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他们家资颇丰啊-《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战马的提升确实大。

  除了实际用途,更多的是壮声势。

  如果小墨三人挥舞着拳头,号召众人站起来反抗。

  估计没人响应。

  谁会相信几个半大孩子?

  但是十多匹马放在一旁,立刻就不一样了。

  半大孩子站在十几辆超级跑车边上,不但能招来糙老爷们,还能招来如花似玉的少女。

  人,就是这么现实。

  实力、智慧、背景这些东西,根本没法量化。

  有眼不识泰山的人比比皆是。

  然而,高头大马,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到。

  小村的百姓们无一例外的加入。

  一则是他们没后路了。

  死了这么多小吏,甚至还有比小吏更最贵的人,上面的大老爷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二则是小墨三人的实力强得离谱。

  他们从中看到了希望。

  当然,还有隐晦的第三个原因。

  王家三郎十步杀一人的场景震撼了整个村子。

  那么多人都杀了,也不差几个。

  为了防止走漏风声,说不定会杀人灭口。

  不跟着走,就只能等死了。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墨的队伍从三个人一匹马,增加到一百多人十二匹马。

  王家三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以前走路,呼呼带风。

  现在……

  脚底板就像装了弹簧,每次踏步还向上蹦跶一下。

  肉眼能感觉到的,王家三郎整个人熊熊燃烧。

  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炙热的能量。

  虽然从小就学习兵法,在姜国这几年,又一直在长卿的棋馆中下棋,经常跟长卿请教。

  但说到带兵。

  一次都没有,一个都没有。

  一百多人,男女老少都有,老弱病残俱全。

  可王家三郎还是视若珍宝。

  青壮单独编选出来,穿着死人身上剥下来的锦缎、绸布衣衫。

  锦缎太少,青壮太多。

  不够分的。

  王家三郎索性将绸布“刺啦刺啦”撕扯开来。

  每个人得到一块。

  穿身上肯定是不够了。

  那就扎在头上吧。

  好歹也算整齐划一了。

  于是,一支戴着黄色头巾的队伍出现在中原大地上。

  感谢马镫和马鞍的发明,这些人一天时间就学会骑乘了。

  虽然达不到人马合一的程度,好歹挂在马上不掉下来了。

  这种程度,吓唬人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十几个年轻的骑兵分布在队伍前方和左右当斥候,侦查情报,观察地形。

  王家三郎也没有按部就班练兵的时间了。

  只能实践中出真知。

  也不知是青壮们学习能力强,还是周围的地形本就了熟于心。

  总之,两天时间,就达到了初级斥候的标准。

  “三大王,前方有一个大村子,人口三百户,他们家资颇多,想来定会支持咱们的大业!”

  “三大王,那村子里都是陈姓之人,非常齐心,在本地颇有威望。”

  “三大王,要不我们进村,把他们骗出来?”

  手下们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

  虽然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主意。

  但缝缝补补,粘合到一起,也能凑合着用。

  当然,这不是重点。

  小墨和王家三郎高兴的是,这些村民已经彻底融入集体。

  他们的心思已经在自己这边了。

  小墨满意点头,一言不发。

  他只用坐镇中军,居中指挥。

  行军打仗的事,全都交给王家三郎。

  下面的人只知道王家三郎是“三大王”,对小墨这个“大大王”却陌生得紧。

  至于白白胖胖的“二大王”,e…

  王家三郎向前方眺望一眼。

  陈家村一览无遗。

  中原之地就这一点不好。

  太平了!

  唯一的防御就是城墙、护城河。

  除了这两样,就只能靠人了。

  如果实力强大,倒还没什么。

  如果实力弱小,那就只能死守。

  陈家村只是一个小村子,没有城墙,也没有护城河。

  村子边缘仅有一道一人高的夯土墙。

  估计都是用来防野猪的,根本防不了人。

  村中之人也老远看到了烟尘。

  男人无论老少,全都拿着农具守在墙边。

  一个白胡子老头被青壮们搀扶着来到墙边,扒着墙向外瞄。

  “天杀的,咱们是造了什么孽,前门进虎,后门进狼。”

  “这群强人到底是哪个山头的?不对啊,咱们这没有山头啊!”

  方圆五百里都见不到山,哪来的山贼。

  但是这一百多号男男女女,一看就是流民。

  问题是,流民队伍稀稀拉拉,一百号人能拖拉几里地。

  时不时地还有人坐下歇一歇,很多人往地上一坐,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然后就有一群人围过去,直接割肉。

  仁慈点的,还等咽气了。

  冷血点的,直接活切。

  陈家宗主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一眼就看出,外面不是流民。

  他们的队伍松紧有致,进退有序。

  骑马的青壮在前方和左右侦查。

  剩余的青壮和老年男丁在前方开路。

  壮妇在中间和后方。

  幼小则护在最中间。

  整个队伍的行军速度也都是依照中间,其他各部都配合着中军的速度。

  一百多人的队伍,走了十多里地,却没有一个人掉队。

  十里地之前是什么队形,来到村口时还是什么队形。

  这……

  陈氏宗主头皮都麻了。

  这他娘的,郑国的正规军都没这个水平。

  到底是哪个国家的精锐假扮流民?

  他们来陈家村干什么?

  正愣神间,旁边的青壮捅了捅老头。

  “宗主,他们要见您。”

  老头听到自己被点名,连忙脖子一缩。

  “老朽……老朽不是在这的么?”

  青壮咳了咳,“宗主,您站起来说话,他们……看不见您?”

  老头脸上一红,尴尬的踮起脚。

  “陈氏宗族宗主,在此,敢问对面的大王,您是过江的龙,还是坐地的虎?我们陈家村盘子小,容不下您的万丈身躯。”

  “我们愿意奉上一百担粮,二百担草料,另有精盐十斤,绸缎百匹,姜钱万枚,资助大王成就大业。”

  听到这话,无论陈家村内部,还是陈家村外部,全都惊呼四起。

  内部惊呼,是老爷子这价码开的太高了。

  陈家村虽然富裕,可终究是村。

  粮、草、盐、布帛已经很多了。

  竟然还有姜钱一万枚。

  那可是姜钱啊!

  一万枚!

  “宗主,不可,这太多了!”

  “就是,宗主,真要给了,咱们以后十几年都翻不了身啊。”

  老头子怒极,“一群蠢货!人家真要杀进来,要什么有什么,到时候咱们陈家都断子绝孙了,还翻身?你他娘的等着诈尸啊?”

  外面。

  惊呼声四起。

  虽然知道陈家村是大户,家资颇丰。

  可也没想到这么丰啊。

  倒是小墨三人,反应平淡。

  一万姜钱?

  很多吗?

  也就是在稷下饭庄订一桌酒席吧。

  竹篓里的公输班“阿巴阿巴”了几句。

  小墨眉头一挑,目光在左右看了看。

  “大将军,你看这陈家村,四通八达,逢河临水,若是取来,作为根据地,如何?陈氏宗族凝聚力强,若能收服,也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王家三郎“哦”了一声,“巨子,陈氏三百户,估摸人口千余,咱们这么点人,能控制得了吗?”

  小墨哈哈一笑,“若是一群有眼无珠之辈,我也不敢这么做。可是他们那个宗主,颇有眼光,也颇具威望。咱们说服他一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