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山口村,这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小村落,四周被山峦环抱,交通极为不便。全村不过百来户人家,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平日里宁静而质朴。此时,山脚下的薄雾仍未散尽,田野一片死寂,仿佛大地被某种无形且无声的力量笼罩着,沉沉地压着。就连村头那条向来不关门、整日里活蹦乱跳的老狗,此刻也蜷缩在窝里,一声不吭。
在这个平静的山村里,赵老汉是第一个察觉到异样的人。
早晨六点二十三分,像往常一样,赵老汉牵着自家老狗准备去地头撒粪肥。当他路过邻居王家时,一股浓重的血腥味,那混合着腐败与铁锈的独特气息,丝丝缕缕地从敞开的窗缝里逸了出来。
赵老汉心里“咯噔”一下,这股血腥味让他本能地感到恐惧。他的手停在半空中,犹豫着,心里天人交战:这味儿可太邪乎了,老王家里不会出啥大事了吧?可贸然进去,万一有危险咋办?但又一想,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不能不管啊。
他愣了片刻,本能地敲了敲窗,声音微微颤抖地喊了两声:“老王?”
然而,没有任何人回应。
脚边的狗也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低低地呜咽着,身上的毛发根根炸起。赵老汉深吸一口气,决定绕到正门去。他轻轻拍了拍门,发现门虚掩着,稍微一推就开了。
那一刻,他仿佛踏入了地狱。
客厅里空无一人,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还夹杂着一股诡异的檀木香,就像是有人刚刚焚了香,紧接着又在屋里杀了人。
卧室门半掩着,赵老汉踌躇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伸手推开。屋里没有开灯,光线十分微弱。他刚一进去,就感觉空气湿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但接着,他看到了床上的东西——三具尸体。
男人靠近床头,仰躺,脸上盖着一块白毛巾,胸口被利器连刺十余刀,血迹已经干涸成黑褐色,像是一幅恐怖的抽象画。
女人靠墙一侧,面部同样被盖住,但她的下半身裸露,腿部有着明显挣扎与抓痕,像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曾奋力抵抗。脖子上缠着一条被拉紧的电饭锅电线,深深嵌入肉里。
最小的是个孩子,估计七八岁,被夹在中间,睁着眼,眼白上布满血丝,仿佛死前被强迫睁眼太久,那眼神中满是惊恐。
尸体的姿态太过整齐,整齐得就像是被精心摆放过。
赵老汉的腿一下子软了,吓得连滚带爬冲出门去,跌倒在台阶下,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呼救。狗也跟着狂吠起来,那叫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刺耳。
早晨六点四十五分,山口村村委接警。
七点二十分,辖区派出所民警第一批到达现场。他们迅速封锁现场,神情严肃,紧接着拨打市局命案专线,启动重大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
八点三十六分,江州市刑侦支队支援小组抵达,带队的正是程望。
他推开车门,一眼就看见那间灰色瓦房门口围了一圈人。村民们面色苍白,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疑惑。几个小孩子被家长用衣服捂住眼睛,匆忙拖回家去。
程望没说话,表情凝重,戴上手套后,径直朝屋内走去。
屋内,尸体还保持原样,拍照、取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程望站在门口,眉头紧锁,静静地观察了几秒,然后缓缓走向卧室。
卧室里,空气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像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从墙角缓缓漫出来。他蹲下身子,仔细看了孩子的脸一眼,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凝重,足足停留了五秒。
法医叶澜正在现场,她正从母亲尸体上取精斑样本,抬头看到程望,眉头皱得更紧了,说道:“你看这男尸,胸口这些创口,创口边缘不整齐,应该是被尖锐利器反复刺入,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女尸这边,下体撕裂伤明显,结合现场情况,强奸迹象确凿,脖子上这电线勒痕很深,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孩子,体表无明显外伤,但眼结膜下出血,心源性猝死可能性高,而且从眼白充血程度来看,死前大概率受到了长时间极度恐惧的刺激,很可能是被活活吓死的。”
“孩子?”程望问,声音低沉。
叶澜沉默了两秒,眼神中透着不忍,说:“无直接外伤,死因初判为心源性猝死。但眼睑下翻,眼白充血,我怀疑死前受到了长时间心理极度恐惧的刺激。他被活活吓死的。”
程望缓缓走到床边,俯下身仔细查看尸体摆放方式。他发现,尸体双手放胸前,衣服被刻意理顺,枕头摆放对称,连覆盖脸部的毛巾也是等距离地盖在鼻梁上。
“这不像是慌乱的临时作案。凶手对死者有一种近乎‘敬意’的处理方式,同时又显出某种强烈的控制欲。”程望一边说着,一边继续观察。
“床铺无翻动痕迹,说明不是挣扎中死亡,而是死后摆放。现场没有打斗痕迹,三人可能都被单独制服。”他站起来,目光锐利地扫向屋角,“窗户从内反锁,门也没撬动,说明他有钥匙或者是受害人信任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未必。”叶澜一边记录一边道,“后门锁芯有轻微划痕,是被修复过的老式门,技术开锁不是难事。”
“现场有没有财物流失?”程望问。
“初步看,没有。现金、首饰、手机都还在。”叶澜回答。
程望走出卧室,顺着走廊来到厨房。他看到灶台干净,锅碗摆放整齐。他拉开冰箱,冷藏室还有剩饭,热水壶未用。
他仔细查看了各个房间,现金和首饰都在显眼位置,没有被翻动寻找的迹象,手机也都还在原位。如果是抢劫,通常会翻箱倒柜寻找财物,而这里一切都显得过于规整,所以初步判断不是抢劫动机。
“受害人身份查清了吗?”他问身后的民警。
民警一边说着,一边递上初步调查的资料,“男主人叫王友生,四十岁,做木匠活,常年在村里接修修补补的小活;女的叫李月红,在镇上做缝纫;孩子叫王一丁,今年七岁,上一年级。”
“有没有仇家?债务?”
