,并且对他言听计从的,肯定是希望渺茫的公子。

  可他还是甘愿赌。

  不!

  不是赌!

  因为除了眼前之人,他没有第二选择。

  除了眼前这条希望渺茫的路,他根本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幸运的是,这个机会来了!

  “公子……哦不,君上!这封信是真的,这个印鉴是先君的没错。你找找家中的书信,对比一下…”

  “孤对过了,没错!就是父亲的印鉴。送信的人孤也认得,是赵氏的没错。只是孤有点费解,赵氏为什么会选择孤?”

  幕僚也不知道为什么。

  自己出身寒微,没有别的选择。

  可赵氏是六卿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他们怎么会选择支持君上呢?

  可幕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会道。

  反正自己信不信没关系,必须让主公信。

  “君上可知威震华夏的赵氏庶子?”

  “赵无恤嘛,孤当然知道!不但知道,还敬佩得很!”

  “君上,这就对了!赵氏从不看重嫡庶,他们支持君上,定是认为君上能和无恤一样,立不世之功,创不世之业!”

  “孤……真的可以?”

  “臣必定肝脑涂地,为君上尽忠,再加上赵氏的支持,君上霸业可成啊!”

  公子心中暗道:你是不是说反了?

  不过他还是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

  “卿不负孤,孤必不负卿!”

  “君上,事不宜迟,快快收拾行装。”

  “这么晚,收拾行装去哪?”

  “当然是去河内郡啊!”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其他三个地方。

  “你说,韩氏为什么会给本公子送来这封密信?”

  “当然是想要拥立主公,继承君位啊!”

  “拥立本公子?韩氏?他们在六卿中是垫底的,本公子虽然不是垫底,但比起几个兄长也丝毫不占优势,他拥立我有什么用?”

  公子不急,幕僚却差点血冲脑门。

  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

  无论是不是,有没有,都得努力一把啊。

  要不,今后一辈子都活在无尽的悔恨中。

  “主公可知齐国桓公?”

  “本公子虽不爱读书,却也知道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威名!”

  幕僚一跃而起,“噗通”跪下。

  “主公可知,桓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既非嫡子,又非长子,既无贤名,又无德才,然桓公依旧击败诸多公子,登上君位,为何?”

  一句话,如雷贯耳。

  漫不经心的公子瞬间坐得笔直,整个人像是被灌了一桶鸡血。

  他的手紧紧攥住,肩膀却剧烈抖动。

  鼻息粗重且急促,远超春宵一度百倍。

  如果命运有转折点,那么当下,就是他的转折点。

  对于公子而言,幕僚的话堪比晨钟暮鼓,甚至”朝闻道夕死可矣“。

  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一样很普通,毫无存在感。

  但是他老爹被杀之后,得到消息的小白和其他兄弟们飙车竞速,争相往都城赶。

  先入都城者为君。

  走到半路时,小白身中埋伏,被其他兄弟的支持者管仲射了一箭。

  这一箭射中了玉佩。

  可小白灵机一动,咬破舌尖喷了一口血,还惨叫一声摔倒在马车上。

  可以说,齐桓公一辈子就聪明了这一次,急智了这一次。

  可就是这一次,骗过了“华夏第一相”管仲。

  得知小白重创甚至身死,管仲支持的那位公子也不急了,慢悠悠赶往都城。

  他到的时候,小白已经得到齐国高层拥立,登基大典都办完了。

  这档子事,堪称春秋版《龟兔赛跑》。

  “公子小白非嫡、非长,本公子也同样庶出!”

  “公子小白非贤、非德,本公子却略有才干!”

  “公子小白被管相埋伏、截杀,而本公子有你、有韩氏支持!”

  “公子小白能成一代霸主,本公子必然更胜一筹啊!”

  “本公子……不!孤与卿,必然远超桓公与管相,我们俩,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幕僚激动五体投地。

  “臣,愿为主公赴汤蹈火,肝脑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