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射程300公里,500公斤威力小?-《大国军工:重生1985,为国铸剑》

  “大家先熟悉结构,技术图纸归类整理。另外,总装车间从中间隔断,非项目团队成员不得进入这一区域。”

  刘威铭在看到红旗-2内部结构复杂的制导系统后,直摇头。

  由于国内集成电路技术不够先进,导弹内部很多零部件还都是电子管,这就使得制导系统非常臃肿,结构也非常复杂。

  落后!

  内部的制导部件,几乎都没法使用。

  全部都得更换。

  “有把握吗?”

  赵秉璋看着复杂的制导部分就头大。

  他是厂里的总工,对防空导弹的技术跟结构非常熟悉。

  要把防空导弹改成地对地导弹,之前他都没有想过,制导方式也不一样啊。

  “有没有把握,都要试试啊。咱们手里握着那么多经费,要是自己没有充足的项目,谁都能盯着咱们的经费……都搞空军装备,陆军跟海军的大佬们可不乐意。”

  刘威铭没说自己不仅有把握,还有完整的方案。

  8610战术导弹,又称东风-7,是国内第一款地对地战术导弹,也是族战术导弹的开端。

  用防空导弹改地对地战术导弹,在整个世界都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

  “这事情,我是真帮不上忙。”

  赵秉璋苦着脸。

  他不知道刘威铭为什么非得让来主持这个项目。

  哪怕自己在其他项目中也没有太大作用,至少对防空导弹更熟悉不是?

  “赵总,你比我们更有经验……尤其是项目管理等方面,您熟悉技术,有经验,来管理更合适。我们需要改进原来的管理方法……”

  刘威铭开口说道。

  赵秉璋这位原来的总工,目前在厂里所处的位置其实非常尴尬:项目话语权在刘威铭手中,管理话语权又在张振万等人手里。

  只因为刘威铭拿出来的技术,都颠覆了他的认知。

  “哦?”

  “咱们单位各部门的协调,之前都存在不少问题。而跟其他单位的合作……比如pL-4改的生产,331跟612两家单位提供的质量有时候都有差距……而到了后面,我们研究大型项目,肯定需要更多单位合作……”

  刘威铭也不隐瞒。

  虽然他一个新人对总工进行安排让人难以接受。

  “明白了。”

  赵秉璋听完刘威铭对自己的安排后,反而对刘威铭一脸感激。

  “咱们缺有丰富技术经验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面对张振万跟叶永安的询问,刘威铭如是回答。

  “???”

  两人一头雾水。

  刘威铭也没有解释。

  赵秉璋年龄大了,在整个单位导弹设计全部都使用新的方法跟前沿技术的情况下,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

  可管理不同。

  学习的难度没有那么大。

  “防空导弹发射系统的载具,联系到能满足要求的单位了吗?”

  刘威铭转移了话题。

  一说到这,两人的脸上就出现初难色。

  “小刘啊,要不咱们还是自己搞算了?你提出的发射载车跟配套的载具技术指标太高了。”

  张振万苦着脸说道。

  “高么?”

  刘威铭无语,“要让我们的防空导弹在行军状态下也能准确命中目标,就必须搭载的车辆在快速行驶时候拥有平稳性,不然会对制导系统跟发射系统造成影响。”

  “红旗-61车载系统,也都是停下来的。而红旗-61防空导弹系统也没法改进到你要求的状态。”

  张振万解释着,“这也是红旗-61上舰工作一直无法成功的原因。”

  “那如果从海红旗-61的技术上改进呢?”

  刘威铭想着,军舰上的红旗-61发射系统在发射防空导弹的时候,可不会停下来。

  甚至在恶劣的海况下,军舰颠簸得不行,依然要保证雷达能持续跟踪目标,导弹能精确命中目标。

  “……”

  两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刘威铭。

  很想提醒他:你认真思考一下你究竟在说什么!

  即使是53型导弹护卫舰,也有将近2000吨的排水量。

  刘威铭是想把军舰上的雷达系统等都搬到一辆车上!

  一辆车,装下一膄军舰的设备?

  “先联系吧,反正地空导弹的雷达目前还没研制出来。”

  刘威铭叹了口气。

  工业基础差,配套也差。

  跟几十年后,随便啥高端零配件都能9块9包邮的环境比,真心让人心碎。

  “对了,小刘,陆军后勤装备那边的曹峰今天下午到,你看有没有时间?”

  “曹峰?他又来干什么?”

  刘威铭一脸疑惑。

  当初曹峰来找619,当知道619搞的并不是如同红旗-61那样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后,失望地离开了。

  曹峰让刘威铭想起红旗-2改7战术导弹的事情,这是一个赚钱项目,直接就用陆军当借口搞这项目。

  对方找上门来了?

  “地对地导弹?”

  看着眼前的曹峰,刘威铭以为听错了。

  狗曰的!

  上门来算账的。

  “嗯啊。陆军对你们的地对地导弹很有兴趣。”

  “不考虑使用成本跟采购价格?”

  “呃~”

  曹峰顿时卡壳。

  开玩笑,陆军又没有金山,不考虑使用成本跟采购价格?

  “那啥,刘工啊,情况你也知道的。虽然陆军每年拿了65%的军费,可开支也多啊……每年别说换多少新装备,连部队训练,步兵一年就5发的实弹,坦克兵跟炮兵更不用说了,很多炮兵跟坦克兵直到退役,也不一定能打真炮弹……”

  刘威铭越听,脸色越怪异。

  好嘛!

  哭穷哭到自己这里来了,部队靠着哭穷要经费的习惯,在这之前就有了么?

  “那啥,曹干事,我这不是问问嘛。经费越充足,射程就越远,威力越大!”

  射程跟威力,都是要钱的。

  毕竟,这是新时代的真理。

  “射程多远?威力多大?”

  曹峰可是一直都记得廖强主任让自己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威力跟射程。

  本来,有了军代表,曹峰是不用来的。

  奈何秦浩然等人来了快一个月了,也没有汇报619关于地对地导弹项目的技术指标。

  “先期目标300公里,弹头500公斤吧。”

  刘威铭说道。

  倒不是他不想把射程搞得更远一些。

  要是他愿意卖射程上千公里的导弹,傻大木跟霍美妮这些倾家荡产都会买。

  国际上对出口的导弹有限制:射程不超过300公里,弹头不超过500公斤。

  “500公斤的炸弹?”

  曹峰脸上浮现出失望。

  虽然500公斤也算大炸逼了,关键成本太高。

  空军直接用轰炸机投放,成本低着呢。

  二炮就更不用说了,打出去的炸逼能让全世界闭嘴,成本高也就无所谓了,真到动用二炮的大炸逼时,谁特么的还在意成本?

  留着钱赔款么?

  “可以这样理解。”

  “大概价格呢?”

  “一枚怕是要40~60万。”

  “多少?”

  曹峰顿时跳了起来,见刘威铭肯定地告诉自己,带着破音说道:“你是奔着让陆军破产来的?”

  刘威铭一脸鄙视。

  自己说的这价格,都已经低得令人发指了。

  导弹啊!

  取代重炮的真正真理。

  “你可知道,这样的价格,都能让陆军装备两门152重炮了!”

  “能一样?就是给你十门152重炮,能把500公斤炸弹送到300公里的敌人指挥中心?或是直接摧毁他们的雷达站?给空军开路?”

  “啊?”

  曹峰敏锐捕捉到了刘威铭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