“我们除了问村干部,还走访了周边邻居,也翻查了这家人近几年的生活记录,确实没发现和人有明显矛盾或者债务纠纷。”民警回答道。
程望微微点头,走到客厅,望着那面墙上斜挂的老照片。照片上,一家三口在河边笑得灿烂,小男孩高举风筝,父母站在他身后。
“照片有灰。”他忽然说。
叶澜抬头,疑惑地问:“什么?”
“这张照片有一层灰。”他抬手指着墙角,“这意味着凶手没有动它。也就是说,他不在乎是否留下痕迹。”
“或者他从不认为自己会被抓到。”叶澜道。
“从目前判断,这不是第一起。”程望淡淡地说,“作案手法太熟练了。尸体摆放、杀人顺序、时间控制……他知道该怎么处理每一个步骤,也知道如何离开。”
“你觉得是连环?”
“查过去三年,本市及周边市区类似手法的命案。尤其是:一家多人遇害、床上死亡、尸体被摆放整齐、女性有性侵痕迹、孩子死亡时间疑似非暴力。”他顿了顿,扫视整个房间,“这起案子,不会是偶发。”
两小时后,现场初步勘查结束。法医提取检材移交检验,侦技科调取周边监控。在村道口的电线杆下,发现两个烟蒂、一小块泥地脚印,但很浅,无法比对鞋底。
程望站在门口,望着晨光穿透稻田,一条狗在远处狂吠。
他知道,真正的黑夜不是昨晚那场杀戮,而是那个人还没停止他的旅程。这个夜行者,仍在路上。
他回过头,取出手机拨出一个号码:“江州市局,请报告市刑侦总队,申请成立专案组——目标是一起可能已持续三年,具有持续作案能力与残忍倾向的流窜型连环杀人案。”
“我是程望,我来主办这个案子。”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在这个平静的山村里,赵老汉是第一个察觉到异样的人。
早晨六点二十三分,像往常一样,赵老汉牵着自家老狗准备去地头撒粪肥。当他路过邻居王家时,一股浓重的血腥味,那混合着腐败与铁锈的独特气息,丝丝缕缕地从敞开的窗缝里逸了出来。
赵老汉心里“咯噔”一下,这股血腥味让他本能地感到恐惧。他的手停在半空中,犹豫着,心里天人交战:这味儿可太邪乎了,老王家里不会出啥大事了吧?可贸然进去,万一有危险咋办?但又一想,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不能不管啊。
他愣了片刻,本能地敲了敲窗,声音微微颤抖地喊了两声:“老王?”
然而,没有任何人回应。
脚边的狗也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低低地呜咽着,身上的毛发根根炸起。赵老汉深吸一口气,决定绕到正门去。他轻轻拍了拍门,发现门虚掩着,稍微一推就开了。
那一刻,他仿佛踏入了地狱。
客厅里空无一人,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还夹杂着一股诡异的檀木香,就像是有人刚刚焚了香,紧接着又在屋里杀了人。
卧室门半掩着,赵老汉踌躇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伸手推开。屋里没有开灯,光线十分微弱。他刚一进去,就感觉空气湿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但接着,他看到了床上的东西——三具尸体。
男人靠近床头,仰躺,脸上盖着一块白毛巾,胸口被利器连刺十余刀,血迹已经干涸成黑褐色,像是一幅恐怖的抽象画。
女人靠墙一侧,面部同样被盖住,但她的下半身裸露,腿部有着明显挣扎与抓痕,像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曾奋力抵抗。脖子上缠着一条被拉紧的电饭锅电线,深深嵌入肉里。
最小的是个孩子,估计七八岁,被夹在中间,睁着眼,眼白上布满血丝,仿佛死前被强迫睁眼太久,那眼神中满是惊恐。
尸体的姿态太过整齐,整齐得就像是被精心摆放过。
赵老汉的腿一下子软了,吓得连滚带爬冲出门去,跌倒在台阶下,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呼救。狗也跟着狂吠起来,那叫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刺耳。
早晨六点四十五分,山口村村委接警。
七点二十分,辖区派出所民警第一批到达现场。他们迅速封锁现场,神情严肃,紧接着拨打市局命案专线,启动重大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
八点三十六分,江州市刑侦支队支援小组抵达,带队的正是程望。
他推开车门,一眼就看见那间灰色瓦房门口围了一圈人。村民们面色苍白,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疑惑。几个小孩子被家长用衣服捂住眼睛,匆忙拖回家去。
程望没说话,表情凝重,戴上手套后,径直朝屋内走去。
屋内,尸体还保持原样,拍照、取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程望站在门口,眉头紧锁,静静地观察了几秒,然后缓缓走向卧室。
卧室里,空气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像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从墙角缓缓漫出来。他蹲下身子,仔细看了孩子的脸一眼,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凝重,足足停留了五秒。
法医叶澜正在现场,她正从母亲尸体上取精斑样本,抬头看到程望,眉头皱得更紧了,说道:“你看这男尸,胸口这些创口,创口边缘不整齐,应该是被尖锐利器反复刺入,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女尸这边,下体撕裂伤明显,结合现场情况,强奸迹象确凿,脖子上这电线勒痕很深,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孩子,体表无明显外伤,但眼结膜下出血,心源性猝死可能性高,而且从眼白充血程度来看,死前大概率受到了长时间极度恐惧的刺激,很可能是被活活吓死的。”
“孩子?”程望问,声音低沉。
叶澜沉默了两秒,眼神中透着不忍,说:“无直接外伤,死因初判为心源性猝死。但眼睑下翻,眼白充血,我怀疑死前受到了长时间心理极度恐惧的刺激。他被活活吓死的。”
程望缓缓走到床边,俯下身仔细查看尸体摆放方式。他发现,尸体双手放胸前,衣服被刻意理顺,枕头摆放对称,连覆盖脸部的毛巾也是等距离地盖在鼻梁上。
“这不像是慌乱的临时作案。凶手对死者有一种近乎‘敬意’的处理方式,同时又显出某种强烈的控制欲。”程望一边说着,一边继续观察。
“床铺无翻动痕迹,说明不是挣扎中死亡,而是死后摆放。现场没有打斗痕迹,三人可能都被单独制服。”他站起来,目光锐利地扫向屋角,“窗户从内反锁,门也没撬动,说明他有钥匙或者是受害人信任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未必。”叶澜一边记录一边道,“后门锁芯有轻微划痕,是被修复过的老式门,技术开锁不是难事。”
“现场有没有财物流失?”程望问。
“初步看,没有。现金、首饰、手机都还在。”叶澜回答。
程望走出卧室,顺着走廊来到厨房。他看到灶台干净,锅碗摆放整齐。他拉开冰箱,冷藏室还有剩饭,热水壶未用。
他仔细查看了各个房间,现金和首饰都在显眼位置,没有被翻动寻找的迹象,手机也都还在原位。如果是抢劫,通常会翻箱倒柜寻找财物,而这里一切都显得过于规整,所以初步判断不是抢劫动机。
“受害人身份查清了吗?”他问身后的民警。
民警一边说着,一边递上初步调查的资料,“男主人叫王友生,四十岁,做木匠活,常年在村里接修修补补的小活;女的叫李月红,在镇上做缝纫;孩子叫王一丁,今年七岁,上一年级。”
“有没有仇家?债务?”
“我们除了问村干部,还走访了周边邻居,也翻查了这家人近几年的生活记录,确实没发现和人有明显矛盾或者债务纠纷。”民警回答道。
程望微微点头,走到客厅,望着那面墙上斜挂的老照片。照片上,一家三口在河边笑得灿烂,小男孩高举风筝,父母站在他身后。
“照片有灰。”他忽然说。
叶澜抬头,疑惑地问:“什么?”
“这张照片有一层灰。”他抬手指着墙角,“这意味着凶手没有动它。也就是说,他不在乎是否留下痕迹。”
“或者他从不认为自己会被抓到。”叶澜道。
“从目前判断,这不是第一起。”程望淡淡地说,“作案手法太熟练了。尸体摆放、杀人顺序、时间控制……他知道该怎么处理每一个步骤,也知道如何离开。”
“你觉得是连环?”
“查过去三年,本市及周边市区类似手法的命案。尤其是:一家多人遇害、床上死亡、尸体被摆放整齐、女性有性侵痕迹、孩子死亡时间疑似非暴力。”他顿了顿,扫视整个房间,“这起案子,不会是偶发。”
两小时后,现场初步勘查结束。法医提取检材移交检验,侦技科调取周边监控。在村道口的电线杆下,发现两个烟蒂、一小块泥地脚印,但很浅,无法比对鞋底。
程望站在门口,望着晨光穿透稻田,一条狗在远处狂吠。
他知道,真正的黑夜不是昨晚那场杀戮,而是那个人还没停止他的旅程。这个夜行者,仍在路上。
他回过头,取出手机拨出一个号码:“江州市局,请报告市刑侦总队,申请成立专案组——目标是一起可能已持续三年,具有持续作案能力与残忍倾向的流窜型连环杀人案。”
“我是程望,我来主办这个案子。”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